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RCT(高分辨CT)图像是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的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病灶细节以及正常和异常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对配合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何利用普及型CT机获得HRCT图像。我们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并在不增加设备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功能,提出一些技术参数,主要是扫描层厚,管电流及扫描时间,高分辨薄层重建,尽可能的缩小显示野,加大矩阵等。所得到的图像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笔者报告4例胃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3例CT明确诊断,1例误诊。本文回顾性阅片并参考有关文献,介绍胃平滑肌肉瘤的影响像诊断,重点讨论其CT特征、CT检查限度及鉴别诊等问题,提出了胃部CT检查能对此病定性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肺癌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目的是探讨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所用的材料与方法是搜集赤峰市第六医院的肺癌病例4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病理,支气管镜检或细胞这检查证实,常规CT扫描后对选择病例在选择层面行HRCT扫描,结果得到了CT在肺癌诊断上,特别在肺癌分期上优于常规X线检查,此外,HRCT在显示细微病变或病变伪细微结构方面有重要价值,结论是CT不仅可用于肺癌诊断还可用于肺癌分期,因而更有益于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HRCT(高分辨CT)图像是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的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病灶细节以及正常和异常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对配合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何利用普及型CT机获得HRCT图像。我们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并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功能,提高一些技术参数,主要是扫描层厚,管电流及扫描时间,高分辨薄层重建,尽可能的缩小显示野,加大矩阵等。所得到的图像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CT,如肺小结节的显示,腔隙性梗塞的检出率,可疑小腔隙与大的像素颗粒的辨别等。我们认为,进一步开发软件功能。会获得更加理想的HRCT图像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对60例肾上腺病变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提出了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并对成人肾上腺的解剖部位及大小、形态等CT表现时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例小于1cm的肺内微小结节病灶的分析,比较了螺旋CT扫描,常规CT扫描,及胸部平片在临床应用的价值,认为螺旋CT扫描高分辨薄层重建可以提高肺内微小结节的检出率,并有利于研究结节的内部,边缘和结节的周围情况,从而对早期肺癌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CT与癌症的防治癌症是现代医学正在攻克的一大难题,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之健康。有些癌症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引人警觉的症状,故在癌症前期病变的诊断尤为重要。CT和MRI的影像技术是癌症诊断上一项重要进展,在早期诊断病症之病变中显示突出的作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10例非典型的垂体区肿瘤,结合手术发现和临床随访作了回顾性研究,并对垂体肿瘤CT表现分类,病理和临床以及鉴别诊断作了全面系统的复习,本组资料显著说明垂体高密度的增加对垂体区肿瘤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相反垂体的低密度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低,对于CT诊断明确的鞍区肿瘤,内分泌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是有帮助的,诊断困难的微腺瘤,决定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性的报告分析了165例颈椎病,CT50例、CTM15例、MRI100例。MRI比CT和CTM更精确而且没有损害。但CT和CTM则可补充MRI对颈椎和韧带的观察不足。三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20例因下腰痛手术治疗在术前进行过CTM检查的患者作了影像学及临床分析。作者提出单纯依靠侧隐窝的宽度不能诊断侧隐窝狭窄症,而是要判断神经是否被侧隐窝压迫,因此CTM在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中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常见胶质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4例胶质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34例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24例,少枝胶质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2例,髓母细胞瘤3例,成人多于儿童,幕上多于幕下,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典型的CT特征。结论:全面的CT影像学认识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笔者收集29例经CT诊断单发性脑内转移瘤,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通过对29个单发病灶的CT表现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该病灶的出现位置,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颅内单发病灶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是报道11例“无症状”性脑瘤临床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总结,分析11例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1例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得以诊断,其中10例行肿瘤切除术,1例予以保守随访。结论:CT和MRI等先进医疗诊断设备的应用,是临床“无症状”脑瘤得以诊断的主要手段;“无症状”只是特定时期内相对而言其原因与高岭,颅内代偿空间扩大,脑瘤位于功能“哑区”以及多有良性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价Gd-DTPA增强扫描在正确诊断不同表现的转移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应用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对55例脑转移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MR特征进行分类。结果:第一、二组有或无既往肿瘤病史,MR见脑内多发占位,病变典型,易于诊断;第三组无既往肿瘤病史,MR见脑内单发病变,无典型特征,诊断较困难。结论:多数脑转移瘤具有典型特征,易于诊断:少数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方法,增加对头颅腔隙梗塞诊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疑有腔隙的病人在基底节区及可疑部位加用HRCT扫描,遇到腔隙病灶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分时,在相同层面或上下1~2mm处做HRCT扫描.结果:有208例常规CT正常的病例中发现了腔隙灶,在遇到的320例不易诊断的可疑病灶中,经HRCT确诊的真正腔隙灶89例,伪腔隙(像素)231例,同时发现对正常腔组织结构的显示要较常规CT优越得多,结论:HRCT不仅能提高腔隙梗塞的诊断率,还能辨别伪腔隙是弥补常规CT对腔隙诊断不足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6.
颅内钙化性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钙化性转移的CT表现及其与原发肿瘤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复习经过病理及手术证实身体各部位存在原发恶性肿瘤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钙化性转移的病例25例,病人年龄34-83岁,其中肺癌20例,乳腺胶质癌3例,结肠粘液腺癌3例,成骨性骨肉瘤1例,卵巢粘液腺癌2例,采用CT平扫加强化扫描.结果 20例患者CT扫描显示,颅内钙化性转移表现为脑实质内结节状或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欠清晰,增强扫描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轻微强化,边缘变清楚,外形轻微增大.结论钙化性转移是一种少见的转移方式,当某一患者身体某一部为患有原发癌,而其它部位发现钙化性病变,不应忽视钙化性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正常小儿颅内不同组织CT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小儿脑组织CT值国内尚我报告;作者选择10岁以内正常小儿子120例,分三人年龄组进行颅内不同脑组织CT值测定,并将小儿与成人的脑绰组织值CT比较,收结果看出;小儿灰质、白质及小脑CT值明显低于成人的,随年龄增长CT值递增;新生儿脑组织CT值明显低于儿童;儿童丘脑莫过基底节CT值近似成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脑 CTP 联合头颈 CTA 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急性发作12 h 内完成 CTA 及 CTP 检查,并及时行相关临床治疗,30 d 后复查头颅 CT 或 MRI 平扫。结果梗死区 CBF、CBV 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半暗带区 CBF、TTP 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B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P 诊断半暗带,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敏感度为95%,特异性为69%;斑块最多见于颈动脉叉(21%)、颈内动脉颅内段(17%)及大脑中动脉(19%),52%为易损斑块。大脑前循环 CTP 异常同侧供血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5),同侧供血动脉的斑块类型及易损斑块与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CTP 能够快速直观区分梗死区与半暗带,以“CBV-TTP不匹配,且 delayTTP >6 s”方法诊断半暗带准确性较高,大脑供血动脉中度以上狭窄、软斑块、混合斑块以及易损斑块等与脑缺血呈明显正相关,CTP 联合 CTA 对急性脑卒中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基底池及大脑中线CT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资料完整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基底池及大脑中线的CT改变与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按照基底池变窄及中线移位程度共分为Ⅳ型,本组数据显示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随CT分型的加重而显著提高;动态观察显示死亡...  相似文献   

20.
脑转移瘤是颅内肿瘤的一种,多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通过某种途径转移到颅内,并在颅内形成新的病灶。早期诊断及鉴别脑转移至关重要,以便及时治疗,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其生存质量。MRI具备无辐射、多方位、多序列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功能成像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使其在脑转移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监测和评估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MR功能成像及新技术在小转移灶的检测、脑转移的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