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者在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房屋实验研究中发现,隔震支座中上盖与底座的接触无论如何处理,摩擦力总是存在的。因此,隔震支座实际是摩擦耗能与钢管混凝土耗能复合减震系统。本文通过对单个和一组隔震支座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短柱支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了高阶单步算法分析了装有此类支座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验证了复合隔震支座的良好的隔震性能及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摩擦-钢管混凝土短柱复合隔震支座性能试验与隔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房屋实验研究中发现,隔震支座中上盖与底座的接触无论如何处理,摩擦力总是存在的.因此,隔震支座实际上是摩擦耗能与钢管混凝土耗能复合减震系统。本文通过对单个和一组隔震支座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短柱支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了高阶单步算法分析了装有此类支座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验证了复合隔震支座良好的隔震性能及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3.
短柱隔震模型与非隔震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一栋四层转混住宅的标准单元为模型。在两种情况下:即房屋模型底部加设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和不加设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了解了钢管混凝土短柱支座隔震模型的隔震效果及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滞变—摩擦基底隔震支座的试验和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提出了一种滞变-摩擦基底隔震支座。这种支座由钢棒和摩擦元件组成,钢棒容许摩擦元件水平滑动,同时又限制这种滑动;摩擦元件承受结构的竖向荷载,作完成了钢棒滞变恢复力特性的试验,并给出了钢棒的滞变恢复力模型的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该模型与常用的折线模型有所不同,它仅用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滞变恢复力,而不需要复杂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基本力学性能及恢复力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研究对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的材料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开发及理论研究。研究用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包括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及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两大类18种规格总计近30个大直径隔震支座。研究内容涉及橡胶隔震支座竖向刚度、水平刚度及阻尼等基本力学性能;压缩界限,屈曲及极限剪切变形等界限性能;温度、压力、剪切变形、老化和徐变等相关性及长期特性;同时还对橡胶材料其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低硬度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及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如竖向、水平刚度和恢复力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钢丝网复合橡胶减隔震支座是一种可以翘曲滚动实现剪切大变形的新型减隔震支座,主要适用于中小跨径桥梁。为了探究钢丝网复合橡胶减隔震支座的减隔震性能及恢复力特性,本文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得到支座滞回曲线,反映出较好的耗能能力,在试验数据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提出支座的三段线性恢复力模型;为了推广该支座的实桥应用,实现其在实桥抗震验算有限元建模中的模拟,本文在SAP2000有限元程序中采用多段线性塑性连接单元的Kinematic模型模拟支座,重现拟静力试验加载过程,对比支座有限元计算滞回曲线和试验滞回曲线,模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的试验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在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较理想的装置形式。同时,为提高装置的隔震性能,笔者提出了第二梯队支座的概念,经过理论分析与试验证,说明带有第二梯队座的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支座(LRB)和板式橡胶支座(RB)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隔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Bouc - Wen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采用直线型恢复力模型模拟RB的本构关系,通过结构离散建立了非隔震、LRB隔震和RB隔震3种连续梁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四阶显式Runge - Kutta迭代法和Newmark时间积分法联合求解增量形式的全桥动力微分方程,并结合算例对3种连续梁桥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输入汶川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RB在控制梁体与支座位移,降低结构加速度和墩、台底内力响应方面均比RB的效果要显著;采用RB隔震后,梁体与支座的位移响应均较大,在桥梁隔震设计时要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钢筋-沥青隔震层的材料与几何非线性震动特性,对钢筋-沥青隔震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加速度幅值输入时的隔震性能。同时,在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基础上,考虑构件竖向力的二次矩效应,提出了钢筋-沥青隔震层骨架曲线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双线型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建立了相应的恢复力模型。利用建立的恢复力模型,编制程序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当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受力钢筋进入弹塑性阶段时,隔震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震能量,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由此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准确并且适用,可为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工程设计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础隔震单层偏心结构扭转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分型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隔震支座的恢复力特性,对基础隔震单层偏心结构的扭转地震反应进行分析,研究隔震系统偏心距和上部结构偏心距对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隔震结构的扭转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1.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参数研究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就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参数,即消能部件的支撑刚度、层间最大阻尼力与结构层间屈服力比值等恢复力模型参数的选取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消能装置的耗能特性理论分析,导出了消能装置产生的层间等效阻尼比与这些参数的关系曲线,建议了这些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同时通过对两个消能减震试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本文建议的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体软钢棒作为消能限位装置,将一种摩擦性能优良的二硫化钼材料作为隔震支座的滑移材料,提出并制作了一种可以应用于框架结构既能隔震又可以消能的新型摩擦滑移隔震装置。探讨了其设计方法和应用方法,并对安装了该新型摩擦滑移隔震装置的一相似比为1:5的5层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框架结构在单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了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层间剪力反应、隔震层滑移量及隔震层剪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当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时,该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可降低50%左右,层间剪力响应可降低50%左右,减震效果比较明显。另外,只要确定合理的构造方案和实施方案,这种新型摩擦滑移隔震装置就能满足框架结构的隔震减震要求,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中。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附加位移放大杠杆的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装置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该装置基于位移放大倍数的阻尼力和耗能计算公式。同时设计制作了附加3倍位移放大的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装置并进行了地铁振动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隔振效果显著。通过建立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振动数据可进行较好的吻合,结果表明: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4.
结构可更换构件通过可更换连接与主体结构相连,共同工作并集中塑性损伤,震后更换损伤构件即可恢复结构功能。为了研究一种连梁可更换构件及连接的性能,对可更换构件及连接试件进行反复加载试验,并对低屈服点耗能钢材进行单向拉伸试验。采用ABAQUS软件对该可更换构件及连接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比较了壳单元和实体单元模拟的计算效率和精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材料参数取值方法,采用非线性接触对模拟可更换螺栓端板连接,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试验分析可用于研究该类可更换构件及连接的实际性能,模拟分析可为该类可更换构件及连接提供性能预测方法,并验证了可更换构件实际屈服力与设计屈服力的吻合度和超强系数,验证连接螺栓不产生滑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该可更换构件及连接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充分考虑了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诸多因素,成功地研制了40吨足尺变刚度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实现了模型试验到实用样机的转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足系统的性能满足各项设计技术要求,系统滞回曲线说明系统充分发挥了可变刚度的吸能,释能减振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文中研究了足尺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算法,试验工况与试验结果以及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tructural passive control, a new type of slit shear wall, with improved seismic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to an ordinary solid shear wall, was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in 1996. The idea has been verified by a series of pseudo-static and dynamic tests. In this paper a macro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wall element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Then,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a 10-story slit shear wall model tested on a shaking table. Furthermore, the seismic input energy and the individual energy dissipated by the components are calculated by a method based on Newmark-β assumptions for this shear wall model,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hear wall are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erg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damage criterion on the basis of plastic accumulative energy and maximum response, the optim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select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相似文献   

17.
Laboratory study of seismic free-field response of san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test box for use on a moderately large shaking table. The test box is designed to replicate, as nearly as possible, the free-field seismic response of a soil layer overlying a rigid base. Results from shaking table testing are presented which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of the test box to serve as a large-scale shear device. The test box is unique in its ability to determine dynamic shear modulus for both high- and low-amplitude shear strain, and also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and under low levels of confining stress. Dynamic shear modulus for standard Ottawa sand was measured over a wide range of shear strain amplitude and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Finally, based on results from the test box, a constitutive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describes the free field response of a sand layer overlying bedrock and subjected to vertically propagating SH waves. The model is simple in form with a single parameter uniquely related to the friction angle of the sand.  相似文献   

18.
基于橡胶支座和滑板支座的水平力学性能,开发了一种新型多级隔震装置并介绍了该装置的组成、运动状态及力学模型。为了验证多级隔震装置在多水准地震作用下具有多级刚度的特性,设计了一幢相似比为1/10的四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并根据结构模型设计了四套多级隔震装置进行了新型多级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试验与模拟结果表明:新型多级隔震装置隔震性能良好且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能表现出多级抗震性能,相较于普通隔震装置,在大震下能较好的控制隔震层位移。针对不同多级隔震结构给出了多级隔震装置的最优参数的筛选流程,并基于某实际工程通过筛选流程选取了装置的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19.
方冬慧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5):1193-1198,1214
为了研究多层空心砌块房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测试,按照1∶5缩尺比例建造空心砌块房屋混凝土结构模型进行抗震性测试实验。根据实际原型参数遵从相似理论的要求选择模型参数,通过电液伺服加载装置和液压千斤顶加载水平、垂直方向荷载,对所建造模型进行动力特性测试、地震反应分析、结构最大地震反应以及位移响应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破坏程度加大,模型结构自振频率随之减小,阻尼比随之增大;有芯柱多层空心砌块房屋模型的抗震效果较强;强震状态下,结构动力特性变化较大,破坏层聚集了房屋结构的最大反应;当加速度为125 cm/s时,结构最大位移为2.73 mm,低于规范值,模型结构具备一定延性。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反映钢筋锈蚀后黏结滑移性能劣化对钢筋混凝土(RC)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既有黏结应力分布模式的基础上,推导得到钢筋应力-滑移关系,进而通过分析锈蚀对混凝土与钢筋界面黏结滑移机理的影响,建立考虑钢筋锈蚀损伤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基于已有拉拔试验结果,与仅考虑纵筋锈蚀率影响的Cheng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基于OpenSees有限元平台,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和零长度截面单元串联的方式,将所建钢筋黏结滑移模型嵌套于零长度截面单元的钢筋本构中,建立可考虑黏黏结滑移的锈蚀损伤纤维梁柱模型,并通过6根锈蚀RC柱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所提考虑黏结滑移的锈蚀RC纤维梁柱模型计算所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累计耗能最大误差不超过15%。此外,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影响锈蚀钢筋滑移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屈服滑移量与极限滑移量随体积配箍率的增大而明显减小,随混凝土保护层与钢筋直径之比(c/d)增大而变化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