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金山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郑剑东 《现代地质》1991,5(4):347-354
阿尔金山地处西北边陲,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因此对其大地构造属性有不同的看法.该区出露主要为前寒武系,古生界只在局部地区出露,中、新生界则分布于山间坳陷和山前坳陷中。根据区域地层分布和构造分析,阿尔金山既不是加里东褶皱带,也不是华力西褶皱带,而是一个前寒武纪的地块。西北地台由塔里木坳陷、柴达木坳陷、阿尔金断隆和阿拉善台隆4部分组成。阿尔金断隆长期处于隆起状态。阿尔金断裂带纵贯其中,在其构造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欧洲前寒武系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东欧地台及其邻近的褶皱带。如波罗的地盾(在北欧或称芬诺斯堪的纳维亚地盾)、乌克兰地盾(在乌克兰或称亚速-波多尔斯克)、俄罗斯台坪。地台镶边的褶皱带,如乌拉尔的海西褶皱带,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中前寒武系分布广泛。在西欧北部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中部法国地块、西班牙的西部和南部、中欧的波希米亚地块、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分布,特别是苏联的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地区、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及乌拉尔等地都有前寒武纪沉积比较完善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3.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的阿尔金山和西昆仑山是特提斯超级造山带最北部的两条缝合带。该处的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是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指示,早古生代的碰撞事件发生于塔里木地块的东南侧,是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这次碰撞形成了阿尔金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其同碰撞构造主要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塘沽孜巴斯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大型基底卷入型背斜构造(轮南、塔东和塔中背斜),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碰撞后构造为一系列正断层及其组合成的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形成时间是中志留世-中泥盆世。根据塔里木盆地内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分析,结合造山带内的蛇绿岩和俯冲-碰撞相关岩浆岩、变质岩研究成果推论,作为原特提斯洋分支的古阿尔金洋,其洋壳自晚寒武开始向柴达木地块之下俯冲。至中奥陶世末-晚奥陶世初,洋壳俯冲完毕,古阿尔金洋闭合,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开始。该碰撞造山作用持续至早志留世末结束,然后进入中志留世-中泥盆世碰撞后应力伸展构造演化阶段。迄今,尚无碰撞相关构造指示塔里木克拉通西南缘曾经发生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事件。早古生代,阿尔金山发生的是增生-碰撞...  相似文献   

4.
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前寒武系的划分,二是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三是几个地方前寒武系的柱状剖面。一、前寒武系的划分前阿特拉斯的前寒武系可划分为六个系,前五个系都是以重要的造山运动而结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褶皱和花岗岩化带,而第六系造成了显生宙的基底,并被显生宙早期褶皱带所复盖。这六个带由下至上为: 1.克杜斯系(Kerdous system)(太古界),花岗岩化的时代为26亿年,主要是混合岩、花岗岩,以及片岩等。该系的造山带是扎哥里德斯(Zagorides),造山带,走向东西。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狼山地区新元古代狼山群变形特征及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狼山群作为阿拉善地块东北部重要的前寒武系地层单元,记录了复杂的构造变形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狼山西南段出露的新元古代狼山群进行构造地质试点填图、剖面测制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狼山群构造变形特征,并对其变形时代和期次进行了初步划分。研究表明狼山群第一期构造变形特征表现为一系列同斜倒转褶皱构造(D1),第二期为近东西向的韧性右行走滑剪切(D2),第三期为北东向巴彦乌拉山—狼山断裂活动对狼山群构造变形进行改造(D3)。结合该地区前人研究成果及年代学资料认为:新元古代狼山群同斜倒转褶皱主要受到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在古生代晚期沿恩格尔乌缝合带与阿拉善地块北缘拼合,导致近南北向的构造挤压,在狼山地区形成了早期枢纽NEE-EW向的褶皱;晚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关闭后发生的板内变形在狼山地区形成韧性右行剪切;三叠纪中晚期韧性左行剪切形成北东向走滑断裂,并使早期形成的褶皱枢纽走向转为北东,奠定了狼山地区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6.
前言河南省横跨华北地台南缘和秦岭褶皱系东端。这里的寒武系发育良好,分布广泛,且有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和古生物群。区内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华北区(豫西、豫北地区)和东秦岭南麓(淅川地区)。总体而言,华北区的寒武系与山东、河北等地类似,但在岩性特征和生物面貌上也稍有差别,淅川地区的寒武系南北分异显著:淅川北部地区与峡东地区酷似;淅川南部地区则与湘西、黔东及祁连山等地相似。区内寒武系划分见表1。  相似文献   

7.
通过湘西地区的地层发育特点及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揭示其沉积体系演化特征。湘西地区古生代沉积了寒武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纽芬兰统发育浅海陆棚碎屑岩相,寒武系第二统下部发育浅海陆棚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相,寒武系第二统中部—奥陶系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志留系发育前陆盆地碎屑岩—生物礁相,泥盆系发育滨岸砂岩相,二叠系发育海相碳酸盐—潮坪相。依据岩性、岩相组合将湘西地区古生界划分为:深水滞留盆地、浅海陆棚、开阔碳酸盐岩台地—斜坡、浊积扇、三角洲、生物礁、潟湖—潮坪、滨岸等多种沉积体系类型。每种沉积体系类型形成受控于盆地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8.
<正>都龙矽卡岩型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马关县境内,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地块、印支地块、哀牢山褶皱系几个构造单元结合部位(刘玉平等,2007)。矿区地层主要为寒武系田蓬组,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和大理岩;矿区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南北向的断裂是重要的控矿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北部出露大面积老君  相似文献   

9.
巴西地盾的上前寒武系,无论是在地槽褶皱区,还是在地台型的非褶皱区,都可以划分出几个不同时期的构造—物质组合。在巴西地盾上,可能除了,地台外都是在前寒武纪末期开始形成的。米纳斯和伊塔哥尔群以及和他们相类似的岩系形成的组合,是属于上前寒武系形成的最古老的褶皱。该组合的成分、构造及其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侧向变化规律性等以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四角规铁矿研究的比较好。分布在这里的上前寒武系剖面往往被作为标准剖面;因此对它的特征了解的较详细。  相似文献   

10.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寒武系-奥陶系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 《地质与勘探》2013,49(5):825-835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剖面测量,根据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地层接触关系及新发现的生物化石特征,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对比和重新厘定:①欧龙布鲁克群只发育寒武系的第三统和顶部的芙蓉统,缺失底部的纽芬兰统和第二统;②多泉山组为下奥陶统,石灰沟组属于中奥陶统;③原划分的中奥陶统大头羊沟组属于构造改造的断片,不符合建组原则,应弃用;④通过柴达木盆地周缘分布的早古生界地层的区域对比,认为欧龙布鲁克地块之上出露的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与滩间山群、祁慢塔格群和纳赤台群(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分别代表了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产物。本研究工作一方面为建立该地区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系统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等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同时也为深化塔里木东南缘陆块群的构造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合理划分成矿区带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和勘查具有指导价值,而正确认识构造单元性质和成矿时期的构造环境是成矿带划分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地质建造、地球物理、卫星遥感等多角度全面分析了阿尔金山的内部组成及其边界断裂特征,认为阿尔金山原属于南塔里木地块的组成部分,阿尔金造山带是在古老地块基础上活化以后形成的特殊造山带,其特点明显不同于秦祁昆造山系,阿尔金成矿带应划归塔里木成矿省。阿尔金成矿带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次级成矿单元:红柳沟-喀腊大湾(裂谷)成矿亚带主要形成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阿尔金(陆缘地块)成矿亚带主要形成石棉矿和玉石矿;迪木那里克-苏巴里克(裂陷槽)成矿亚带则以沉积变质型铁矿和石棉矿为主。  相似文献   

12.
彭明兴  彭方洪 《新疆地质》2001,19(3):239-240
贝克滩地区位于阿尔金山中段北部,行政区划属若羌县。区内山陡峭、地形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水系较发育,地球化学景观绝大部分属中高山深切割干旱荒漠区。该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偏低,在寻找金、铜等矿产方面基本属于空白区。1 区域地质概况该区地处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古陆地块、阿尔金山古陆缘带交汇处。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中酸性、基-超基性侵入岩发育,变质岩广泛分布。出露地层以前寒武系为主,主要为太古界深变质岩、元古界长城系浅海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蓟县系浅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局部出露奥陶系、泥盆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疆全区的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的基本特征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近十多年来取得主要新进展如下:中晚元古界建立了五个叠层石组合,震旦系中确定了三个冰期的存在,寒武系划分出13个三叶虫带,奥陶系有7个笔石带.喀喇昆仑山区新发现稳定型长城系相地台型早古生代沉积,其北坡发现早二叠世冷水动物群及冈瓦纳相沉积;区内火山岩十分发育,岩石类型复杂,提出太古代—元古代,二叠纪火山岩属双峰式,古生代火山岩为岛弧型;多时代侵入岩均有出露,已划分出七个岩石演化系列,并查明24条蛇录岩带,它与造山花岗岩链成对出现;本区构造单元以塔里木地台为界作了重新划分,北部为天山—兴安褶皱区(包括阿尔泰、准噶尔—北天山、天山褶皱系),南部是昆仑—秦岭褶皱区(含东、西昆仑褶皱系)及滇藏褶皱区(包括松潘—甘孜褶皱系、喀喇昆仑褶皱系和冈底斯褶皱系)。地壳演化的特点是,以多施迥拉张—闭合及“×”剪切作用的控制,形成了今日条块嵌合的菱形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4.
对山西岚县地区吕梁群地层层序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76年5月至7月,我们在山西省岚县袁家村一带,对前寒武系吕梁群地层、构造和含铁硅质岩建造进行了调查。发现前人对吕梁群地层层序的认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前人对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的划分,主要有三种方案: (一) 沈其韩等  相似文献   

15.
引言这里考虑的早前寒武系包括太古界(35—26亿年)和早元古界(26—16.5亿年),整个早前寒武系大多是经受了各种变形和变质的上地壳岩和深成岩类。而晚前寒武系(比16.5亿年年青)主要是由广泛发育的地台型沉积覆盖物组成,因此,早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造山幕为根据的,而对于晚前寒武系则用岩性和生物地层标志则更为合适。在苏联研究早前寒武系的主要地区是欧洲的波罗的地盾和亚洲的阿尔丹地盾(东西伯利亚),它们的上地壳岩层序可作为古老的前寒武系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塔西南西昆仑山前基底寒武系膏盐层的分布情况, 采用物理模拟研究方法,设计了研究基底滑脱层的分布对褶皱
冲断带影响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底滑脱层的分布对构造变形样式的发育及变形前锋的传播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具体表现为在基底寒武系膏盐层分布靠近山前的苏盖特地区变形整体表现为滑脱式的宽缓箱状褶皱的发育;寒武系膏盐层
分布较远离山前的柯东地区在缺失寒武系膏盐层的山前地区,表现为叠瓦状逆冲断层的发育,形成断层相关的紧闭褶皱,
往北有寒武系膏盐层发育的固满地区才发育较大型的箱状背斜。实验过程中苏盖特地区的变形前锋往前陆方向传播得更快
更远,而柯东地区变形前锋往前陆方向传播得较慢较近,从而在变形过程中二者的变形前锋容易出现一个“Z”字形转折。  相似文献   

17.
新疆叶城县棋盘河区长城系的微古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区属于塔里木地台西南缘铁克里克断块.由于本区处于昆仑山北缘,其地势高峻挺拔.长城系出露齐全.高振家等(“新疆区域地层表”,1981)将该套地层划为震旦系塞拉加兹塔格群和寒武系;方锡廉、马士鹏等(1980)曾将该套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两个组(卡拉克尔组、布卡吐维组),均属晚前寒武系的一部分.但上述划分仅限于岩石地层学方面的研究.作者等(1981)经实地踏勘后,采集了微古植物样品,经分析鉴定,发现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并用生物地层的方法对该套地层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将系统地描述该套地层的微古植物及其组合特征,它对地层对比和生物进化的研究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东段首次发现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变质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出露了大面积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前人将其时代划归于古元古代(新疆地质矿产局,1991)。我们对这一地区前寒武系研究表明,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变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布琼一带出露最完  相似文献   

19.
总的特征 (一)定义始寒武系指加丹加地壳旋回以后的各类地质沉积,即6.8—6.5亿年至6.7亿年的沉积。所以始寒武的延续时间有100—80百万年。这样,它比前寒武系任一地层单位延续时间都短,并且与那些用构造旋回所划分的“代”或“亚代”也有很大不同。始寒武与新原生界以大的地壳变动来划分,而与寒武系之间未发现有任何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20.
在前寒武纪北美大陆至少可明显地划分出三个构造层,即下、中和上前寒武系,反映了三个巨大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在大地构造、物质组成的性质、褶皱作用、侵入活动和变质作用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下前寒武系构造层实际上又包括两层:阿尔丹层35—33亿年;基瓦丁层33—25亿年。这种划分目前在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还不可能做到。对阿尔丹层的构造特点,目前资料还很少,仅仅可以证实这层在北美大陆是存在的,它经受了复杂的、普遍的、高强度的沉积变质作用,经受了剧烈的不止一次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