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论述了将气溶胶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深部隐伏矿找矿的基本问题。深部矿物质能够穿越矿体覆盖层到达地表,主要是通过气体携带质粒向上迁移,这种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是质粒可以稳定悬浮于气体中并随之流动。气溶胶理论表明,直径在0.1~2.5μm的质粒在气体中最稳定,质粒过小或过粗都不可能较长时间悬浮于气体中。气溶胶的另一个理论要点是,直径小于2.5μm的固体质粒不可能通过机械碾磨方式形成。这两个气溶胶理论要点是深部金属矿生成气溶胶级别的质粒并进入气体向上迁移的基础。将气溶胶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新疆金窝子隐伏金矿床找矿试验,结果表明,在210隐伏矿上方和矿体倾斜面上方有明显的金异常和金伴生元素异常,异常程度高,出露面积大。这一实验证明了通过提取吸附于地表土壤中的地气溶胶质粒,并分析其元素含量的气溶胶找矿方法,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狗头金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金矿体中存在大块金金狗大头金与原生金矿体关系密切和表生条件下金的增生程度十分有限以及表生成因说无法解释的一系列疑点为基础,对狗头金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存在于表生环境中的狗头金是原生块金在表生条件下经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的结果,狗头金发育地区应存在或曾存在原生金矿体。  相似文献   

3.
氨基酸溶液浸取金的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荣  陆建军 《地球化学》1996,25(2):190-195
氨基酸溶液金的实例表明,地质体中广泛存在的氨基酸(或其他有机酸)对Au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其中以组氨酸(碱性氨基酸)对金的溶解能力最强;温度、浓度、酸碱度及氨基酸的类型是影响配合金的重要因素。不同氨基酸对金的溶解能力都各自有没的最佳条件(温度、浓度、酸碱度)。在pH为6-8和80℃的条件下,氨基酸对金的溶解能力最强。氨基酸可将水体和岩石中分散的Au迁移并在合适的条件下聚集起来,在扬子板块周边微细侵染  相似文献   

4.
老柞山金矿磁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矿化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喜文  李宪洲 《世界地质》2001,20(2):133-137,141
老柞山金矿的磁黄铁矿由两期成矿作用生成。早期为六方磁黄铁矿,具有2AC型超结构,产出量大,含矿性好,是重要的矿石矿物。其生成温度大致在350-380℃之间,是由高温热液的突然冷凝形成;晚期磁黄铁矿为六方和单斜两变种的混合相,产出少,含矿性相对较差。生成温度在300℃以下,其中的单斜磁黄铁矿既可以由高温的磁黄铁矿固溶体逐渐冷却溶离生成,也可由后期的热液作用于早期的六方磁黄铁矿发生蚀变而成。早期六方磁黄铁矿的成分和结构特征是有利于金矿化的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赤峰西部的红花沟、连花山、索虎沟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和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金矿物和寄主硫化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从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从包体金至裂隙金,金矿物的Au/Ag或金成色逐渐降低。总体来讲,金成色高的金矿物,其Fe和Bi含量也高,但不同温度区段形成的金矿物,其局部规律有所不同。对红花沟金矿与银金矿共生的铋硫盐矿物-针硫铋铅矿也进行了详细分析。矿床中富含铋矿物的地方往往也富含金,可作为有意义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火山喷发对全球环境,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爆发性火山喷发将大量的岩浆及火山气体由地球内部喷至大气圈的平流层,改变了大气圈的成分,导致太阳总辐射下降,造成地表温度降低,同时火山气溶胶又促进了平流层多相反应过程的发生,进而造成火山喷发的气体及其气溶胶对臭氧层的破坏,因此认为,火山喷发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火山喷发将大量的岩浆,火山气体及火山尘由地下深处抛射至大气圈中,它们与大气圈中的气体成分发生多相化学反应,改变了大气圈的成分,形成火山硫酸盐气溶胶,浓密的火山气溶胶会使太阳的直接幅射减少,散射幅射增加,最终导致太阳总辐射率减少,从而造成火山喷发后地表温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常用于测定榴辉岩形成温度的有石榴石-绿辉石Fe-Mg配分温度计和石英-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计。最近的自然观察和实验测定发现,金红石中的Zr含量与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能够用于变质岩测温。本文首次将这三种温度计用于同一产地榴辉岩及其中的石英脉。对大别造山带黄镇低温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Zr含量的温度计算得到,产于矿物内部金红石Zr含量温度明显地高于粒间金红石Zr含量温度,产于矿物石榴石、绿辉石和黝帘石内部金红石Zr含量温度主要集中在528~589℃之间,而产于粒间金红石的温度主要集中在465~528℃之间。榴辉岩中金红石Zr含量最高的产于石榴石中,但是所计算的温度503~589℃仍然不同程度地低于榴辉岩形成温度670℃。石英脉中金红石Zr含量温度主要集中在465~528℃之间。石英-耐熔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主要集中在650~695℃之间,表明耐熔矿物石榴石、锆石和蓝晶石在该区榴辉岩中相对其它矿物来说保存最好,退变质作用最弱,因此其氧同位素温度与峰期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奈件基本一致。而石英.易熔矿物对温度主要集中在450~510℃之间,与易熔矿物绿辉石、钠云母、斜黝帘石/黝帘石在榴辉岩中蚀变强烈一致,反映了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流体活动。石榴石-单斜辉石Fe-Mg配分温度结果分为三组:795~863℃、629~679℃和468~572℃,其中后两组与金红石Zr含量和石英-矿物对氧同位素测温结果具有可比较性,指示了榴辉岩相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的Fe-Mg交换平衡,而第一组温度明显高于已知的榴辉岩相变质温度,表明绿辉石后成合晶导致了部分石榴石与单斜辉石之间的Fe-Mg不平衡。榴辉岩折返过程中的流体活动可能是导致矿物之间元素和同位素扩散交换再平衡或不平衡的基本原因。粒内金红石Zr含量温度仍然不同程度地低于榴辉岩形成温度,可能说明其在进变质过程中形成后相对“孤立”,即使在峰期榴辉岩相条件下也不能与锆石之间达到Zr配分再平衡。粒间金红石Zr含量降低可能与金红石重结晶有关,结果导致它们与锆石之间的Zr配分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9.
金,铀,硅溶解性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正义  张家富 《铀矿地质》1994,10(4):212-219
在PH2O为150MPa,pH为10的Na2CO3溶液中混合花岗岩的金、铀、硅溶解实验表明,温度350—400℃时有利于金的溶解,200—300℃时有利于铀溶解,而硅的溶解随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在PH2O为150MPa,350℃状态下,铀、硅的溶解随Na2C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用HCl调节Na2CO3溶液的pH值时,金偏向溶于碱性介质,铀偏向溶于酸性介质。在PH2O为150MP。,350℃不同的碱性溶液中,金与硫化物、氯化物,铀与碳酸盐或碳酸盐-硫化物关系密切,表现金的亲硫性和铀的亲氧性。“焙烧”实验表明,构造、岩浆活动等热事件对金、铀、硅溶解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次研究利用MODIS、CALIPSO等卫星观测资料以及MERRA-2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2017年撒哈拉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撒哈拉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位于撒哈拉北部地区,高达0.6以上;而冬季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位于撒哈拉南部地区,最大值约为0.5。此外,撒哈拉地区在不同季节的主要气溶胶类型均为沙尘,但在撒哈拉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对总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贡献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基于CALIPSO体积退偏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撒哈拉南部地区,夏季人为气溶胶占比大,气溶胶粒子趋于球形,冬季气溶胶粒子的退偏比则明显高于夏季,粒子非球形程度更高。夏季撒哈拉北部地区位于脊前槽后的位置,以南地区近地面主要为偏西风,携带了大量水汽的气流由大西洋吹向撒哈拉地区,使撒哈拉南部地区进入雨季,增强了沙尘气溶胶的沉降,因此夏季撒哈拉地区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北高南低;冬季高压控制着撒哈拉北部地区,撒哈拉南部地区近地面盛行偏东风,且冬季温度偏低,容易形成逆温,不利于沙尘气溶胶和局地污染物扩散,导致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南高北低。此外,局地温度变化也进一步促进了撒哈拉地区沙尘气溶胶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湖南金矿床中黄铁矿和毒砂的含金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振襄 《矿产与地质》1991,5(5):368-374
(?)南的共生与(?)生金矿庆中的金,大部分为次显微金和(?)显微金.(?)中的黄铁矿和毒砂是金的主要载(?)矿物.金主要以机械混合物或微包体形式赋存,主要形成于硫(?)化物矿化(?)或晚期.矿石合金量的高低与载金矿物的晶形,(?)度,生成期及碎裂程度等有关.(?)黄铁矿、毒砂是金矿床的主要标型矿物.As是标型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春夏季大气气溶胶的单颗粒分析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了北京市2000年春夏季大气气溶胶样品5个,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约2500个。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期间,矿物尘是最主要的颗粒物种类,非沙尘期间,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主要检出矿物尘和含硫颗粒物。夏季随着颗粒物污染的加重,含硫颗粒物的数目百分数增加。是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特征。重点讨论了Ca-S颗粒、K-S颗粒和Ca-K-S颗粒三类典型含硫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特征。数目可观的Ca-K-S颗粒以及其他硫酸盐颗粒的生成与相对湿度和云量等气象条件相关,这些颗粒物可能是云中过程的产物。减少SO2排放,减少含硫颗粒物,对于控制北京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地表至3300m深度研究科拉尔矿田金矿体形成的湿压条件表明,矿田是在130—420C温度区间和0.7—6.4kbar压力区间生成的。随深度的增大,发现成矿流体中的温度和压力有规律地增大。  相似文献   

14.
麻棚金矿田位于晚侏罗世麻棚岩体东南侧及新太古代叠加生成的穹盆褶皱区东缘的中太古代阜平群团泊口组内。金矿石两组全岩Pb-Pb等时线年龄分别与变质围岩的主要叠加变质变形年龄和麻棚岩体的生成年龄相同或相近。对相关岩石的金丰度值、溶矿试验、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团泊口组的角闪质岩石属于矿源岩,区域变质作用、再生交代型混合岩化作用、尤其是晚侏罗世深成岩浆的活动致金的多次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气溶胶吸收及气候效应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仅关注气溶胶大气顶辐射强迫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在短波辐射区域存在较强吸收的气溶胶类型,如烟尘、沙尘气溶胶。INDOEX实验表明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吸收性气溶胶产生的地表辐射强迫在量值上是大气顶辐射强迫的3倍左右,二者的差额以大气辐射加热的形式出现。气溶胶吸收通过加热气溶胶层所在大气,减少地表太阳辐射,影响地面蒸发,改变大气稳定度,从而影响水分循环。另外气溶胶的吸收对云产生“燃烧效应”,从而可能导致云量下降。鉴于气溶胶吸收的重要性,气溶胶吸收问题是当前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关于气溶胶的吸收问题以及与之有关的气候效应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根据观测事实或模拟结果得出的结论差别明显,但勿庸置疑的是气溶胶吸收是一个急需深入探讨的课题。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活动十分频繁,而东部地区由于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问题致使气溶胶中吸收性成分(碳黑)含量偏高,一些资料分析以及模式研究结果均表明我国发生了一些有别于全球或其他地区的独特气候变化现象,初步分析表明气溶胶吸收在其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加强我国气溶胶吸收特性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结合全球或区域气候模式,深入认识我国气溶胶辐射强迫、气候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另外对于评估我国近年来采取的一些卓有成效的污染控制措施的环境和气候效应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金矿床以具有仅限于某一类金矿床的典型矿物组合(金-黄铁矿-毒砂;金-多金属-硫化物;金-碲化物;金-辉锑矿;金-辰砂)之一为特征。特征的矿物组合主要受沉淀环境的PH值和温度变化的控制。具有前3种矿物组合的金矿物的金矿床起源于花岗岩类或岩浆体系有关的流体,具有后2种矿物组合的金矿床起源于壳下非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17.
黑碳气溶胶研究进展Ⅰ:排放、清除和浓度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黑碳气溶胶是近几年非常活跃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黑碳气溶胶吸收太阳和地球大气的辐射,对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的影响。中国黑碳气溶胶的排放和浓度比同纬度的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黑碳气溶胶一直受到国外的关注。综述了国内外黑碳气溶胶研究的最新进展,受篇幅的限制,文章分两篇,第一篇是黑碳气溶胶的排放、清除和浓度,第二篇是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拓展的研究领域。从黑碳排放的估算和大气浓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列出有关的测量结果,对黑碳气溶胶的排放和大气浓度进行国内外的初步比较分析。还对黑碳气溶胶排放和浓度测量误差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黑碳气溶胶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冀东一些金矿床金矿物特征及金成色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青龙地区三家子、半壁山金矿床均产于古老变质岩系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体金、晶隙金。通过对比,认为Au成色与成矿时代、成矿温度、成矿深度有内在关系:成矿时代越早,Au成色越高;金矿物的形成温度与Au成色呈正相关关系;金矿床形成深度越大,自然金的成色亦越高。三家子金矿床成矿时代较晚,为中-中高温矿床,深部曾发生过多次成矿作用。半壁山金矿床成矿较早,为高中温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显示了该区良好的资源潜力。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成矿过程复杂,太古宙太华群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金成矿温度属中低温热液矿床,围岩蚀变简单,成矿具有多阶段、多成因等复合型特征。矿床成因为动热再造多元热液型。通过对该区综合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初步显示开展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的三阶段模式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在国内外分布广泛,其中部分矿床具有超大型规律。矿床由三个阶段形成,构成了金的矿源层;区域变质阶段随温度、压力增高,有机质破坏,粘土矿物消失,金被释出、归并、定向迁移、集中得到初步富集;成矿阶段的构造热液事件使金从变细碎屑中淋出、迁移,或与其他来源的金汇集、沉淀构成矿床。矿床可分活化带及造山带型,成矿主要为改造作用产物,少数床可能有岩浆叠加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