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磁偏角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9期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经过日变改正、长期变化改正消除地磁场的日变化及长期变化影响,计算各期地磁内源场的曲面样条模型并剥离出地磁异常场分布,求解相邻两期地磁异常场差异获取地磁异常场的变化,并对磁异常场中磁偏角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CHAMP卫星主磁场长期变化和长期加速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CHAMP卫星磁测资料建立的新一代地磁场模型POMME-4.2S,分析了全球和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X、Y、Z、H、F、J、D 7个分量以及长期加速度X、Y、Z3个分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了POMME-4.2S长期变化模型与中国长期变模型CGRF-SV的磁异常分布差异.主要结果表明,地磁长期变化磁四极子起主要贡献,长期加速度变化磁八极子贡献最大.2004.0年全球长期变化的减小要比增加大得多,地磁场总体在减弱.长期加速度在中低纬度地区变化较大,高纬度地区变化小.Z和Y分量磁异常沿经度方向正、负交错形成几个大片区,X分量主要正负磁异常成对分布于赤道两侧.长期加速度X、Y、Z3个分量的磁异常分布存在明显的关系:在Z异常焦点的南北两边出现X的异常焦点,东西两边出现Y的异常焦点.中国地区的长期变化和长期加速度变化量小,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结合梯度法分析能够很好的表现细微变化部分特征的优点,计算和绘制了1900—2010年期间间隔5年的全球地磁场水平分量H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其时空分布,各磁异常中心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磁场的各个异常中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主要以西漂为主,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区水平分量梯度异常中心点强度值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1),结合梯度法分析能够很好的表现细微变化部分特征的优点,计算和绘制了1900—2010年期间间隔5年的全球地磁场水平分量H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其时空分布,各磁异常中心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磁场的各个异常中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主要以西漂为主,南大西洋正磁异常区水平分量梯度异常中心点强度值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蒙城地震台近20年的地磁Z分量观测资料,对磁静日幅度、磁扰日幅度和磁静日低点时间的年变化与长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分量日变化特征明显。由此总结出Z分量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对识别地磁场异常变化或干扰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1690年以来全球非偶极子磁场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J Bloxham和A Jackson地磁场模型,计算和分析了1690-1990年期间非偶极子磁异常的变化特片。结构表明,1690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变化磁异常有7个,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磁异常有3个,它们是1830年以后出现的北太平洋负磁异常、1850年以后出现的东南太平洋负磁异常和1690-1900年期间在南太平洋地区出现的负磁异常。各个磁异常的强度和中心位置随时间变化,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与根据IGRF模型计算的20世纪的磁异常变化比较,除非洲负磁异常外,两种模型得出的其它磁异常在同一时段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台2008年至2016年的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前喀什地磁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北省地震局华北测区流动磁测资料 ,分析了华北地区张北等几次较强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结果认为 :震前异常的发展有扩大的趋势 ,震后或临震前基本恢复 ,异常持续时间一般半年以上 ,可作为中期异常 ,在此背景下进行短临预测追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大同—阳高、忻州3次中强地震的地磁场总强度△F异常变化的时、空、强进行了总结。认为△F异常变化的空间展布与主干断裂有关,提出磁异常有时间长、连续性好、空间分布广、强度由弱到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林金狮  王梅 《地震研究》1994,17(4):355-361
本文收集了山东省东部两个流磁测网多年的观测资料,应用泰勒多项式二次拟合方法,研究分析了流磁测网内区域地磁场和局部地磁场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分析研究迭加在区域磁场和局部地磁场上的构造磁效应磁场的变化状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嘉峪关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干扰因素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嘉峪关地磁垂直分量1993~1998年的资料,系统分析了嘉峪关地区地磁场Z分量的年变形态。结果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地磁Z分量的季节性变化有关,与地磁场的日变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高邮地震台地磁异常与江苏及邻区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法、日变幅逐日比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分析了高邮地磁台1992~1997年地磁垂直分量观测资料发现,在中强地震前高邮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13.
宋成科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5):1037-1044
分析距离九寨沟MS7.0地震震中分别为65 km、254 km和238 km的松潘地磁台、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2017年连续观测结果,发现九寨沟地震前,松潘地磁台出现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2017年5月开始,松潘地磁台长时间垂直分量累积变化量达40 nT。短时间内也存在地磁场突变,最高可达10 nT,而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地磁场无明显异常。通过对观测数据的详细检查发现松潘地磁台很多观测日的最后一个观测值与后一观测日的第一个观测值相差超过1 nT,因此认为九寨沟地震前观测数据的异常是由观测系统异常导致。对三个台站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化的统计分析发现垂直分量在不同时段相关性保持一致,说明地震前短时间内不存在地磁垂直分量的明显异常变化,三个台站地磁场日变化的差异是由地下介质性质不同导致。岩石圈磁场在震中西侧区域出现正负异常交替现象,这可能与九寨沟地震的孕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7—2012年长春地磁台地磁观测数据资料对长春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长春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规律,揭示了长春地磁台地磁场是以波峰波谷,波浪式的缓慢递增和递减趋势,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法、日变幅逐日比法及空间相关分析法,分析研究了江苏高邮地磁台1992年至1997年地磁垂直分量的观测资料,结果发现,在中强地震前高邮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7年度辽宁省流动地磁测区40个地磁观测点所得的流动地磁总场数据,结合2017年12月19日辽宁海城M4.4地震发生前后流动地磁监测结果,分析地磁场出现的邻期差值局部异常特征,在研究地磁时序变化和地磁前兆异常后,认定该区域地磁场总强度的异常是海城M4.4地震的前兆异常,得到了该地震与地磁场异常活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近期公布的第六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计算,分析了1945年以来东亚地磁非偶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中国地磁场模型对结果进行了检验,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945-1990年,东亚地磁非偶极场X、Y分量缓慢向北和向西方向移动,东亚磁异常中心位置基本稳定,中心附近Z分量的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大约15年左右的增强和减弱期。中心附近X、Y的零值点的移动方向与地磁北极的移动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表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对比,可以找到两者之间的一些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在整个地磁场与应力场的历史变化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这种因果关系是:地球的初始磁场可能是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的,地磁场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地磁响应比方法 ,分析计算了喀什地磁台 1996— 1999年地磁资料 ,结果表明在伽师强震前地磁场有明显的异常 ,这为震磁信息提取和异常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闽赣交界地区流动地磁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0年以来闽赣交界地区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研究1990年以来发生的地震与地磁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闽赣交界地区流动地磁变化与该地区的地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震前一年内出现异常,表现出地磁场变化的群体性和同向性的特征,震级越大,震磁异常关系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