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首都圈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首都圈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平台、数据库结构以及数据汇集与共享服务, 给出了首都圈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复制的维护经验。为保障首都圈二市一省的数字化前兆数据能及时、连续地汇集到首都圈地震前兆台网中心, 研制了一个数据传送软件, 以便在数据库复制出现故障时将数据从二市一省前兆台网中心传送到首都圈地震前兆台网中心。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传送、数据显示和图形显示。  相似文献   

2.
针对砂层应力仪未正式接入地震前兆台网观测系统的现状,基于 Oracle 数据库的设计,使砂层应力数据能够存入地震前兆 Oracle 数据库,填补砂层应力观测数据在地震前兆台网 Oracle 数据库系统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省地震信息“十五”项目的规范和要求,设计并开发了云南省地震观测数据库系统软件。软件包括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管理软件(由数据源绘图检查、数据入库与管理、数据库绘图检查组成)、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文件上报软件和地震速报目录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解决了地震观测数据入库问题和数据库完整性问题,可为分析预报人员和地震科研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分析预报等相关专业软件访问前兆数据库时存在的性能与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共享接口软件。该软件可以隔离数据库与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数据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与控制,切断非法、低效的数据访问请求;同时,使用连接池、数据缓存和数据压缩等技术提高前兆数据的访问速度。软件无需安装Oracle客户端,易于使用,屏蔽了数据库表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克昌  蒋春花  纪寿文  刘春国  叶青 《地震》2010,30(2):143-151
基于应用需要, “十五”项目对前兆数据库系统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 吸取了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制定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结构规范 第一部分: 固定台站观测》。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规范设计的有关方面, 包括对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分析、 设计时的考虑因素、 包含的内容、 规范的主要特点、 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解决, 如同一台站多套相同仪器的处理等。 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库表结构, 并与“九五”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查询速度比较。 基于该结构的前兆数据库系统已在前兆台网的各级节点使用。 实际应用表明, 该数据库结构具有结构稳定、 查询速度快、 表数量和表大小适中、 基础信息全面以及开放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地震前兆信息数据库系统(JSEPIDS)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勇  梅卫萍 《地震学刊》1998,(2):48-51,67
数据库技术是管理数据的一种最新方法,这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本文建立的江苏省法震前兆信息数据库系统是把作为地震预报的三大学科的观测数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该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采用全中文交互式操作环境,易于扩充,为实现数据共享和台网数字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地震前兆数据一直是地震分析预报必不可少的重要数据资源。随着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开展,地震前兆模拟记录将逐步被数字化记录所取代。我们结合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网络关系数据库模型构造了辽宁省数字地震前兆数据库。该数据库直接面向整个地震系统,为地震预报提供详实的数据服务和先进的研究手段。本文对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及数据共享服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前兆台网历史数据迁移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前兆数据的多系统、多格式、多流程给数据管理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为此,全国实施了前兆历史数据迁移,将“九五”、模拟和人工观测历史数据迁移到“十五”数据库系统中,并解决了迁移中的代码对应、数据量纲或单位转换、数据衔接、错误纠正、数据库结构差异、数据同步等问题,整合了前兆数据系统,为数据应用带来极大便利,切实提升了前兆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前兆历史数据迁移的内容、工作流程和工具软件、迁移中的技术难点、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全国地震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建立全国地震数据库系统的目的、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系统的构成、功能和技术特点等。此系统是由地震目录数据库及地震活动性处理子系统、全国综合前兆数据库及其应用子系统、地理底图和地质构造数据库及计算机制图子系统、全国台站信息库及其管理子系统等组成,它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联机共享、冗余度小、检查速度快、处理功能丰富、安全性能好及使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地震观测数据、前兆观测数据及地震地质、台站档案等大量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处理、综合利用、提高科技人员使用资料的效率,以促进地震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作向前迈进,云南省地震局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合作,在DUAL68000微机上成功地开发了地震数据库系统SDBS,1985年5月在昆明通过鉴定。 鉴定委员会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SDBS是一个功能较齐全、建立在微机系统上的  相似文献   

11.
张绍治 《华南地震》1991,11(3):56-6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地震活动进行灰色预测,表明河北诏山7.8级强震和江苏常熟5.1级中强震建模预测效果良好,对地震前兆数据作新息模型和等维新息模型的异常判别,以及包络模型判别、拓扑模型群判别,可以鉴别出地震前兆异常,实为地震前兆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地震前兆初步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地电磁(MT)地震前兆初步分析系统的建立及主要功能,运用该系统对2003年度祁连山地震带8个大地电磁复测点进行了MT多参量综合对比、变化幅度的计算及异常前兆判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of the Solar System is proving hard to achieve and there is still no finally accepted account. A wider range of reliable data, and especially for the outer Solar System, has become available over the last decade due to the use of space vehicles, and particularly the two Voyager probes which are now passing out of the Solar System. The planetary and satellite systems can, therefore, be viewed now more nearly as a whole than previously and consequences for the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the System should follow. The subject is here reviewed again but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relative planetology of the whole System. The only reliable data available to u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System as it is now and this will b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ou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4.
陈晓琳  李盛乐  刘坚  刘珠妹 《地震研究》2020,(2):412-416,418
随着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加密、采样率的提高,地震前兆观测数据量也在快速增加。在进行地震数据共享服务时,需要快速获得大量数据集,无疑对前兆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Greenplum数据库的地震前兆数据存储设计方案。通过搭建Greenplum分布式数据库环境,实现了海量前兆数据的快速处理,并与传统Oracle数据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reenplum数据库读取前兆数据耗时更低,对于大批量数据的读取操作,Greenplum数据库的优势更加明显;Greenplum数据库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对应用编程接口(JDBC、ODBC)的支持,使得其在前兆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前兆数据库软件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述新  朱燕 《内陆地震》2003,17(3):252-258
新疆地震前兆台网中心通过远程拨号的方式采集各台点的数字化数据,运用前兆通讯、数据服务等软件实现数据的格式转换、入库及基本数据查询等前兆数据库的各种操作,方便了分析人员的使用。初步建立起地震前兆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TDP—0844型地震前兆数据综合采集器采用的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准则,并列出了采集器实现的功能。文章还给出了采集器的部分应用图例,证明该采集器能够满足地震前兆观测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地震前兆台网为例,就日常数字化观测资料收集、处理、监控、备份入库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阐述.对加强今后区域前兆台网监控及提高数据管理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中论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入库、报送和共享等具体工作,指出了当前数据报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保障前兆观测数据的连续、完整。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可信度较高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仪器实现网络化创造了条件。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为网络化测量仪器提供了通讯链路。地震前兆仪器在经过从最初的起步、改造、完善,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为结合最新通讯技术,“十.五”前兆总体设计中提出了“IP到仪器”。本文探讨了在地震前兆仪器中实现网络通讯协议后,前兆仪器作为独立的网络节点,其工作方式和数据流向。仪器作为多种服务并存的中心,允许用户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访问,大大方便了用户对前兆仪器的监控。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为地震前兆仪器带来了很多益处,弥补了存在的问题,为前兆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