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城7.3级地震宏观前兆时空演化特征与异常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几年来对海城地震宏观前兆资料系统整理和重点现象现场查实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地震宏观前兆场的时空演变特征,各种宏观异常发展时间上的相关性,宏观异常的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的关系。阐述了在地震短临孕育过程中,震前宏观异常所呈现的起伏性,空间分布上出现的密集条带、不均一和迁移性。在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应力的积累和加强随时间演化表现出起伏叠加,在空间上表现出孕震场内多点应力集中。并用震前宏观异常高潮期的起落对比,探索预报大地震临震的时间指标。用震前宏观异常在空间上分布的条带交叉和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特点,探索了预报发震地点的可能性。最后对某些主要宏观异常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海城地震地区地壳三维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荣安  徐平 《地震地质》1997,19(1):10-13
用一种新的地震波速图象研究方法和计算程序,处理了辽宁省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反演得到海城地震地区及其周围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再次证实海城震区东西两侧的地壳结构有明显差异,海城地震的震源位于一个北西走向的低速体上方  相似文献   
3.
黄辉  李荣安 《福建地质》1989,8(3):169-180
福建东南沿海变质岩的原岩时代长期未获解决。笔者采用 Sm-Nd 年代学技术,结合古生物成果,证明变质岩原岩时代为早古生代。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平潭-南澳褶皱带并讨论其大地构造性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震重点监视区桥梁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辽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4条国家级公路的桥梁133座、4次国有铁路的桥梁331座,以桥梁震害等级划分原则,求取其震害指数、判定震害等级。  相似文献   
5.
海城地震双向构造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荣安  于军 《地震学报》1985,7(4):385-397
本文利用海城地震的MS>3.5的5个前震和MS>3.0的18个余震资料,根据文献[2]提供的方法,确定了这些地震断层面破裂方向及破裂传播速度。在海城震区平面上展布结果表明,地震断层面破裂方向与北东向和北西向区域断裂构造走向、震后产生的地裂缝分布方位、地震烈度等震线形态相一致。进一步证明海城7.3级地震前后,不仅与大震断层走向一致的北西向断裂有强烈活动,而且北东向构造也有显著活动。说明后者对海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海城地震的发生是两组近于共轭构造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前言龙镇5.4级地震的发生,打破了黑龙江省近几十年来很少出现中等强度地震的状况。虽然在震中区周围前兆观测台很少,但是,地震前后出现了较多的宏观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与地震发生时刻相呼应,宏观现象出露点与活动性断裂构造展布基本  相似文献   
7.
1975年2月4日在中国辽宁省南部发生的海城7.3级地震,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作了较成功的预报,并采取了某些预防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人员伤亡大大减少。本文在“地震区域背景、地震参数及灾害情况”一节中指出了地震所处的活动构造背景、地震情况、震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密度以及灾害损失。在“震前对策”一节中说明,确定地震危险区后,如何组织监测、预报系统,怎样发布预报和采取防震措施。在“震时应急对策”一节中阐明,如何对待这种突然事件的发生,争取时间自救、互救,减少人员伤亡。最后三节概述了震后早期、震后晚期的抗震救灾对策,以及海城地震预报、预防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75年海城、1976年龙陵、松潘—平武、唐山地震的宏观前兆资料为依据,在反复核对、综合整理以及对某些宏观现象形成机理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这四次强震前出现的宏观前兆时空场态变化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了几点较明确的认识。如何利用强震宏观前兆现象及时空场态变化特征,对跟踪、判定强震短临预报三要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辽宁省地震局于1985年7月5—9日在鞍山地区召开的辽宁省海城地震预报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作了概述。国家地震局局长、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以及来自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有关单位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福建、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和辽宁省内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向大会提交报告和学术论文60篇。首先进行了纪念活动,接着进行了学术讨论。与会代表对海城地震预报作了认真的回顾,畅谈了海城震区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其中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在讲话中还阐述了今后的地震工作方针。会议主要交流和讨论了海城地震预报的学术意义及其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