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21—2022年,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北矿的接续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在北矿的老矿山矿床和童家院矿床发现了Ⅳ号锑矿体,均为层间破碎带中的锑矿体。经分析,在老矿山矿床实施的钻孔ZK3001见2层Ⅳ号锑矿体,第1层平均品位4.23%,真厚度3.30 m;第2层平均品位1.30%,真厚度2.00 m。在童家院矿床实施的钻孔KZK01401见1层Ⅳ号锑矿体,品位3.96%,真厚度1.03 m。研究表明,Ⅳ号锑矿体受断裂构造和地层联合控制,矿体产于NE向F72和F3断裂下盘的棋梓桥组硅化灰岩和层间破碎带中,单个矿体以透镜状、侧羽状、扁豆状产出,具有尖灭再现的特征。断裂下盘矿体走向NE-SW,倾向NW,倾角60°左右;层间破碎带中的矿体走向NE-SW,倾向SE,倾角20°左右。龙口冲砂、页岩段及棋梓桥组中的薄层页岩是Ⅳ号矿体富集的有利屏障,具有“断裂构造+有利岩性+屏蔽层”的控矿特征。在锡矿山北矿首次发现的Ⅳ号锑矿体能够直接开发利用,既能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又对研究锡矿山深部构造与矿体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将棋梓桥组划为锡矿山的第二成矿空间,为该区下一步接续资源勘查找矿明确了方向,有望扩大锡矿山北矿(锑矿)矿产资源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喀英迪铅锌矿主要产于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及其与晚奥陶世呼独克达坂组的接触带上。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15个铅锌矿体。其中主要矿体4个,Ⅰ-4矿体处于晚奥陶世呼独克达坂组灰岩与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的不整合接触面上及其两侧,工程控制总长度为523m,最大斜深100m。倾向70°~100°,倾角一般20°~50°,连续性较好。该矿体铅单工程厚0.86~5.64m,平均2.86m,厚度变化系数为70.57%;锌单工程厚0.80~5.64m,平均1.81m,厚度变化系数为93.97%,属于变化较稳定型矿体。铅单工程品位0.62%~16.47%,平均4.53%,品位变化系数114.34%;锌单工程品位0.53%~12.37%,平均3.78%,品位变化系数57.47%。属于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岩容矿的、层控的、构造控制非岩浆型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山东莒县棋山钛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奎  于学峰  杨永波 《地质学报》2010,84(7):1041-10488
莒县棋山钛铁矿是山东评价的首个大型钛铁矿矿床。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中段的汞丹山凸起上,其成矿母岩和矿体均为褐绿色中细粒含钛磁铁矿辉石角闪石岩。在发现的五个矿体中,对Ⅰ、Ⅱ、Ⅲ号矿体进行了工程控制。其中Ⅰ号矿体长1600m,平均宽180m,控制深204m,平均品位TiO28.68%、TFe18.46%。Ⅱ号矿体长880m,平均宽160m,控制深120m,平均品位TiO28.33%、TFe17.07%。Ⅲ号矿体矿体长1600m,宽25~67m,控制深170m,平均品位TiO28.86%、TFe20.13%。矿体品位变化系数7.06%~42.0%,属品位稳定的矿体。该矿床具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易于开采之特点。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早期分异型钛铁矿床,其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北段,是近年来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中型以钼为主的铜钼矿床,钼矿体处于地表36.4 m以下,矿体均为硫化矿.矿床由10个钼矿体和1个铜矿体组成.钼矿体长度100~930 m,厚4.53~15.02 m,平均厚度10.68 m.钼品位0.071%~0.268%.钼矿单体最长930 m,单层最厚106.89 m,单层最高品位0.205%.初步估算(332+333)类钼资源量2×104 t以上.  相似文献   

5.
孙家沟铅矿主要赋存于层山单元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为断裂构造控制的低温热液型矿床,铅矿体主要受F2、F3断裂控制.矿右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粒状结构、碎裂-角砾结构、脉状充填结构.矿石构造以角砾状、浸染状、团斑状为主,少数为块状构造、脉状构造等.(1)号矿体铅品位主要介于0.314%~1.309%,平均品位0.601%;(2)号矿体铅品位主要介于0.468%~1.460%,平均品位0.776%.根据工业指标圈定为低品位铅矿石.  相似文献   

6.
沂水县常庄钛铁矿床产于中细粒含钛磁铁矿辉石角闪石岩中,该岩体既是成矿母岩又是赋矿围岩。矿体长1 800 m,平均宽75 m,控制斜深344 m,平均品位TiO28.85%,品位变化系数为104%,TFe+TiO2平均品位28.24%,品位变化系数为102%。属品位变化较不均匀的矿体。该矿床具有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易于开采之特点。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基性岩浆分异型钛铁矿床,其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赣南江贝稀土矿床进行岩相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母岩主要为寻乌岩组变质岩,岩性有变粒岩、片岩和片麻岩,其中云母片岩稀土元素含量最高,是最有利的成矿母岩,属轻稀土富集型母岩,是近些年新发现的1处中深变质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区呈低缓丘陵地貌,风化壳平均厚度12.33 m,矿体主要赋存于全风化层中,矿体平均厚度4.68 m,SRE2O3品位0.035%~0.122%,属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稀土主要来源于易风化的水磷酸盐类矿物和稀土氟碳酸盐类矿物,风化壳化学蚀变指数CIA>90%,表明了强烈的风化作用为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会昌—安远—寻乌地区中深变质岩广泛分布,具有大型稀土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筒状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区16号、32号勘探线剖面上主成矿元素以及其他常微量元素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16线ZK1620~ZK1618之间存在筒状钼铜矿体,其角岩中矿体最大厚度491.38 m,铜平均品位0.21%,钼平均品位0.046%,矿化中心位于ZK1616附近;同时,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层间构造带中产出巨厚的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厚度最大达252.2 m,铜平均品位0.75%,钼平均品位0.10%,金平均品位0.24 g/t,银平均品位12.26 g/t。在32线ZK3212~ZK3220范围内也存在筒状钼铜矿体,角岩型矿体最大厚度826 m,铜平均品位0.24%,钼平均品位0.054%,矿化中心位于ZK3216附近;角岩矿体下部为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最厚处超过127.9 m,铜平均品位0.72%,钼平均品位0.053%,金平均品位0.11g/t,银平均品位7.02 g/t。研究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存在一个以ZK1616~ZK3216一带为矿化中心的筒状矿体(角岩+矽卡岩型矿体),在筒状矿体的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相似文献   

9.
新疆鄯善小草湖硝酸盐矿床,近地表半裸露产出,具席状矿化特点。矿体形态简单,矿层平均厚度仅0.41m,NaNO_3平均品位为4.17%;矿区楔状盐溶裂隙发育,使矿体连续性遭到破坏。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矿体产状、矿层厚度、矿石品位、矿体连续程度等的分析,确定出合理的勘探面积、网度和储量级别。针对有异于一般矿床的某些特点,在勘探工程布置、取样及使用“含矿率”参数等方面采用了适当的处理方法。这对同类矿床的勘探工作,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23-227
满丈岗金矿是青海省近几年新发现的又一中型金矿床,累计圈定了金矿体30条(M1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530m,厚度2.2530m,厚度2.24.02m,平均品位Au 3.314.02m,平均品位Au 3.315.83g/t,估算金资源量15.68吨。该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的分析,对矿床控矿因素、成因、成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现的具有世界级潜力的铜金矿集区。该矿集区现已查明多不杂、波龙、拿若和铁格隆南4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并新发现地堡那木岗和拿顿矿点。文章对上述矿床(点)脉体、蚀变、矿化和流体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多不杂、波龙和拿若矿床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同时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蚀变广泛发育,而铁格隆南矿床除上述蚀变类型外,还叠加有高级泥化蚀变,并发育与之相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根据脉体特征对比和流体包裹体温压计算推测,上述4个矿床矿化类型的差异可能由剥蚀深度的差异所引起(前三者剥蚀深度约为2~3 km,后者约为1~1.5 km)。此外,地堡那木岗矿点蚀变类型以绢英岩化、泥化为主,该矿点发育与斑岩型金矿中类似的深色条带状石英脉,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金矿。拿顿矿点为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铜金矿体赋存于角砾岩筒中。野外地质调查表明,上述矿点地表蚀变岩盖(Lithocaps)发育,并且蚀变岩盖空间分布位置与下伏铜金矿体表现出良好的匹配关系,可有效地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流体包裹体实验进一步表明,铜金元素在斑岩型矿化中的沉淀可能与温度降低和氧逸度的变化有关,而在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中的沉淀则受控于温度的降低和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最后,在前人年代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构建了该地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时空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高松矿田芦塘坝矿段节理特征分析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松矿田芦塘坝矿段节理系统的实地观测,对岩石节理特征、性质、方位的详细分析,探讨了节理系统发育的特征,发现该矿段三个方位岩石节理优势组:第一组300°~340°∠70°~85°,第二组120°~170°∠50°~65°,第三组250°~280°∠35°~55°,分别占节理总数的55%、23%和18%。对各优势节理组中脉状硫化矿以及氧化矿观察采样,分析测试主要成矿元素Cu、Pb、Sn、Ag、As、Mn,研究了节理与成矿的关系,认为第三组节理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第二组次之,第一组节理虽发育广泛,但含矿性较差,这可能与NE向断裂主要起导矿作用,而矿液最终充填于控矿构造EW向小断裂中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阐述了不同类型内生矿床的成矿深度和金属沉淀的垂直范围。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度下限可以下降到10000~12000m。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深度范围与成矿时的具体地质构造特征有关,且有很大的变化空间。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受成矿母岩岩浆侵位深度的约束,而岩浆侵位的深度又与岩浆中挥发组分的数量、流体释放的时间、成矿元素的矿物/熔体和溶液/熔体分配系数等因素有关。据此可以解释斑岩铜-(钼)、斑岩钼-(铜)和斑岩钨矿床形成深度的差异。地温梯度和多孔岩石的渗透率也与成矿深度有关。CO2等挥发组分的溶解度对压力非常敏感,因此流体包裹体地质压力计对于成矿深度的确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时,探寻隐伏岩体顶上带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矿床形成深度与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不同类型内生矿床的成矿深度和金属沉淀的垂直范围。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度下限可以下降到10000~12000m。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深度范围与成矿时的具体地质构造特征有关,且有很大的变化空间。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受成矿母岩岩浆侵位深度的约束,而岩浆侵位的深度又与岩浆中挥发组分的数量、流体释放的时间、成矿元素的矿物/熔体和溶液/熔体分配系数等因素有关。据此可以解释斑岩铜-(钼)、斑岩钼-(铜)和斑岩钨矿床形成深度的差异。地温梯度和多孔岩石的渗透率也与成矿深度有关。CO2等挥发组分的溶解度对压力非常敏感,因此流体包裹体地质压力计对于成矿深度的确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时,探寻隐伏岩体顶上带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The physics of the ore formation process is discussed using three parageneses of gold, viz., quartz, carbon, and pyrite, as examples. It is inferred that paragenetic associations in ore deposits are formed on a physical bas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s of nuclides and electrons.  相似文献   

17.
From rocks to o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tal enrichment to ore grade is the ultimate outgrowth of large-scale and long-term fractionation processes of the thermally driven and unique water-cooled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Earth. Silicic magmatism along convergent margi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thospheric fractionation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and porphyry/intrusion-related ore deposits. Reconnaissance microanalysis of melt inclusions from Central Andean porphyry systems refines a metallogenic model for copper–gold and tin porphyry mineralization. Magmatic mixing and early exsolution of a fluid phase are important ingredients for porphyry Cu–Au systems in association with silicic rocks of moderate levels of fractionation (such as diorites and monzonites), whereas extended magmatic fractionation with late-stage fluid evolution characterize lithophile-element-enriched tin porphyry systems. Received: 25 June 1999 / Accepted: 11 January 2000  相似文献   

18.
19.
20.
滇东南锡矿带矿床类型及其组合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世瑜 《矿床地质》1990,9(1):35-48
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以矿床的矿石类型为基础,考虑成因,强调矿床的工业意义,将滇东南锡矿带的矿床类型划分为两类、四组合、十四型。锡矿床围绕花岗岩突呈现规律性的空间组合,同时以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形成矿床类型的不同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