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大同SXDZ199103阳高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4~7度区的建筑物进行了调查。按倒塌、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划分房屋的破坏程度,求出房屋的破坏比、户均房屋数、各烈度区总户数及总房间数。根据当地建筑材料的实际价格,工时费等确定了房屋的单价,又据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颁布的震害评估细则,确定了建筑物破坏的损失比。利用破坏比、损失比、房屋单价、各烈度区房间总数对这次地震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
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发生5.8级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和家庭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震后我们立即组成了震害调查与评估小组奔赴灾区,按照《震害调查及地震损失评定工作指南》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对Ⅷ,Ⅶ,Ⅵ,Ⅴ度区建筑物破坏及家庭财产损失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地震损失评估软件EDEP-93的要求建立了输入数据,分15个评估项目对灾区的地震损失进行了合理和科学的评估.另外,还对灾区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灾害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有关这次地震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分析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永年 《华南地震》1996,16(3):27-37
对台湾海峡7.3级地震广东境内建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调查,对地震损失进行了总体评估,并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用材和施工特点等,分析了各种地震破坏形态和破坏规律,为今后的建筑抗震设防提出了有闪斩建议。  相似文献   

4.
阿巴.  Τ 《内陆地震》1995,9(3):312-316
分析了各种不同强度地震时调查建筑物损失所累积的大量资料,查明,潜在损失取决于预防将要发生地震的措施的效率。在处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影响编制了不同强度地震使建筑物遭破坏程度的分布。地震烈度为6 ̄10度时建筑物会受到中度破坏。  相似文献   

5.
在汶川MS8.0地震后甘肃陇东地区的详细灾害调查基础上,对该区地震破坏进行了分类研究,给出了各种建筑物及工程结构的破坏程度及破坏特征.结合该区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对产生地震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地震破坏相对严重的原因除与建筑物本身质量及结构有关外,还与远震和地形影响的长周期效应及持时较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塔裂与地震     
汾、渭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详地,作为历史见证的古亭堂楼阁、寺庙,砖塔、石碑等都客观地记载了历次大震对它们造成的破坏,成为历次大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可靠凭证。如襄汾县北梁村灵光寺砖塔(封面),此塔曾遭1695年临汾八级强震破坏,倒塌一半,后于1739年修复,至今已有二百四十五年之久。 《海城地震区寺塔调查记》[1]中提出地震主震断面走向与建筑物受破坏的方向有关,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现举两例,提出个人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采动区建筑物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尚不明晰的问题,考虑到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成灾机制的复杂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采用地震工程学和开采学理论,建立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建筑物动力损伤判据,探讨煤矿采动与地震联合作用下建筑物损伤演化灾变过程,通过有限数值计算分析煤矿采动建筑物地震动力破坏的损伤成灾机制。结果表明:"联合作用"能够更好的描述煤矿采动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建筑物的次生损伤与其应力成反比,煤矿采动加剧了建筑的地震动力响应,所产生的次生损伤不断发展演化,导致建筑物的薄弱层位置形成塑性铰,严重削弱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俞维贤  谷一山 《地震研究》1994,17(2):177-182
本文通过耿马县城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的宏观列度考察,结合县城区的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北坡北西向断层的存在是造成耿马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县城场地质因素的地震易损性指数的分区性是造成县城区建筑物破坏强度出于灶区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区砖砌体住宅房屋易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砌体住宅房屋占城乡建筑的80%以上,它的易损性分析是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介绍了砖砌体住宅房屋易损性的分析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汶川地震区砖砌体住宅房屋的震害调查数据,考虑到建筑物数据的离散性,分别给出了城区砖砌体住宅房屋、农村砖砌体住宅房屋两类建筑物群体的破坏状态易损性曲线包络(最大、平均、最小值),从而给出了其破坏概率矩阵,并给出了每个破坏概率的偏差值。  相似文献   

10.
在对古交市建筑物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类建筑物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预测了在不同烈度下的各工作单元建筑物的总破坏面积,同时还进行了未来10a的动态预测,得出若遭遇地震时,古交市市区震害最重,各镇和某些乡次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地震损失分析对于防灾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实际破坏的地震损失分析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缺乏大量详细的地震破坏资料,现行的基于实际震害的地震损失分析大都是基于建筑物群体或某类建筑物整体的分析,缺少在建筑物构件层次上详细地分析各个构件的地震破坏和损失,特别是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文中基于新西兰16次地震300余万条详细震害记录,首先从结构性破坏和非结构性破坏两方面剖析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失,然后在构件的层次上详细地分析建筑物主要构件的地震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灾害中,建筑物80%以上损失来源于非结构性破坏,其中墙面装饰物破坏是非结构性破坏损失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墙体覆盖层和天花板的损失;板式基础和桩是结构构件破坏损失的主要成分。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特别关注非结构构件的地震破坏。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伽师-岳普湖5.8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岳普湖县的铁热木乡和兵团农三师42团的北面,震中烈度为Ⅶ度。本次地震影响范围位于巴楚-伽师6.8级地震Ⅵ-Ⅶ度影响区域内,累计破坏效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房屋破坏。通过对大量震害资料和强震记录的分析,根据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和场地峰值加速度衰减特征,在尽可能排除累计破坏效应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震烈度分布,分析了不同烈度区中的建筑物结构破坏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影响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天然地震推导水库地震的建筑物易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类比的方法,选择有现场调查资料并有建筑物破坏比结果的天然地震,基于地震中建筑物震害表现的一致性,以震级、震源深度和极震区烈度为标准,聚类得到与水库地震震害相似的天然地震震例。考虑到宏观经济水平与地震经济损失已有的统计模型,采用了人口密度、人均GDP和三产比例等3个宏观经济指标来反映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总体抗震水平,以加权海明(Hamming)距离来定义已知矩阵与目标矩阵的近似度,最终的加权结果即为待求地区的易损性矩阵。通过实际检验,所得的建筑物易损性关系能够反映水库地震的破坏特点,较中强天然地震的易损性要高。这种工作思路也可以用于水库地震其它方面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1月22日,木里、盐源交界处先后发生Ms3.4、Ms 4.1及Ms3.7级地震,地震造成当地自建房屋破坏,震中区建筑类型主要为土木结构、夯土墙结构及木结构。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地震烈度图,分析了建筑物破坏原因,指出土木结构及夯土墙结构是农村自建房屋中抗震最不利建筑,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相对较好。房屋抗震性能不佳是此次地震震害较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汶川地震地表形变带的实地测量数据为基础,结合沿实测地震地表变形剖面建筑物破坏情况的调查与测量,分析了不同地震地表变形类型及其建筑物破坏特征,定量化地讨论了地表变形梯度与建筑物破坏程度间的关系。提出无论地震地表变形表现为何种类型的断层陡坎,地表破裂、强变形局部化在宽10~30m的地表破裂带内;建筑物受损情况最直接的影响是建筑物所处地点的地表变形梯度,地表变形梯度大于0.1的地段,建筑物均完全被摧毁;地表变形梯度在0.07~0.1间的地段,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产生倾斜及强烈变形等;地表变形梯度在0.03~0.07之间的地段,建筑物可能受到中度损坏,产生倾斜及变形等,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构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地表变形梯度小于0.03的地段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构建筑物一般只会受到轻的损坏或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16.
对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伽师6.9级地震震区进行了现场考察,搜集调查到了许多地震前兆、地质地有为化,建筑物遭受破坏等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伽师6.9级地震震区进行了现场考察,搜集调查到了许多地震前兆、地质地貌变化,建筑物遭受破坏等宏观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文献[2]推荐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地震组合情况下的等效地震影响系数,将其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预测方法相结合,得到两次地震作用对建筑物所造成的损伤,进而得到了该类建筑物的群体震害预测结果。结果分析表明,接连两次地震对建筑物的累积破坏作用显著。最后以福建省泉州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群体震害预测为例,证明了该方法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ArcGIS平台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块,将四川省芦山地震应急科考获得的建筑物破坏调查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芦山地震中建筑物破坏的空间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房屋毁坏率的原始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清仁乡、龙门乡、建山乡的房屋破坏离群现象明显;紫石乡和张场乡房屋毁坏的离群现象次之;原始数据经对数变换后,离群现象不明显,可以拟合为线性关系。山区房屋破坏严重与位于发震构造附近及断层上盘效应有关,河谷地段与场地效应有关。将房屋毁坏率和人口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现线性关系,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拟合;人口密集区的房屋毁坏率高于人口稀疏区,这与芦山震区各地相似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水平和地方居民聚居的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20.
汶川8.0级特大地震汉源县震害特点与烈度异常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汉源县地震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前人在该区已取得的成果资料,采用综合分析、类比等方法,对汉源县地震烈度异常区震害及造成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汉源县建筑物破坏形式以水平地震作用造成的“X”型剪切破坏为主,竖向地震造成的破坏较少。地震波传播路径、场地土层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三者的耦合是造成汉源县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其中场地土层中占优势厚度的砾石层是造成场地地震波放大的主要内因。本文取得的初步结论为更加深入地科学研究本区地震烈度异常的原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