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笔者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设备和使用方法,详细论述了高密度电法的数据采集和资料分析过程,并应用高密度电法对天津七里海地区牡蛎礁进行了探测,基本查清了牡蛎礁的空间展布规律。事实证明该方法用于宁河县七里海牡蛎礁的勘查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时彦芳  李波 《地质与资源》2020,29(4):363-368
花岗岩地区一般地下水匮乏,找水难度相对较大,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效果常常不理想.近年来,通过多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采用综合电法在花岗岩地区确定了多处井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2处定井实例,分析了高密度电法剖面和激电测深曲线在花岗岩地区相对富水区域的电性特征.实践证明,高密度电法和激发极化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定井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同类地层找水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兴贵 《西北地质》2010,43(2):184-189
新疆东天山地区处在成矿有利地带,面积大,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具有特殊的戈壁荒漠景观和特有的地电结构,适用于大功率的激电设备开展大面积的大极距的激电快速普查工作。通过试验选择了适宜东天山戈壁丘陵地区的中比例尺电法快速普查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参数,明确了可解决的地质任务,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完整的电法快速普查技术方案。通过总结土屋延东一带、白石湖一带、卡拉先格尔等地多金属成矿带1:5万激发极化法的示范成果,指出了该方法技术上可行,找矿成果明显,对在类似地区开展大比例尺电法普查提供了重要工作依据,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值得在该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不同装置高密度电法在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圈定工作中的适宜性,本文采用温纳、偶极和施伦贝谢尔3种装置对地下岩土体结构清晰的地区开展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数据采集、处理和反演解译成果表明,各类高密度电法装置都能够比较有效的识别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但不同装置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温纳装置数据采集效率高、纵向分辨率好,并具有较...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6)
高密度电法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经济实用等优点,在岩溶地区找水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贵州某变电站找水实例,详细阐述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找水的原理、工作布置、数据处理、解译和探测效果,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寻找含水构造是可行的。其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经济实用等优点,可作为岩溶地区找水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电法在渝东南地区找水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光贵 《地下水》2013,(3):106-109
高密度电法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和勘探能力显著提高等优点,它在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应得到广泛采用。以渝东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中一个工程实例,根据高密度电法原理和仪器,以及在岩溶石山地区探测岩溶地下水工作布置、数据处理和探测效果,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来寻找含水低阻异常体的位置和形态是可行的,可为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勘查物探方法选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电法探测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物探方法,这里结合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程度检测及石窟渗水构造探测研究,介绍了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的精细成像原理及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在山西云冈石窟文物近表层和洛阳龙门石窟潜溪寺地表,进行了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经测试结果表明,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能有效地评价文物近表面微构造(裂隙)发育、含水情况和划分风化带,说明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在文物监测、保护领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津滨海地区牡蛎个体组成成分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其与围岩间明显的电阻率差异,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相比其他方法而言,高密度电法具有有效、快速、准确的特点,对其探测结果采用少量钻孔进行验证,可以达到大面积普查和节省大量勘查费用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浅议高密度电法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浩斌  王传雷 《地质与勘探》2003,39(Z1):120-125
高密度电阻率法自从引进我国以来,应用范围广,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对其中的许多问题研究还欠深入.在简要回顾高密度电法历史的基础上,就高密度电法中、英文名称问题,电极排列问题,电极滚动测量问题,极化补偿、测量时间(供电时间问题)、接地电阻问题,深度问题,噪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高密度电法在堤坝水位检测监测、树根探测特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高密度激电、三维、人体电阻率成像等是高密度电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滨海软土地区的城市里,由于地下水较浅,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视电阻率一般都比较低,加之城市内各种工业与民用电器设施的干扰,使得开展高密度电法探测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高密度电法探测的精度如何评价和取舍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根据在天津地区开展高密度电法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白垩纪沙漠中的戈壁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戈壁是广义沙漠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沙漠研究尤其在古沙漠研究中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古今沙漠的研究,讨论了戈壁的形成作用、中国白垩纪沙漠戈壁沉积和风磨石的形成和分布特征,以便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土的物质来源及其粉尘的产生机制与搬运过程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24  
孙继敏 《第四纪研究》2004,24(2):175-183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的物质来源被笼统认为来自包括西北三大内陆盆地(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在内的广阔的沙漠、戈壁地区,而且中国黄土被看作“沙漠”黄土的典型代表。但我们最新的研究揭示出,源自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的粉尘主要由低空气流搬运,受下风方向的山脉阻挡,就近堆积成山麓黄土。源自塔里木盆地的粉尘如果被近地面风搬运,则不可能移出盆地,而是堆积在昆仑山北麓,但如果被飙升到高空,则被西风急流携带,移出盆地而降落在北太平洋地区,无论哪种情况,该盆地的粉尘都不可能对黄土高原有重要贡献。因此,西北三大内陆盆地并非黄土高原的重要物源,而蒙古国南部及与之相邻的包括巴旦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在内的戈壁、沙漠地区才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物质来源区,且主要由近地面风(基本在3000m以下)从上述戈壁、沙漠地区搬运而来。中国黄土并不能简单看作“沙漠”黄土,包括冰川研磨作用、山体剥蚀作用、山前冲洪积作用等在内的“高山过程”,才是产生大量粉土级物质的原因,戈壁、沙漠、黄土的带状分布,只不过是近地面风对山前冲、洪积物质的风力分异而已。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哈密和甘肃安西县交界地带的金窝子210隐伏金矿上方,运用泡塑捕集器和液态捕集液进行大比例尺地气测量,深入研究地气测量方法在野外的应用。试验结果显示,隐伏金矿体上方出现了较为明显的Au地球化学异常,并伴随Cu、Pb、Fe等成矿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异常与覆盖层厚度、矿体产状、构造等因素相关。地气法捕集的微量物质的稀土配分模式与210金矿矿石样品的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证明了捕集的微量物质来源于深层隐伏矿体,体现了地球化学深穿透方法在戈壁地区隐伏矿产勘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戈壁、沙丘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高通滤波、倾角滤波、野外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叠前去噪、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叠后去噪和偏后修饰等处理,提高了低信噪比地区地震剖面的资料质量,摸索出了一套戈壁、山前、沙丘等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通过对青海、新疆地区资料进行实际应用,证明该资料处理技术实用可靠,效果显着。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密度电法对毕威高速公路某段路基和边坡的勘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查明工区内包括断层、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体,为工程的进一步施工和治理提供了准确的地质资料。高密度电法野外作业时间短,采集的数据信息量大,数据处理结果以图像形式表现直观,易于解释,是工程地质灾害勘察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黑鹰山铁矿区航磁、遥感资料,发现与黑鹰山铁矿相对应的航磁异常特征明显,具有强度高、梯度陡,尖峰状异常特征;遥感铁氧化物异常表现突出与矿床对应较好.该项研究对该区寻找黑鹰山式铁矿有指导意义,即在北山地区,航磁强磁异常和遥感铁氧化物蚀变异常可以同时作为寻找黑鹰山式铁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围垦堤坝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抛石层与淤泥质黏土层存在较大电性差异,采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综合法对某围垦堤坝抛石层进行探测,获得了抛石层的范围和 厚度。经钻探验证,探测结果与实际较吻合,表明利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有效探测围垦堤坝抛石分布及厚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表电阻率校正大地电磁静态偏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大地电磁静态偏移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处理,提出了一种比传统静态校正方法更有效地压制静态偏移的方法---静态偏移的标定校正法.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岩性测试的电性参数和测点所在位置表层或浅层地层去标定视电阻率曲线的首支,并利用人机交互式可视化静态偏移校正软件去改正视电阻率曲线.经过40多条测线共700多个测点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是目前较理想的静态偏移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黑河实验(HEIFE)能量平衡和水汽输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It is a review about advance of research on energy budget and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ur in the HEIFE area. A basic model, the cold island in oasis and the inverse humidity phenomenon in desert, about interaction of oasis with desert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The major disturbance of the oasis to observation in the desert is the latent heat flux that is an ignored value in the energy budget on ground surface in the desert. Consequently, it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arid region to have measured energy budget at the gobi station and desert station in the HEIF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