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或业余工作者,经常可从有关部门得到一份近期的地震目录,或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己从地震仪所记录的地震中整理一份这样的目录.得到地震目录以后,通常最关心的是本地区近期的地震,然后浏览一下本省、  相似文献   

2.
不可思议的现象近几十年 ,地震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解开了众多不解之谜。虽说如此 ,不解之谜仍然不少。对于过于复杂的现象解释不清楚倒情有可原 ,但对于一些极其简单、基本的现象也搞不清楚未免太说不过去了。比如说 ,太平洋板块每年以约 1 0 cm的速度由福岛县近海向茨城县近海、房总近海俯冲 ,可伊豆马里亚纳板块边界就是不发生大地震 ,你说怪不怪 ?这就是极简单、基本的不解之谜的例子。对这种现象长期以来有一种常识性的解释 :因板块边界面的摩擦几乎为零 ,故太平洋板块不受任何阻力 ,顺顺当当地向下俯冲。可是 ,单从…  相似文献   

3.
地震活动性预报地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93,15(2):239-252
地震活动性预报地震方法是利用前期(包括大、中、小)地震的信息,以预报后期的大地震.本文报告了我国近年在这方面所用的多种方法中,经筛选认为是较好的一些方法,并将它们归纳为6类:(1)空间图象方法;(2)时间进程方法;(3)地震序列方法;(4)地震相关方法;(5)震源及介质参数方法;(6)合成方法.各项方法预报地震的效能用统一的评分方法进行评价.各单项评分 R 值多在0.3-0.6间,但这是指内符情况.实际预报能力系属外推效能,一般均会低于上述内符合评分.但若以R=0.3估计未来实际预报中的能力,则地震活动性预报地震的能力可大体表述为:多数地震都要报出来,将需要有70%时间都处在预报期;报出半数地震,预报占用期为20%.   相似文献   

4.
1980年5月由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象台举办的“地震预报讨论会”对于以识别前兆性地震活动图象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在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关报告中,提出了几种具有前兆意义的地震活动图象:①广义前震,一般指大震发生前的一定期间内,在未来震中附近发生的异常地震活动。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区别前震与一般的正常地震活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前震活动有可能从序列特征、震源机制、震源参数的演变、振  相似文献   

5.
唐山地震与地震危险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了对唐山地震发震构造的不同看法,利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式,解释了唐山地震的特点。从区域应力方向和应力释放条件上对如何判定地震危险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种经过改进的反射系数法,可以计算出有偏移距的、包括多次反射波和转换波的垂直地震剖面(VSP)理论地震图。这种方法首先是计算震源频谱与合成反射函数的乘积,得到转换位移位,然后,波数积分,继之在信号的频率范围内进行傅里叶逆变换,给出合成记录道。对于一个有埋深的检波器,合成反射函数是由Kennett矩阵(Kennett,1974,1979)导出的,这种矩阵可以形成一组地层组的相位上相关的诸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对于VSP的各种几何排列,无论是常规使用的移动震源固定检波器还是固定震源移动检波器(多偏移距)都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也能够很容易地应用于偏斜井的VSP中。此方法是非常一般的,不需要对射线作特殊规定。由于能够控制多次波的次数,离散傅里叶变换中的卷绕问题就能够避免。垂直入射时的VSP地震图可以作为一种特殊情况而被迅速得到。本文列举了一些例子说明这种方法,通过限制射线角度的积分范围以及应用叠加原理,某些类型的有横向变化的构造也能够近似得到处理。  相似文献   

7.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等参  相似文献   

8.
地震干涉技术被动源地震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动源地震成像是基于地下反射波响应和透射波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地表接收由地下非人工震源发出的透射波响应,利用互相关运算来合成反射波响应的方法.合成的反射波响应,又称虚炮集记录等价于地表地震剖面记录.本文研究了由地下随机分布的被动源发出的透射波记录来合成虚炮集记录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反射波记录和透射波记录的关系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被动源成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被动源地震信息进行成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地震间隙图像与地震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几个区域的地震间隙图像特征及其与地震大形势的关系。本世纪60年代前全球 历了大震活跃期,地震间隙基本保持平稳均匀分布,之后活动减弱、转平静。  相似文献   

10.
1日本周边的板块围绕日本列岛的板块状况如图1所示。在日本东北的东部近海,有厚度为70~100km的太平洋板块,以每年约8cm的速度向西北西方向运动。另外在日本西南的南方近海,有厚度为30~40km的菲律宾海板块,以每年约4c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运动。另一方面,陆地一侧的日本列岛,从来  相似文献   

11.
近源观测表明,地震是由相对其它事件低的矩释放速率为特征的醒目的地震成核相触发的。成核相是从30个矩震级2.6~8.1的地震观测得到。成核相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是以最后地震的规模来标度的,在成核相期间,矩释放是不规则的和显示出局限于断层的有限区域,矩速率是以随后的二次扩展为特征,它随破裂从成核带开始传播。这些观测表明成核过程对最后地震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监视器是一种全球地震活动的交互式显示装置,可以让使用者接近实时地监测地震,观察地面运动记录,研究地震并访问世界各地的地震台站。1 监视当前的地震红圈表示最近24小时内发生的地震。这些圈在两周之内从红色淡化成橙黄色、黄色。两周后这些圈消失,震中保留为一个黑色方框。30天后,黑色方框变成一个粉红色的圆点,并保留5年。圆圈的大小和地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资料,介绍了1982年12月28日发生的永平地震情况。并着重讨论了本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认为这次地震与以左旋活动的银江断裂有关。而永平地区的地壳活动以水平地块向北移动为特征,同时提出了永平地区的地壳活动模型。  相似文献   

14.
日本阪神地震以后,日本政府吸取了阪神地震应急响应太慢的教训,投入巨资(约300亿美元)来加强日本的地震监测系统和地震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概述作者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小地震精确定位、地震活动性以及2008年汶川MW7.9(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W6.7(MS7.0)地震破裂过程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不但是一条规模宏大的断裂带,也是一条非常活跃的地震带.通过对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矩释放"亏空"区以及余震活动规律的分析,作者在汶川地震后提出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宝兴-小金一带存在发生MW6.7~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的地震趋势估计.芦山地震的发生初步验证了这一估计.芦山地震发生后作者进一步做的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并没有显著地缓解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地震危险性,该地段整体上仍存在发生MW7.2~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特别是,其北段(即邛崃大邑西-宝兴北-汶川南一带)存在发生MW6.8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其南段(即天全-荥经-泸定-康定一带)存在发生MW7.2地震的潜在危险性.作者认为,应当强化对上述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区域的监测与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91年2月1日《中原地震科普报》详细报导了汤阴“一场谣传平息的始末”。同年3月17日《北京日报》头版又登载了一条醒目的“传言北京要发生大地震没有根据”的消息。类似的报导与消息,还多次见诸国家地震局的机关报《中国地震报》。可见,舆论对这种“无震自扰”的地震社会现象是极为重视的。并且,在用词上着意分出有关地震的“传言”、“谣言”以及两者兼而有之“谣传”。前不久,吉林省有位台站朋友来信与我探讨:地震传言、谣言与谣传这三个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在英语中有无对应词汇? 为此,我查了一下英汉与汉英词典,并请教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他们认为,从字面上理  相似文献   

17.
渭南市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渭河断陷盆地中西部,固市凹陷西南缘,地貌单元主要为渭河漫滩和Ⅰ、Ⅱ、Ⅲ级阶地。通过钻孔勘探、剪切波速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脉动测试,结合场地地下水等资料,将小区划场地划分为四个Ⅰ级工程地质亚区和九个II级工程地质段,从而为地震小区划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和评价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一书编者认为,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昌平、密云、蓟州等处地震,是北京王恭厂火药库爆炸引起的振动。该书说明中指出:“更有某些记载把不是地震破坏也当作地震影响。例如1626年(明朝天启六年)北京王恭厂的火药库爆  相似文献   

19.
从广义的物理层面上对地震产生和地震预报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对地震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未来地震     
虽然在过去4年中地震预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继续取得的进展,谨慎的乐观主义态度反映在部分地修改了的目标和一些新的定义上。第一,70年代寻找一种可靠的和可观测的地震前兆的失败的认识(e.g.,Evernden,1982)已经再次强调,我们必须了解地震孕育过程的物理基础(e.g.,Stuart,1984、1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