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兴式斑岩型矿床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德隆  叶松 《地球科学》1997,22(3):252-256
论述了德兴式斑岩型矿床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德兴铜矿田是比较典型又独具特色的斑岩型Cu(Mo,Au)矿床,银山Cu,Au,Pb,Zn,Ag多金属矿区是比较典型的火山一次火山-斑岩成矿体系,三级断裂(裂隙)系统在不同尺度上控岩控矿、中酸性岩浆活动提供成矿元素、成矿热流体、成矿热驱动力和成矿空间,并合作围岩“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经转移参与成矿,德 斑放床是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三位一体统一的地  相似文献   

2.
曾志雄 《湖南地质》1998,17(4):251-252,266
本文分析了不同矿石中Ag与Pb、Zn、Cu、S等元素的相关性,并根据银含量变化规律,银矿物组合特征,划分Pb(Zn)-Ag-Sn-Sb和Cu(Mo)-Ag-Te-Bi两个不贩银的矿化组合。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火山次火山岩—斑岩金银矿成矿系列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研究了中国火山次火山岩-斑岩金银矿成矿系列的划分、成矿构造环境、矿床类型、成矿形式。该系列金银矿划分为6个亚系列:大陆边缘与高钾钙生英安-流纹岩有关的Ag-Au成矿亚系列;古生代岛弧区与富钠高碱玄武岩拉斑玄武岩有关的Au(Cu、Ni、Cr)成矿亚系列;陆内裂谷、裂陷区富碱高钠中基-中酸性夺有关的Au-Cu-Fe成矿亚系列;地槽褶皱带钙碱性安山-流纹质火山岩有关的Ag-Sn-Cu-Pb-Zn-(Au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块北缘金,多金属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昌勇 《辽宁地质》1998,(4):241-250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域地质建造特点、构造性质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成矿地质背景。不同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有不同的成矿特点:变质基底区,主要形成沉积变质改造型Cu-Fe-Au-Pb-Zn成矿系列;盖层区,主要在中晚元古代沉降区形成Pb-Zn(Ag)沉积成矿系列、Pb-Zn(AgAu)沉积改造成矿系列;地槽区,主要形成中酸性岩浆热液多金属成矿系列,火山-次火山热液金、多金属成矿系  相似文献   

5.
太白维山大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明宽  叶荣 《铀矿地质》1997,13(1):30-36
太白维山大型银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火山-次火山隐爆角砾岩型矿床,受岩性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体的产出部位和矿石品级与隐爆角砾岩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基岩和1:20万水系沉积物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得出基岩中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g-Cu-Pb-As-Sb-Zn,水系沉积物中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g-Pb-Zn-Cd-Mn-Hg的结论,同时指出Pb可作为此矿床最重要的间接指示元素,而主成矿元素中各单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对银矿床的产出部位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为找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江西银山金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与邻区矿床的对比,论证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作用在银山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提出了矿区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新认识,即: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与石英斑岩岩浆演化阶段关系更为密切,矿化与深部大斑岩体有关,形成内带斑岩型Au、Cu矿,外带脉型Au,Cu,Pb,Zn,Ag矿的成矿系列。根据两种成矿作用之间相互时空关系,作者认为银山矿床是构造动力热液与火山乐热液双重藕合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秦明宽  沈镛立 《现代地质》1997,11(2):183-190
太白维山大型银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火山-潜火山隐爆角砾岩型银矿床。其水系沉积物异常强度高、面积大、元素套合好,Ag、Pb、Zn、Mn等单位元素异常中心与矿床的产出部位到致。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主要类型银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地区银矿床赋矿层位以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具有“矿源层”特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是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小岩体;不同类型银矿床中的元素组合以Ag、Cu、Pb、Zn和As为主,并各有特征元素;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型;成矿物质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9.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和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热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0.
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民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明,银矿物主要有三种: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在银黝铜矿中,Ag的摩尔数与Sb、Zn的摩尔数呈明显正相关。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于Pb-Zn-Ag和Pb-Cu-Ab两类矿石中。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三道沟矿区地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讨论了Pb、Zn、Ag、Au、B、BiI、Hg、As、Sb、Cu(Ni)和Co元素的异常特征,进而研究了组分的横向分带,矿化剥饼程度。与蔡家营大型铅锌银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对比研究认为该铅锌银矿矿化点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推测在已知矿脉南侧和东侧深部应赋存有一定规模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2.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的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熟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上蔡硫-多金属矿区前峰西矿段矿床中银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普遍偏高,局部富集,从矿石矿相鉴定,扫描电镜分析中得知银是以独立矿物年银矿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的.首先由各种藻类生物从海水中摄取S,Fe,Cu,Pb,Zn,Ag,Te等元素的离子,于成岩成矿阶段形成多种金属矿物。由于Ag,Te,Pb地球化学性质、晶体化学性质相近,Te,Ag以类质同象状态进入方铅矿。区域变质-矽卡岩化过程中Ag,Te在方铅矿中,也随之结合成Ag2Te(碲银矿)熔离出来成为方铅矿的不混熔包体或次生包体。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东部火山岩型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床属浅成中-低温火山热液成因。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具有富硅、贫铁、高钾、低钠特点。稀土元素表明,成矿火山岩与次火山岩是由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同位素组成具岩浆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6.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硫化物矿床矿石化学特征与分带型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侯增谦  T. Urabe 《地球学报》1997,18(2):171-181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式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琉球弧后扩张盆地、产于尹是名洼陷盆地(深1400m),其特征与日本黑矿类似。硫化物矿石及烟囱主要有3种化学类型:Pb-Zn-Ba型、Zn-Pb型和Cu-Zn型,三者分别代表温度不断升高的热液体系的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产物,其中,Pb-Zn-Ba矿石及烟囱形成于高fo2环境和高流速、低温、富Pb、Zn、Ba热液体系,Cu-Zn矿石及烟囱形成于低流速、高温、富Cu热液体系,Zn-Pb矿石则介于其间。硫化物烟囱显示明显的矿物-化学分带。在Pb-Zn-Ba矿石(烟囱),Zn、Cd集中于烟囱中央,Ba、Fe、As、Sb、Ag、Pb集中于烟囱外带,Cu则富集于烟囱中外部。在Cu-Zn矿石,As、Sb、Fe、Ag、Au仍富集于烟囱外带,Cu、Zn、Pb则在烟囱中央富集。依此元素化学分带型式,建立了古代黑矿硫化物矿体分带与硫化物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桂东北铅锌矿床银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书艺 《矿物岩石》1996,16(1):38-43
作者对桂东北地区铅锌矿床中银的产出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了阐述。银主要以首次发现的含银硫盐矿物(深红银矿、银黝铜矿和含银锌黝铜矿等)产出,其次呈杂质元素分散在金属硫化物中,银的含量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的顺序依次降低,矿体从上向下具Cu、Pb(Ag),Zn→Pb,Zn→Zn的垂向变化规律,银主要富集于上部,并与方铅矿、黄铜矿紧密伴生。  相似文献   

18.
太白维山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北太白维山火山岩属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产于板块内部活化带,来源于上地幔或下部地壳,被上部地壳物质混染,为壳幔源型或同熔型火山者,火山岩与Ag(Pb,Zn)矿化关系密切,是成矿热液和矿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浙江西裘矿区新元古代火山-热泉活动强烈,矿石Cu:Zn:Pb原子百分比与火山岩和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矿床δ^34S值为-6.5‰~2.8‰,δ^18O值为8.14‰~22.32‰,铅同位素示踪主要为下地壳铅;矿石具较高的As、Sb、Bi、Ga、Zn、Ba等含量;具较低的Al/(Al+Fe=Mn)比值,Zn(Pb+Zn)比值接近1,均表现出火山-热泉沉积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陕西凤县八方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成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山多金属矿床产于中泥盆统星红铺组,古道岭组。指示元素有Cu、Pb、Zn、Ag、Cd、Hg、As、Sb、Au、Ba、Sr、B等,原生异常的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Zn-Hg-Pb-Ag-Cu1-Ba-Sr-Sb-As-Cu2、Ni、Co、Au,具有明显多建造晕的特点。八方山多金属矿床是由海底喷流(汽)同生沉积-叠加、再造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