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定义从P波(P波或Pn波)初至到限幅S波群结束为限幅时间T,由实测资料给出T的对数与近震震级ML的线性回归拟合结果,分析认为可以用限幅时间估算近震震级,经过外推检验和多台资料对比,证实结果是稳定的,指出,当地震台站记录限幅时,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比较迅速地估算出震级,作出速报。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遥测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的需要,本文利用地震限幅时间拟合给出了合肥遥测台网确定限幅地震震级的经验公式,给出了精度分析结果,认为在近震范围内利用地震限幅时间确定遥测台网内外多台限幅情况下的地震震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地震持续时间方法比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遥测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的需要,本文利用地震限幅时间拟合给出了合肥遥测台网确定限幅地震震级的经验公式,给出了精度分析结果,认为在近震范围内利用地震限幅时间确定遥测台网内外多台限幅情况下的地震震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地震持续时间方法比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对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成都地震遥测台网有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波形没有出格,测定的面波震级为9.0。这对于通常人们认为面波震级超过8.6可能出现饱和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化地震台M_D震级公式的研究刘玉兴(吉林省通化地震台通化134001)1前言通化地震台建于1971年7月,经过了海城、唐山大地震。1981年全国测震台网布局为二类台。该台经常记录到海城、唐山老震区的限幅地震,特别是从1989年以来,先后记录到省内的?..  相似文献   

6.
严旭东 《华南地震》1990,10(2):56-61
较大地震发生时,一些台站的记录振幅出格(亦称限幅),测定震级就很困难。本文使用了广州地震台四年来记录的台湾Ms≥4.0级的72次地震,通过用地震振动持续时间的方法,求得测定台湾地震震级(M_D)的公式。该方法有助于台站在记录波“限幅”或S波到时难于判定的特定条件下迅速测定震级,从而提高大震速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认为此法能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提出这对于只有微震仪的单台或多台测定较密集的较强地震序列震级是一种快速、方便、实用的方法,对于扩大微震仪的震级量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建宏  孙丽  徐志国  刘杰 《地震学报》2015,37(6):983-996
使用震中距320 km范围内40个台站的波形记录, 大致还原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自动速报震级测定过程. 结果表明, 在中国地震局对外发布自动速报参数的时间点上, 震级还处于快速上升段, 此时测得的标准震级为M5.8, 与对外公布的标准震级M5.9比较一致, 却远小于之后人工修订的震级M7.0. 分析芦山地震自动速报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 ① 使用限幅记录, 造成震级低估; ② 地震参数发布过于强调快而忽略了准, 参数发布时有些台站的S波(或Lg波)未到达或未完全到达, 造成计算的平均震级偏小. 通过选择合适的震中距范围, 减小限幅记录的影响并适当延时, 在震后137 s得到震级为M6.8. 另外, 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 在震后77 s获得矩震级为MW6.8, 显示该方法在测定矩震级时具有快速稳定的优势.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本文提出改进自动测定震级的措施和方法: ① 对于M<7.0的地震, 在使用ML震级测定方法确定震级时, 需在未限幅台站占绝对优势的震中距范围内使用未限幅记录, 并延时到最远台站的S波(或Lg波)最大振幅到达后测定ML; ② 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测定大地震的矩震级.   相似文献   

9.
啜永清 《地震》1992,(3):30-35
本文着重论述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及对此方法的数据对比检验。通过在大同地震现场实际应用后认为:此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对于只有微震仪的单台(或多台)测定较密集的较强地震序列震级是一种快速方便、实用的方法。对于扩大微震仪的震级量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水库围堰后猛然增加的地震活动,人们普遍关心两个问题,第一是这些地震的成因,第二是这些地震能对大坝安全性带来多大的影响。位于四川省乐山地区的铜街子电站在蓄水后地震活动骤然增高。本文通过对地震活动的分布范围、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以及地震活动与库水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判定这些地震系铜街子电站蓄水后所诱发的地震。为了估计该水库所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本文通过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试图对诱震震级上限给出一个估计,但各手段所给出的结果却不完全一致,这说明目前的预测手段的不完善。在对各手段给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之后,认为铜街子电站最大可能诱发地震震级上限在5.0级左右。当然,也可能以较小震级的震群型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1.
张玲 《山西地震》2019,(2):8-11
选用2018年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分别对新国家标准震级标度与传统震级标度测定的地方性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国标ML震级与传统ML震级一致性较高,震级偏差在0.1之内。新国家标准震级标度很好地继承和衔接了传统震级标度,使用分区量规函数测定的ML单台震级偏差和平均标准偏差值均较小,新震级标度测定的近震震级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杨贵  许振栋  林彬华 《中国地震》2016,32(4):674-684
利用福建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5年12月记录的每个事件至少有6个台站测算震级的3069个区域地震事件,进行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统计,获得了各台站的总的震级平均偏差为-0.31~0.68,并统计各台站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获得优势周期为0.06~0.38s;通过Moya方法反演各测震台站的场地响应,获得98个台站对1~20Hz频带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场地对某些频带信息有放大或抑制作用;通过比较Wood-Anderson地震仪摆固有0.8s周期所对应的场地响应、各台样本优势周期所对应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各台总的震级平均偏差,发现台站测算震级相应优势周期的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台站震级平均偏差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单台震级的偏差与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的场地响应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钻孔应变地震波记录确定地震面波应变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发展的高采样率的钻孔应变仪可以记录到地震波造成的水平应变,是动态库仑应力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钻孔应变仪记录的应变地震波确定地震震级,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0个应变台站四分量钻孔应变仪2020年1—3月记录的10 Hz采样应变地震波资料,共选出震级M≥4.0的浅源地震68个,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应变震级公式为Mε=lg E max+1.65 lg(Δ)+1.43.对于6.5级以下的地震,计算得到的应变震级ε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的震级M CENC基本一致:M CENC=1.03ε-0.23,但本研究中的两个7级地震,应变震级出现了震级饱和现象.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应变定震级是可行的,但对于两个7级地震的饱和现象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它们不但涉及震级确定,而且涉及远震动态库仑应力触发地震的研究.今后要对更多的大震钻孔应变波形记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疆测震台网历史监测能力及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单新建  韩京 《内陆地震》1996,10(1):61-67
文中计算了新疆从始建区域测震台网到1994年止主要几次变动的台网监测能力。总结出震级M_L、震中距、周期和最大S波振辐之间的关系。最后又把新疆区域台网和新建的乌鲁木齐遥测台网组合到一起,展望了新疆测震台网未来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地震台网和呼和浩特遥测地震台网测定的近震震级ML的偏差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ML震级标度基本一致。由于ML震级公式本身的不均匀性,对于网外地震,遥测台网ML震级需加适量校正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单台和多台统一的持续时间震级公式,并对影响回归方程精度的因素作了分析讨论.文章认为,为了保证 M_D 的精度,必须考虑仪器放大倍数和震中距的影响.误差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求得的 M_D 公式可以显著改进震级测量精度和系统偏差,适合浙江台站使用.  相似文献   

17.
邢西淳  毛娟 《内陆地震》1994,8(3):247-252
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泾阳台DD-1地震仪记录资料,拟合适于泾阳台由地震波持续时间求算近震震级MD的公式:MD=2.7lgr—2.4(Δ≤10km),MD=2.29lgr+0.00118Δ-2.25(10km<Δ≤520km),并对震级ML和MD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表征地震断层错动引起的地震强度的一个力学量(地震矩)出发,依据不同断层性质地震的地震矩与震级的统计关系,反演得到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地震和2004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旗地震的震级、断层面积、平均错距、破裂长度以及释放能量等震源参数.在利用不同机构提供的地震矩得到这2次地震面波震级的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