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震应急灾情信息分类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收集并整理了多次地震后的灾情信息,结合各类灾情信息的特征和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的要求,重点关注地震前灾区的基础信息和震后的地震现场信息,以服务和服从地震应急指挥和抗震救灾为重要目标,将地震应急灾情信息分为震情信息、震区背景信息、灾情信息和应急响应与救援四大类.信息分类结果便于灾情的快速分析与处理,对提高应急决策、救援效率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对灾情信息的需求,提出了“地震应急灾情”的概念,设计了基于12322平台的江苏省地震应急灾情速报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框架、基本功能和应用效果。系统主要包括短信和微信两大模块,短信模块主要面向非地震系统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社会灾情速报员发送灾情邀请短信,灾情速报员只需简单回复灾情代码“1”—“4”即可。微信模块主要面向地震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微信企业号“苏震12322”自动推送地震信息并完成灾情收集工作。经过近1年的试运行,系统能够在震后迅速完成灾情信息的收发与数据处理工作,并以“天地图”为地理底图实时直观地展示已上报的灾情信息。  相似文献   

3.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及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研判对于部署抗震救灾、掌握灾情舆情、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获取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相关的微博和评论等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分析和表达,研究地震事件中微博舆情的演化、民众情绪反应特征、关注热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房屋破坏、生命线工程破坏、人员伤亡等灾情信息分类提取,可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友海  王素珍 《地震》2007,27(1):142-149
基于空间决策支持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城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在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建设、接口设计与模块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并在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和检验。实践表明,该软件能实时收集地震现场灾害信息,给出地震灾害现状图,并且实时跟踪灾情发展及变化,智能制定各种地震应急指挥指令,可视化绘出应急指挥决策图,从而有效提高地震应急指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了更实用、可推广的技术平台,这对全国大中城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云南省IP地址定位与状态变化数据基础数据库,使用互联网信报控制协议,研发基于互联网信报控制协议的灾情信息收集系统,实现对云南省IP地址主机设备震前、震后的在线状态比对,短时间内生成震区灾情判断数据,为震害评估及应急决策提供依据。经过2017年云南2次地震检验,该系统收集数据及分析结果满足地震应急相关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6.
根据雅安芦山7.0级强烈地震灾情上报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灾情采集PDA及灾情汇集处理接收系统在地震应急期间发挥的作用,由于灾情采集PDA通信方式是通过电信的CDMA数据业务网络上报的,在四川局部地区如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网络业务覆盖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当一个破坏性地震发生以后,造成数据通信的困难,尤其是在大震后地震灾区部分通信遭到破坏时,使得灾情采集PDA采集的灾情信息很难正常上报。若能够将灾情采集PDA通信方式升级为基于卫星与地面通信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弥补大震后地面通信遭到破坏影响后PDA上报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震后地震应急灾情的准确、快速评估(盲估)是有效地震应急决策的关键之一。为提高应急灾情评估的速度与准确性,文中提出开发基于千米格网技术的地震应急灾情预评估数据。阐述了预评估数据计算模型,包括承灾体数据、灾情计算用致灾因子和计算公式。介绍了千米格网地震应急灾情预评估数据计算的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计算参数的空间化和地图代数的应用实现。最后论述了预评估数据在地震应急灾情评估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并以近期中国大陆发生的2次实际破坏性地震为实验案例,展示和检验了其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千米格网地震应急灾情预评估数据能较好地提升灾情评估速度和准确度,还能精细地展示灾情的空间分布,为地震应急指挥和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考虑地震应急灾情上报工作流程,设计和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地震灾情信息上报系统。该系统内置多种灾情信息上报模板,帮助手机用户准确快速生成各类上报信息,并通过多种途径发送至灾情收集中心服务器,使灾情信息上报更为快速、简便和规范,提升灾后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保证前后方应急指挥部之间的数据传输、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等应急需求。为了确保地震应急指挥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套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而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准定位导航、精密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可以在灾害应急指挥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需求出发,在分析各种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系统,以满足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精准定位灾区位置、实时传送灾情报告的地震现场应急需求,保障地震现场通信能够畅通无阻,确保应急指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庾露  单新建  刘云华 《地震》2014,34(2):124-130
本文分析了目前地震应急现场调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个基于WebGIS技术、 JavaScript组件、 OGC规范和XMPP协议的地震应急现场调查协同交互框架。 该框架基于B/S 架构, 设计利用现有Android 手持终端或PC 终端与后台服务器交互, 实现了参考地图获取、 地震灾情点标记和应急现场调查信息、 多媒体灾情数据在调查人员之间互操作等功能。 通过搭建实验性系统对该框架予以了实现, 在初步应用中表明, 该框架为调查人员提供了快速获取地震相关参考地图和对调查信息进行有效协同交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交通系统是生命线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交通系统的破坏对震后的抗震救灾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影响重大。伽师M S6.4地震造成交通系统中桥梁构件破坏、路面开裂及路基受损等多种形式的震害,影响正常使用,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文中通过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总结了伽师M S6.4地震中交通系统的震害现象,简要分析了交通系统的震害特点及原因,为今后交通系统抗震设防、减轻地震灾害以及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考虑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场地效应及震中破裂等多因素的烈度快速评估模型,结合震害预测方法,研发了一套震害预测系统,并以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的震害预测为例,将对其的预测结果与当前主流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hakeMap_CNST系统能对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烈度进行更为准确的估计,在人员伤亡、受灾人口估计、紧急安置人数及经济损失评估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系统,本系统的结果与现场调查的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发生了M7.3级地震,造成了大量铁路基础设施破坏。介绍了铁路系统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和应急修复情况,总结了震害的典型特征及启示。通过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进行比较,从土木结构和电气设施两方面对铁路系统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抗震韧性角度讨论了此次地震应急修复方法与策略,总结了日本铁路设施抗震的经验和对我国铁路设施抗震的启示。分析表明:支柱折断、支柱开裂倾斜、架空电线拉断和定位设施损坏为铁路电气设施常见震害;土木结构方面,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可能伴有轨道变形、挡块开裂、梁端破坏、横系梁开裂甚至墩柱损伤的发生。从震害现象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东日本大地震以来的维修加固措施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4.
Google地图应用之广东省地区JOPENS地震速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陈贵美 《华南地震》2011,31(3):41-49
利用Google公司提供的电子地图服务,以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作为系统设计架构,监听JOPENS实时系统发送的地震触发消息,访问JOPENS数据库,根据广东省地区的监测要求,制定检索、筛选策略,获取地震详细信息,显示在浏览器网页上.采用Google地图的JOPENS地震速报系统可以使地震信息发布的显示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余震的发生会造成结构的累积损伤,不同类型的主余震序列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有所差异。鉴于此,以主震卓越周期小于或接近余震卓越周期为基本原则,确定了最不利主余震序列地震动。选择4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4个性能水平,以此来研究该结构的易损性。依据破坏状态概率和震害指数,得到7度多遇、7度设防和7度罕遇地震的易损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我国规范设计的RC框架结构的4个性能水平的量化指标限值依次为1/495、1/263、1/108和1/45,余震的出现会加剧结构的破坏状态。当以易损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时,可认为该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tilt photography data acquisi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the Tashkurgan MS5.5 earthquake in Xinjiang are conducted using the tilt photography system of the Rotor UAV.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s used to interpret the earthquake damage on buildings in the mega-earthquake area in order to acquire different-level house damage in the Kuzirun village disaster area.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damage on typical building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ollapsed houses in the mega-earthquake area are sand-stone buildings, of which about 39% are sand-stone buildings. Several brick-wood buildings and brick-concrete buildings are seriously damaged, while the buildings with frame structures are mainly slightly damaged, and the houses near the macro-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are all in good conditions. Three-dimensional tilt photography technology can vividly display the scene of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can provide significant demonstration in building damage degree together with detailed analysis of disaster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seismic orientation and a number of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uildings on the level of expected damages are examined.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above investigation eight medium‐rise buildings a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eismic cod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examined are the ratio of the base shear received by the structural walls, the ratio of horizontal stiffness in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and the structural eccentricity. Then, the buildings are analyzed by nonlinear time response analysis using 100 bidirectional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e two horizontal accelerograms of each ground motion are applied along horizontal orthogonal axes, forming 72 different angles with the structural axes. The structural damage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Park and Ang damage index.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damage level of the buildings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incident angle of the ground motion. The extent at which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eismic records influences the damage response depends on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record to the fault rupture. As a consequence, the common practice of applying the earthquake records along the structural axes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underestima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 Also, it was shown that the structural eccentricity ca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te the seismic damage level,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earthquake orientation on the structural damage.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2022年3月16日日本福岛县发生了M7.4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铁路基础设施破坏,而且导致了一辆行驶中的新干线列车脱轨。本文介绍了东北新干线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和应急功能恢复情况,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典型特征及启示。通过与2021年福岛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震害情况进行比较,从强震特点、列车脱轨、土木结构损伤和电气设施损伤等几方面对该铁路系统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抗震韧性角度讨论了此次地震应急恢复时间,总结了日本铁路设施抗震的经验和对我国铁路设施抗震的启示。分析表明: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可能伴有轨道变形、墩柱开裂和横系梁开裂等震害现象,甚至出现列车脱轨。从震害现象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东日本大地震以来的维修加固措施是具有一定成效,但列车防脱轨系统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检验,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县级尺度房屋结构数据库为基础,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利用地震烈度图、地震烈度与房屋受损关系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房屋震灾脆弱性模拟评估系统,实现了对各区域在不同等级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受损、受灾人口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估,分行政区和地震烈度区对灾害损失进行各种统计与GIS可视化表达,以及根据损失情况对灾害影响区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等功能。基于B/S架构的系统便于系统的应用普及,将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本系统的构建将为从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把握房屋震灾脆弱性,以及制定各地区的防灾、减灾规划和灾后应急对策提供有效支撑,并为实现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外廊式教学楼是中小学校典型的建筑形式。汶川地震后,外廊式教学楼震害引起大量研究人员重视。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本文作者详细调查了位于漾濞县的4所典型框架结构外廊式教学楼,以震害较为严重的漾濞一中和花椒园小学为例,分析了结构各部位发生破坏的原因。以震害现象为佐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横墙的约束,楼板沿纵向平动,各轴构件的本构关系可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对比分析,结构破坏取决于构件沿纵向的极限位移。并在此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探讨了多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