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小柴旦盐湖沉积物。结果表明,该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非常类似于中国东部第三纪盐湖沉积物(如江汉和东濮油田的生油岩),而区别于淡水湖相沉积物(如茂名和抚顺油页岩)。分析鉴定了盐湖沉积物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烷烃组成。脂肪酸与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生物输入以陆源植物为主,与其孢子、花粉组成的鉴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根据盐湖野外考察和钻井记录,盐湖沉积的重要特征是盐类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互层或混层,构成沉积旋回。盐湖碎屑沉积物一般是松散的,或致密的,与石膏和其它盐类,特别是碳酸盐密切共生,多具微层理。我们曾先后对青海、内蒙等地区某些盐湖163个沉积物样品中不溶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本文报导的是对这些盐湖沉积物粒度成分研究的初步结果。所有原始样品均是找室历来野外考察中采取的。由于盐湖碎屑沉积物中常常含有不同量的可溶的、或不溶的其它盐类沉积物,情况比较复杂,以及作者水平有限,本文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3.
福建木兰溪是我国东南沿海一条比较典型的潮控山地小河,从其流域风化剖面到河漫滩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化学风化程度及稀土元素(REEs)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海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仅在木兰溪注入兴化湾口门处附近,沉积物较粗。沉积物REE的上陆壳(UCC)标准化模式具有相似性,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稀土元素总量(ΣREE)及Eu异常的变化与平均粒径值、化学风化程度均有一定相关性。运用(La/Yb)N-ΣREE/Al图解较可靠判别了近海海域沉积物来源:(1)浙闽河流与长江细颗粒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REE组成;(2)兴化湾邻近海域主要受到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物源的影响;(3)浙闽沿岸流携带的长江细颗粒物质影响可达泉州湾一带。由于泉州湾海域沉积物相对较粗,受石英"稀释作用"的影响,沉积物REE组成不均一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贵州威宁草海第四系窑上组剖面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研究的介形类、孢粉等资料,探讨了沉积物微量元素垂直变化反映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Li、Ba、Sr等14种微量元素有着很好的相关性.∑REE高,δCe、δEu呈现负异常的总体特征,但δCe在第7、11层表现为正异常;轻重稀土分馏较大,具有轻稀土富集...  相似文献   

5.
对珠江口淇澳岛附近2个站(QA-2、QA-5)柱状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VS在2个站沉积物中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3.44~13.13μmol/g和11.67~15.39μmol/g。QA-2站沉积物中AVS的质量摩尔浓度随深度增加,QA-5站AVS的质量摩尔浓度垂直剖面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不同沉积环境对AVS质量摩尔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2个站的SEM的质量摩尔浓度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上都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这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增加导致了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累积。QA-2站表层沉积物(0~5 cm)SEM/AVS>1,表明可能存在重金属的生物毒效应;同时,SEM中Cu和Cd的质量摩尔浓度超过了它们的重金属浓度阈值(TEL),有可能产生重金属毒性作用;QA-2站5 cm以下和QA-5站沉积柱中SEM/AVS<1,不存在重金属的生物毒效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化学等方法分析研究区沉积物间隙水甲烷和硫酸根、pH和∑CO2以及δ^13C—CH4和δ^13C—ECO2的垂直剖面分布。结果显示,间隙水硫酸根浓度呈线性梯度减小,至沉积物甲烷-硫酸盐界面(sulfate-methane interface,SMI)附近,硫酸盐几乎全部消耗而甲烷浓度急剧增大;与此同时,间隙水pH和∑CO2在该深度位置明显升高。间隙水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沉积物发生了AOM作用。在AOM过程中,由于^12CH4氧化速率较^13CH4快,故引起沉积物间隙水剩余甲烷的碳同位素偏重,而δ^13C—ZCO2值变为极负,珠江口QA11—2、QA12-9、QA12—14和GS-1四个站位SMI对应深度分别为12cm、38cm、50cm和204cm,而南海BD-7站位由间隙水硫酸根剖面变化推算约为600cm。从珠江河口到南海沉积物,由于受陆源输入的减少,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呈降低趋势。有机质输入量及其活性的高低是制约了沉积物SMI分布深浅的关键因素,这是由于高含量的活性有机质一方面可加速间隙水硫酸根通过有机质再矿化分解作用途径消耗;另一方面可引起向上扩散进入AOM反应带的甲烷通量增大,使得通过AOM作用的硫酸根消耗通量相应增大,其结果造成沉积物SMI的上移。根据沉积物C/N比值以及^13C剖面变化,推断AOM作用的可能发生机制是由于在沉积物表层再矿化作用过程中,因一部分活性有机质被大量消耗,导致进入沉积物硫酸根还原带底部的活性有机质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引起部分硫酸根转为与甲烷发生反应,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完成AOM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浩瀚海洋的沿岸水域,特别是在浅海陆架和近岸区,潮流常在海水运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对于潮流垂直结构的研究,也就成为物理海洋学的一个基本课题。同时,发生在海洋中的很多现象,诸如海洋内波、海水混合、海洋湍流以及海洋中物质的输运,都与潮流的垂直结构密切相关。就是沉积物通量的计算,也要求知道每个点的速度垂直剖面。这是因为海洋中沉积物的浓度亦随深度变化。现今,随着油、气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海北部夏、冬两个季节的生源要素垂直输运剖面和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颗粒物质主要是由钙质生物壳、生物硅、海洋浮游生物的有机质以及岩源物质组成,颗粒物质通量在1 000 m处大约为90.0 mg/(m2·d);研究还表明颗粒有机碳在进入沉积物保存之前被大量溶解,南海北部来自底层顺坡搬运的有机碳远大于垂直沉降;与开阔大洋(东太平洋海域)的对比研究表明,边缘海对于季节的变化更加敏感,而东太平洋调查区位于热带赤道高生产力带,生物作用十分明显,其海洋生物呼吸和物质转移同样也较活跃.  相似文献   

9.
南沙海洋沉积物中醇化合物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段毅  罗斌杰  陈宁 《海洋学报》1995,17(2):123-127
醇类化合物(烷基醇和甾醇)广泛地存在于生物体和沉积物中.通过研究沉积物中醇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可以获得一些有关生态环境和成岩条件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研究莱州湾河口区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Pb,Zn,Cd,Cu的含量变化,分析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以期了解莱州湾河口区滨海湿地重金属含量的区域性变化,并从柱状沉积物剖面了解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历史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河口区与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与垂直分布上均呈现一定幅度的变化,且高浓度重金属显示区域内重金属呈现污染状况;在沉积物柱状剖面中,发现重金属含量在上层有大幅度增加之现象。另外,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该滨海湿地区域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结果表明,海水中的还原环境能抑制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除出水,而低生产力条件下,Pb,Zn表现出释放行为;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Pb和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而Cd和Cu则呈现出相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过去20年中曾对泥坪中海岸冰形成的现代沉积特征做过报道和大量描述。尽管讨论过其保存潜力,但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证实出露沉积物垂直剖面中有观察到的保存下来的冰成沉积构造。本文描述了在全新世潮坪沉积垂直剖面中观察到的两类冰成构造,认为它们具有较好的保存潜力,...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为水陆交会和各种地质作用极为活跃的地带。研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阐明各种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在本区海岸带调查中,按均匀分布原则,沿重点剖面线取沉积物化学分析样60个,  相似文献   

13.
对红白山剖面的粒度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腹地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粒度曲线中普遍存在一个超细粒组分。其众数粒径分布比较稳定,平均为0.87μm,含量变化介于0.3%~10%,在不同成因的沉积物中和在剖面上都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对同一岩性段而言,超细粒组分含量在风成砂中最低,在黄土中较低,在河流相沉积中较高,在湖相泥岩中最高。尽管受岩性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但不同成因沉积物的超细粒组分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基本一致,暗示了其长周期变化受同一驱动因子控制。化学风化和/或成壤作用强度可能起着关键作用。红白山剖面超细粒组分含量在2.8Ma的快速降低指示了化学风化和/或成壤作用强度的显著减弱,进而反映了塔里木盆地腹地干旱化的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长链烯酮不饱和比值 Uk37估算冲绳海槽 2万年以来古海水表层温度 ,其波动范围在 1 5.9~ 2 6.2℃之间 ,平均为 2 2 .9℃。并与常用的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测算的表层海水温度进行对照 ,结果与冬季表层水温 ( 2 2 .0℃ )相近 ,Uk37值指示的古海水温度与季节有关 ,主要反映在冬季。在沉积物中还检出了另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甾、萜类等 ,对它们的组成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冲绳海槽沉积物中有机质具有多源性特点 ,由陆源碎屑、生物碎屑和火山碎屑共同组成 ;该海域沉积有机质的成熟度不高 ,沉积环境具有强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15.
将由波浪作用下的细颗粒沉积物沿岸搬运而得到的计算公式 ,用于研究在波浪、沉积物性质和海底斜坡影响因素下悬浮物质垂直海岸的分布情况。公式主要应用于两个区域 :一是用于破浪带即从海岸带到破波带 ,二是用于从破波带向海到波折区。任何地方的悬浮沉积物浓度主要由底质沉积物的侵蚀或携带和侵蚀物质的沉降平衡来决定。这个公式已经应用于有沿岸流和悬浮物集中的三角洲盆地和中国黄海的连岛地区。如果能更好地掌握海底泥沙在海滩剖面上的侵蚀和搬运规律 ,这个公式可能更完善。1 计算公式悬浮沉积物单位时间垂直海岸的平均搬运速率即卸载…  相似文献   

16.
东海海底覆盖着一层疏松的沉积物,大体上在内陆架为细粒沉积,外陆架为粗粒沉积,陆坡和海槽区又分布着细粒沉积。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沉积物的组成与海洋中无机悬浮物的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沉积物通过其沉淀和吸附,从海水中吸取微量金属元素。沉积物中,特别是沉积物表面的微量元素的氧化物,对海水中颗粒物质的化学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化学效应远比沉积物本身的大量化学组成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所以,对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地球化学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根据近几年在东海海域采集的74个地质样品,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沉积物中Ti,Cr,Mn,Ni,Cu,Ga和Ba等元素含量測定的数据,对它们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研究区域位于北纬26°30''至32°30′和东经121°30′至129°00′之间,取样站位如图1所示。大部分样品是1977年和1978年取的样,少数是1974年和1975年取的样。本文所用测定方法与设备同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的地球化学演化与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90年用铀系年代学及古地磁对昆特依盐湖沉积物进行年代测定,探讨该湖区地球化学演化与古气候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最老的盐层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大于730ka),大量的盐类沉积则始于300ka左右;盐湖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变化主要受古盐度、矿物、类质同象和吸附控制;沉积物水溶F/Cl比值与古盐度成反比关系;该湖2000ka以来的古环境演变:盐层形成于干冷、偏酸性的氧化环境,泥岩层形成于湿暖、偏碱性的  相似文献   

18.
在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沉积物波。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数据、地震剖面以及重力柱状样,对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粒度特征、物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为界,北侧为近北东向展布,南侧为近南北向展布。对其分布规律、地貌和形态特征及重力柱状样粒度分析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沉积物波的发育与新生代晚期研究区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自距今6.5 Ma以来台湾造山运动使台湾岛强烈抬升剥蚀,这些剥蚀物为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物质,而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大量发育的峡谷-冲沟系统为陆缘物质向下陆坡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研究区西侧的东沙隆起长期处于抬升剥蚀状态,这种抬升剥蚀也为研究区沉积物波的发育提供了部分物源。随着坡度的减缓,浊流沉积物开始堆积,在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的北侧形成了展布方向与冲沟垂直的沉积物波,而在南侧由于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发生转向,浊流从水道中漫溢出来,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了与原先水道近于垂直的近南北向的沉积物波。  相似文献   

19.
采用Pb-Po法测定了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中210Pb的垂直剖面.应用双层模型研究210Pb分布,得到沉积速率(S)为0.145cm/a,沉积物堆积通量(FM)为78mg/(cm2·a),过剩210Pbex的沉积通量为6×10-3Bq/(cm2·a)[即0.36dpm/(cm2·a)].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测定了沉积物岩芯12个层段的重金属Cu、Pb、Zn、Cd、Cr、Co、Fe、Mn和V的含量,发现各层段之间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的区别.将本次分析结果和北冰洋其他一些陆架区的研究结果及页岩标准值相比较,发现楚科奇海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相对较低.基于此可以推断,楚科奇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是源于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没有表现出受到明显的人为重金属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形状参数可根据离岸距离和水深来确定海滩平衡剖面的形状。因此,形状参数应描绘所有环境因素对海滩剖面的影响,包括波浪气候和沉积物的特征。然而,所有的前人研究在定义形状参数时所考虑的只是沉积物的特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对海滩剖面定义时加上波浪气候因素,通过海浪波能在破波带上每单位体积的衰减速率来获取其对形状参数的影响。通过研究平衡状态下波浪衰减速率,形成了包括波浪气候和沙滩颗粒大小两种参数的海滩平衡剖面的新的定义理论。研究发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波浪高度对海滩的形状参数的值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波浪周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通过能量守恒,也可获取在宏观尺度上波浪能量的强度对不同粒度大小的海滩剖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用来解释两个任意拥有相同的沉积粒度海滩剖面,却有着不同的海滩剖面的组成结构。总之,本文通过增加波浪高度因素来定义形状参数,发展了Moore(1982)给出的海滩剖面的描述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