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断裂-背斜是天山地区一种重要构造形式.对逆断裂-背斜区中的活动断裂和背斜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形成机制的探讨,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系统.焉耆盆地北缘哈尔莫敦背斜是盆地北缘断裂向盆地内扩展的新生逆断裂-背斜.背斜主逆断裂以30°左右的倾角向盆内逆冲,现今构造运动强烈.通过对哈尔莫敦背斜航片解译和陡坎剖...  相似文献   

2.
郭万武  吕德徽 《内陆地震》1996,10(3):217-223
用航磁资料研究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深部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由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各两条断裂组成的构造系统;地震主要分布在由两条东西向断裂和两条北东向断裂交截形成的顺扭平形四边形的角区;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大致为近南北方向,在其作用下,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都是该地区主要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3.
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孕震构造动力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青海共和地区深浅部地质构造、区域应力场等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 1 990年共和7.0级地震孕震的构造动力学模式 ,即 :NWW向至 NE向断裂组合孕震 ,NWW向哇玉香卡 -拉干隐伏断裂为发震断裂、NE向隐伏断裂为诱震断裂 ,NE向区域构造应力的增强为孕震和发震的主要力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构造背景、断裂构造、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北部湾双震的发震构造条件,认为北东东向的乌石凹陷边界断裂为主要发震构造,而北西向断裂仅起到应力集中和调节作用。同时本文还认为,北部湾盆地内的地震活动主要与晚新生代沉降中心相关,且次级凹陷——北东-北东东向边界断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而其较大弧度的转折部位或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发震部位。  相似文献   

5.
《地震研究》2021,44(4)
鄂中盆地地处稳定的扬子克拉通内部,但近年来陆续有中等强度地震发生,其孕震机理和发震构造备受关注。通过高密度电法勘探和野外地表地质调查方法,研究了鄂中盆地远安断裂的新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远安断裂在第四纪早期构造变形强烈,运动方式以正断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尽管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度逐渐减弱,但仍具备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能力。应重视扬子克拉通内部NW或NNW向断裂作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可能性,其潜在地震危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利用卫星图象对河北平原中部地区进行断裂构造解析,发现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并构成网格状构造,该构造控制着地震的发生。根据区内断裂构造特征,探讨了断裂的生成机制。区内断裂主要是在早期(燕山期)近南北向压应力及晚期(喜山期)北西西-南东东向压应力条件下形成的。现今华北应力场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它主要使前两期生成的断裂作继承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辽盆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东北地震区MS≥6.0级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松辽盆地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相关性是地震监测预报和抗震减灾工作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松辽盆地是我国六大活动盆地之一.新构造运动以来以间歇性、差异性升降运动为特点的构造活动水平的差异性,反映了NE向、NNE向或SN向深大断裂.在地震预测中,通常把NW向断裂与NE或NNE向断裂交切部位视为地震多发地段和主要发震模式.我们在重磁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古老的SN向和EW向断裂,特别是松辽盆地基底地震构造层内的SN向断裂或EW向断层是主要的发震与控震断裂,分析中强地震多沿SN向或EW呈线性分布特点,确定NNE向或NW向断裂与SN向或EW向断裂交切成为发震构造是东北地震区内主要发震模式.根据历史上地震的分布和区域构造体系,东北地区将来地震的发生表现为2000年以来本周期地震活跃时段已经结束,目前处于相对平静时期.在大庆—松原坳陷内细划了124°~125°和126.5°~127.0°经向地震条带,MS≥4.0级地震无一例外的归属两个条带,为预测发震构造和位置提供了可能.这些结论将为东北地区地震预测和防震抗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文静  苏旭 《地震》2000,20(2):69-76
在分析青海共和地区深浅部地质构造、区域应力场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孕震的构造动力学模式,即:NWW向至NE向断裂组合孕震,NWW向哇玉香卡-拉干隐伏断裂为发震断裂、NE向隐伏断裂为诱震断裂,NE向区域构造应力的增强为孕震和发震的主要力源。  相似文献   

9.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帮华  黄日恒 《华南地震》2006,26(3):109-118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10.
Izanagi板块在晚中生代向NW前进式俯冲于欧亚板块东部之下,诱发形成了燕山构造带一系列挤压构造,然而构造的具体形成时间以及弥散分布于燕山构造带的山间盆地的控盆构造属性、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基于对北京北部千家店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的沉积作用、物源及盆缘、盆内构造的精细研究,认为:千家店盆地西缘发育断展褶皱型生长构造与生长地层,土城子组第二段顶部和第三段地层在盆地西缘生长,它们受控于翼部旋转模式的断展褶皱作用;千家店盆地内发育的两条小型逆冲断层,均表现为盆地基底下马岭组逆冲于土城子组地层之上,可能控制了断弯褶皱型生长地层的发育;盆地"源-汇"过程分析表明,尚义-平泉断裂上盘基底地层为千家店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地层的主要物源区;断展褶皱型生长地层底界面处火山岩获得的最年轻的一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0.8±2.4)Ma,它可能代表了断展褶皱型生长构造活动的起始时间.千家店盆地断展褶皱型生长构造和生长地层的发现,证明了千家店盆地早白垩世早期是受控于褶皱-逆冲作用的山间挠曲盆地.近E-W向的尚义-平泉断裂与NE向的千家店逆冲断层和盆内的两条逆冲断层可能构成一个统一的右行走滑式逆冲构造系统,共同控制了千家店盆地土城子组的沉积,其构造作用可能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初Izanagi板块向NW的前进式平板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1.
洗马林断裂为洗马林-水泉断裂的西北段,是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组成断裂之一,位于张家口-渤海断裂构造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的复合部位,其构造几何和变形特征是研究两大构造带相互作用的良好素材。文中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手段对该断裂进行探查和研究,阐述了断裂的几何展布、构造特征与活动性,分析了其与邻近断裂的构造关系,讨论了其在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中的变形转换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洗马林断裂是1条以走滑为主、兼具逆冲的断裂,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和全新世期间的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0.17mm/a和0.25~0.3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0.58~0.67mm/a和0.50mm/a。断裂由NW向的主体断层和NE向的次级断层交替组合形成,NW向断层表现为高角度逆左旋走滑,NE向断层显示出正断活动,2组构造具有特定的构造几何关系,运动方式和变形特征相互匹配;在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的活动过程中,NW向的洗马林断裂起到了类似转换断层的变形转换与应力传递作用,其左旋走滑活动使得两端的NE向正断层活动得以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2.
延怀盆地活动断裂运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延怀盆地包括延矾、怀涿两个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断裂滑动观测表明:延矾盆地NE向活动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分量;怀涿盆地NE向活动断裂以正断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盆地内NW向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分量.采用野外观测取得的10个测点337条活断层擦痕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延矾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以NEE-近EW向挤压、NNW向-近SN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均为走滑型.其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为N74°~88°E,平均倾角18 °;最小主压应力(σ3)方向为近SN,近水平;中间主应力(σ2)倾角较陡,近垂直.怀涿盆地以NNW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为正断型为主.其最大主压应力(σ1)平均倾角68°,近垂直;中间主应力(σ2)倾角较缓,最大的不超过35°;最小主压应力(σ3)方向为NNW-近SN向,近水平.断层滑动反演的结果与北京及周边地区由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1976年龙陵地震区断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震区内的龙陵-瑞丽断裂、怒江断裂和腾冲断裂的第四纪构造环境和断裂活动性,得出腾冲火山断裂带具有新生火山、断裂构造作用,并对龙陵-瑞丽断裂、怒江断裂等的活动性产生影响和改造。提出了这一活动构造带内小型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是龙陵强震发震构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对合肥盆地东缘基岩区的NW向断层剖面进行了观察和年代样品测试,并跨其中1条断层布设了浅层地震勘探测线;结合本区第四系厚度和沉积特征,对浅震测线时间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根据调查所揭示的剖面特征、断层泥ESR测年数据、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及本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构造背景,认为这组NW向断裂中更新世有过活动;合肥盆地东缘NW向横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断裂所在地区的新构造环境有关,尽管断层泥测年结果表明断裂在中更新世有过活动,但其活动强度不大。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7月、作者等实地考察了香港地区的主要断裂,尤其是莲花山断裂南延部分,即罗湖——屯门断裂.香港地区的构造骨架主要由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和断续分布的北西向断裂组成.从1979年11月到1985年6月香港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来看,地震与这两组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断裂最新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前者分属蓬莱-栖霞断裂系和即墨-牟平断裂带,为半岛的主体断裂构造;后者分布在半岛北缘及其北侧海域,由多条断裂组成。实地调查表明,断层在第四纪期间是活动的,控制着附近山地和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地貌发育,最新活动主要发生在第四纪早期,垂直活动幅度可达百米以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性迅速减弱,甚至停止,但依然发现北北东-北东向断裂的多个局部段落还在活动,明显地错断了晚更新世地层,垂直断距最大为10m左右。  相似文献   

17.
昆明盆地及周边地区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盆地是一个受南北向活动断裂控制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在昆明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十分发育,且活动性较强.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断裂滑动观测表明:区内南北向断裂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和逆断两种运动方式,北东、北西向断裂以走滑运动为主,左右旋兼而有之.通过对研究区内32个测点的断层擦痕测量,共获得了1527条断层滑动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第四纪以来两期主要构造应力作用:第一期为早、中更新世,构造应力作用以近东西向挤压和近南北向拉张为特征;第二期自晚更新世至今,构造应力作用以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和北东东.南西西向拉张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构造模式和演化及其与中强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地震物探的剖析,结合该地区大地构造环境特点,指出盆地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组成:前陆盆地阶段(中三叠-晚侏罗纪),主要受秦岭大别逆冲推覆,前缘挠曲形成前陆盆地,同期形成NW向和NEE-EW向两组断裂,从而奠定了盆地棋盘格网构造体系;断陷盆地阶段(白垩纪-老第三纪),断裂由原逆冲或逆走滑转变为正断性质,且控制盆地沉积中心,同时盆地发生顺时针旋转,岩浆活动强烈;新第三纪以来盆地阶段,盆地以坳陷为主,整体下降,表现为断裂对盆地沉积控制明显减弱,岩浆活动停止. 根据石油物探剖面建立了盆地的构造格架,即盆地内两组断裂及其形成的狭窄低凸起/地垒条带将盆地分为4个NNW向展布和3个NEE向展布凹陷带. 盆地地壳结构和小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显示地震集中在沉降最大的潜江-沔阳凹陷带附近,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15 km左右,即盆地基底附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讨论共和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活动构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盆地内发生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多种地震参数,进而探讨其发震构造。认为:盆地内的F1、F2北西向隐伏断层是共和盆地的两条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20.
对肇庆地区重磁资料系统处理得到的图像进行解释和研究,认为肇庆地区深部存在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组断裂系统,东西向肇庆-广州断裂横贯全区,深及30km以上。北西向肇庆-开平断裂图像反映很清楚,但切割深度相对较浅,在10km左右。北东向吴川-四会断裂规模较大,切割深度在20km左右。其中近东西向是深部主要断裂系统,也是主要活动断裂,它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中强震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