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的大力协助下,由中国地震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28—31日在北京香山召开。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共187人,其中日方代表67名,中方代表120名。为使更多年轻地震学者有机会参加交流,会议还吸收了近60名的旁听代表。这次讨论会共收到涉及地震学研究各个领域的学术论文171篇,其中日方64篇,中方107篇。这些论文反映出近年来两国地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和傅承义教授、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教授、中国科协国际部卢景霆部长等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或闭幕式。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联邦德国柏林市地震预测研究组共同组织的第四届国际地震预测学术讨论会将于1989年10月16—20日在广州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是为从事地球科学、工程地震学、地震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以及保险专家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合适的论坛,促进思想和信息交流,推动这些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实施方面的合作。这次学术讨论会研讨的内容将涉及地震预测的以下几个方面:(1)震源过程包括:地震构造的时空图像、地震空区、震源区岩石特性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简称IIICCE)将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学会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两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1980年的秋季大会于10月14日至16日在仙台市召开,共有三百多人出席,包括日本著名地震学家萩原尊礼、铃木次郎、力武常次、浅田敏、字津德治和茂木清夫等。六名中国地震学者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受到日本同行们的欢迎和关注,此外未邀请其他国家的地震学者参加。会上共宣读论文237篇,其中包括中国学者或与日本学者合作的论文3篇。论文中有不少是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讨论会鼓励年青地震学者提交报告。整个会议比较紧凑,学术讨论气氛较浓,基本上反映出近年来日本地震研究工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5.
许忠淮 《地震学报》1995,17(4):421-42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在蓉召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1995年换届以后,于9月21-24日在成都市召开了四届一次会议暨地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四川省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院士到会作了题为"发展中的数字地震学"的学...  相似文献   

6.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三届会议暨地震学、地球灾害评估和地球内部结构相关论题讨论会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伊郎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文章介绍了这次学术大会的概况及近年来来亚太地区各国在地震前兆、地震预测、震源物理、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台网和数据处理,以及地震灾害评估和诱发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1982年12月21日至25日和1983年元月4日至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级工作组先后分別在北京和南京召开了第三次地震震级研究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震级工作组部分成员及震级专题的研究技术人员三十八人以及在北京和南京的有关科技人员。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內部物理学协会震级分级委员会“震级的物理基础工作组”主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堡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S.J.杜达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学术报  相似文献   

8.
陈鑫连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83,5(1):126-127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暑、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等组织联合发起和资助,并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于1985年3月18至21日在马加丹召开了地震学和抗震工程联合委员会远东组第五次学术讨论会,10个从事远东地区地震学和抗震工程研究的机构派出65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伊尔库茨克、雅库茨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的地震机构也派出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全体会议共听取了21篇学术报告,还提出了26篇书面报告;出版了报告提纲汇编。报告分为5个主要议题:①远东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深部结构;②地震资料的计算方法和处理程序;③用  相似文献   

10.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1,14(4):409-413
根据国家地震局与苏联科学院于1990年5月,在北京签署的中苏之间在地震学研究领域内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90年10月7日至15日,在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综合考察队的加尔姆试验场,召开了首届中苏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中苏两国79名(中方16名,苏方63名)地震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于1981年5月11日—15日在局地球物理所组织召开了地震震级问题的学术讨论会,有局系统和科学院18个单位27名代表参加。会上首先由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许绍燮同志和局科研处付处长方蔚青同志对此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意义、要求及震级问题在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讨论会期间宣读了30篇论文和工作报告。代表们就国内外震级研究工作的现状、存在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国家地局主办,共同发起和资助单位还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外地震学家、工程地震专家、社会地震学家等出席了这次盛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     
为了促进基础地震学研究、适应地震予报的需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与本刊编辑部商定联合出版这期专刊,刊登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于今年5月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地震震级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绝大部分论文和报  相似文献   

14.
一度成为举世瞩目的1975年海城7.3级地震预测预报成功事件,已经过去十一个年头。在这期间,国内外地震学界对于海城7.3级地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研究。国外来访考察的有30多个国家130多位学者,国内曾经专门针对这次地震召开四次科技总结和学术讨论会。这次地震预测预报,在我国地震研究工作史上是个新发展,对于中外地震学术交流也开辟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于1980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在上海联合召开地震学专业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150余名地震工作者.这次会议收到了203篇学术论文,会上宣读了113篇.大家认为,这些论文反映出我国地震工作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为今后的地震预报工作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地震预报转向地震预测”学术讨论会滨野洋三在地球行星科学关联学会1993年联合大会时,东京大学理学部的滨野洋三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井田喜明主持召开了题为“由地震预报转向地震预测”的学术讨论会。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思路是,地震预报是基础地球科学最尖...  相似文献   

17.
《地震》1986,(5)
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5月19日至21日在天津召开了井下地震波学术讨论会暨工作会议。会上主要就井下观测国内外现状、井下地震记录特征、地震波传播理论和地震资料的应用等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地震学报》1983,5(4):498-498
全国地震活动异常与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22至24日在福州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福建省地震局联合筹备的.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5人.大会共宣读论文30篇,其内容涉及地震资料的分析方法、地震前兆异常性质的判别以及有关基础理论和模拟实验等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多年来在预报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零讯     
中国“全国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2月27日~3月2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全国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工程地震研究中的新成果,交流了抗震防灾中的经验,探讨了重要工程建设选厂、设计  相似文献   

20.
2000年6月13~24日中国地震局青年科技代表团赴土耳其、希腊进行了地震工作考察,文章介绍了这次考察的概况,并根据考察其间了解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和土耳其地震研究工作,希腊的地震研究和雅典中强地震;欧洲工程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及地震学实验场;科林斯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