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现在的干酷根分类系统存在许多缺点,特别是无定形生烃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因此产生了一基于密度分离,元素组成性特征,以及干酷根的生烃潜力来区分鉴定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干酷根分成类脂组的腐殖组,然后,将类脂组继续化分成高类脂亚组;中类脂亚组;变脂类脂业组和低类脂亚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产阐述高硫干酷根向石油转化的重要性。已知这些酷根来源于硅质和灰质生烃岩,在早期就开始转化,这可能是因为这类干酷根与其它类型干酷根相比,有丰富的硫键。但一般来说,根据诸如烃比和/或镜煤反射率等地质资料,对不同类型干酷根生油作出直接对比困难的。此外,在用镜煤反射率确定不同干酷根的生油“门限值”方面还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3.
范善发  钱吉盛 《地球化学》1996,25(5):503-511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高成熟生油岩干酷根仍具有一定的生烃力。其产烃率-温度-时间关系研究表明,在最近1-2Ma内凹陷区奥陶系生油岩向邻近的隆起区提供了大量烃类。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锰  金奎励 《沉积学报》1995,13(A01):124-13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所作的详细有机岩石学研究,提出了适合该盆地的以全岩及干酷根为基础的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分类方案系统地阐述了各微组分光性,成因及岩石学特征。在该盆地早古代源岩中发现藻类型沥青、动物型沥青、镜状体及海相惰性体等几种显微组分。  相似文献   

5.
夏燕青  罗斌杰 《沉积学报》1996,14(A00):100-106
本文通过热模拟实验揭示了木质褐煤中综合有机母质与干酷根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五环三萜类和8,14-断藿烷的差异,并探讨了这两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意义。综合有机母质生成的五环三萜类数量多,化合物种类也多,干酷根降解生成的数量小,化合物种类也少;8,14-断藿烷主要由非干酷根物质转化而成,干酷根降解基本上不生成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巴楚组有一生屑灰岩段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为台地边缘一台缘斜坡相沉积,厚度40m左右。烃源岩中干酷根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腐泥组含量较高,一般大于50%,主要由碎屑类脂体、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组成;钻井揭示的TOC值为0.10%~1.27%。已在麦盖提斜坡上部分曲1井和曲3井中获得来源于该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工业性原油。与源自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原油相比,该油源的原油具有下述特征:Pr/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干酪根分类系统有不少缺陷,尤其是无定形干酪根,它与生烃的关系到今还并不清楚。因此,提出了一种根据密度分离、元素成分和光学特性的实用分类法,它可以鉴别干酪的类及其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曾母盆地西部,以高地温梯度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发育上始新统--上新统烃源岩,其中中、上中新统为两套最重要的烃源层,有机质丰度为低-中等,属ⅡB-Ⅲ型干酷根;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曾层条件及圈闭条件;该区以产天然气为主,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9.
东海西湖凹陷早第三纪烃源岩生烃组分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剖析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早第三纪烃源岩。该烃源岩富镜质组,贫惰性组,含一定数量的壳质组和腐泥组(10%~30%)。壳质组+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有效碳等参数密切正相关;树脂体和孢子体+藻类体分别是早期生烃和晚期生烃的重要组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湖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孙虎地区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排烃史是研究成藏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排烃史模型,模拟并编制各时期的生排烃强度等值线图并分析其生排烃史。结果表明,孙虎地区存在持续沉降型、早期沉降型和二次沉降型三种生排烃类型。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末期只在北区和前磨头洼陷中心有少量的烃生成排出;孔二段在沙一段沉积末期生排烃范围有所扩大,东营组沉积末期几乎扩展到全区。本区生排烃总量较少,属贫油区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煤岩学方法、热解分析和热模拟实验等,对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进行了显微组分与生烃研究。腐殖煤的生烃量与显微组分组成关系密切,煤中富氢组分愈多,其生烃量愈大。富氢镜质体荧光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南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腐殖煤的主要生烃组分应是富氢镜质体和壳质组。  相似文献   

12.
细菌降解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酷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冰  盛国英 《地球化学》1996,25(2):105-111,T001
本文对比研究了枯草杆菌降解作用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酷根的特征。经细菌降解作用后、小球藻热解产气率提高了2.09倍,热解产气组分中烃气/非烃气比值提高了一倍。蛋白质可能是小球藻热模拟产气的重要分子来源。细菌的降解作用对于早期成因的生物气或生物热催化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细菌降解作用可提高小球藻细胞的粗脂肪(氯仿沥青“A”)含量,而类脂化合物是藻细胞热解产生烷烃的主要分子来源。  相似文献   

13.
粤北曲仁盆地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凡口、大宝山矿区岩石和矿石中有机质的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干酷根在Van Krevelen图上主要分布在深成作用区;凡口、大宝山矿区的机反射率分别为3.06%和1.67%,由此推算的古地温分别是232℃和184℃;岩石和矿石中含有相同的卟啉化合物和正烷烃,大宝山矿区的石英和方解石中存在许多含烃有机包裹体,这些特征表明,有机质参与了区内成矿元素的舨运和聚集的成岩成矿过程,成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镜质组类型基础上,把富氢镜质组(荧光镜质体)作为有折扣的富氢显微组分(类脂组)对待,提出了利用荧光显微组分丰度-FMT参数作为评价不同还原类型煤生烃,排烃的定量指标。煤岩学标志,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和热模拟实验产烃率数据为FMT值定量评价煤生烃排烃潜力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和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进行了地史、热史、生烃、排烃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九佛堂组和沙海组是该凹陷的主要生、排烃层系,其主要生烃期为阜新期之后,而排烃主要发生于白垩纪以来,构造运动对盆地热史和生、排烃过程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丰富的油气主要分布于生油洼陷附近的构造带和各种砂砾岩储集体中。  相似文献   

16.
煤中显微组分的成烃演化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解模拟实验揭示,镜质组的生烃作用与其起始成熟度有关,如果初次生烃中止,成熟度 (再次生烃起始成熟度)尚未超过生油高峰阶段 (R=0.9%),则再次生烃有可能显著提高煤的生烃潜量,且以起始成熟度在生烃高峰处的升高幅度为最大。在有机显微组分中:壳质组的生烃量最大,生烃范围最集中;镜质组次之;惰质组最少。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及其生烃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对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烃源岩的主要生烃组分、有机质类型及生烃门限等方面对其生烃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太原组烃夺生烃性要好于山西组;渤海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较高的生烃能力和热成熟条件,而且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湖凹陷平湖组不同煤系烃源岩(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封闭体系黄金管-高压釜生烃动力热模拟实验,查明了3种煤系烃源岩生烃产物、产率特征及生烃演化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中,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均具有很高的产气态烃能力和较高的产液态烃能力,但不同岩性样品的生烃演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炭质泥岩生烃最早,生烃强度最大;煤居次,生烃稍晚,生烃强度稍低;暗色泥岩生烃最晚,生烃强度最低。根据热解生烃特征,指出西湖凹陷具有煤成油的勘探潜力,西部斜坡带是找油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元  程克明 《沉积学报》2012,30(2):392-398
论文通过对酒泉盆地下白垩统各层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凹陷分层组对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酒西坳陷和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生烃条件从中沟组-下沟组-赤金堡组逐渐变好,而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的生烃条件具有从中沟组-下沟组-赤金堡组逐渐变差的趋势,也反映出“好的不熟,熟的不好”的生烃特点。酒西坳陷的下沟组和赤金堡组烃源岩是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中生烃较大贡献者。研究结果对于本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道秀  林洪枝 《沉积学报》1997,15(2):173-178
本文主要应用透射光、反射白光和荧光相结合的综合光学法对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份进行了煤岩学鉴定及荧光参数的测试,并采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新技术对镜质组份中的超微组份进行研究。通过热解模拟剖析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烃源岩的生烃潜力。(1)发现了本区显微组份的独有特征,即镜质组本体中镶嵌有丰富的壳质和腐泥组份,并命名为壳镜组,同时结合无定形的细分,划分了壳镜组的亚组份。(2)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进行了划分定量。(3)盆地烃源岩共划分了三种类型、七个显微组份组合,其中A2,B1是主要给合,其次是B2,明确了壳镜组和超微类脂体是主要生烃母质。(4)研究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的生烃潜力,壳镜组具有单位有机碳生烃潜力高的特点,肯定了盆地的含油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