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营市气象局激光雨滴谱仪于2012年投入应用,为评估分析其探测降水量的准确性,选取东营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012——2017年间46个月的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与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共计245个过程降水量、1 302个小时降水量数据,按不同降水量级对两种仪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降水小雨量级,激光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平均偏多0. 38 mm,降水量越大,差值越大;中雨量级两者差值较小,雨滴谱仪较自动站仅偏多0. 24 mm;大雨量级,雨滴谱仪较自动站降水量明显偏少约2. 8 mm;暴雨时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常偏多。2)小时降水Rh2. 5 mm时,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偏多约0. 1 mm; 2. 5 mm≤Rh≤4. 9 mm时,激光雨滴谱仪与自动站降水量平均差值为0. 0 mm; 5. 0 mm≤Rh≤16. 0 mm时,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常明显偏少,偏少值约0. 9 mm;16. 0 mmRh≤20. 0 mm时,两者降水量较接近; Rh 20. 0 mm时,雨滴谱仪较自动站可能出现极端偏多、偏少或两者相近情况。3)降雪时雨滴谱仪降雪量常明显偏多。4)雨滴谱仪和自动站过程累积降水量趋势较一致,且雨滴谱仪分钟降水量能较早反映出降水量峰值及降水强度的变化。通过分析可见,雨滴谱仪雨量数据有较好的可靠性,可在辅助降水现象观测与订正、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和短临预报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雨滴谱是雨滴数浓度随其尺度变化的函数,是降水最基本的微物理特征量,对雨滴谱进行观测是研究云雾降水微观物理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雨滴谱研究中常用的观测方法、观测仪器以及在谱特征参量、雨滴下落末速度、雨滴谱拟合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探讨雨滴谱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Thies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和CINRAD/SA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年7月18日一次典型中纬度拖曳型飑线过程不同发展阶段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的演变特征,主要结果为:1)成熟飑线回波包括对流带、过渡区和拖曳层状云区三部分,对流带前侧不断有对流带生成并合并到主对流带中,使得对流带的前沿具有强的反射率因子,并且有多个雨强大值中心。2)垂直穿过飑线对流带,雨强增加阶段有较少的小粒子(直径小于1 mm)和特大粒子(直径大于5 mm),以及较低的雨滴浓度和反射率因子,而雨强减弱阶段有较多的小粒子和特大粒子,以及较高的雨滴浓度和反射率因子;飑线加强阶段,雨滴谱有较大的峰值直径(0. 44 mm)、较多的大(直径大于3 mm)和特大粒子,而飑线减弱阶段,雨滴谱有较小的峰值直径(0. 19 mm)、较少的大粒子。3)对流带、过渡区和层状云降水雨滴谱的Gamma谱三参数N_0、μ、λ随雨强增大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相同雨强时,对流云和过渡区降水的三参数比层状云降水的数值大;而飑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降水类型的λ-μ关系具有一致性,二次多项式可以很好地拟合λ-μ关系。4)归一化雨滴谱参数N_W和D_0的分布可以用来区分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并给出了新的分离线方程;另外,飑线在发展和减弱阶段的雨滴谱特征有明显差异,表明飑线演变过程降水形成的微物理机制发生变化,前期冷云过程有重要影响,而后期暖云过程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AD-3型极谱仪     
AD-3型极谱仪是一种新型自动极谱仪。设计中主要考虑到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综合性方面,该仪器具有线性极谱仪的一般功能,并集中了同类仪器的特点,使之几乎能够代替883型、JP-1型、AD-1型、AD-2型、SDP-1型、75-4B型、79-1型、DF-1型和XJP-821型等极谱一伏安仪器。  相似文献   

5.
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在海岸工程应用中,需要了解悬沙运移规律,由于我国近海河口悬沙浓度很高,尚未有可用的现场测量仪器。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们研制成功了可用于现场高浓度悬沙测量的“光学悬洋沙粒径谱仪”。文章介绍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的原理,现场实验结果和高浓度悬沙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现场实验表明,该仪器可用于粒径5~100μm浓度大于10%的悬沙现场测量。文中给出了芦潮港海区悬沙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核测量仪器在海洋研究中的直接应用。其中包括:活化分析法的应用;谱仪分析法的应用,其它核测量仪器的应用;核辐射的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7.
AD—3型极谱仪是一种新型自动极谱仪。设计中主要考虑到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综合性方面,该仪器具有线性极谱仪的一般功能,并集中了同类仪器的特点,使之几乎能够代替883型、JP—1型、AD—1型、AD—2型、SDP—1型、75—4B型、79—1型、DF—1型和XJP—821型等极谱—伏安仪器。用它可以完成经典极谱法、催化波法、单扫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示差极谱—伏安法、新极谱法、线性极化法、  相似文献   

8.
外事简讯     
△应山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文圣常教授邀请,美国天主教大学机械工程系林松青教授85年7月抵青讲学。林教授以《海洋蒸发及台风路径预测》、《海面上水滴及水下气泡的测量技术》为题介绍了他的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近七十位海洋科学工作者出席了演讲会。林教授还就《关于物理海洋学实验室总体设施》、《关于量测仪器》、《关于资料数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83年夏季在浙江中部沿岸象山港(Ch_3)和海门湾外(Ch_5)所采取的第四纪沉积地层钻孔样地球化学形态的连续萃取资料进行了分析,元素含量用JP-1A型示波极谱仪测定。同时探讨了沉积物中Cu、Ni、Pb的四级地球化学形态的两种分布特征:即平均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初步研究了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激光技术已开始在我国医学、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但有关激光微束在细胞显微手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萌芽阶段。迄今仅见吉林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等报道了他们用红宝石激光显微照射仪进行生物学试验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激光技术已开始在我国医学、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但有关激光微柬在细胞显微手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萌芽阶段。迄今仅见吉林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等报道了他们用红宝石激光显微照射仪进行生物学试验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美国949、956型遥控测波仪的实际使用,介绍其结构、性能及资料处理等特点,并对仪器作出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常所说的海洋观测技术,它包括观测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两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海洋仪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微机被应用到现场观测之后,海洋观测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前进了一步,使它由过去只能指示或记录数据,发展到能在现场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处理,提高了观测资料的精确度,加速了海洋研究工作的进程。仪器的高速度发展,要求调查人员必须迅速地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对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具有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方能充分发挥现代化仪器的作用,提高海洋调查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SLY_(1-1)型声学多普勒海流计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电路设计、主要技术性能和仪器特点,叙述了仪器在检定水槽和海上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海洋污染调查和环保监测工作的需要,我们于1977年九月研制了AD—1型极谱仪。 AD—1型极谱仪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分析仪器。它可以进行阴极伏安法、阳极伏安法和示差法测定。为适于船上作业,该仪器采取外接记录仪笔录谱图并且装有磁力搅拌器和固定夹具。对于海水中的铜、镉、铅、锌等重金属可在3—5分钟内连续检测。  相似文献   

16.
书海拾贝     
正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测试技术刘昌岭等著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对青岛海洋所近年来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测试技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力图全面系统地介绍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测试技术体系。全书分13章,重点探讨了X-衍射谱仪、X-CT、固体核磁共振及成像系统、激光拉曼光谱、低温扫描电镜、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稳定同位素质谱等现代分析仪器在水合物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结构参数、气体组成、地化参数、形态学、赋存状态、热力学及微观动力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海流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部分专业术语不规范、译名不统一和归类有差异等问题,促进海洋观测仪器的发展和应用,文章参照相关标准规范、权威专著和专业文献等资料,根据海流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性质,结合业界实践经验,系统梳理各类型海流计的命名、分类、适用范围、特点和发展方向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海流计可定义为“一种用于测量海水流速和流向的仪器”,根据工作原理主要分为机械式海流计、电磁海流计、声学海流计和其他海流计4个大类,不同类型的海流计各具特性;其中,机械式海流计主要包括厄克曼海流计、印刷海流计、照相型海流计、磁录式海流计、遥测海流计和直读式海流计,电磁海流计主要包括地磁场电磁海流计和人造磁场电磁海流计,声学海流计主要包括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声学多普勒海流单点测量仪、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和时差式声学海流计,其他海流计主要包括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电阻式海流计、应变片海流计、倾斜式海流计、粒子图像测速仪和海洋湍流剖面仪。  相似文献   

18.
机载激光测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基于海水的光学特性介绍了机载激光测深原理,然后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系统构成,最后介绍了在海底地形测量、障碍物探测、近岸海洋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为从事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研发和应用的技术人员提供相关原理和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三维激光移动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方向,初步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把该技术成功应用到长山水道海岛礁岸线地形测量,将测量系统设备安装在船上,在快速移动航行过程中采集岸边激光点云和全景影像,内业通过数字化测图提取海岛礁地形数据,并对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表明该技术在岸线地形以及实景采集等测量工作中的可行性。在100米范围内,测量精度可达10cm,测量精度验证结果是:东方向均方差为0.11m,北方向均方差为0.122m,高程方向均方差为0.138m,全景影像分辨率8 192×4 096。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核能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监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具有成本低、功耗低、探测效率高等优点,NaI(Tl)伽马谱仪成为海洋放射性自动连续监测主要应用的仪器。但是,该谱仪探测分辨能力尚存在不足,导致核素甄别和定量检测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该困难,本研究采用理论计算、仿真模拟和实验测量等技术手段,开展基于反演分析的海水伽马能谱处理分析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实验中经过反演分析法计算的重构谱线的分辨率得到大幅改善,与仿真能谱中核素的道址和活度的参考值相比,重构谱线的134Cs、137Cs、60Co和40K核素峰的道址误差在2道以内,活度计算误差在4%以内。在位于青岛的海洋科学实验站进行的海水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反演分析法对40K核素的活度分析结果为1.218×104 Bq·m-3。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NaI(Tl)伽马谱仪探测分辨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准确的海水放射性核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