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修正πHW变分有限元板分析列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基于修正πHW变分的杂交应变板弯曲单元的分析模式,考察了该单元的数值性能,并分析了薄板自锁问题和板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铁二号线绕行通过西安钟楼,为降低地铁长期运营对钟楼的振动影响,在钟楼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进行减振。主要以地铁二号线运行影响下对钟楼的振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段和普通道床段的振动实测值比较与分析,得出隧道内减振段和普通段的振动差异,以此评价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在地铁应用中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带肋拱形抗爆门由于肋的加强改变了结构的刚度、承载性能及质量分布等特性,它的基频计算方法比无肋的等截面拱形抗爆门复杂,为满足工程设计的迫切需求,根据两侧支撑带肋拱形抗爆门的平面内挠曲振动特性,将带肋拱形抗爆门等效为等截面拱形抗爆门,导出了带肋拱形抗爆门的等效等截面拱参数和反对称振动基频计算公式,讨论了影响基频的主要因素。通过与有限元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及其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带肋拱形抗爆门的振动基频随着肋板与拱板厚度比和肋板数量增加而增大,随着矢跨比增大而减小;当肋板与拱板厚度比在0.5~2.5之间变化,对常用厚跨比的带肋拱形抗爆门,导出的反对称振动基频计算方法可满足工程设计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跨度空间结构楼板振动舒适度问题,建立相应的人-板耦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有限元计算,系统研究了人-板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性.详细分析了板的约束条件、楼板装饰层以及人群荷载密度分布等各种因素对楼板自振特性的影响.以大跨度车站结构为背景,采用人-板耦合体系,进行人行荷载同步、队列、散步等不同方式作用下楼板竖向振动的研...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附加位移放大杠杆的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装置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该装置基于位移放大倍数的阻尼力和耗能计算公式。同时设计制作了附加3倍位移放大的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装置并进行了地铁振动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隔振效果显著。通过建立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振动数据可进行较好的吻合,结果表明:新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6.
日本建筑结构隔震减震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研究方面取得的几项新进展,其中基础隔震板片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隔震结构体系,纳米结晶锌铝合金振动控制阻尼器是一种取得专利的新型减震阻尼器,无粘结钢支撑体系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减震支撑体系,跷摆振动控制设计是一个新颖的减震设计概念。  相似文献   

7.
内浮顶油罐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板壳和水弹性理论,应用有限元法和源汇法,分析计算了内浮顶油罐——壳-液-板耦联振动体系的地震反应。本文着重计算和分析了刚性基础上的内浮顶油罐的固有频率、振型和水平地面加速度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并分析和讨论了各种因素(液面晃动,浮板,顶盖)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8.
屏障隔振是一种用来阻碍或改变外围振波向受保护区(屏蔽区)传播的工程方法,由于其机理的探讨尚不深入,工程实践中常出现隔振系统失效的现象.本假设屏障是埋入土介质的中厚弹性板,采用薄层法分析了该弹性板在振波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和屏蔽区内位移变化规律;研究了影响屏障隔振效果的主要参量;发现了使屏障隔振效率降低甚至失效的入射波全透射现象.结果表明柔性屏障易发生波的全透射,并指出了避免屏障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孕震模式和实际观测,发现板内大地震临震时,震中区地壳发生驻波振动。本文建立了震源地壳驻波形变破裂模型。  相似文献   

10.
将加肋地基板作为板-梁耦合系统,考虑弹性地基模型,建立土—基础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富氏积分变换及其逆变换,演绎出双向正交加肋钢筋混凝土地基板在设备谐激力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的半解析解法。结果说明,在土建设计中,为了减少振动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应考虑动力设备基础的隔振和减振问题。数值算例也表明,本方法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文〔1〕构造的拟协调板弯曲单元为基础,横向剪切应变假设中采用沿厚度二次分布,将其应用于薄板固有振动分析,求解前n阶固有频率,结果表明该单元具有良好的数值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被保护结构下埋置波阻板的远场被动隔振问题,采用频域弹性边界元法,推导得到了弹性地基中波阻板对入射Rayleigh波散射的边界元方程,在此基础上对波阻板的远场被动隔振效果进行了计算,并对影响波阻板隔振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基一定深度设置波阻板能够有效降低波阻板上方及后方区域的地面振动;减小波阻板埋深以及增大波阻板厚度均能获得更好的隔振效果;而增加波阻板的剪切模量是提高波阻板被动隔振效果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便捷的同时,地铁运行产生的环境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Duxseal作为一种工业填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并能吸收振动反射能,将其运用到地铁隔振中,提出一种带孔波阻板填充Duxseal(DXWIB)的隔振方法。通过建立三维ABAQUS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波阻板(WIB)、蜂窝状波阻板(HWIB)和DXWIB的隔振效果,讨论DXWIB埋置深度及厚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基床表层和地面的振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DXWIB的隔振效果最优,而WIB与HWIB的隔振效果相近;DXWIB在埋深0.5 m厚度0.8 m时隔振效果最佳;基床表层的振动规律表现为由振源向两侧横向传播中,加速度整体呈衰减趋势,而在地面传播过程中,加速度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距轨道中轴线20 m和50 m处出现局部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加庆  田刚 《高原地震》2000,12(4):57-59
论述了建筑物的顶端突出剖件在地震引起的振动中“二次共振”的成因及振动的动力学特性,指出要克服“鞭梢效应”现象,就必须合理调整建设刚度与质量,而不能单纯增强刚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纤维增强层合板振动问题的近似解法作了探讨。文中采用三次B样条函数与梁函数之积的级数怍为试函数,或用梁函数之积的级数作试函数,用Ritz法解这类板的固有振动问题并与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作了比较。通过不同宽长比、不同纤维方向、不同边界条件的复合材料梁、板的共振实验,以及梁理论、板理论的计算,可以看出:纤维增强梁的自振特性随宽长比的增大由简单变得复杂;梁理论的适用界限与纤维铺设方式及界条件有关。文中给出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预制空心板受火后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受火时间后预制空心板剩余承载力、跨中挠度和破坏形态的异同,进行了6块预制空心板受火后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其中3块为未受火的对比试件,另3块为板底分别受火23、38、53min的试件。受火试验结果表明,各试件在升温过程中的跨中挠度随受火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熄火自然冷却后,跨中挠度大部分可恢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对比试件和受火试件的最终破坏模式均为弯曲破坏;随着受火时间延长,试件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均有所降低,且破坏荷载与受火时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受火试件初始弯曲刚度较对比试件明显降低,相同荷载作用下,受火试件受拉边缘拉应变和受压边缘压应变,均明显大于对比试件。  相似文献   

17.
振动压路机地面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振动压路机的地面振动衰减关系,指出压路机的激振力、振动频率和场地土质条件都是影响振动衰减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各类建筑物安全振动速度的标准,评价了振动压路机施工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群桩-土-偏心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偏心效应对相互作用体系自振特性、地基振动和桩基变形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基土的加入使得相互作用体系前两阶自振频率相差增大,平扭振动耦联程度降低,体系阻尼比明显增加;结构偏心效应增大了角桩的加速度响应,高出同深度边桩测点10~15%,桩身振动频率特性较场地土有明显差别;角桩变形幅度较边桩更为突出,桩长范围内角桩应变峰值始终大于边桩测点,两者相差在桩顶附近达到最大;桩间土承担了部分扭转效应,角桩较边桩应变增幅约为对应位置筏板位移增幅的一半;土的动力放大特性与以往研究规律相近,结构偏心效应对地基整体振动产生的影响不很明显;桩土界面动力响应与筏板平动位移时程相对应,且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轻钢-尾砂微晶发泡板组合墙结构,首次进行了4个较小剪跨比轻钢-尾砂微晶发泡板组合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件区分在于尾砂微晶发泡板强度、龙骨间是否填充砌块及有无拼接板缝。分析了各试件的强度、刚度、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轻钢与尾砂微晶发泡板具有良好的共同工作性能;弹性阶段尾砂微晶发泡板呈剪切变形,且其变形发展受轻钢龙骨和镶嵌的分布钢筋制约;尾砂微晶发泡板强度可以明显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构件拼缝对结构的承载力有降低作用;轻钢龙骨间填充轻质砌块可显著提高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曲线段下普通整体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对既有建筑物内楼板位置振动影响情况,对后期同类项目地铁线路规划提供指导参考。以郑州地铁7号线下穿某体育馆项目为背景,首先对体育馆内部振动评估点位置与外部地面进行同步背景振动测试,将各测点进行1/3倍频程频谱分析,分析体育馆内、外的传递规律。其次,结合已通车的同类地铁线路进行振源模拟测试,对隧道壁及地面位置进行1/3倍频程频谱分析,分析不同道床形式下地铁列车振动源强数据以及土体模型仿真计算校核参数。再次,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道床形式下地面振动速度响应。最后,结合体育馆内、外传递规律,预估地铁通车后体育馆内评估点位置振动响应。研究表明:若采用普通整体道床,地面位置水平向振动速度响应峰值在63 Hz达到0.03 mm/s,传递至体育馆内顶层楼面处会放大至4.50 mm/s,超过其控制标准2.50 mm/s的限制,若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竖直向最大振动速度峰值为0.04 mm/s,水平向为1.36 mm/s,均满足体育馆振动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