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确保全国地震区各类建筑具有合理抗震可靠度的关键性技术文件。本文结合工程抗震设计经验,对多遇地震结构承载力验算、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抗震性态设计、乙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竖向地震作用进行探讨。指出: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地震基本烈度,应采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进行结构承载力和变形的抗震验算。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按设防分类控制建筑震害、分类规定设计地震加速度、抗震构造措施不能降低。乙类建筑抗震承载力应适当增强。竖向地震作用应按设防烈度确定。  相似文献   

2.
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新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简称"《公规》")。本文比较了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2009年版)(以下简称"《铁规》")与《公规》的抗震设计相关内容,并分别采用两本规范对25m墩高(D类)、35m墩高(C类)和40m墩高(B类)简支梁进行抗震设计,比较二者地震力和配筋设计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公规》和《铁规》的抗震设计框架和内容基本一致,在具体规定上如E2或罕遇地震设计最大加速度响应值以及桥墩强度和延性验算方法等方面不同;D类桥梁《铁规》地震力明显大于《公规》,C类和B类桥梁《铁规》和《公规》地震力相当;地震力相同时,《铁规》配筋率计算值大于《公规》,因《铁规》配筋设计基于容许应力法,而《公规》基于极限状态法。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别从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地震动参数、地震反应分析和计算方法、构造细节等方面对这两本规范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今后我国各行业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宜逐步统一。  相似文献   

4.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作为核电规范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保障核电厂在遭遇地震作用下能够安全停堆或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现行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于2012年形成了修订送审稿。本文针对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规范与2012年修订送审稿的差异,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同时,结合美国和法国两国核电标准中有关抗震设计与中国2012修订送审稿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探究造成不同规范间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对世界主要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指出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一些缺点。本文还对目前国际上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动向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修订我国新《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场地设计反应谱是一般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各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设计反应谱的规定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反应谱的形状和谱参数的差异。本文收集了若干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在总结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场地设计反应谱规定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土耳其和智利等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总结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场地设计反应谱的演化历史和发展过程;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若干建议,本文的工作对从事场地设计反应谱研究的科技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历次地震建筑物的震害做了系统的研究,本文为系列研究之三,文中分析了各类建筑物地震破坏现象与相关的抗震构造措施,讨论了地震区城镇建设中防震减灾应重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抗震结构措施与施工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及历次地震中获取的经验与教训。对今后城市规划、建筑物抗震构造措施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是地震工程学的核心内容,随着破坏性地震的不断发生和人们对震害认识的不断深化,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逐步发展和完善。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演化过程,并对不同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详细介绍基于强度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性态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基于韧性的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框架结构的楼梯在汶川地震中出现的多种震害状况,如梯段板的断裂,框架角柱的短柱破坏,楼梯间梯柱、平台梁和平台板等构件的破坏。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部分规定和工程中楼梯的设计方法,分析了震害出现的原因,指出了GB 50011-2001规范中有关楼梯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的不足,给出了今后框架结构中楼梯设计和施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抗震安全已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和地区生命安全、交通秩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结构和线路运行特点,结合国内外地震中铁路和轨道交通桥梁破坏特征,参照桥梁抗震设计思想和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内容,综合论述了轨道交通抗震设计中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与性能目标的确定,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指标的选取,桩-土相互作用、轨道系统和车辆作用的模拟等关键问题,并结合设计工作特点,对研究工作与设计工作的结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基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和欧洲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SSI条文进行了介绍,从规范条文应用范围、地震作用折减方法、修正参数、折减系数沿结构高度变化、侧向水平位移、基底剪力折减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大陆抗震设计规范考虑SSI效应与其他规范的不同及不足之处,明确了我国大陆抗震设计规范考虑SSI效应条文方面进一步修改的方向和相应的研究内容,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关于SSI条文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工作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战略的需要,对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针对高土石坝震害资料获取与整理、坝料动力特性研究、多耦合非线性动力分析理论和方法、动力破损特征与地震灾害机理、地震安全评价与震害预测的基本理论、抗震设计及抗震措施、震灾机理和抗震理论的动力模型试验等研究提出了工作设想和展望,并提出了建立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防灾对策专家系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所谓超标准地震定义为地震烈度超过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各类铁路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并可能导致严重灾害的大地震。超标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现有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却并未考虑超标准地震的风险。一种具可操作性的方法是,将超标准地震风险,放在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案比选环节中体现。基于风险分析理论,以考虑了超标准地震风险的期望年换算工程运营费,作为高烈度地震区新建铁路方案评价指标;提出用联合概率模型计算铁路服务期内超标准地震复发的条件概率,并利用汶川地震实震资料建立了铁路线路工程灾害损失费的预估方法;最后通过康昌铁路炉霍段方案评价实例,说明了期望年换算工程运营费的计算程式。从而建立了一种与原则方案确定阶段精度要求相匹配的高烈度地震区铁路方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梯板、楼梯间墙体、与楼梯间相连的主体结构等位置的震害分析,指出了规范中关于楼梯间新增条文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抗震设计建议,为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历次震害表明:在框架结构中,破坏多集中在节点和底层柱等部位.但是,在目前国内外设计规范中,没有对节点抗震性能进行明确的量化规定.通过国内外框架节点的震害实例及节点实验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对比分析了现有节点设计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及节点变形计算方法;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计算理论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现阶段节点抗震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规则桥梁抗震性能水准的定义及其量化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各国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虽然其理论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其中至关重要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定义及其量化描述问题,目前仍处于研究探讨阶段.本文从公路梁式桥震害现象出发,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概念,对规则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准予以明确的定义;并以墩顶漂移率作为设计参数,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ABAQUS软件1:1还原松原市前郭县查干花镇地区在2013年5.8级震群后的典型抗震安置房平面布置图,输入典型地震动记录,通过损伤云图和层间位移角评估抗震安置房的抗震性能。模拟结果与松原地区历次实际震害结果吻合,表明松原查干花地区抗震安置房的抗震能力较强,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抗震水准目标,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底框砌体结构在遭遇大地震时破坏严重。本文比较了《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参考某地一个实际底框砌体结构建筑设计资料,分别按上述两版本规范设计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底框砌体结构。采用层间剪切模型基于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两版本规范设计的底框砌体结构的破坏均出现在过渡层;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达到中等破坏的概率最大,使用功能受到影响,按《01规范》设计的结构达到轻微破坏状态的概率最大,使用功能基本无影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01规范》设计的结构发生严重破坏和毁坏的概率比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明显降低,抗震能力明显提高。本文提供的结果可丰富底框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数据,为区域地震风险评估、震害预测等研究提供更加精细的易损性模型。  相似文献   

19.
日中美抗震规范中电气设备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电力设备抗震设计规范的适用性,以日本、中国和美国的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3个国家规范在电气设备动力反应放大效应、法兰 - 瓷套管连接和电气设备振动台试验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国内外抗震规范的综合对比,分析了我国电气设备抗震设计的优缺点,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抗震设计理论,为修订我国电气设备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范村莹  周强  孙柏涛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897-903,968
历史震害表明,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刚度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建议"框架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但对二者的具体连接刚度,规范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运用ABAQUS软件,对前人开展的考虑填充墙与框架连接影响的框架结构拟静力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填充墙框架结构破坏特征及滞回曲线等抗震性能指标,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某典型框架结构,建立不考虑填充墙、考虑填充墙与框架不同连接刚度的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表明,连接刚度对框架结构的频率影响较小,结构的动力特性趋于一致;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表明,合适的连接刚度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可为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