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尕斯库勒湖流域所属行政区茫崖市自建市以来尚未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水源,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城市发展构架下,评价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资料收集、动态长观、钻孔抽水试验等手段,采用断面径流量法结合流域尺度的数值模拟,评价了区内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允许开采量,并对地下水开采后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湖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 98.82×104m3/d,允许开采量为 23.5×104m3/d,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 <0.4,开采程度低;开采稳定后下游泉水减少 10.89×104m3/d,蒸发量减少 12.88×104m3/d,开采量和泉水及蒸发量减少之和相等,开采地下水间接袭夺了无效蒸发和部分泉水;下游湿地区降深≤0.5 m,湿地面积不产生退化;尕斯库勒湖入湖量减少 2.53×104m3/d,能维持湖泊及湿地周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贵阳市三桥地区ZK1号地热井的地质勘查工作,对该区地质特征、地热地质特征和地热资源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对三桥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导热构造为圣泉水断层,在其控制下地下水与深部热源发生热交换而形成本区地热资源。区内ZK1号地热钻孔可采资源量为420.3m3/d,水温50℃,经水质分析该地热流体具有很高的理疗价值,可用于理疗、洗浴、供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阐明了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排水问题和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现状等,分析了研究了地下水的资源量,可开采量,滩地的排水问题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桌子山地区岩溶形态主要为裂隙及溶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水主要受近南北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富水地段。根据控水构造将研究区内岩溶水划分为岗德尔山、桌子山南段、桌子山北段及千里山四个子系统。根据水动力场、水化学及同位素场特征分析了各子系统补径排条件,其主要受降雨补给,其次为沟谷第四系潜流补给、东部白垩系地下水及上覆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岩溶水主径流方向由东向西,通过山前地带,最终排入黄河。通过对动态长观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本区岩溶水动态类型。采用补给量法计算了岩溶水的天然资源量为0.23×108m3/a,可开采资源量为4.02×104m3/d,并论证了其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5.
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分析法、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2013年疏勒河中游绿洲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解译与分析,得出各种天然植被覆盖状况数据,利用典型的潜水蒸发模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对研究区内各县区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未来天然植被面积和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现状天然植被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8 768.97×104m3,最大生态需水量为46 643.04×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187.71×104~2 898.72×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17 581.27×104~43 744.32×104m3,瓜州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9 685.06×104~23 392.09×104m3,玉门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6 552.11×104~17 133.45×104m3,敦煌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2 531.80×104~6 117.50×104m3。202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为20 655.96×104~66 614.75×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316.57×104~3 855.91×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19 339.39×104~62 758.84×104m3;203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为22 721.55×104~85 584.09×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448.22×104~4 970.08×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21 273.33×104~80 614.01×104m3。研究结果对促进疏勒河流域生态水权研究、水量分配以及区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天然植被需水规律研究、不同生态功能区植被生态需水规律以及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区域生态需水量及阈值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乌海市巴音陶亥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需对巴音陶亥镇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以便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本文主要采用法水均衡法对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储存量、补给量、排泄量进行研究,并应用开采系数法、开采模数法计算了研究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结果满足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存在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内,新近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储存量为19.288×10~8m~3,其中容积储存量为17.778×10~8m~3,弹性储存量为1.51×10~8m~3。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157.16×10~4m~3/a。在富水地段布设水井4眼,设计井深200m,布井间距1000m,各井抽水量1000m~3/d。设计年开采量146.00×10~4m~3/a。经预测,新增水源地开采20年后最大降深13.99m。  相似文献   

8.
吴红燕 《干旱区地理》2013,36(5):883-888
在天山北坡以选取的典型区昌吉市和阜康市为例,利用动态相关法、典型流域开采模型法、可开采系数法分析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对这3种方法分别分析了其计算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将计算的结果和以往成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态相关法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成果可靠性高,且在以往的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中,至今还未采用过,故推荐动态相关法为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确定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三环泡滞洪区对洪水的调蓄空间主要由滞洪区内的自然泡沼、周边围堤形成的防洪库容即显性空间和滞洪区湿地草根层、沼泽土壤或泥炭层中的孔隙所组成的隐性空间3部分组成。分析了三环泡滞洪区当前的水文情势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结果表明,必须重视滞洪区在非汛期间的水量调控,有效维持滞洪区湿地土壤层的蓄洪能力,应确保不少于5000hm2水面,在冰冻季节湿地水深应大于2.0m,防止湿地水域生物因连底冻出现死亡;应调整三环泡滞洪区周边的农业产业结构,防止依赖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稻田继续发展;宜在三环泡滞洪区出口狼豁子处设计一个生态闸门,使其能有效调控三环泡滞洪区内的水位和泥沙平衡。经计算,三环泡滞洪区十年一遇滞洪区库容为2.43×108m3,入库流量为520m3/s,而泄量为154m3/s,经调蓄减少为366m3/s;地下水补充量达2070×104~3495×104m3,可以使周边258~349km2区域的地下水位回升1.0m,表明其对七星河和挠力河流域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调节功能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普遍应用于医疗及保健领域,同时可拉动周边旅游产业,提高就业率。本文以安徽省六安市异域风情小镇地热资源为例,对其水文地质特征及地热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浅析成矿机理及开采前景,为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川径流还现计算是准确反映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基础,同时也是水资源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选取甘肃省洮河流域李家村、红旗2个代表水文站长系列径流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在还原计算的础上,对洮河流域径流进行还现计算,同时对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956—2016年洮河流域李家村、红旗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分别为39.52×1...  相似文献   

12.
巴南区地热资源丰富,热储总存量为3.105×1015KJ,热流体储存总量为6.855×108m3。经30多年的开发利用,已初步形成了以东温泉、南温泉、桥口坝温泉为核心的温泉旅游开发格局,主要用于温泉房地产开发、风景区、温泉旅游、康乐疗养休闲、商务会展等。为提升开发利用水平,巴南区地热水资源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强化特色、完善配套,建设特色温泉产业。  相似文献   

13.
以因冰雪灾害造成森林资源损失较为严重的福建省长汀县为例,选取受灾乔木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踏查和典型抽样统计数据,评估森林乔木层C贮量损失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冰雪灾害造成长汀县乔木林地受损面积达40178.87hm^2,占灾前面积的19.1%;损失蓄积95.69×10^4m^3,占灾前蓄积的38.6%,折合成森林乔木层C贮量损失34.55×10^4t,占灾前C贮量的41.4%,受损最为严重的四都、红山、古城等6个乡(镇、场)都靠近武夷山脉南麓;同一区域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受灾严重,松组和杉组C贮量相对损失比均超过阔叶树组的3倍,其中松组C贮量损失23.02×10^4t,占总C贮量损失的66.6%,占灾前松组C贮量的65.0%;中龄林C贮量损失12.84×10^4t,占灾前中龄林C贮量的56.6%,相对损失比最大,近成过熟林次之,幼龄林最小;海拔越高,C贮量损失比例越大,海拔450m以上区域C贮量损失达30.15×10^4t,占总C贮量损失的87.3%;迎风坡面和山脊西北侧的乔木林受灾相对严重,朝西、西北、北3个方向的C贮量损失20.11×1064t,占总C贮量损失的58.2%;位于中上部坡位的乔木林受灾相对严重,且坡位越高,C贮量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水足迹及其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足迹作为一个综合的指标,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需水量,可以粗略地衡量人类消费对自然水环境的影响,为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高效配置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分析了以色列1999年的人均水足迹、总水足迹及其组成,其总水足迹为8.58×10^8m^3m^3,是可更新水资源的4.77倍;人均水足迹为1391m^3/人/年,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76倍,并探讨了以色列水足迹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海康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指出其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论述了搞好海康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西北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2000-2015年临泽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分布格局、水利设施建设等资料,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IWSD)和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分析了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年际变化,并利用适宜灌溉规模对绿洲水资源最大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2000-2015年期间,在P=50%来水情况下仅蓼泉和板桥灌区能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且地下水开采不超过最大允许开采量;受水资源管理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绿洲单位面积耗水量下降0.35×104 m3·hm-2;优先保证绿洲内部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2020年规划下可承载灌溉面积为(3.51~3.91)×104 hm2。适当缩减绿洲边缘灌溉面积,协调各灌区井渠灌溉是实现绿洲“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渭河与泾河流域水沙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渭河和泾河流域1956—2016年实测水文资料、水利水保统计数据、TerraClimate年平均温度和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集,分析了流域水文要素、气温及植被覆盖度的历年变化规律,采用双累积值曲线法、累积距平法、有序聚类法、Lee-Heghinan法、秩和检验法等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以及1954年、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中下游区域土地覆被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了研究区沼泽地因农业开发而逐渐消失的过程。结果表明,1954~1980年期间,研究区沼泽地面积共减少69.66×104hm2,平均年损失率为2.44%;1980~2000年期间,沼泽地面积共减少5.66×104hm2,平均年损失率为0.75%;2000~2010年期间,沼泽地面积共减少15.67×104hm2,平均年损失率为4.67%。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以及补充的水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研究区各时期生态服务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1954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950.84×108元/a,之后,由于沼泽地被大规模开垦为农田,造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锐减,至198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为590.08×108元/a,损失了360.76×108元/a,减少幅度为37.9%。1980~200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相对较小,减少了13.84×108元/a。2000~200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值出现较快速的下降,减少了87.65×108元/a。2005~2010年期间,随着水田面积的增加、旱田面积的减少,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上升趋势,与2005年相比,共增加了7.15×108元/a。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上分析,1954~2010年间,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损失量最大,为399.36×108元/a,其次为文化服务价值,损失量为46.24×108元/a,再次为支持服务价值,损失量为17.1×108元/a,而供给服务价值增加了7.59×108元/a,仅弥补了总损失量的1.67%。  相似文献   

19.
马海盐湖低品位固体钾矿溶解开采方法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有德 《盐湖研究》2006,14(1):24-28
马海盐湖经地质勘查提交的KCl品位在8%以下的固体钾矿达486.73×104t,相当于一个中型钾镁盐矿的规模,对于这部分资源目前尚未得到利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盐湖矿产的开发中运用溶解采矿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章主要通过与察尔汗盐湖的对比研究,认为对马海盐湖低品位固体钾矿完全可以进行水溶开采,并就水溶开采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对水溶开采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综合分析马海钾矿区的地质条件,包括固体钾矿的分布、厚度、品位以及埋藏深度等,从溶矿的效果和成本对比考虑,提出在矿区低品位固体钾矿厚度较小的东部进行沟渠式溶矿,在低品位固体钾矿厚度较大的西部进行井—渠结合式溶矿,在整个钾矿区根据固体钾矿层埋藏深度选用沟渠溶采和井—渠溶采相结合的溶矿方案,最后指出了溶解开采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这对于马海盐湖低品位固体钾矿进行工业化水溶开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