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沿黄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山东沿黄河地质、地貌、钻探、物探和地震活动性等方面的分析,山东沿黄河存在一条隐伏深大断裂带。论述了该带的分段特征、构造上深部与浅部的一致性和非一致性及其活动性质。沿黄河断裂带是山东地区的一条重要地震活动带,深入研究该断裂带的地震地质及其新构造活动特征对本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和黄河防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聊考断裂带大震活动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方面分析了聊考断裂带的构造活动背景条件、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性特征。利用地震活动性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趋势、并计算得出聊考断裂带7.0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9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从构造环境、深部构造、断裂运动条件、断裂结构条件及地震活动特征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强震构造背景。其地震激动具有周期短、频度低、强度大的特点。地震活动性表现出的强震孕育特征,可作为东昆仑断裂带未来强震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磁县断裂带的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县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中重要的断裂之一,1830年该断裂带发生了M7级地震.从分析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征出发,在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今地震活动基础上,利用震级-时间模型对磁县断裂带未来强震活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该段中南的总体活动水平维持在5级左右.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构造带区域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余团  何昌荣 《地震研究》2000,23(4):378-383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地震地质特征、地震活动规律及新构造活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区域稳定性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而断裂带又以韧性切变形为主,蠕滑运动为特征,决定该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南沿海滨海断裂带是1条活动强烈的地震构造带,位于珠江口盆地北缘的粤东滨海断裂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确定该断裂带的几何展布位置与最新活动特征对科学评价华南沿海地区地震危险性、地震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南海东北部海域地质地貌、地震反射剖面、深部探测、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粤东滨海断裂带几何结构与分段活动性,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粤东沿海重大工程选址和地震区划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29,自引:16,他引:113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相邻的越南、缅甸北部地区的5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和10个地震破裂带资料的力学分析,讨论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现代构造活动特征。并得出由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通海曲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所围成的一个不封闭菱形地块相对外围区域有向南南东移动的趋势。此菱形地块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8.
张月辉  郭斌  王斌  沈笑 《高原地震》2013,25(1):22-26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构造进行分段分析,着重研究了1668年7月25日郯城大地震的背景、发震成因和震前异常,并对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进行回顾,对比分析近年该带中南段地震活动图像、应力场特征,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地震活动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鲜水河断裂带是一条挽近活动强烈的断裂带,其地震活动甚为频繁,具有继承、发展、新生性、“三合一”(新、老构造形迹、地震地裂缝三者吻合)的特点,已引起广大地震工作者的关注。研究其控制性的先成构造格架及先成断裂系统的特征,对开展该区地震地质工作占居重要地位。为研究该断裂特征与地震活动、新老构造形迹间的相互关系等我们曾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鲜水河断裂形迹大部份地  相似文献   

10.
青岛马山-王哥庄断裂带构造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构造地质学、地震学和地球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青岛及邻区的地质构造背景,阐述了青岛马山—王哥庄断裂带的构造活动特征,分析了青岛地区的地震活动性.通过分析2003年6月和2004年11月的崂山震群活动特征,进一步确定了马山—王哥庄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受来自南黄海的区域构造应力作用,该断裂带尤其是其东南段表现出较强的构造活动性,具有引发有感乃至中等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地震可能是由于介质本构性质的软化特性所引起的非线性力学过程,因断层介质的软化,能导致断层介质和周围岩体的失稳和弹性应变的释放,产生地震。 目前有限元分析中常使用一种描述断层的层状材料模型(O.C.zienkiewicz,1971),  相似文献   

12.
统计预测模型对三峡库区诱发地震预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地震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将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划分为5个预测区共12个预测单元,选用8个诱震因素,运用统计预测模型预测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结果表明,库水蓄至最高水位,三峡工程坝址至巫山库段中多数预测单元诱发微震和不发生地震的概率值高,无震可能性较大。但九湾溪断层沿线、仙女山断层库段具备诱发3.0~4.5级或4.5~6.0级地震的可能;考虑到龙会观5.1级地震与高桥断裂的关系,预测结果显示高桥断裂沿线具有诱发强烈水库地震(≥6.0级)的可能性,其预测概率值为0.23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平面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阿尔金断裂带及邻区的构造应力场和剪应力集中的能力与阿尔金断裂破裂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与实际资料对比,获得了本区应力场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出本断裂带各部段切应力值不均一,整个断裂带活动不频繁,未来地震的危险区位于西部段。  相似文献   

14.
西安台地电阻率自1975年8月开始观测以来,出现了长趋势的下降异常及在趋势下降的背景上又迭加了两个负异常。趋势下降与西安地区地裂缝活动、西安地区构造性下陷以及承压水位的下降明显相关,两个负异常则与地裂缝的两次加速活动以及构造性运动由下陷转变为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15.
渭河地震带地裂与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景明 《地震学报》1985,7(2):190-201
近年来,渭河地震带10个县、市发现地裂缝,其中西安市区有7条,共长26.3公里,危害城市建设。作者在咸阳、西安、渭南发现了埋在地下的汉、唐、明等朝代的古地裂缝,它们与史料记载的18次地裂共同组成四个完整的长周期,各长700——800年,与地震活动周期相一致。 这些规律为该区地裂与地震活动的预报提供了一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耿大玉 《内陆地震》1991,5(4):305-316
给出了西安地裂的构造模型,并用断裂力学原理分析了地裂的形成与扩展过程,准定量地比较了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以及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裂位移在地裂总位移中所占的比例。提出了构造对地裂发育不但有静态控制作用而且有动态控制作用。认为西安地裂是构造地裂,而西安地裂的致灾作用主要是由过量抽取地下承压水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西安市地裂缝的地震效应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探索强震时地裂缝对地面运动的影响。所用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在双向地震动的作用下求解多质点体系的强迫振动方程组。[M]{(?)}+[C](?)}+[K]{X}=[M]({A_x}(?)。(t)+{A_y}(?)。(t))。式中[M]、[C]、[K]分别为体系的质量、阻尼、刚度矩阵,{x}、{x}、{x}分别为体系自由度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向量,{A_x}、{A_y}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自由度向量,(?)。(t)、(?)。(t)为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基岩强震加速度时程向量。分析时根据西安市地裂缝的具体情况,做了如下简化: 1.裂缝不作为发震构造,即强震时裂缝不是弹性波的发源地。强震是通过铰结支座输入进来的。2.裂缝带在模型上是一向下尖灭的楔体,楔体顶面宽10米,楔体深20米,中间有一宽1米、深2米的裂口。整个模型的土质是层状的,各层土的主要参数在现场测定。裂缝带楔体的参数不易取得,按经验强度取周围原土的一半左右。3.模型厚度为50米,输入地震为El Centro和文县强震记录,输入时将最大加速度值调整为150gal。计算结果表明,西安裂缝带在强震时对地面运动没有显著的影响,如地裂缝带内外的各种反映强震运动特征的指标几乎都没有什么差异。因为地裂缝带从区域上看毕竟是个很小的地质单元体,这样小的规模尚不足以对强震地面运动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地裂缝带在强震时的永久地形变却是值得注意的。从这一点上看,裂缝带内外地基失效程度必定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裂缝上的震害加重。可见,在强震时,除地裂缝带本身因地基失效使震害加重而外,裂缝基本不对强震地面运动规律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防震规划时,不必在常规的设防带之外再加宽防震地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理岩圆柱试样,与轴线约成30角预制不连续裂缝,再用环氧树脂胶接,以实验观测裂缝尺度及其填充物对剪切破裂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裂缝相对面积从0增加到90%时,破裂能从(6.92.1)103焦耳/米2逐步降到(0.60.5)1O3焦耳/米2;而使用 Knopoff方法和引入滑动弱化模式后的方法,求得的理论应力降几乎不变.它们与实测应力降的比却逐步增大并达到10.同时,分析了地震时和岩石破裂时的应力降差别很大,以及不同方法所得破裂能差别很大的原因,认为断层的蜂窝状接触对上述问题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Ⅰ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相似文献   

20.
海城地震双向构造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荣安  于军 《地震学报》1985,7(4):385-397
本文利用海城地震的MS>3.5的5个前震和MS>3.0的18个余震资料,根据文献[2]提供的方法,确定了这些地震断层面破裂方向及破裂传播速度。在海城震区平面上展布结果表明,地震断层面破裂方向与北东向和北西向区域断裂构造走向、震后产生的地裂缝分布方位、地震烈度等震线形态相一致。进一步证明海城7.3级地震前后,不仅与大震断层走向一致的北西向断裂有强烈活动,而且北东向构造也有显著活动。说明后者对海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海城地震的发生是两组近于共轭构造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