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安徽省数字观测系统将逐步取代模拟观测系统的过渡时期,对安徽霍山地区3个台站老皇寺、豹子崖、石家河进行了震级更正,对记录到的数字观测资料和模拟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过A/D后的数字记录震级目前可以和其他数字台一起参与震级平均,数字记录结果和安徽省地震局编目结果偏差基本上未超过允许范围,速度震级和仿真位移震级之间的偏差在0.2以内。  相似文献   

2.
选用佛子岭地震台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记录的607个地方震事件,利用数字与模拟观测系统,对同一地震事件数字与模拟记录震级进行统计,做回归分析,计算两者偏差值,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震级偏差与震中距关系出发,比较差异性。结果表明,数字记录震级与模拟记录震级线性相关显著,经过拟合公式校正,固定常数校正和震中距校正,数字记录震级与模拟记录震级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洛阳地震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并行观测27个月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数字观测具有记录频带宽、获取的地震信息量更丰富、地震波到时的量取更准确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数字记录的初至波早于模拟记录,且持续时间较长,大部分的数字地震震级比模拟记录、标准震级小。  相似文献   

4.
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观测系统测定震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前言近几年来 ,全国各地的数字地震台网相继建成 ,并正在逐步取代过去一直运行的模拟地震台网。数字观测技术系统 (以下简称数字系统 )采用速度型记录 ,而模拟观测技术系统(以下简称模拟系统 )则采用位移型记录。数字系统测定的震级与模拟系统测定的震级是否能作到无缝连接 ,是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平稳过渡 ,实现两者顺利接轨的关键。 2类震级资料的一致性将直接影响地震科研和预报工作的连续性 ,因而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所以需要对数字台与模拟台测定的震级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辽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简称辽宁台网 )由位于沈阳的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5.
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测定各种震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前言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成后 ,所测定震级的可使用性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数字台网与模拟台网所测定震级能否实现无缝连接 ,这个问题已在《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观测系统测定震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进行了专门研究 (见本期第 2页 ) ,本文不再涉及 ;另一个问题是数字台网所测定的各种震级之间的关系 ,及各个遥测台测定的震级与平均震级之间的差别 ,本文将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数字地震台网采用速度型记录 ,按照中国地震局有关部门的要求 ,需要将地震资料仿真成传统的模拟记录波形 ,然后根据仿真后的波形读取地震波的周…  相似文献   

6.
通过会昌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到的多个地震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前者在记录带宽、获取更多的地震动物理量、记录波形能力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字观测完全可以取代模拟观测;对两种记录计算的地震震级进行了对比与统计分析,发现数字记录近震的震级比远震的偏差要大,远震震级可直接与全国地震目录接轨。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州地震台测震数字记录资料与模拟记录资料,对数字记录的震相到时、震级、地震波形清晰度、连续率与模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的震相到时、震级差别不大,而地震波形清晰度、连续率则数字记录优于模拟记录。  相似文献   

8.
李鸿吉  唐天明 《地震》1992,(4):73-76
1988年11月6日在我国云南省的澜沧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我国地震台网公布的主震体波震级为m_B6.7和面波震级为M_s7.5,美国EDR公布的体波震级为m_b6.1和面波震级M_s7.3。这种震级的差异会影响到对地震活动性的估计,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 为了对澜沧地震的震级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波形记录重新计算  相似文献   

9.
速度型记录设备的地震速报,一般直接使用记录到的波形数据计算震级(速度震级).编写台网观测报告,需要把速度波形仿真成位移后再计算震级(仿真震级).本文利用北京市地震台网2003年以来1 000多条记录,以全网、单台两种方式研究了上述两种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且与震中距、台基、设备等因素有关.建议在速报阶段,可用震级差和线性关系两种方法对仿真震级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0.
大连地震台数字化面波震级M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了大连地震台CTS-1甚宽频带数字仪记录到的全球2002年至2005年M≥4.7地震共1 471次.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纂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与大连地震台所测定的仿真SK和763的面波震级Ms和Ms7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震级区间和震中距区间的面波震级台基校正值,供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以提高地震速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蔡杏辉  叶雯燕 《内陆地震》2010,24(4):375-380
选用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记录的台湾地区M≥4.0地震资料,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震级校正值。并分析了震级差异形成原因,为福建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地震震级偏差改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杜文平 《内陆地震》2002,16(3):271-276
近几年,新疆的数字地震台相继建成并正逐步取代过去一直运行的模拟地震台。在测定同一地震震级时,发现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测定的震级与模拟地震观测系统测定的震级出现偏差。鉴于两类观测资料的一致性会直接影响到地震科研预报工作的连续性,新疆地震局有关部门要求全疆数字台站对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测定的震级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江苏及邻区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9~2018年江苏及相邻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602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通过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了72个台站的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析了震级偏差频次分布和定量统计结果,进而修正了江苏及邻区的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实际地方性震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校正后的量规函数比新震级国家标准(GB17740—2017)中量规函数所测定的震级的标准差更小,且单台震级残差相对更集中于0,这说明该量规函数有助于提高江苏及邻区地方性震级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14.
杨广华 《高原地震》2001,13(3):49-56
利用都兰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资料,在地震处理中使用修改后的走时表,可以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顺利过渡,更好的使用数字化食品进行地震观测。通过传递函数仿真计算震级的对比以及走时表修改后与修改前震中距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两的差异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选取库尔勒地震台2008—2015年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体波震级进行对比,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震中方位,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可知,库尔勒地震台计算震级相对偏大,其中mb平均偏差为0.1455,mB平均偏差为0.1941;震源深度在0—96km时,mb和mB震级偏差接近平均值;当震源深度h>96km时,测定震级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本一致;地震发生在第三象限时,台站测定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银川地震台CTS-1数字地震仪震级校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讨论了2002年1月~2005年2月银川台数字地震仪测定的震级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的误差,给出银川台CTS-1数字地震仪震级的校正值,以提高银川台地震速报的精度。同时初步探讨分析了银川台数字地震仪震级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陕西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及西安数字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华北遥测地震台网、陕西邻省部分台站记录的数据资料,对1998年1月5日泾阳地震震级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合泾阳地震的宏观考察数据综合分析,认为泾阳地震震级为ML5.2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不同时期各观测系统所用震级标度、仪器性能和测量方法的不同,各种中国地震目录中所列震级值常不一致。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00——1948年间,中国地震的仪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震级标度修定震级,以期给出该时期的均一震级目录。为此,采用古登堡-里克特1945年面波震级公式和1956年体波震级公式,作为基本震级标度,并将1962年的莫斯科-布拉格公式用于较短周期面波的面波震级测定,以作补充。统计表明,在这段时期内,两者之间是比较一致的。 根据这种标度,重新核算了《全球地震活动性及有关现象》一书的手稿资料,并用所有能收集到的台站振幅、周期资料计算了震级;建立了徐家汇台的量规函数和应用观测到P波的最大距离估计震级的计算公式;统计出各种震级目录中的震级值对古登堡-里克特震级标度的归算关系。从而得到了1900——1948年间中国地震的修订震级。文中列出6.5级以上的中国地震目录。 修订后的震级与国内外已有目录的统计对比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震级与阿部的全球大震目录中我国地震的震级相近,而与1983年编《中国地震目录》(未计入直接引用徐明同震级的部分)所列震级平均偏差虽小,但离散较大。 本文根据修订后的震级目录,探讨了《全球地震活动性及有关现象》一书中震级的含意,结果与盖勒-金森的结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同时期各观测系统所用震级标度、仪器性能和测量方法的不同,各种中国地震目录中所列震级值常不一致。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00—1948年间,中国地震的仪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震级标度修定震级,以期给出该时期的均一震级目录。为此,采用古登堡-里克特1945年面波震级公式和1956年体波震级公式,作为基本震级标度,并将1962年的莫斯科-布拉格公式用于较短周期面波的面波震级测定,以作补充。统计表明,在这段时期内,两者之间是比较一致的。 根据这种标度,重新核算了《全球地震活动性及有关现象》一书的手稿资料,并用所有能收集到的台站振幅、周期资料计算了震级;建立了徐家汇台的量规函数和应用观测到P波的最大距离估计震级的计算公式;统计出各种震级目录中的震级值对古登堡-里克特震级标度的归算关系。从而得到了1900—1948年间中国地震的修订震级。文中列出6.5级以上的中国地震目录。 修订后的震级与国内外已有目录的统计对比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震级与阿部的全球大震目录中我国地震的震级相近,而与1983年编《中国地震目录》(未计入直接引用徐明同震级的部分)所列震级平均偏差虽小,但离散较大。 本文根据修订后的震级目录,探讨了《全球地震活动性及有关现象》一书中震级的含意,结果与盖勒-金森的结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云南省数字测震台网记录无震、无明显干扰事件情况下的48个台站背景噪声资料,计算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理论监测能力,并利用2013年台网实际记录到的地震事件以及云南省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对理论监测能力进行检验,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即云南省测震台网对发生在云南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达到M≥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