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欧  高国宝 《地震》1996,16(3):271-276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安宁河断裂带测区,沿横过和平行断裂带的条测线,测量了岩体三维宏观残余应力,绘成了宏观残余应力场水平和铅直三维主分量水平分布等值线图水平和铅直最大剪应力水平分布等值线图及水平主应力线图,研究了此种场对大地震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安宁河断裂带测区,沿横过和平行断裂带的6条测线,测量了岩体三维宏观残余应力,绘成了宏观残余应力场水平和铅直三维主分量水平分布等值线图、水平和铅直最大剪应力水平分布等值线图及水平主应力线图,研究了此种场对大地震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欧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976-980
据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横跨与平行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四个测区,用X射线法布设26条测线,测得了岩体宏观残余应变能密度水平分布等值线图,研究了其与区内大震时空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安欧  高国宝 《地震地质》1996,18(1):25-29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龙门山断裂带测区,选取3个小区深钻孔系列的岩心,测量了岩体中宏观残余应力场的水平和铅直三维主分量、水平和铅直最大剪应力,及其应变能密度随深度的分布,分析了它们沿深度的分布规律,估算了该断裂带岩体中储存的宏观残余弹性应变能的量级  相似文献   

5.
鲜水河断裂带古构造残余应力场对大地震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欧  高国宝 《地震地质》1993,15(2):139-147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鲜水河断裂带测区沿7条测线,测量了岩体三维残余应力,绘成区域残余应力等值线图、主应力线图及其应变能密度等值线图,探讨了其对带内大地震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安宁河断裂带测区,选取了9个钻孔的岩芯,测量了岩体中宏观残余应力场的水平和铅直三维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随深度的分布,分析了其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求得了其铅直梯度值  相似文献   

7.
以岩体正交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法,在安宁河断裂带测区,选取了9个钻孔的岩芯,测量了岩体中宏观残余应力场的水平和铅直三维主应力及最大剪和随深度的分布。分析了其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求得了其铅直梯度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国西南部四个强震带残余应力场水平和铅直分布的测量和实验研究结果,讨论了古构造残余应力场对震源的作用:降低震源岩体强度,增大震源岩体形变,与现今应力场迭加在一起促成地震,随岩体破裂释放残余弹性能加到震源释放的现今弹性能中去提高震级和地震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9.
安欧  高国宝 《地震研究》1993,16(2):169-177
以岩体正交各向异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用X射线衍射法,在红河断裂带测区,选用12个大口径钻孔用金刚石钻头钻取的岩芯,测量了岩体中三维宏观残余应力和微观残余应力及其弹性应变能密度随深度的分布,分析了它们沿深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安欧  高国宝 《地震工程学报》1993,15(3):63-69,87
本文介绍了测量岩体中三维区域残余应力和嵌镶残余应力及其弹性应变能密度的方法,并给出了鲜水河断裂带上的5个大口径深钻孔岩芯的具体测量结果,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古构造残余应力及残余应变能密度沿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及残余弹性应变能密度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本文还估算了该断裂带岩体中储存的残余弹性应变能的量级。  相似文献   

11.
活断层探测中,在沧东断裂上布设13条土壤氡测线,经对13条测线的土壤氡测量,找到了沧东断裂进入天津的位置;探测到从CF5测线到CF11测线间沧东断裂的土壤氡异常位置,划出了它的走向;而在CF5与CF4之间以及CF11以北的区域,由于没有布设土壤氡测线,沧东断裂的走向没有探明。从CF02、CF03、CF04三条测线测量结果分析,其显示的异常走向与沧东断裂明显不一致,判断可能有另外一条断裂的存在;CF02测线测量结果明显高于其他测线,说明土壤氡测量受场地条件的影响较大,也说明利用土壤氡测量结果判定断裂的活动性可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鸭绿江断裂带南段浅层地质构造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线布置与数据采集测区位于丹东市东北约10km,在地震地质调查与电法测量的基础上,垂直测区主要构造线共布设了八条浅层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各条测线的具体位置见图1.其目的主要是查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对秦皇岛-唐山沿海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在该测区布设6条测线,获得103个测点的野外资料.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得到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二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根据当地区域地质资料,对地层、断裂构造进行推断解释,并结合华北地区地热资源类型及其与地质构造特征的关系,圈定该测区地热资源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浅源地震反射测量法要求在高密度、大范围的波场测量数据中进行抽样,这就使得这种方法耗资巨大。因此,我们想评估一下自动布设拾震器的可行性。我们用11m宽的农耕机作为布设工具,将72个拾震器在约2s内沿一条测线布设好。将槽铁固定在农耕机的框架上,再将拾震器严格按照15cm的间隔分别固定在5根槽铁上。用作对比的传统测线与测线平行,相距约75cm,对比测线的数据可以与12m远的震源相对比。当震源高参距拾震吕  相似文献   

15.
对2019年在台湾海峡6.2级地震震区布设的N01、NE02测线地震测深剖面的Pg波走时进行层析成像反演,获得测线下方地壳上部二维速度结构。对N01测线单道反射地震测深剖面进行多次波衰减等处理,并与Pg波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与单道反射地震测深剖面获得沿探测剖面沉积层上地壳基底形态特征等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于测线穿越多个地质构造单元和多条断裂带,走时层析成像和单道反射地震测深剖面结果综合显示研究区结晶基底面起伏较大,沉积层速度和厚度变化较剧烈,受台湾海峡西部新生代构造活动影响,显示了相应的断裂或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在上部地壳内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海底金矿含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金矿上覆岩层中含水直接对矿床的开采构成威胁,选择山东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海底-135m水平沿脉巷道,采用地球物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该巷道635m测线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岩体中的含水构造进行了坑道探测,利用三种装置(温纳装置(Wenner)、偶极装置(Dipole-Dipole)、Schlumberger装置)进行实施,相互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探测结果.温纳、偶极和Schlumberger三种装置的视电阻率反演结果反映在测线(-135m沿脉巷道)以下至30m深度为一高阻层,表明自-135~-165m的岩体中已不含水或含少量的水;测线以下30~60m段为低阻层,反映-165~-200m的岩体中含基岩裂隙水;测线以下大于60m的地段为特高阻层,反映-200m以下岩体含水性逐渐变差.该探测结果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调查分析结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坑道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含水构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孕震区形成期间,流动地磁测线各测点的局部地磁场因受孕震区应力场的主控,可能出现δf“同向”变化的现象,从而整条测线同一期各测点或同是δf>0,或同是δf<0。笔者认为整条流动地磁测线同一期各测点出现分“同向”变化,可能是流动地磁测线邻近地区中小地震的流动地磁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电法在乌鲁木齐市活断层项目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明  吴传勇  刘景元 《内陆地震》2008,22(2):135-142
举例说明了高密度电法在乌鲁木齐活断层勘测项目中的应用,展现高密度电法在断层定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说明了几条断层的位置、地层分布等特点和布设测线DF1、DF2、DF3以及DF4的目的,阐述了各条测线剖面的视电阻率成像结果。展示了场地环境因素对断层测线DF5和DF6的影响以及测线剖面的电阻率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河南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的特征,1996年10月至11月在该地区布设了近似南北向的两条临时测线,东测线由河南信阳至汤阴,西测线由河南西峡至山西曲沃,在测线上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的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及水平转换函数,通过地磁转换函数的分析,给出了该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空间,周期分布概况。西峡至曲沃测线,除曲沃外垂直分量没有出现反向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地震局主持下,于1981年10月15日11时对广西柳州水泥厂200吨人工爆破地震进行了一次深部构造的野外现场观测。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布设了北东、南东两条测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