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人类释放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提高了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同时降低了海水中碳酸盐的饱和度和海水的p H值。海洋的酸化广泛地影响着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然而有研究表明,海洋的酸化似乎更加有利于那些令人厌恶物种的生存,例如某些有害藻类在酸化的海洋环境中生长得更加旺盛;入侵性软体动物(如牡蛎)、具有破坏性的棘皮动物(例如棘冠海星)可能会大行其道,因为它们更加适合酸性环境。再比如一种侵入性海蟹,在二氧化碳增加的条件下生长更强劲,可能会增加它们对其他海  相似文献   

2.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0,(5):F0002-F0002
2009年11月24日,科学家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发现了数千种奇特物种。这些新发现物种最深的生存深度达到约4800米,它们承受着人体骨骼所无法承受的压力。此外,科学家们在200米深度的海水中发现了17650种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海洋生物基础理论研究的开展,室内小型封闭式循环海水培养系已成为基本手段和工具,它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这种手段,可以在连续目测条件下对各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活动进行直接观察和  相似文献   

4.
“磷”是海洋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然而如果海水中磷含量过高,不仅会产生富营养化,甚至能引发赤潮,导致鱼、虾、贝等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并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据专家分析,近岸海域的磷大部分来自陆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病毒约有600余种,但有关对海洋里病毒的报告却较少,而且过去科学家们在研究海洋里的病毒时,常注重于海洋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现在已知生活在海洋中的病毒可分为二大类型,一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污染了沿岸海水,而使一些人类病毒流入海洋中成为暂时的栖息者,此类病毒在海水中只能存活一个短时间,所以它们不是真正的海洋病毒。第二类是经常生活在海洋中的病毒,它们以海洋生物为寄生,也许还有一些腐生性病毒,现就这方面有关资料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6,(9):M0003-M0003
通过《海洋世界》杂志对读者进行的调查,可以看出,各种海洋生物,特别是暂时还不被我们了解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普遍受到读者们的关注。它们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进化历史等都极大地吸引了大家的兴趣。这折射出读者们对大自然的一种探知愿望,也可以说是源自于人类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一种生长在我国沿海区域的水体生物霞水母,已成为危及海洋渔业资源的危险杀手。每年6月~10月是霞水母繁殖、生长季节。由于其在繁殖、生长过程中分泌大量毒素,因此在这段时间,往往海水遭到污染,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海运事业及海洋工程(码头,石油平台等)的发展,海生物防污损问题应该受到人们的密切注意。多年来我们从事这一方面问题的探索,今拟就此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海生物污损系由海洋生物,包括动物与植物所引起的。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附着在浸没海水中的物体表面上,生息繁殖。据人们估计,仅这一项每年给世界航运业造成的损失即达几十亿元。  相似文献   

9.
汞、镉、铬、锌对紫菜毒性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镉等重金属是当前海洋的重要污染物质,它们对海洋生物和人体都有高的毒性,像“水俣病”、“痛痛病”就是由于环境汞、镉污染使人致残、甚至丧命的公害病。有关汞等重金属对各种海洋生物的毒性试验资料,是制订海水水质标准和沿海工业、城市“三废”排放标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南海的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生长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盛产的棘皮类动物海参,更是令世人瞩目。由于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处于长夏且基本无冬季气候,加上阳光充足,海水温度适中,海底生长着茂盛的海藻和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给海参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丰富的饵料,因而盛产的海参种类就特别多,其中梅花参产量较高且最为名贵。据老渔民讲,我国南海产的梅花参是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底栖海藻着生在海底的底质上。由于潮汐的作用,覆盖在它们上面的海水的深度也相应地不断变化,使它们经历着周而复始的被海水淹没和干出的过程。海水深度的变化不仅造成照射到海底的阳光的强度的变化,而且由于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性衰减作用,还使光谱组成随深度而变化。光谱组成的变化又随海水的光学类型而异。因此,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海藻的光合作用对光照条件的适应必然反映在光强适应和光质适应两个方面,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9,(4):10-10
鲨鱼是让人类又爱又恨的物种之一。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很简单。说起鲨鱼,我们能想到很多,有关探险,有关美食,有关好莱坞电影,也有关海滨灾难。生活在海洋中的鲨鱼,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顶级,也就是说,除了人类以外,很少有其他的海洋生物物种能够对它的生存造成直接的威胁。顶级生物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往往给人一种“离群索居”的印象,鲨鱼也是这样,它们就像是生活在深海中的冷漠杀手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海水中逡巡,所到之处,所有弱小的鱼儿仓皇逃窜。  相似文献   

13.
海水盐度简易计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乃禹 《海洋科学》1982,6(3):57-59
海水盐度是指1000克海水中含有的盐类克数,用符号表示为S‰。 每一种海洋生物对盐度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盐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测定盐度的方法大致有硝酸银滴定法、盐度测定仪测定法及查“海洋学常用表”等三种  相似文献   

14.
海水温度影响生物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世界》2007,(1):68-68
科学家可以通过海水温度的变化来预测海洋生物幼体在海水中的迁移距离,以此来达到对海洋鱼类、贝类和其他生物进行检测、保护和管理的目的。这听起来很玄乎,海水温度的高低、升降与海洋生物的生存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12月3~4日在青岛召开了“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水农业2000年学术年会。来自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水农业两大领域的专家们以及长期与科研院校合作并在转化、吸收高新科技成果上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企业家 ,各带来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会和书面交流论文近70余篇。这次大会是一次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水农业两领域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学术研讨会。专家们的研究成果表明 ,我国在改造海滩和盐碱荒地方面 ,已从传统的方法发展到充分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培养和驯化耐海水、耐盐碱的农作物和植物上…  相似文献   

16.
周维善 《海洋科学》1984,8(3):54-58
富饶的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摇篮。地球上的生物就是从海洋发展起来的,至今仍有80%以上的动植物生长在海洋之中。海洋天然产物化学最近引人兴趣的报道是海洋生物毒素、化学信号物质、防御剂和抗癌剂。 一、海洋生物毒素 1.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此种毒素是从双鞭毛藻(Dinoflagellate)得到的,所以又称双鞭毛藻毒素(dinoflageua toxin)。双鞭毛藻有时每毫升海水可达50000细胞的浓度,局部生长过密时可形成赤潮。毒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11,(3):18-21
人类是不是脆弱的生物?答案可以在对比中寻找。在海洋的一些极端环境下生活着一群顽强的生命,它们以自己独特的.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生存。它们在引起我们惊讶的同时.也应该获得我们的尊敬.因为.在它们生活的那种环境中.人类是必将死亡的。让我们一起来目睹这些致命求生的海洋生物Ⅱ巴。  相似文献   

18.
孙洁 《海洋世界》2012,(1):64-65
在水下几千米深处到底是否存在着另外一片安静祥和的“桃花源”呢?最近英国科学家震惊地发现,在南极2400米深海处生活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包括还未曾被发现过的蟹类、章鱼类和海星类等新物种,在这样一个完全见不到光亮的地方竟然隐藏着一个“消失的世界”,不得不令人称奇。与上层海水里的喧嚣热闹相比,这里似乎显得有些寂寞。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984年和1987年莱州湾海水中U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莱州湾海水中U存在着不均匀分布规律,其不均匀分布主要受黄河水高浓度U入海扩散、稀释的影响和控制;雨季,也受到附近河流输入的一定影响。调查结果说明,莱州湾海水中U浓度普遍较高,但尚未构成对海洋生物污染的影响。初步论证了莱州湾海水中U对形成沿岸地下浓缩海水高U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涉及居民生活的多途径海水利用是沿海地区海水直接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合理规划水资源配置,要求科学客观地预测居民生活海水需水量。根据某沿海城市历年居民生活用水量的统计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生长曲线模型和人均生活杂用水定额法对其居民生活海水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生长曲线预测模型较为符合实际。对涉及居民生活的多途径海水利用的水价进行了探讨,对海水供水水价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广居民区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