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海洋水文观测中对实测流的定点观测,一般采用双联浮筒测表层流(0~2米层的流);用印刷式海流计或直读式海流计测表层以下的海流,如何对海峡、河口及海角附近的强流区测流?海洋水文调查规范中还没有明确规定。为开发利用成山头海区的潮流能,我们采用表层浮筒、HLS-1型声学多普勒海流计、LS25-A型旋浆式流速仪(河道流速仪)和ZD-3型直读式海流计进行了尝试。成山角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其尖端伸向黄海,此海区由于海底地形复杂,又离北黄海无潮点较近。因此,这里的潮汐、潮流特征是潮差小,潮流大。实测流速有时可达四节以上。由于海底石棚较多,流大水急,涡旋多,锚泊测流船只会出现走锚现象。在这样海流复  相似文献   

2.
-- 苏纪兰教授作系泊装置施放的准备工作 施放水下海流计支撑浮筒 洲回阑问回m回回囫蹦圈缀圃雕圃刷巨 调查人员正在进行海水取样.科技人员正在施放水下 系泊海流计 (陈修长 摄)台湾暖流专题调查剪影——水下系泊测流装置  相似文献   

3.
2002年春季吕宋海峡海流:观测与改进逆模式计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2002年春季航次在吕宋海峡海域锚碇测流站(20°49'57"N,120°48'12"E)200,500与800m处锚碇测流以及CTD观测,采用改进逆方法对调查海域进行海流计算.(1)主要观测的结果:1)在200m处,观测期间海流平均速度为(47.4cm/s,346°).在500m处,海流观测期间平均速度为(20.3cm/s,350°).这些都表明黑潮在吕宋海峡锚碇测流站200和500m处向西北方向入侵南海.2)在800m处,海流观测期间平均速度为(1.2cm/s,35°),它的方向为东北向.比较每层实测流结果,表明800m层海流状况与200和500m层流况不同.3)在观测期间,200,500和800m处,日平均流速在4月皆比3月时要强.4)在调查海区西部的中间区域存在一个高密、冷水中心(HDCW),其中心位置位于断面A的水文站3附近.5)在调查海区东南区域存在一个低密、暖水(LDWW)中心,其中心位置位于断面B的水文站8附近.(2)主要计算结果:1)通过断面B的偏北方向与偏南方向的流量分别为32.48×106m3/s(包括反气旋涡的流量)与3.34×106m3/s.因此通过断面B的净北向流量为29.14×106m3/s.2)通过断面A的东向与西向的流量分别为16.71×106m3/s与8.57×106m3/s(包括气旋涡的流量).因此,通过断面A的净东向流量为8.14×106m3/s.3)通过断面M北向的净流量为24.68×106m3/s.4)黑潮通过断面M后分为主流和一个支流,其主流,流量为16.54×106m3/s,流向断面C的东部分.主流通过断面C的东部分后,最后流向台湾以东海域.而其一个分支,净流量为8.14×106m3/s,在一个高密、冷水中心(HDCW)的区域以东作气旋式弯曲,然后向西北方向通过断面C的西部.因此,黑潮在断面C有两个流核.5)比较计算得到的在锚碇测流站M附近流方向与在200与500m处观测流方向为西北向,它们甚为一致.6)在断面B西侧位于550m以深水层南海水可能缓慢地从西北流向东南,通过断面B的南向流量大约为3.34×106m3/s.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海流计是根据声学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制成的测流仪。它用声波换能器取代了传统的以机械转动为基础的传感器。其量程宽,既可测弱流,又能测强流,测量呈线性,一般情况下精确度较高。多普勒海流计的种类型号很多,有的可安在平台或海底,进行定点测流,有的可装在调查船上,作锚锭浮泊或走航测流。因为它能够测量水体垂直剖面上的各层流速,因此又称它为剖面海流计我国已自行设计出 SLY1-1型声学多普勒海流计,其流向流速测量方法及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可参看文献[4]和[5]。多普勒海流计在我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由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千米潜标测流系统,于1986年4月28日在中国南海的千米深海区进行了投放,该系统在水下工作80多天,于1986年7月19日成功的进行了回收,顺利的收回了海流计、释放器、浮子等部件。海流计回收后取出磁带,进行回放和数据处理。这次利用潜标测流取得了很有规律性数据,这份长期的、连续的、深海的(近1000米)海流资料,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对研究海洋,开发海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对海底环境长期原位监测的需求,研发了坐底式潜标观测系统(海底观测基站),该系统是研究海底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区海底环境特征的关键技术手段,可用于采集海底边界层位长期连续环境参数,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为安全有效地使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坐底式潜标观测系统采用坐底式设计,最大工作深度4 000m,搭载了甲烷、二氧化碳、温盐深、溶解氧、浊度计、透射计、声学多普勒剖面仪以及定点海流计等传感器,通过声学释放器丢弃抛载锚完成上浮回收。研制完成后,成功在南海北部陆坡区进行了试验性应用,顺利完成回收,并采集到试验站位海底边界层位预定观测的各海洋物理化学环境参数。本系统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80天,并可根据需求增加电池仓,延长观测周期,使长期监测能力覆盖整个水合物开采周期,可对开采前、中、后海底甲烷的泄漏情况进行对比,并对甲烷的来源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测流过程中和资料整理时会有各种各样误差引进。但是,其中有三种误差是主要的: 1.船体的影响。铁船体本身具有磁性。它能改变海流计中磁罗经的方向,船体对表层海流流速也有影响,一般来说铁船体可使流向差的方均根值达30°~49°,流速差的方均根值达4~10厘米/秒。 2.余流是低频的流动,具有3、5、10,15天,甚至更高的变化周期。在一个定点站只观测25小时的海流资料,是得不出准确的余流值,要尽可能延长观测资料的时间序列长度。 3.用观测24小时的海流资料序列来分析余流要比用25小时海流资料序列分析余流误差大,引起最大误差可达±4%。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洋物理学调查十分重视敷设小型浮标来获取海洋中、长期海流资料。 我国现行浮标测流所用的海流测量仪器主要是国产HLJ1—1型印刷海流计、进口的萨瓦纽斯转子海流计和安德拉记录海流计。对于后两种海流计,在锚定浮标系统中尚可直接与锚定缆串联;对于前者则要用一种平衡浮子相配套的三角架(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环流的一次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对渤海湾的环流形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渤海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流调查。这次调查以Lagrange观点为指导,采用3种方法:海流计在固定站位连续测流;漂流板轨迹观测和“人工水母”测底层流。本文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及观测过程,并分析得出了渤海湾Lagrange余环流型大致是顺时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是最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海流计.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同步测量海流的垂直剖面,本文主要介绍我所研制的“声学多普勒剖面海流计”(以下简称为剖面流)的测流原理,系统硬件组成,软件设计以及介绍最近一次的海上比测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反演浅海水下地形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流与海底地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海表面的粗糙起伏,从而引起对海面观测的雷达散射截面的变化。在浅海海流速度垂直分布廓线为均匀的假定下,由流体连续性方程和驰豫时间近似下流体力学弱相互作用的理论,已证明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变化正比于海流方向上海流速度变化的梯度。研究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对海面的观测图像在无槽道信息和海流方向预知条件下,提出用散射系数的二维相关函数确定海流方向。在海流速度和方向已知条件下,推导了由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变化迭推反演浅海水下地形的公式,并研究了航天飞机SIR-CSAR在我香港特区海域的二维图像反演浅海水下地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锚泊船只在受到海流、风、海浪等外力作用时其运动规律是很复杂的。大体有下列几种运动:船只绕锚定点的回转运动;绕锚链孔的旋转运动;摇艏运动;纵横向摇摆;升沉运动等。这些运动以各种方式影响测流结果。另外流体绕流现象改变了船只周围的流态,船体磁场对海流计的流向传感器也有影响。一般从事海洋调查的人员,对这些情况是很熟悉的,应当设法消除或减少这些影响。我们的实验表明即使在风平浪静的2~3级海况,这些影响也不容忽视,这时的流速误差可达20%之多;流向误差可达±10°。在实验中我们观测了船艏向,锚链的方位角及入水角参数的时间变化,并作了这些因素对海流测量影响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业内普遍使用的机械式海流计功耗大,连续工作时间短,姿态测量精度较低,体积较大,存储容量较小,维护复杂,在需要长时间进行海洋观测使用时十分不便。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为提高海流计的性能,设计以STM32f103ZE处理器为核心,运用现代锂离子电池技术,存储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对机械式海流计电子电路进行了重新设计。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功耗低,流向精度高,维护简单且可长时间在水下稳定工作,完全满足各种海洋作业中海流测量需求,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日中海底电缆频频发生原因不明的被切断的恶性事故,致使目前仍处于丧失通讯能力的状态。为尽早查明原因和回收故障处的海底电缆,恢复日中海底电缆的通讯联络,日本国际电信电话公司(KDD)从1981年起就致力于研制、开发和试验海底电缆调查专用机器人MARCAS,并于1982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天草郡苓北海域进行了总调试,充分证实并显示了优良的实用性能,决定今春正式启用。 所谓MARCAS,其实是“Marine CableSearch system”的简称。它是由超灵敏度的水下电视摄影机,静像摄影机及各种传感器等合而为一的水下装置和操作系统、监控电视  相似文献   

15.
河口海岸测流仪器比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直读式海流计、ENDECO海流计和ADP测流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ENDECO所测流速比直读式海流计偏小约4.2%,流向偏小2.4%;ADP测得的流速比直读式海流计偏大6.1%,流向偏大3.6%,但ADP测量数据更稳定;由三种仪器测得的涨落潮平均流速相对偏差均在10%左右。三种仪器的观测数据可比性强,同时使用时完全能够相互对比分析。流速小于30 cm/s时,由于仪器的摩擦阻力作用,直读式海流计精度变低;流速大于30 cm/s时,三种仪器测得的结果相差较小。与直读式海流计和ADP相比,ENDECO海流计对流向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春季吕宋海峡海流观测及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年春季航次在吕宋海峡海域锚碇测流站(20°49'57"N,120°48'12"E)200,500与800m锚碇测流水层观测流,进行的海流特征分析与最大熵方法谱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在200m处,观测期间海流平均速度为(47.4cm/s,346°),最大观测海流速度Vmax和最大日平均海流速度Vd,max分别为(103.8cm/s,10°)和(71.6cm/s,339°);在500m处,观测期间平均流速为(20.3cm/s,350°),最大观测海流速度Vmax和最大日平均海流速度Vd,max分别为(74.1cm/s,17°)和(39.1cm/s,317°).这些都表明黑潮在吕宋海峡锚碇测流站200和500m处向西北方向入侵南海.(2)在800m处,观测期间平均流速为(1.2cm/s,35°),最大观测海流速度Vmax和最大日平均海流速度Vd,max分别为(10.8cm/s,76°)和(4.7cm/s,46°).这些都表明,它们的流向皆为东北向.比较在每层实测流的结果,表明在800m层海流状况与200和500m层海流状况是不相同的,流速随深度变深明显减弱,流向向右偏转.(3)在观测期间200,500和800m处,日平均流速在4月皆比3月时要强.(4)在200~800m潮流随深度变深有所变化,除了在500m处f<0情况全日潮峰值高于半日潮峰值以及对于半日潮以逆时针方向为主以外,其余情况在200~800m水层半日潮峰值都要高于全日潮的峰值,并且皆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为主.(5)在200~800m水层都存在15d以上或14d左右的周期振动,例如在逆时针方向分量谱(f>0)在200,500m处存在19d左右的周期振动;在800m处存在14d左右的周期振动(f<0).(6)在200~800m处都存在4~6d周期天气过程的振动和2~3d周期振动.还都存在34.5h左右惯性振动周期,它的振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7)通过交叉谱的计算,揭示:1)200与500m层两组流速时间序列对于半日潮周期、全日潮周期、15d以上的周期振动、2~3d的周期振动等都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对15d以上的长周期振动几乎是同步的;2)500与800m层两组流速时间序列对于4~6d天气过程的周期振动与2~3d的周期振动等都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有相位差,有滞后或提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Matlab语言及其图形交互界面编程技术,将OSMAR高频地波雷达观测数据与现场测流数据的比对验证方法集成在软件中。利用该软件输入OSMAR地波雷达、海流计、ADP和美国CODAR雷达的试验海流数据得到了误差统计特征值,初步分析了不同比测站点和不同比测仪器对雷达数据验证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本所水文气象研究室在东沙群岛西南海域投放的一个锚定浮标(114°20.5′E,20°04.8′N)所获得的一系列海流流速矢量观测资料,用旋转谱分析方法对该站海流的内部结构作初步的探讨,并由此得到该站海流的某些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念的底层流是指离底大于或等于2m的海流。离底小于2m的流场特征,至今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对其了解的需求愈来愈迫切。1近底层流观测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时,按“青岛市海岛办”的要求,在灵山岛西北侧适养区(水深12m)布设了一个近底层(离底20cm)流观测站(35℃46'N,120℃9'E),连续观测15昼夜。观测期间适逢1990年5号台风在江苏省北部登陆,该站测得11.9m/s的风速。观测仪器使用国产HJL1-1型印刷海流计。测流时将海流计悬挂于特制三角架中央,由潜水员精确…  相似文献   

20.
电磁测流法     
电磁测流法在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的海洋观测中曾有着广泛地应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57年在黄渤海的测流工作中应用过,但由于有潮海区海深较浅,海底地形变化较大,因而K值很不稳定。现在发表谢海观同志编译的这篇文章,供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