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它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中,水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世界济经的发展,不少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为每年2.8万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量约为每年8000亿~9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每年23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亚洲银行有关研究表明,2030年中国预计有约700亿立方米用水缺口。我  相似文献   

2.
韩松 《地球》2013,(10):24-26
正自进入7月份以来,高温天气致使我国西南、西北多省市出现持续干旱天气。甘肃、云南、重庆等干旱严重的省市河流断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再度引起了人们对我国水危机的关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  相似文献   

3.
《地球》2021,(5)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地下水则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其中1/3为地下水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水资源的地下水极其重要,尤其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支撑着工业、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世界各地已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地下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4.
高亚洲冰川的近期退缩及其对西北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近几十年来, 高亚洲冰川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随着冰川物质平衡的持续亏损而不断退缩. 过去10 a是20世纪高亚洲冰川退缩最强烈的时期. 高亚洲冰川退缩的空间特征是: 青藏高原内陆地区退缩幅度最小; 从青藏高原内陆向边缘地区退缩幅度逐渐增大; 在最边缘的藏东南和喀喇昆仑, 冰川退缩幅度最大. 高亚洲冰川退缩对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利用冰川变化的长度、面积、体积间的比例关系估算的结果和用经验公式估算的结果都说明,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冰川退缩导致冰储量减小, 致使西北地区冰川径流量增加5.5%以上. 在冰川融水补给量大的塔里木河, 冰川径流增加量更大.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气候观测数据和遥感土地利用动态观测数据的支持下, 计算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20世纪90年代的LUCC过程直接导致了中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和区域分布的变化, 总体趋势是南减北增, 总量净增加2622万吨; 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转化过程中, 耕地扩张和农田损失是导致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变化的主要原因, 耕地扩张使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8335万吨, 占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3.50%, 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农林、农牧交错区和沙漠绿洲区, 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大面积的农田开垦所导致; 农田损失使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5713万吨, 占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2.40%, 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陇中、东南沿海、四川盆地东南部以及乌鲁木齐-石河子一带, 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城市扩张明显, 城乡建设用地大量侵占耕地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LUCC过程对中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气候观测数据和遥感土地利用动态观测数据的支持下, 计算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20世纪90年代的LUCC过程直接导致了中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和区域分布的变化, 总体趋势是南减北增, 总量净增加2622万吨; 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转化过程中, 耕地扩张和农田损失是导致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变化的主要原因, 耕地扩张使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8335万吨, 占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3.50%, 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农林、农牧交错区和沙漠绿洲区, 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大面积的农田开垦所导致; 农田损失使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5713万吨, 占全国农田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2.40%, 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陇中、东南沿海、四川盆地东南部以及乌鲁木齐—石河子一带, 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城市扩张明显, 城乡建设用地大量侵占耕地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环天山地带是薪疆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干旱缺水依然是最突出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低下,水利工程落后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间题。在对环天山地带水资源状况以及开发利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压力.新《水法》的颁布,给黄河水资源保护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依法建立法制化、社会化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完善法规,建立健全执法体系,以水功能区划管理为重心,实施入河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水质监测机制与技术创新,加强水资源保护前期和科研工作,建设水资源保护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多部门联合治污等项措施,是做好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耿玉琴  朱威  王同生 《湖泊科学》2003,15(Z1):255-260
太湖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主要体现为"水质型缺水"问题,如何对"水质型缺水"进行定量描述,在太湖流域是一个难题.本文提出了"分质水资源量"的概念,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分区为单元,以分区水质监测资料结合水资源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分区分质水资源量.分析表明:太湖流域142×108 m3的地表水资源量中,Ⅲ类以上的适合于饮用水源和一般工业用水的优质水为35.8×108 m3,占25.2%;适合于电力冷却用水、农业灌溉的Ⅳ-Ⅴ类水为46.4×108 m3,占32.6%;不可利用的劣Ⅴ类水有59.9×108 m3,占42.2%.流域内优于Ⅴ类(含Ⅴ类)的地表水资源量为82.2×108 m3,占地表水总资源量的57.8%.而浅层地下水己基本被污染.需要指出,Ⅰ-Ⅲ类优质水虽仍有35.8×108 m3,但目前流域内对Ⅰ-Ⅲ类水的需求量己达60.6×108 m3,如将此两数对比,则优质水缺额为24.8×108 m3,但实际上,优质水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而可供优质水水源则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地区山区水库和中游太湖湖心区、东部湖区和太浦河,供需两者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出入,因此优质水资源缺额将更大,由此可见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空间配置的边际效益均衡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来自区外的水资源被输入到受水区,并在组成受水区的多个子区之间进行分配,以达到整个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为此,提出了基于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空间分水模型,并以河北南部六地区为例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ET结构的黄河流域土壤水资源消耗效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依据水资源的特性, 对土壤水资源做了重新定义. 并结合其动态转化关系, 以消耗项—蒸发蒸腾(ET)为基础, 剖析了土壤水资源的消耗结构和效用. 将区域土壤水资源的消耗效用分解为3部分: 高效消耗(植被蒸腾消耗)、低效消耗(植被的部分棵间蒸发)和无效消耗(裸地和植被的部分棵间蒸发). 此外, 按照是否参与生产, 又将高效消耗和低效消耗作为生产性消耗, 无效消耗由于其参与水循环而被认为是非生产性消耗. 在此基础上, 以黄河流域为例, 采用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 对土壤水资源的消耗效用做了分析. 结果表明: 全流域2078.89×108 m3土壤水资源中, 植被蒸腾的消耗量为381.89×108 m3, 棵间和裸地的土壤蒸发消耗量为1697.09×108 m3; 有效消耗量为920.50×108 m3, 无效消耗量为1158.86×108 m3; 在有效消耗中, 高效消耗占41.5%, 低效消耗占58.5%, 且区域间的差异较大. 林草农田ET的消耗效用均表现为: 无效消耗量最大, 且裸地占较大比重, 低效消耗量次之, 高效蒸腾消耗量最小; 有植被覆盖的土地的无效消耗量较裸地的无效消耗量小; 草地的无效消耗量远大于林地的无效消耗量. 在有效消耗中, 农田中低效消耗占较大比重, 林草地的高效和低效消耗相近, 但草地的低效消耗量大于林地. 由此可见, 在调控土壤水资源的利用效用时, 应结合区域特点, 按照减少无效消耗、提高低效消耗, 增大高效消耗的原则进行区域植被盖度和种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1951~1997年中国西北地区积雪水资源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美国宇航局微波候积雪深度连续 1 0a观测结果与地面气象台站积雪观测记录相结合 ,估算出西北地区季节积雪水贮量 ,揭示出它的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与年际波动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季节积雪是西北干旱区重要淡水资源 ,冬季积雪鼎盛时期平均积雪水贮量达 36 1 .0× 1 0 8m3 ,相当于该区地表年径流总量的 38.2 % .近来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有关全球变暖导致北半球大陆积雪自 1 987年以来显著减少 ,春季积雪提前消失并造成土壤干旱化的现象 ,在新疆地区并不存在 .相反 ,近 5 0a来 ,新疆年积雪日数 ,消融期积雪日数和年累积雪深分别增加了 8.9d、1 .6d和2 0 8cm .积雪的增加与冬季降水量的增加相一致 .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的30年,中国利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20%的13亿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到2012年已经保持了粮食连续9年增产,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这30年间,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提升,牲畜粪尿、秸秆等废弃物也大量增加,已造成农村和农田的广泛面源污染和土壤肥力下降等严重问题,恶化了生态和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根据2007年中国污染普查的结果,全国农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1320万吨);农田排放的氮、磷分别占总量的57.2%和67.4%(270万吨和28  相似文献   

14.
格尔木河流域属干旱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水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宝贵资源,也是维持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中、远期流域用水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是格尔木河流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适合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确保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格尔木河流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岳尚华 《地球》2013,(10):14-19
正水危机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过度的大规模活动造成的水资源尤其是饮用水的匮乏以及水体污染。水资源危机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其中中国水危机最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我国淡水资源紧缺,而水污染使缺水的局势更加严峻。我国用水现状如何?怎样应对水危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  相似文献   

16.
李健  郭宏业  黄勇  王永贵 《高原地震》2006,18(3):58-64,68
根据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结合盆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分析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对盆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人们节约用水意识,加强对现有荒漠沙生植被的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盆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将对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 评估其潜在影响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2010~2039年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可能影响并进而探讨适应性对策. 基于4种全球环流模式(CCSR/NIES, CGCM2, CSIRO-Mk2和HadCM3)的各3种排放情景(A2, B2和GGa), 使用比例法预估了降水、最高和最低温度的未来变化; 使用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 基于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CA-Markov)建立未来土地利用情景. 结果表明, 与目前气候相比, 全球环流模式预测年均降水变化-2.3%~7.8%, 年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增长0.7~2.2和1.2~2.8℃. 不考虑土地利用变化时, SWAT预测2010~2039年的年均径流变化-19.8%~37.0%, 土壤水分含量变化-5.5%~17.2%, 蒸散量普遍增长0.1%~5.9%. 尽管水文气象变量的变化复杂, 但增长的概率较大; 且水文过程将发生变化, 如冬季径流减少等. 考虑土地利用变化时, 较2000年土地利用, 建立的2015土地利用情景将分别增加土壤水分和径流4.0%和5.7%而减少蒸散0.6%. 这表明调整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调控水资源, 可被用来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与城市供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中国已处于水资源短缺状态,勘探和开发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和城市供水是中国发展,尤其是开发中国西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西部开发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该区水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在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产业,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利用的综合管理,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查地下水资源、采取工程措施增加大气降水等措施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太湖洗衣粉"禁磷"措施削减磷负荷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太湖地区“禁磷”措施实施状况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至1999年底,太湖全流域地区内98%的商店销售无磷洗衣粉,99%以上的居民使用无磷洗衣粉,“禁磷”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禁磷”措施约可削减负荷1353.81t/a,占太湖磷负荷总量的14.07%,对太湖富营养化程度的改善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