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2016,(6)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欧洲、美国、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受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影响,促使各国意识到自然能源消耗最多的建筑也应该是可持续的,建筑能耗问题开始备受关注,节能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节能理念的产生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概念也在20世纪60年代适时的被提出来。  相似文献   

2.
Ⅶ度抗震设防下牧区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抗震设防下的牧区居民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及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通过降低建筑的热能消耗来提高能源利用,存在节能效果差且单一的问题。对此,在Ⅶ度抗震设防下,采用ANSYS软件,引入Block Lanczos法对牧区居住建筑结构的模态进行分析,计算出建筑地震作用,并通过分析牧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及门窗材质来优化建筑节能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内蒙古牧区居住建筑采用改进提出的建筑节能技术,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从而能够有效利用能源,使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建筑技术是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瓶颈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本文以控制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绿色建筑为目标,从建材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正常使用、拆除以及拆除以后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对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CO2排放量及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潜力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建筑能耗的类别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住宅建筑在使用阶段和建材生产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占建筑总能耗和总碳排放量的90%以上,而且这2个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均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其它3个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量相对很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主要指标,以及能耗监测系统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并结合实际工程设计,阐述了能耗监测系统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中的系统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4,(1):10-15
在雾霾盛行的当下,供热采暖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供热采暖是建筑能耗的大户,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煤炭1.5亿多吨标煤,占全国建筑能耗40%以上。  相似文献   

6.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健康舒适的建筑,其高保温性、高气密性、高效热回收等特点,势必将成为人类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趋势。而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新风换气能源环境系统正是保证这类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重要环节。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冷、热需求,进而得到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新风换气能源环境系统的性能参数,为新风换气能源环境系统的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蓝颖春 《地球》2014,(4):20-23
3月28日上午“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6)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够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在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这样致辞。这次大会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以"绿色化发展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再创新"为主题,旨在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科技成果、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住建部总工程师陈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同济大学龙惟定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林波荣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与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绿色建筑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9.
石岩  喻言  欧进萍 《地震学刊》2010,(Z1):212-215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能耗成为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能耗的实时检测、采集和分析,对制定合理的节能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作为建筑能耗检测的基本器件,在整个检测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总线标准和生产厂家的不同,不同标准传感器不能在一个检测系统中使用。为克服这一不足,基于当前的中间件技术,本文采用模块化方法开发了传感器级中间件。首先,介绍了中间件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将系统分为传感器数据采集、RS485/CAN 232、RS485/以太网、RS232/RS485等模块,进行了传感器级中间件相互通讯格式转换的设计;最后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利用该传感器级中间件,标准的电信号传感器可以以RS485、CAN 232、以太网、RS232接口输出,该中间件的设计为增强建筑能耗检测传感器数据的开放性和互换性提供了一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王婕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558-567
为了解决现有震后重建民用建筑碳排放监测方法未考虑节能减排条件与计算碳排放系数,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与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震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考虑碳排放的研究与监测方法。首先针对碳排放研究的基础进行详细阐述,根据国际碳排放标准开展研究;其次采用排放系数方法,完成建筑碳排放数据采集。具体以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的边界条件为基础,确定碳排放边界条件,对震后重建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计算,完成震后建筑碳排放量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提出的震后建筑碳排放量实时监测方法,能有效的对震后建筑的碳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且具有较高的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1.
蓝颖春 《地球》2016,(4):22-24
正"从前,我们的住房建筑仅仅要求满足‘住’的需求。今天,我们的住房不光要满足‘住’更要满足绿色、节能的需求。"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的建筑不能一味追求奢侈、浪费和讲排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正在雾霾盛行的当下,供热采暖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供热采暖是建筑能耗的大户,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煤炭1.5亿多吨标煤,占全国建筑能耗40%以上。如果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必将对我国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那么,目前我国供热计量改革进展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国尺度的城市建筑地震风险评估对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和城市统计年鉴等给出的宏观指标建立城市建筑数据库,通过GEAR1方法(Global earthquake activity rate model 1)和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具体场地的地面运动强度,通过地面坡度与剪切波速的对应关系确定的场地类别来考虑地震动输入,采用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建立建筑分析模型,通过地震经济损失风险指标和建筑严重破坏和倒塌风险作为风险评价指标,给出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建筑地震风险分布图。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基于可公开获取的数据预测全国不同城市的建筑震害风险;根据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的地面强度,地震经济损失高风险区主要是设防加速度0.3g以上地区;考虑城市人口、GDP因素后,中、东部城市因人口和财富密度较高,建筑地震风险增加明显;不同地震动选波对经济损失风险影响较小,而对倒塌风险影响较大。本文分析方法可以为城市建筑地震风险分析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震的地电阻率统计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玉林  钱复业 《地震学报》1992,14(3):343-350
自1967年开展地电阻率地震前兆探索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震例和统计预报经验.为了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给出概率预报方法,首先根据统计得到的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公式及其标准偏差,给出所观测的地电阻率趋势异常估计某区在某时段内发生某种震级地震的概率方法,并引出一次预报的自然寿命和多台出现异常可提高报警级别的概念:然后根据异常检测范围与震级的统计公式,给出一组地电组率台网出现异常的情况,圈划未来地震震中区域的新方法;最后给出唐山、澜沧地震对地电统计概率预报(GSP)法的内符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平稳地震动过程的Clough-Penzien功率谱基础上,采用林家浩非均匀调制函数建立全非平稳地震动过程的演变功率谱。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全非平稳地震动演变功率谱的参数识别研究。应用非平稳随机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生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所用地震动的代表性样本集合。通过代表性样本集合的二阶统计值及地震反应谱与目标值的拟合比较,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结合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进行以层间位移角为控制准则的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可靠度计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日趋规范化,安评相关方法与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而超高、超限等复杂结构类型越来越成为城市建筑建设重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此类建筑在抗震设计工作中需要进行时程分析,时程分析输入地震动的选用需考虑与规范反应谱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在总结常用选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选波思路,即按照安评结果反应谱作为目标反应谱,基于强震记录数据库,利用PEER强震记录数据库及搜索平台,寻找最优匹配天然地震波,作为结构时程分析输入地震波,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该方法选取的地震波在结构时程分析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影响下的统计类比》一书由撰写,于1986年由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出版。全书共149页,32开本。本书研究了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影响下的物理理论,对从建筑力学统计模拟到地震效应的模拟都进行了研究。书中论述的内容对抗震结构的研究是有益的。本书可供从事建筑结构计算和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抗震结构研究、工程地震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阅。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模拟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问题的现状”,包括:1-1类比理论和模拟理论的发展及现状;1-2运用对比理论解决工程地震问题及建筑物抗震能力问题的基本方向;1-3相关—统计理论在模拟区的运用。第二部分“建筑力学中的统计类比”,包括:2-1力学参数相关特征的类比;2-2统计类比的检验;2-3统计类比的解析范例。第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形式、围护结构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确定农村既有建筑和新农村节能建筑的2种典型形式,以河北地区典型农村住宅为例,经分析计算得出该地区村镇采暖热负荷指标。对比、分析新旧建筑热负荷计算结果,得出既有建筑热负荷较大的原因,提出依照当地经济情况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措施。列举农村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独特优势,分析寒冷地区太阳能资源及集热器集热效率,对是否能够满足村镇住宅热负荷进行讨论,进而得出村镇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建筑结构响应是有效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最直接参数,开展结构动力响应实时监测可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提供准确的地震动输入。本文基于非结构构件损失构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研究确定位移敏感型和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易损性模型。选择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基于监测数据开展结构抗震韧性评估。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中建立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实现结构模型更新,直至监测数据与模型分析结果一致。由于实时监测数据峰值较低,结构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因此选择10条双向非脉冲地震动模拟实时监测地震记录。根据层间位移角和楼面加速度分布,开展结构功能损失评估,得到该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得分。分析表明,该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在遭受地震破坏后,会发生非结构构件脱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建筑抗震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兆文  李云  丁斌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5):1367-1373
地震灾害是所有自然灾害中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当景观带遭到地震破坏时,景观带中的规则建筑结构发生改变,景观带毁损程度评估是城市避震减灾体系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对景观带中规则建筑毁损程度研究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探讨景观带毁损程度评估的问题,基于震灾图像维度分析下对景观带毁损程度的评估方法进行尝试。根据规则建筑震灾图像质量,按图像维度的变化特征对规则建筑结构的破碎程度进行划分,获取破碎概率分布,根据破碎概率划分最佳阈值,采用分数维方法提取图像维度特征,根据提取到的规则建筑震灾图像维度特征,将毁损的规则建筑空间自相关程度转换成正态分布曲线,进而构建评估模型对规则建筑毁损程度进行评估。针对实例分析,实现基于震灾图像维度分析下景观带毁损程度评估方法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