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能源是贫困地区农户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本生计资产,过度采伐薪柴的能源消费行为是加剧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因素。西南山区既是我国贫困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本文选取在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脆弱性都具有代表性的云南省昭通市为案例,基于946 份调查问卷,采用Tobit 模型对非商品性能源和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① 地形特征对西南山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影响显著,薪柴和秸秆等非商品性能源受资源禀赋影响显著,而煤炭等商品性能源更多的是受市场距离影响。② 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非商品性能源消费比例将下降,煤炭和电力等商品性能源消费比例将上升,但是西南贫困地区由于农户生计资产有限,收入增长缓慢,能源消费结构升级艰难。③ 家庭人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从事非农产业有助于西南山区农户增加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从而提升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后工业化时代和后疫情时代的叠加背景下,随着城镇家庭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家庭已成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高原城市西宁市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守卫地,分析其家庭能源消费的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21年实地调研数据结合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通过构建家庭能源流探索了其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影响因素并对不同收入情况下家庭能源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1)西宁市城镇家庭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461.57 kgce·a-1。(2)在能源用途方面,西宁市城镇家庭人均取暖能源消费量为307.52 kgce·a-1,是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而大型家用电器中的洗衣机耗能量最低。(3)家庭年末总收入是影响西宁市家庭人均年能源消费的核心因素。(4)高收入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大,但随着家庭收入水平增加,取暖能源消费量随之减少。基于此,研究建议增加居民的清洁能源供给,增强所有居民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增加对中高收入人群的节能宣传和自主节能意识。通过因地制宜制定能源政策,推动我国可持续能源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姜璐  邢冉  陈兴鹏  薛冰 《地理科学》2020,40(3):447-454
农村能源转型是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对青海省10个县(区)的318户农区家庭用能信息进行调查,辨识了青海省农区不同收入分层家庭的能源消费模式,并通过建立典型家庭能源流模型,总结了家庭能获取-消费-废弃过程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青海省农区家庭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和秸秆为主,非商品能源消费占比为49.6%,清洁能源使用率低。煤炭消费在5类家庭中均占比最高,薪柴和秸秆消费在低收入家庭占比较高。高收入家庭能源消费类型更多,消费量也大,能源流动更复杂。最后,根据青海省的经济地理特征,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流域不同区域农户生计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的深入落实,流域内农户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基于对农户生计活动现状的统计描述,依据可持续生计资本框架理论,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上、中、下游各区域农户生计资产存量的评价模型,就全流域三大区域共992份样本农户的生计多样化程度和生计资产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作分区域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全流域农户生计均呈多样化趋势,山区、平原区和沙漠绿洲区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分别是:2.00,2.74和2.61,说明流域内农户生计多样化程度普遍偏低但各区域差异明显。(2)因子分析表明,受政策影响农户所拥有的各生计资产存量发生了转化,相比其他区域,绿洲区农户拥有的生计资产存量最多,主要反映在自然、物质和社会资产上,平原区次之,山区以较大差距排在末位。(3)政策扰动下各生计资产存量的差异对不同区域农户多样性生计策略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比较三大区域农户多样性生计活动和家庭生计资产存量,探讨了生计资产与生计多样化的关系,从农户生计的视角客观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识别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今后流域治理工作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建议政府围绕农户生计资产的薄弱环节进行投入,以提高农民的生计资产存量;农户要优化生计组合,利用优势生计资产实现多样化的生计转型。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资源环境成本时空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志远  马彩虹 《地理学报》2012,67(4):444-454
结合SEEA理论与方法,核算了中国西部城市——西安市1997-2009 年的主要资源环境成本,基于市、县2 级尺度探究其时空差异性,并计算了资源环境成本占GDP比例情况.结果表明:① 按1990 年可比价,西安市资源环境成本由177197.9 万元增大到396031.8 万元,年均增长率10.29%,高于同期GDP (7.25%) 增长率.② 资源耗减成本大于环境退化成本,但前者比重有所降低,由84.84%降为69.45%.③ 各区县占总成本比例差异明显.2009 年,占西安市资源环境成本比重大于15%的是雁塔区,居于10%~15%的是未央区、莲湖区、户县;居于5%~10%的是新城区、碑林区、长安区、灞桥区、临潼区;其他区县小于5%.④ 据资环密度可将西安市分为3 个圈层: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属于I 圈,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属于II 圈,其他各区属于III 圈;资环密度I 圈集聚、II 圈和III 圈渐次降低;资源环境成本总量I 圈最小,II 圈和III 圈比重相当;按组分分析,能源耗减成本总量在I 圈较低,II 圈和III 圈较高,耕地耗减成本主要产生于II 圈和III 圈,污染成本I 圈< II 圈< III 圈,生态成本集中于III 圈.⑤ 资源环境成本占GDP比例1997 年为7.58%,2005 年达到11.27%,之后降低,2009 年降为9.05%,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空间上I 圈< II 圈< III 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上游固原市为例,采用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社区评估方法,研究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及消费,并对两种方法认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农户认知到食物供给、净化空气、净化环境、水土保持、供给洁净水、减少自然灾害、提高收入、薪柴供给、景观愉悦、牧草供给和防风固沙11项生态系统服务,农户日常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占有和消耗及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的重要性程度影响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参与式社区评估(PRA)方法农户可以充分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与农户问卷调查法相比对生物多样性服务有了认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发生很大变化,食物供给和薪柴供给服务明显减弱,收入增加;受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收入水平的影响,农户食物和能源消费存在明显时空差异,总体而言,农户食物消费总量下降,大部分农户薪柴消费数量减少,农户对蔬菜、肉类、煤炭、天然气等的消费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赵雪雁 《地理科学》2013,(5):545-552
生计方式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人文因素。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从生活用能与生态足迹出发,研究了甘南高原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影响。结果发现:①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户生活用能总量下降,其中生物质能比重降低,而商品性能源比重增加;②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户的人均生态足迹下降,农户对草地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但对林地、建筑用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的依赖程度增强;③提高非农化水平及农户受教育程度将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扩大家庭规模、提高富裕水平具有加剧环境影响的作用,但是现有样本数据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  相似文献   

8.
甘肃民勤县面临的生态安全危机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2010-2014年农户生计资产视角,借助生态足迹原理和生态压力指数的方法,对民勤县典型村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将农户生计资产归纳为自然资产、物质资产、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农户生计类型拥有不同的生计资产;(2)2010-2014年民勤县典型村不同生计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明显,呈盈余状态;(3)2010-2014年民勤县典型村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较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孙威  胡望舒  闫梅  吕晨 《地理研究》2014,33(9):1694-1705
本文以位于国家限制开发区域的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利用654份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薪柴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薪柴消费与家庭总人口、是否外出打工、所在行政村是否在自然保护区、所在行政村海拔是否大于2000米、所在行政村到县城的距离正相关,与上年现金支出、是否有现金补贴、住房条件负相关。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所在行政村海拔大于2000米的农户使用薪柴的概率比海拔在2000米以下的农户高64.70%;在自然保护区的农户消费薪柴的概率是自然保护区外农户的3.26倍;所在行政村到最近县城的距离每增加1公里,农户使用薪柴的概率增加6.12%;对农户进行现金补贴会使薪柴消费概率下降38.39%。在此基础上,对限制开发区域的环保政策、财政政策、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秦巴山商洛地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聚焦不同群体之间生计资本状况,并探讨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生计资本的耦合性。结果表明:(1) 山区农户生计策略出现明显分化,依据非农收入比重分为纯务工型、务工主导型、兼业型和纯农型4种类型。(2) 调研样本中农户生计资本有限和不均衡,呈现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较高,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偏低的特征。非贫困户中兼业型生计资本总值最高,务工主导型、纯务工型次之,纯农型最低;贫困户中务工主导型生计资本总值最高,纯务工型、兼业型次之,纯农型最低。(3) 非贫困户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耕地质量、职业技能水平、政治资源、就业网络对纯务工型农户向务工主导型、兼业型转变有着积极影响,家庭人均收入、男性劳动力比例则具有负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和职业技能水平对于纯务工型向纯农型转变有负向影响。贫困户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政治资源对纯务工型农户向务工主导型、兼业型和纯农型转变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劳动力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水平、联系成本则具有负向影响。(4) 非贫困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度依次为兼业型>务工主导型>纯务工型>纯农型;贫困农户则为兼业型>纯务工型>务工主导型>纯农型。因此,开展农户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对于农户减贫、促进乡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青海高原城市西宁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庭能源消费问卷入户调查,建立高原城市家庭能源消费数据库(N=500),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家庭能耗碳排放的空间特征与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西宁市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能耗碳排放平均值分别为10.57 kgce/d和6.11 kg/d,取暖、厨房设备及热水器设备是家庭能耗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西宁市人均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呈现出高值区(HH)、低值区(LL)相对集聚,而局部地区也存在高低值区(HL)和低高值区(LH)集聚现象,其空间规律呈现明显的异质性;(3)家庭收入、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特征等因素是人均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选取青海高原城市西宁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庭能源消费问卷入户调查,建立高原城市家庭能源消费数据库(N=500),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家庭能耗碳排放的空间特征与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西宁市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能耗碳排放平均值分别为10.57 kgce/d和6.11 kg/d,取暖、厨房设备及热水器设备是家庭能耗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西宁市人均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呈现出高值区(HH)、低值区(LL)相对集聚,而局部地区也存在高低值区(HL)和低高值区(LH)集聚现象,其空间规律呈现明显的异质性;(3)家庭收入、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特征等因素是人均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农户生计结构基础的生计资产状况是其拥有选择机会、采用生计策略和抵御生计风险的基础,也是获得积极生计成果的必要条件。准确量化农户生计资产可以从本源上对农户未来发展态势进行识别,对掌握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生计策略以及了解农户的生计现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地处西部山区的遵义市为研究区,釆用分层抽样方法与参与式农村调查评估法收集农户的生计资产属性和生计策略等相关数据,构建了农户生计资产指标评价体系,对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生计资产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产总值差异较小,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生计资产的拥有结构上差异较大。(2)纯农户拥有较多的自然资产和物质资产,但其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较匮乏。(3)非农户和兼业户拥有较多的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但拥有的自然资产和物质资产较匮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世界自然资源消费不均等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的两个基本目标。以生态足迹反映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情况.运用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分析了136个国家在1996至2005年间的人均自然资源消费不均等情况。结果表明.各国在人均资源消费上不均等程度显著.能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最大:可更新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在研究期间呈加剧趋势,能源消费和各种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高消费国家的高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对人均自然资源消费的不均等程度影响最大。为了促进世界各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费的均等化.提高全人类的福利水平,高消费国家应该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低消费国家在控制人口增长和节约使用资源的同时.适度提高人均自然资源消费量。  相似文献   

15.
农户生计资产决定着农户生计方式选择与生计策略行为,作为当前农户主要消费性投资行为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消费受制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产量,基于此引导农户的居民点建设消费行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已成为当前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样点,采用“PRA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3S”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理坐标为标识码,建立农户属性数据与地块的空间数据相链接的“农户-土地”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构建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量化农户生计资产进行农户分化,剖析不同农户的后顾生计来源及其住居意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产的配置结构差异明显,8%的农户各项资产产值高于平均水平,23%的农户各项资产产值处于中等水平;以农户拥有的自然资产产值为主辅以其他各项资产产值,将农户划分为农业多样化发展型(16%)、农业专业化发展型(8%)、兼业化发展型(23%)、非农多样化发展型(31%) 和非农专业化发展型(22%) 5 类;根据不同生计来源农户的住居意愿并结合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构建了社区型(非农多样化发展型与非农专业化发展型)、组团型(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块状型(农业多样化发展型) 和带状型(兼业化发展型) 4 种农村居民点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海南和云南橡胶主产区615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生计资本水平,设计了生计活动多样性指数和家庭收入多元化指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生计资本配置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资本积累有助于丰富农户家庭生计活动和收入来源结构,尤其是金融资本积累有助于提升农户生计活动多样性水平;不同生计资本结构对农户生计结果的影响存在地域性差异;自然资本禀赋对海南产区的收入多元化水平有显著推动作用,但在云南产区却可能存在“诅咒”效应。2)地域差异、生产决策和农户特性对可持续生计有重要影响。村庄所处的海拔高、距县城距离远对农户开展多样化生计构成挑战;割胶生产规律固化虽然可能会削弱农户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但由于其劳动力调整灵活性强,可更好地稳定家庭收入;土地细碎化具有多元化生计的效果,但不一定有收入效应;虽然贫困户身份可帮助农户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但增强生计能力才是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所在。3)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和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生计资本对生计多样性的促进作用,有52.70%是通过提高生计资本统筹能力实现的,家庭就业策略优化有助于增强生计资本对收入多...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取向,其造成的用能排放也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分异,对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区域用能和环境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渭河下游临渭区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平原地区、黄土台塬、秦岭山地的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利用灰色关联法识别用能排放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不同类型地区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差异显著。沼气比例较大的黄土台塬用能排放最低(1850.43 kg),薪柴为主的秦岭山地用能排放最高(2556.68 kg),多元化用能的平原地区排放居中(1863.20 kg)。2生活用能主要污染物CO2的排放量由平原向台塬、山区依次升高;其余污染物排放量高低,三类地区并无固定顺序:TSP排放秦岭山地居高,固体废弃物排放平原地区居多,这与各类地区主导用能类型相关。3影响用能排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能源供应能力,亦与区域环境影响下农户特征差异有关,依次为农户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和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王利平  王成  李晓庆 《地理研究》2012,31(5):945-954
农户生计资产的配置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决定着农户生计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空间可能性,依据农户生计资产结构可以准确地识别其分化情景。研究采用"PRA+3S"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理坐标为标识码,建立农户属性与地块空间数据相链接的"农户-土地"数据库,对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农户类型划分、农户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差异明显,113户农户自然资产产值高于平均值,趋于发展农业生产;108户农户各项资产处于平均水平,主要向兼业发展;250户农户自然资产小于0.1,趋于发展非农生产;(2)依据农户生计发展趋势将其划分为农业多样化发展型(16%)、农业专业化发展型(8%)、兼业化发展型(23%)、非农多样化发展型(31%)、非农专业化发展型(22%)。  相似文献   

19.
耕地比较效益低下引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成为破解耕地保护问题的客观选择,而影响经济补偿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补偿模式设计是否符合农户诉求,因此定量刻画农户生计资产差异对其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便是补偿模式设计的核心.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渝西方山丘陵3 个样点村392 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构建了农户生计资产六边形计量分析框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Probit 回归分析法对农户生计资产差异与补偿模式选择意愿间耦合关系的存在性和影响度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差别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户生计资产存在属性差异和空间分异.农户生计总资产呈现由自给型纯农户到非农户递增的总体趋势,空间上存在海拔越高生计资产越低的趋势.② 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的选择意愿存在随农户生计资产差异由“成都模式”向“佛山模式”过渡的趋势,不同地带农户模式选择意愿存在空间分异.③ 农户生计资产差异与耕地保护补偿模式选择间存在耦合关系,自然资产与农户模式选择意愿呈负相关,社会资产对农户的模式选择影响最小,金融资产对农户模式选择的影响较弱,人力资产和物质资产对农户决策均产生较显著影响,心理资产对农户的决策影响最为显著.④ 根据农户生计资产缺乏情况为7 种类型农户设计了概念性的补偿模式体系,并就补偿方法、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治州(凉山州)为例,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其生计资本划分成较高、中等和较低三级,并将各县(市)农户生计资本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生计资本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生计资本的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农户生计资本分布与凉山州地理资源条件空间位置有较强的藕合性,安宁河流域的"五县一市"农户生计资本存量水平均高于其他县域;县域生计资本空间差异十分显著,农户生计资本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2.农户生计资本存量与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呈极强的负相关,即凉山州少数民族(或彝族)集中分布区与生计资本的低值区基本相重合。3.农户生计资本存量与交通优势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与地形起伏度呈中度负相关。4.农户生计资本总量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呈极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