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区域地震构造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大柴旦强震发震构造。结合德令哈2003年6.6级、2004年2~5月5次5级的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大柴旦两次强震的地震序列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初步分析了近10年来两次8级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并结合青海地区的前兆观测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前兆异常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1999年河源2次4~5级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广东省河源市两次4.5级地震前出现的前兆异常进行分析后认为,这些异常既反映了河源两次地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变化,也反映了华南构造块体应力场的增强,是台湾集集7.6级强震群前大范围内地壳活动增强的表现。由于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与块体内深大活动断裂构造的局部应力集中有关,因此,由前兆异常的多少和分布来判断未来强震的发生地点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观测手段共88个台点的资料系统分析、整理、汇总,认为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中短期内前兆异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并认为8.1级地震的发生不仅仅是大构造断裂带活动的产物,更是在某种特殊的力源作用下,大区域构造应力发生显变化,并在几条边界构造大断裂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1次强震活动。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6.8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地震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5日新疆乌恰县发生MS6.8地震,这是继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4级地震后新疆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从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震中分布等方面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盈江及邻近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等的基础上,从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地表形变带和震源机制解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显示,盈江5.8级主震与北东向大盈江断裂左旋走滑活动密切相关,前震和主震序列则反映出北东向大盈江断裂与近南北向苏典—盈江断裂共轭破裂活动的特征.通过区域历史地震概况和5.8级主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情况,初步探讨了盈江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认为群震是盈江地区地震活动的一大特点,5.8级地震的发生则是2011年年初4级群震继续增强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了1983年菏泽5.9级和1995年苍山5.2级地震中短期地震前兆的时空演化特征,总结了这两次地震前兆时空演化特征的共性和个性,探讨了前兆异常分布与构造的关系,场源兆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异常的空间分布与发震地点的确定和异常的时间分布与发震时间的确定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欣  聂晓红  夏爱国 《中国地震》2005,21(2):244-253
通过分析昭苏6.1级地震序列特征、震源与介质破裂特性、震源环境与历史地震活动类比及区域地震和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等,对该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震后的震情趋势等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和判定。主要结果有:①在2003年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背景下,于现代地震活动很弱的昭苏盆地内发生了6.1级地震;②6.1级地震为主一余型地震序列,震后序列衰减正常;③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吻合,表明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并对地震活动有着控制作用;④震源区域构造应力释放充分,区域应力场处于相对稳定的调整状态。综合各类分析结果后认为,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 1 997年玛尼 7.5级地震的前兆特征 ,认为玛尼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构造背景 ,它发生在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第 5个活跃幕 7级以上强震所构成的“大三角”分布的特定节点上。地震前存在着低 b值、缺震、频度、GL值等测震学异常以及水位、水温、地应力等水化学和地形变学异常。通过该地震前兆特征的追溯性分析 ,必将对地震预报带来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琼  聂晓红  吴传勇 《中国地震》2013,29(4):448-461
通过分析北天山地区历史强震、构造活动背景、区域应变能积累特征以及2011 年11月1 日尼勒克、巩留交界6. 0 级和2012 年6 月30 日新源、和静交界6. 6 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等,探讨了这两次6 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1 年6 月以来北天山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处于加速活动状态,进入应变能释放阶段;尼勒克、巩留交界6. 0 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 6 级地震震前先呈6 级地震平静而后被打破、中强地震成组活动和空间迁移、条带和空区等较明显的中期异常;震前还出现了较为相似的4 级以上地震围空和5 级逼近地震,且逼近地震与主震发生时间间隔均为14 天,显示了较清晰的异常图像和较明显的中短期震兆特征。  相似文献   

10.
1969年渤海7.4级地震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性分析了40年来渤海7.4级地震的研究成果,包括渤海地震的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发震构造与震源断层、区域及深部构造背景、前兆现象以及地震烈度分布与震害等,并提出今后仍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25日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了6.8级地震之后,10月6日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对比分析了这2次地震的震害特征,探讨了两地灾害损失不同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滔  马建新 《高原地震》2010,22(2):25-31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首先确定了对异常反映最为明显的计算参数,接着对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6.6级地震震中(37.55°N,95.80°E)附近3°×3°范围内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周边300km范围内的ML≥.5级地震前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都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反映,特别是大柴旦6.6级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幅度明显,形态清晰。因此,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可以作为周边ML≥5.5级地震中期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1年雅江6.0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利用P波初动和短周期体波振幅联合测定震源机制解和利用震源机制解求取区域主应力张量的方法,采用成都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在2001年2月雅江Ms 5.0、Ms 6.0地震前后的3.0级以上的26个地震,共14个台站的垂直分向速度波形记录进行计算。使用主事件定位法,确定了这些地震较准确的震中位置,并在此后的计算中采用该数据。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5.0和6.0级地震与另外3次地震为走滑型,呈北东向分布;而外围的其他21次地震全部是倾滑型。分析认为,雅江震区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端西侧的以贡嘎山为中心的地壳隆起区内,地壳的抬升运动导致震源体的形成,两种破裂方式与之有关。前震与余震时段的最大主压应力σ1轴的方向大致相同,5.0和6.0级地震期间,σ1轴的方向偏转了约100°。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10月25日在甘肃省民乐-山丹交界处相继发生MS6.1和MS5.8地震,造成10人死亡、46人受伤,近5万人失去住所;村镇民用房屋、水利、生命线工程和学校、卫生院所等公共设施严重破坏。震后采用抽样调查、单项调查、填表调查核实的方法,取得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将灾区合理的划分为3个评估区,建立了每个评估区的每类建筑物的破坏比、损失比和基础数据资料,分10个专项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本次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黄海与东海海底地貌、海底活动构造研究成果,对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做了初步分析。根据震前对南黄海地区的震情追踪表明,这次地震前震中100~200km范围内无明显的测震学异常现象,而异常主要分布于南黄海中、北部地区,认为南黄海6.1级一类地震的地点预测是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2014年鲁甸MS6.5与景谷MS6.6地震灾区房屋概况,对两次地震灾区房屋的震害特征进行阐述,从房屋建筑材料、结构选型、场地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两次地震灾区的房屋抗震能力,进一步分析景谷灾区房屋抗震性能优于鲁甸灾区的原因,并强调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提出建议以供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较新的深地震反射资料,构造应力场和震机制等资料,建立了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孕震区的平面和剖面的有限元模型,对平面和剖面模型在EW向水平外压力下的最大剪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剪应力相对集中的部位和大震震源位置比较一致,提出了邢台7.2级地震的动力学模型,认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可能需要深,浅部断层,壳内低速层和EW向水平压力的共同作用,虽然由震源机制和地震宏观烈度分布等资料可指出有具体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8.
边银菊 《地震学报》2005,27(4):414-422
用模式识别中的Fisher方法对mb/MS判据进行研究,给出了定量的全球普适的识别方程,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结果表明,该识别判据效果很好,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可作为事件识别的第一级筛选的普适的识别判据. 定量的线性判别式的给出,使这一判据对事件进行自动识别成为可能,从而达到对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以来在乌恰地区形成4级地震空区;2006年以来新疆相继形成2条4级地震条带相交于乌恰地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乌恰台地震波振幅比大范围低值;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沿卡兹特阿尔特断裂出现2次符合预报指标的异常增强现象:2008年2月以来喀什台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持续低值;2006年9月以来莎车台土层应力2道测值先后出现偏离正常年变现象.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庐江地震台数字化水位、水温观测以来,在多次大地震中水位、水温均有明显的同震效应,四川汶川8.0级地震、日本本州9.0级地震引起汤池1号井水位、水温的同震特征。动水位同震效应表现为脉冲变化,震后水位逐渐升高;水温表现为阶跃下降,震后水温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