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合体应变干扰因素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对气压和降雨这二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了发生在该台预报效能范围内的3次中强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变化在各个季节对观测值均有较大的影响,以短周期的正相关干扰影响为主,在时间上往往表现为准同步,相关系数能达到0.6~0.7以上;降雨对体应变的影响与降雨过程、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等有密切的关系,持续降雨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固体潮畸变,这一过程虽较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六合体应变对区域内中强地震有1~2月的突出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连云港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09年1月—2013年12月数字化观测资料与气压、水位、降雨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潮汐因子M2波、周日波变化分析,获得地震前形变临震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气压变化以短周期正相关干扰为主,在时间上表现为准同步变化;体应变和水位变化具有较好的准同步性;降雨过程、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等与体应变密切相关;2当地下介质性质发生变化时,固体潮发生畸变,潮汐因子变化可作为取得地震前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分析合肥地震台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因素及特征,发现水位和气压等因素对TJ-Ⅱ型钻孔应变仪影响显著.在该地震台观测优化改造期间,钻孔体应变受到临近钻孔灌水的影响,而降雨和灌水导致的水位变化,对体应变干扰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福州地震台TJ-2型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州地震台TJ-2型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识别并统计引起数据曲线发生畸变的干扰因素,认为主要有气压、降雨、地下水、雷电、电源干扰等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干扰特征,以便识别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异常。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省内同一时间安装,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构造条件的5个台站TJ-Ⅱ型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台站体应变受到的干扰因素存在差异,其中合肥、黄山台体应变受地下水位、降雨、气压影响明显,两台体应变和水位相关程度达到0.85以上,气压相关程度达到0.70以上,降雨干扰系数较大,其中合肥台约为为0.50×10~(-8)/cm。蚌埠台钻孔应变存在严重抽水干扰,产出数据规律不明显;六安台钻孔体应变受水位干扰较小,短周期气压干扰明显,嘉山台仪器安装在无水钻孔内,受降水和水位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6.
分时段研究降雨、钻孔水位、工程施工等因素对青岛地震台体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钻孔水位反映区域地下水主要由降雨补给,降雨下渗改变地下水状态,并影响体应变观测;青岛体应变与钻孔水位的相关性及其周期特性均在2015年前后出现变化,可能与2015—2016年降雨偏少及工程施工有关;2018年1月17日台站钻孔施工很可能改变了体应变周围岩石孔隙环境,并扩大孔隙压力作用系数,可解释2018年3月以来水位小幅上升引起的体应变显著压性上升现象,受钻孔施工的影响,体应变与钻孔水位相关性的滞后特征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以青海玉树钻孔应变资料为基础,对观测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降雨所造成钻孔水位的变化不是影响钻孔应变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造成周围环境地表水的变化影响了数据的趋势变化。总结归纳降雨对观测数据变化的影响,有效识别地震前兆异常和降雨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8.
选取乾陵地震台2018—2020年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完整性、年零漂和观测资料精度分析,通过采样调和分析,评价观测数据质量,并对自然环境变化、仪器系统故障和人为干扰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该台钻孔体应变观测映震能力,认为: ①乾陵地震台体应变测项运行良好,观测数据质量较高; ②降雨、气压是影响体应变观测数据的主要干扰因素; ③体应变对全球7级以上、中国6级以上地震同震响应较明显,震级越大,同震响应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9.
泰安台钻孔应变观测干扰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泰安台钻孔应变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钻孔应变主要受地下水位、气压、系统故障以及电源干扰等影响。持续降雨是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分量应变受水位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大风、气温波动等均会造成气压的剧烈变化。体应变观测曲线与辅助气压曲线呈正相关,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数字化钻孔体应变观测的干扰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山东钻孔体应变与辅助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台站工作日志对引起钻孔体应变观测曲线出现波动性短时异常变化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钻孔体应变的短时波动性变化主要为气压、降雨、地下水位、施工和电源等的干扰影响;这些干扰影响不能通过相关分析完全剔除,需定量与具体情况定性相结合分析;气压、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与钻孔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有破碎带的钻孔受干扰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钻孔体应变干扰机理及异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杰  刘敏  邹钟毅  李峰 《地震研究》2003,26(3):230-238
对山东省钻孔体应变仪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干扰及突跳异常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1)山东省四个台站的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不同程度地受降雨、地下水位、气压、温度的影响,其中,烟台台体应变观测受到的干扰最多,影响最显,主要与其钻孔的地质条件有关。(2)长清台体应变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几次突跳异常是由井孔内破碎带处掉下的岩块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使用永胜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2013—2016年观测资料,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异常的成因既有干扰因素,也有前兆因素。在云南省几次M 4.4—5.5地震发生前,永胜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出现较为显著的短期异常,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震前多分量应变速率突然增大或张性与压性应变交替变化,异常结束后1—20天发震。  相似文献   

13.
怀来台体积式钻孔应变仪安装于1988年,以应变固体潮为主要观测目标.多年来,取得了连续完整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本文列举了怀来钻孔应变的台址背景及仪器观测条件;分析了实际观测中钻孔应变资料受仪器零漂、气压、水位、降雨等因素的干扰;研究了钻孔应变在本区及邻区震前出现的记录曲线畸变、潮汐因子异常、应变固体潮畸变等不同形式的异常变化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表明,钻孔应变观测是获取构造活动异常变化信息,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西安基准地震台钻孔体应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地震台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西安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不同程度地受降雨、气压、钻孔水位、石砭峪水库水位(库容)的影响,并对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5.
使用永胜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2013—2016年观测资料,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异常的成因既有干扰因素,也有前兆因素。在云南省几次M 4.4—5.5地震发生前,永胜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出现较为显著的短期异常,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震前多分量应变速率突然增大或张性与压性应变交替变化,异常结束后1—20天发震。  相似文献   

16.
短时气压干扰是形变观测中常见且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选取易县地震台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的TJ-Ⅰ型和TJ-Ⅱ型体应变观测分钟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受气压干扰的主测项与钻孔气压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别提取出高、低气压环境干扰下两台仪器观测值在不同频段的频谱特征,结果显示:对于短时气压干扰,TJ-Ⅰ型与TJ-Ⅱ型体应变均与气压变化发生同步响应;在高气压干扰下,两套体应变主测项及其辅助气压测项分别在其小波6阶细节上的变化同步且相关系数接近;对于低气压干扰,TJ-Ⅱ型体应变主测项与其钻孔气压测项在高频6阶的节相关系数更大,说明TJ-Ⅱ型体应变更易于在高阶细节部分识别低气压干扰。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蜀山台体应变、地电阻率PS观测数据。两个手段受到地下水位、降雨等因素影响,且干扰特征相似,短周期成分主要受降雨影响,体应变、地电阻率对降雨响应即时;长周期主要受到地下水位影响,年变化形态和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应用大蜀山台体应变和地电阻率NE、NS、NW向2012~2014年日均值观测资料与钻孔水位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体应变和水位呈正相关变化,相关性达到0.8以上;地电阻率与水位呈反相关,NS向相关性在0.4以上,且相关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NW向相关性在0.7以上,NE向地电阻率和水位相关性较低,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北天山地区的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分析2016年呼图壁M6.2地震同震应变阶跃的张、压性特征。结合余震精定位方法等给出的震源参数,基于弹性位错理论,模拟不同震源参数下的同震应变阶跃的张、压性特征。通过对钻孔应变张、压性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呼图壁M6.2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1)震中附近4个四分量钻孔应变台站数据自检性能较好,且多记录到明显的同震应变阶跃,其中,呼图壁、石场、巴伦台应变阶跃较为明显,张、压性变化最大值分别达2.5×10-8和-3.4×10-8;(2)在地震震源参数为293°/64°/90°(走向/倾角/滑动角)、发震断层面倾向北时,钻孔应变张、压性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最为吻合,呼图壁M6.2地震的发震断层极有可能为一条倾向北的高角度逆冲型盲断层。本文结果为认识呼图壁M6.2地震的发震构造提供重要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库尔勒铁门关体应变2010~2015年观测资料中出现的短时波动异常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降雨、钻孔附近小水渠放水、仪器供电和数采死机等干扰因素,对气压波动、水位变化和降雨等干扰产生的不同影响机制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体应变数据曲线中的短时波动主要与地下水位变化、气压的短周期扰动、钻孔四周有裂隙相关,但不能通过相关分析完全剔除。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1日中哈交界Ms6.1级地震钻孔应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1日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发生了Ms6.1级地震。震前,位于震中西南224km的新疆乌什台分量式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明显的应变异常信息。经多次落实没有发现干扰,认定为是与地震有关的应变异常。认为此次异常具有应变性质,呈压性、阶段性、节律性和张、压交替变化的波动性特点。深入分析乌什台应变异常特征,总结此次地震的预测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地震短临预测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