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的历史地震活动、现今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表明,苍山52级地震强度和空间分布与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并具有某些大震的异常特征,震前出现了长达12a的背景空区,出现了“信号震”和孕震空区,出现了多种测震学指标异常等。  相似文献   

2.
海城7.3级地震宏观前兆时空演化特征与异常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几年来对海城地震宏观前兆资料系统整理和重点现象现场查实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地震宏观前兆场的时空演变特征,各种宏观异常发展时间上的相关性,宏观异常的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的关系。阐述了在地震短临孕育过程中,震前宏观异常所呈现的起伏性,空间分布上出现的密集条带、不均一和迁移性。在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应力的积累和加强随时间演化表现出起伏叠加,在空间上表现出孕震场内多点应力集中。并用震前宏观异常高潮期的起落对比,探索预报大地震临震的时间指标。用震前宏观异常在空间上分布的条带交叉和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特点,探索了预报发震地点的可能性。最后对某些主要宏观异常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小凤  杨立明 《地震研究》2004,27(3):209-215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1次地震的研究,确定了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中短期预测指标以及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异常判据及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普遍存在地震空区、弱震条带、前兆地震或震群、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图像,所表现出的异常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中短期特征的弱震空区(段)和条带一般出现在震前1~3a,平均持续时间1a,在空区解体后1~6个月发生地震。大多数前兆地震或震群活动属于短临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天至6个月,震级差为1.0~2.3,距离震中5~60km,空间上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以应力集中为主,属于短期异常特征。异常图像在时间上表现为中期阶段以孕震空区、弱震条带、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异常比较显著且不同步;短临阶段出现前兆地震和地震空区停止活动而形成的临震前的相对平静。异常图像在空间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与区域活动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中强地震与地磁总场强度异常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12个地磁台站总场强度整点值资料,利用空间相关法研究了总场强度数据与黑龙江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给出了该方法在黑龙江地区的异常参数,统计了黑龙江省及邻区地区2008年以来发生的级地震前的地磁空间相关异常的次数,对震前异常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震前空间相关法都有较好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5.
大同和张北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健  高战武  吴昊 《地震》2004,24(4):106-112
对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 华北地区以及震中附近出现的长、 中、 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二次地震前有较多相似的地震活动异常出现, 并且异常的空间位置也相似。 分析认为,产生这些相似异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二次地震的孕育都与山西断陷带和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活动有关。 震前短期阶段多次出现小震活动沿断裂带有序分布, 表明强震前孕震构造控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地震应变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发现应变场前4个时间因子在震前1~3年的中短期异常并不显著,只有第2个和第4个时间因子震前有小幅度的异常变化,分析其原因,时间因子可能受到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大幅度异常的影响。与时间因子对应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应变高值异常危险区,可能是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空间异常的中短期特征。再对比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与松潘-平武7.2级双震的空间异常随时间演变,分析异常发展变化模式的差异,最后应用地震资料的累积频次从物理角度解释异常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前,震中附近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及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震前预测过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表明:门源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存在9项异常,其中8项为中短期异常,均出现在震前6个月;异常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震中南部200 km范围内;本次门源地震与2016年门源MS6.4地震和2021年玛多MS7.4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同性及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利用涡度距平法提出的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 MS6.9 地震震前射出长波辐射(OLR)短期异常分布和震后InSAR技术提取的门源地震同震形变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震前红外辐射增强区与InSAR同震破裂形变区的空间位置基本吻合,扩展形式基本相似(同震破裂形变区分布在红外辐射异常区内部)。在震前的全国范围OLR空间分布上,仅青海德令哈—西宁—甘肃武威一带出现了呈“哑铃”状近WE向展布的OLR热辐射增强区,空间可辨识度高,OLR异常时空演化过程遵循了岩石应力加载破裂过程中的热异常规律,显示热异常变化与应力变化存在关联; InSAR技术提取的同震形变同样位于肃南—祁连断裂(俄堡段)、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的交汇区。InSAR同震形变结果揭示了地表形变以水平方向为主,断层运动具有典型的走滑变形特征。InSAR同震形变结果为红外遥感反映地震形变提供可检验的地质实体监测证据,验证了门源地震前辐射增强异常是地震构造地应力强度变化的遥感物理参量反映。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西南地震台网15年以上的地震连续资料,研究了1965至1979年川滇地区发生的9次强震(M_s≥6.7)震前区域中等地震(M_L≥4.0)活动性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主震前2至4年内,在震中周围200—300公里范围内,中等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在正常活动背景上有一个明显的加强过程,持续时间为1至3年,增加的最大值不仅偏离多年平均值而且达3σ以上。(2)异常地震在空间活动上,具有条带性,围空性和收缩性等多形式的分布特点;(3)震前出现平静期。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图象与强震孕育过程有关,反映了区域应力场应力变化过程。震前中等地震活动的集中区,正是其后强震发生的地区;异常图象在其主震后随即消失;异常地震空间分布与主震震源机制解有关;异常地震活动在出现和转折时间上与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2018年精河5.4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8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5.4级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台站不同程度上记录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如地磁总强度F02时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地磁低点位移以及地磁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等。统计震前观测到的所有地磁异常,并分析研究了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从全国每日一值相关分析结果看,震前114天出现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异常高值台为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2)震前59天沿北天山断裂带分布的地磁台站加卸载响应比均成组出现超限的高值,且异常高值的空间分布跟震中位置有一定关联;(3)中国大陆地磁台站震前37天出现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且异常集中于震中附近;(4)震前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异常台站空间上也主要集中于北天山地区。因此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及有关的计算方法短期内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可为今后利用地磁方法预测地震积累经验和震例。  相似文献   

11.
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宋治平  薛艳  梅世蓉  宋先月 《地震》2003,23(1):15-22
在回顾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前的长期、中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预测意见基础上,对该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次巨大地震前存在地震条带、地震空区、地震活动增强区、象限性等空间异常及地震活动参数异常, 这些特征对巨大地震的研究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强震前地震活动、前兆和相关宏观异常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异常对该地区6.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MS6.9地震前几种地震波参数的异常特征。该次地震前初动符号、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尾波持续时间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地震活动空间图象、时序曲线也存在一定的异常。根据上述异常作者对该次地震作出了短临预报,预报三要素与实际地震相符。介绍了预报思路和方法,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雅玲 《地震》1994,(5):59-64
本文从背景性地震活动、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前兆震群活动等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共和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说明,共和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地震活动增强的背景中。震前20年存在着中强地震空区。震前2-3年几乎同步出现了多种测震学异常。但无短临信息的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15.
综合前兆异常月频次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献智  李纲 《地震》1999,19(4):323-330
依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周、月会商会和年度会商会所提供的综合前兆异常,即震前所提出的各类前兆异常,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内的综合前兆异常月频次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和时空演化特征。该结果有利于预报水平的提高和对前兆异常实质的进一步认识,并可从中了解大区域应力场的加强过程和空间演化过程,为研究地震动力学、地震活动幕提供了前兆方面的资料。此外,由于是应用震前提出的前兆异常从大区域内进行的地震总结,不同于以往震例总结中的以具体地震为目标的局部总结,因而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琦  闫伟  李智蓉  窦玛丽  马震 《地震》2016,36(4):76-88
基于《中国震例》及其他相关的内部震例资料、 研究报告及文献资料, 对南北地震带地震前的定点形变异常整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异常项数随震级升高而增大, 但不同地震间差异较大。 异常的最长持续时间和最大分布范围随震级增大而增大, 但对于6.0~7.9级地震异常在震区附近出现“围空”现象。 研究区内异常主要以趋势转折和破年变为主, 其次为大幅突变、 大幅波动、 潮汐因子异常。 各类异常的时空特征对地震的震级、 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 震前400天至200天的范围内异常数量会出现快速增加现象, 对于6级以上地震还发现在震前200天以内出现异常数量的显著减少现象。 另外, 发现存在一些定点形变异常敏感台站, 可能与区域构造及应力应变积累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05年2月15日乌什6.3级地震前乌什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乌什6.3级地震前,乌什-柯坪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增强-平静过程,符合柯坪块体6级地震轮回规律。研究表明,震前乌什附近地区有5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且存在阿合奇台地倾斜EW分量年变形态改变、固体潮汐畸变和巴楚地应力观测值大幅度波动等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华北地区1970年~2009年的ML3.0级以上地震资料,使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同及邻区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在该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情况。研究工作首先是确定空间范围、时间窗和时间滑动步长,然后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网格化再转化为序列;对一个时段和它的稍长时段的地震空间分布进行序列化,计算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并分析相关系数在中强地震前是否明显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空间取以1989年大同-阳高5.9级地震震中为中心,经向长度和纬向长度均为1.6度的矩形区域,时段长度取3600天,稍长时段取3700天,滑动步长取100天的情况下,1980年~2009年的相关系数时间序列数值整体上稳定,在0.94~1之间波动,但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5.9级地震、1991年山西大同5.8级地震与1999年山西浑源5.6级地震前2年均出现过相关系数小于0.94的异常现象,表明地震的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变化。并讨论了相关系数异常对于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可以得到以下3点认识:(1)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2年尺度的震兆异常,为该区中期地震预测提供时间上的参考;(2)考虑到研究区的限定范围为震中周边0.8度以内,地震时空分布的相关分析结果对于地震地点的预测也具有指示意义;(3)相关分析可以为识别此类地震空间分布模式的异常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对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指出该区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出现一个长轴约230km的3级地震空区。该空区及附近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即ML≥3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能量强,中等地震震中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及低b值等。讨论认为,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与2004年10月24日太康4.7级地震的强度不匹配,未来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S 5.0地震发生在中强地震活动较为集中的黄海南部凹陷区,位于苏北—滨海断裂带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为走滑型破裂。截至2022年1月31日,发生ML≥2.0余震14次,最大余震为2021年12月8日MS 3.8地震,主震释放能量占比约98.89%,判断地震序列应为主余型序列。主震发生3天后地震序列迅速衰减,因余震数量偏少,无法得到合理的序列参数。本次地震视应力值约1.3 MPa,基本处于研究区域正常背景水平。鉴于鲁东—黄海地块历史地震期幕活动特征,认为江苏及近海区域近期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系统梳理此次大丰海域MS 5.0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可知: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霍山地震窗、长岛地震窗和地震空区等趋势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存在兴化水温异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相对较少,并以趋势异常为主,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相对偏少,震前出现的流体短期异常现象可作为短期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