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衍  饶莹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1):4393-4400
我国北方地区黄土塬覆盖区的静校正问题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难点问题之一.黄土塬表层覆盖巨厚黄土,高差起伏较大,地震静校正问题严重;而且黄土塬覆盖区的潜水面普遍较深,常规折射静校正方法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本文针对黄土塬覆盖区的静校正难题,研究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在黄土塬地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层析反演静校正利用地震波初至走时数据、通过迭代反演的方法构建速度模型,进而依据所得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处理.本文的迭代反演采用同步迭代重构算法(SIRT),并且对同步迭代重构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得层析反演的迭代过程趋于稳定.但是,因为黄土塬覆盖区地表高程的横向变化剧烈,相邻检波点的高差及其静校正量有时差异很大,在运用层析静校正求取长波长静校正量的同时,还需采用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求取短波长静校正量.实例证明,综合应用依据初至波走时数据的层析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方法,同时计算长波长和短波长的静校正量,能够有效地解决黄土塬覆盖区实际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
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一直被认为是转换波处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研究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一种组合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首先,根据采集的三分量微测井资料计算低降速层的纵、横波平均速度比,再利用该速度比与纵波的检波点静校正量相乘计算得到转换波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应用改进的共检波点叠加互相关法求取转换波短波长静校正量;最后,利用分频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求取剩余静校正量.实际数据处理表明,该转换波静校正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四川地区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使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复杂山地灰岩出露区勘探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解决静校正问题难度较大,由于静校正问题的存在会降低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出现假构造、影响速度分析,严重影响地震资料成像质量,降低勘探成功率.为解决复杂山地灰岩区勘探存在的静校正问题,本文研究了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初至层析静校正,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并研究融合静校正技术,在本研究区中,该方法是采用折射静校正和初至层析静校正量的优势区域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优点和适应性,较好的解决一次静校正;针对剩余静校正问题,提出了基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成像域射线束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建模的循环迭代综合剩余静校正处理技术,分步逐级迭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该方法集成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成像域射线束剩余静校正的优点,明显提高地震剖面的细节成像质量.通过本文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复杂山地灰岩区低信噪比资料的静校正处理技术序列并形成一套处理流程,在川东南复杂山地灰岩区低信噪比数据处理中,验证了该技术序列的可行性,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困扰转换波成像的瓶颈.本文在重点分析了转换波静校正难点的基础上,选取一块复杂断陷地区的3D3C资料为实例,对前人方法做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提出一套适合于复杂断陷地区的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基本思路是:层间结构模型法与折射层析法相结合求取炮点静校正量;等效模型法求取检波点长波长量;纵波构造约束相关法求取检波点中长波长量;综合全局寻优法求取检波点短波长量.同时,对一块高密度3D3C资料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出一套适合于大数据量构造简单地区的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这两套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初至叠加法在宣汉地区转换波静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转换波记录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一般较低,利用反射波进行静校正往往不易取得满意的结果.由于转换波自身特点,转换波初至的识别和拾取一直是一个难题.论文通过推导共检波点道集中初至的时距曲线公式得到了共检波点道集中P-P-P波初至和P-P-SV波初至在一定偏移据范围内平行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共检波点域初至波叠加法确定转换波初至的算法.利用这种算法对宣汉地区的转换波资料进行了转换波初至识别,并拾取了纵波和转换波初至时差,使用延迟时时差法计算静校正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起伏地表煤田地震资料静校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表起伏和近地表结构变化产生的静校正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田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为此,首先利用低速带分片拟合的广义线性反演技术进行折射波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部分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然后,利用叠加能量最大静校正技术进一步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最后,利用非地表一致性剩余时差校正技术,解决速度和射线等误差引起的非地表一致性剩余时差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串连的方式应用了三种校正方法之后,在共炮点道集上,折射渡同相轴的线性形态得到了恢复;在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道集上,煤层反射的双曲线同相轴被拉平;在叠加剖面上,煤层反射的信噪比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黄土塬地震资料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分别计算静校正量,按照地表一致性原则,将两种方法计算的炮点,检波点校正量各自分解为高频校正量和低频校正量,然后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获得全新的炮点和检波点静校正量.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实际应用表明,应用本文方法计算的静校正量的地震剖面与单独应用层析静校正量或折射静校正量的地震剖面相比,其层位同相轴连续性和信噪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而证明本方法的正确可靠性.同时表明,本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本区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鄂尔多斯黄土塬探区的地貌特点和表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地震资料存在很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基本解决了短波长静校正,但仍有部分长波长静校正未解决,因此,识别和解决残留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恢复地层真实形态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长波长静校正常用方法的三种思路及其适用限制,在分析长波长静校正成因的基础上,详细给出了五种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识别方法:水平叠加剖面法、共炮检距剖面法、分偏移距叠加法、地形相关法、交会图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其适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采用测井实钻深度约束的井控静校正方法消除剩余长波长静校正量.应用表明,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地辨别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且井控静校正能有效解决鄂尔多斯黄土塬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效果显著,为长波长静校正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偏移成像道集的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陆上地震资料处理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偏移成像道集的剩余静校正方法.与传统的由动校正后的CMP道集中拾取剩余时差不同,本文基于偏移成像道集求取剩余时差,避免了复杂情况下同相轴归位不准确导致的剩余时差拾取误差.通过生成随炮点和检波点位置变化的偏移道集,实现了由偏移道集中直接拾取炮、检点的地表一致性剩余时差;该炮、检点偏移道集只在指定的局部时窗生成,并不增加大的计算量.二维和三维实际数据测试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鄂南黄土塬区由于巨厚黄土层,经过一次静校正(层析静校正)、剩余静校正处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处理成果存在与地表高程相关的假构造,影响了地震资料的解释.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井控约束长波长静校正技术,来解决剩余的静校正量.通过研究,分析了剩余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地表高程的相关性,根据这两者的相关性和井数据,拟合得到井控长波长静校正量函数,计算全区长波长静校正量.对该方法在黄土塬区进行应用,井控约束长波长静校正技术处理后,剖面上的假构造得到消除,较好的解决了黄土覆盖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厚风化层覆盖区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P-SV转换波处理与传统的P-P波处理有很大的不同,如S波静校正、CCP叠加、P-SV速度分析和偏移等,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S波静校正问题.S波速度基本不受潜水面的影响,与纵波静校正没有直接相关性,有时横波静校正量能达到纵波静校正量的十倍,用纵波静校正量乘以比例系数来解决横波静校正问题将导致较大误差.同一接收点X和Z分量存在一定的初至时差,该时差代表了P波和S波在低降速带的走时差,可以利用该时差和近地表纵横波速度比信息去除低降速带对横波的影响,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本文利用多分量初至时差推导了较为精确的横波静校正公式,再结合共检波点叠加求取剩余静校正量的方法,形成了完整的转换波静校正配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二维及三维多波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其他方法难以奏效的风化层较厚地区的横波静校正量求解,该方法也同时考虑了长波长横波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静校正问题是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地震勘探精度和准确性.实际地震采集过程中,当在相同接收点位置上不同时间内插拔布设了不同的检波器时,对于目前基于地表一致性理论假设的基准面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以及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都不具备适用条件.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共姿态道集的静校正方法,将相同接收点位置上不同时间布设的检波点所接收的地震数据抽成不同的共姿态道集,在共姿态道集内实施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当某接收点位置上具有若干个共姿态道集时,该接收点位置上可能会存在多个检波点静校量;炮点静校问题仍然采用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解决.该方法解决了同一接收点位置上不同共姿态道集之间的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全区的检波点和炮点的地表一致性静校正问题,在实际数据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浅层地震反射法是一种常用的勘探方法.在浅层地震资料处理中,静校正的精度直接影响速度反演的结果和叠加剖面的质量,在地形平缓时,固定基准面静校正可以满足勘探精度的要求,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其存在较大误差,即使采用浮动基准面,仍会由于地表一致性假设而残余静校正量,不能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影响,为了提高浅层地震反射静校正的精度必须在常规静校正后进行一次剩余静校正,本文给出起伏地形条件下,滑动基准面(过共中心点的水平面即为该共中心点的滑动基准面)的剩余静校正量,该校正量与炮检距、反射层埋深、地层波速以及炮点和接收点高程有关,适用于单一介质和层状介质情况,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形起伏的3个水平均匀层状介质理论地质模型的速度谱计算和分析,阐明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应用本文提出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提高静校正精度,在此基础上做动校正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水平叠加剖面.  相似文献   

14.
由于转换横波传播路径的非对称性,使得转换横波的静校正与纵波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大多数静校正方法都是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提出的,而抽取转换波CCP道集的方法通常会使炮检关系破碎,同一道中不同时间的转换波数据对应不同的炮点与接收点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道的时变静校正方法.该方法以模型道波峰为基准将道集分为不同的时窗,各时窗中各采样点按一定准则分别进行时移校正.最后,给出了该方法在模型数据以及和顺二维三分量转换横波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表明时变静校正在解决转换波静校正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种算法联合迭代反演求取最佳剩余静校正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估算剩余静校正量可看作是以激发点及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为模型参数的、以叠加能量为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值的搜索问题.当地震记录的剩余静校正量大而信噪比较低时,应用相关统计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本文分别采用了CMP道集内道间互相关法、图像边缘提取的Laplacian算法及DFP算法,三种不同算法联合迭代反演可求取最佳的模型参数,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或接近于全局最优.理论试算及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解决低信噪比及大静校正量造成的周期跳跃等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复杂山区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静校正精度是取得复杂山区良好地震成像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建立在水平折射面假设基础之上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无论是假设前提还是实际应用效果,都不适应于地表剧烈起伏,速度纵、横向变化大的复杂区.为此本文提出使用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即利用地震记录中初至旅行时反演出表层速度模型,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通过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的验证,很好的解决了复杂地表引起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黄土塬区地形起伏剧烈,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横向变化大,表层结构复杂,折射波静校正表层模型建模困难,静校正问题突出.本文通过黄土塬区表层结构规律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初至走时层析求取近地表速度、以等速度界面近似高速顶界面的表层模型约束建模方法;在基准面静校正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基岩顶界面、层析速度收敛面等不同折射面解释方案对静校正量、标志层反射时间及平均速度的影响,结合实际钻井资料证实了在黄土塬区以基岩顶界面作为折射面能够获得正确的静校正量、标志层反射时间与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18.
由信噪比极低的资料生成的剩余静校正模型,其信噪比通常也较低,导致剩余静校正效果不理想,因此提高模型的信噪比,在提高资料处理品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像域射线束建模的剩余静校正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成像域射线束建模对数据进行分解和重构,并且根据不同的分解级数和分解尺度,分解和重构成不同成分的数据,该方法在重构的过程中加入倾角场的约束,能有效保护高陡构造.成像域射线束建模得到的第一级分量为数据的主要成分,构造保真,信噪比高,把该分量作为外部模型,进行外部模型剩余静校正.把本文方法在低信噪比资料进行应用,提高低信噪比资料的剩余静校正效果,有效的改善了资料处理成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剩余静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地震道中由近地表因素造成的静态剩余时差的影响,通常以时差的四因子分解模型为基础建立剩余静校正方程组,并采用迭代求解方法获得剩余静校正量。但实际上,由于地层的倾斜,时差中还应包含横向和纵向倾角项,因此本文首先对剩余校正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以扩展面元为计算单元的时差分解六因子模型。又由于地层的走向具有局部线性性,因此剩余动校正项,横向及纵向倾角项系数仅在一些给定的面元上计  相似文献   

20.
受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施工方法、地表激发接收条件、复杂的地下传播介质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同一区块同一地层反射波组的频率、波形不同,静校正不彻底、速度不准会导致剩余时差,动校正拉伸会导致波形畸变,通常在常规一致性处理后的CMP/CRP道集数据仍然存在一些不一致性问题,会影响资料潜力的发挥,资料的一致性处理对处理成果品质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多块三维连片处理、时延地震处理、过渡带探区资料处理、叠前反演处理、高分辨率处理、高精度成像处理等方面均对资料的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该现实问题,介绍了依赖于图像的相似和有局部光滑变形(或位移)场的非刚性匹配处理技术.该技术在常规一致性处理的基础上,首先将叠前数据分选成炮检距数据,优选部分炮检距数据形成模型,然后对每一炮检距数据逐一与模型进行非刚性匹配,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处理.给出了实际资料非刚性匹配一致性处理的效果,证实了该技术在提高数据的一致性、改善数据处理成果品质、保持分辨率不降低和振幅保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该技术可适用于时延地震匹配处理、叠前角道集拉平、叠前CMP/CRP道集拉平、振幅随角度变化(AVA)处理、PS波与PP波同相轴匹配处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