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九瑞矿集区三维电性结构研究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九瑞矿集区作为全国重点整装勘查区之一,深部找矿工作一直是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对典型地层和岩石标本进行电阻率参数测试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面积性AMT数据进行三维电性结构研究.为获得AMT最佳反演参数,选择一条典型AMT剖面开展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进而总结出利用TM极化模式数据、拉格朗日乘子等于3的二维反演方案.综合利用地质、钻探和电性特征对全区23条AMT剖面进行二维约束反演,并将所有测线的电阻率反演结果三维网格化,得到了研究区的三维电性结构.最后,我们通过对三维电性结构的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地下地层、岩体展布、断裂构造分布特征以及基底起伏情况.与已知矿床对比,我们发现浅部北西断裂与北东向区域性深部断裂交汇处、基底隆起凹槽边缘以及岩体边缘为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木里—盐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于古特提斯洋构造域,是松潘—甘孜地块及扬子地块的交接地带,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介绍的是横穿木里—盐源地区的大地电磁剖面,自北西向南东依次跨越锦屏山断裂、木里弧形构造区、丽江—小金河断裂、盐源盆地、金河—箐河断裂等构造.维性分析表明木里弧形构造区和金河—箐河断裂都表现为较强的三维性,因此本文采用大地电磁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木里—盐源地区的精细电性结构.电性模型显示,沿剖面可以划分为4个主要的电性构造单元.锦屏山断裂以北的川西北次级地块下方10~20 km处,发育北西向低阻体,推断是古老的义敦岛弧区残留的物质;锦屏山断裂以南至丽江—小金河断裂为高阻体,可能是锦屏山山根;丽江—小金河断裂下方~10 km处发育北东向的低阻体,与龙门山—锦屏山构造带走向一致,结合剖面附近表现为张性的震源机制解特点,推测该低阻体很可能是北部的塑性物质受阻后一部分往西南沿着丽江—小金河断裂缝隙挤入的结果;盐源盆地下方在3~7 km发育厚度约5 km、长度达40 km的低阻层,电性主轴方向为北西向,与盐源断裂走向一致,解释为盐岩层,尤其是南段低阻体表现为延伸至地表的特征,与地表盐泉对应,为在盐源地区开展深部找钾盐矿提供了电磁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贵州松桃地区的杨立掌—三阳成锰盆地为研究对象,完成了 一条跨过杨立掌断裂、猴子坳向斜、三阳断裂等主要地质单元的宽频大地电磁(MT)剖面,通过深部电性结构的研究对锰矿的空间展布、成矿背景、控矿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大地电磁反演解释结果表明:(1)浅部(2.5 km深度以上)电性结构大致可划分为"高阻-低阻-高阻"三层电性结构,中间低阻层的底界面为锰矿所在的大塘坡组一段(Nh1d1);(2)猴子坳向斜-3 km海拔位置的电性表现为低电阻特征且向深部延伸,推断存在一个深大断裂,此位置可能为该盆地的沉降中心;(3)研究区的锰矿可能是因为壳幔气随深部张性断裂形成的通道上涌带来丰富的含锰物质随后在适合的成矿条件下于杨立掌—三阳成锰盆地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盖州地区自2012年2月2日开始发生了多次4级地震的震群活动。震群位于北东向的金州断裂北端和北东向海城-营口断裂南端,震群序列整体上呈北西向,即盖州震群并不是发生在北东向的金州断裂北端,很可能发生在金州断裂和海城-营口断裂之间的北西西向构造上。为考察此问题,利用2012年以来辽宁台网盖州地区的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双差定位的方法,给出这个地区的小震精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盖州震群的确沿北西向分布,且有随时间向北西向展布的态势。且震源深度逐渐变浅。分析认为盖州震群是发生在金州断裂和海城-营口断裂之间的北西向断层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地质特征,认为在彰武地区存在东西、北东、北西三组构造,北东向闾山西侧断裂(北延段)、北西向绕阳河断裂和养息牧河断裂是主要的活动断裂,首次提出彰武西六家子—五峰地区存在近东西向第三纪—中更新世古隆起,最后指出哈尔套—双庙一两家子地区是本区较危险的地段,并分析了彰武1988年4.8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宁芜火山岩盆地及邻区上地壳电性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宁芜矿集区上地壳电性结构,研究"玢岩铁矿"成矿规律与深部地球物理、地质结构的对应关系,为探索深部"第二找矿空间"提供物性参数,我们完成了6条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分析各剖面电性成像结果,讨论了"长江断裂带"与矿集区成矿的关系,并且认为围岩、岩浆及其上侵通道是区内矿床的控矿因素.此外,结合姑山铁矿床的位置以及铁矿床成矿规律判断宁芜火山岩盆地南部低阻条带为矿集区姑山火山-岩浆旋回的岩浆(导矿)通道,而盆地东部邻区的倾斜"叠瓦状"电性特征说明该区在经历了印支期褶皱构造运动后发育了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7.
安徽霍山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和发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山地震区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接触带上,是大别造山带及周边地震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地区.83个大地电磁测点组成的大地电磁三维阵列覆盖了整个霍山地震区.用多重网格法、印模迭代重构法和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对阵列数据进行三维带地形反演,获得了地震区深部三维电性结构.电性结构显示,北大别、北淮阳区的中上地壳为电阻率1000Ωm以上的高阻区,中下地壳为电阻率数十欧姆米的相对低阻区;六安盆地电阻率整体较低,中地壳存在显著的电阻率为几欧姆米的壳内高导层.北西向的晓天—磨子潭断裂分隔了北大别高阻层和北淮阳高阻层,在浅部向NE倾,深部向SW倾;北东向的落儿岭—土地岭断裂切穿北大别上地壳高阻层.小震双差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发生在NE向延伸的落儿岭—土地岭断裂附近的北大别、北淮阳中上地壳的高阻区,并集中于NW向的晓天—磨子潭断裂运动所造成的构造薄弱带中;2014年M S4.3霍山地震震源深度较深,位于北大别高阻区内部的电性梯度较大的区域.综合上述结果我们认为,霍山地震区的主要发震断裂为落儿岭—土地岭断裂,断裂的运动变形充分利用了晓天—磨子潭断裂早先活动所形成的构造薄弱带,断裂下方壳源高导体中的流体沿断层传播使断层强度弱化,使得这些薄弱带区易于发生小地震.由于北大别、北淮阳构造区显著高阻层的存在,我们认为霍山地震区存在发生6级以上中强震的深部孕震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105deg;~107deg;E,36deg;~37.5deg;N)的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研究区内东西宽约160 km、深约60 km范围的地壳电性细结构. 结果表明: 研究区呈现南西——北东的带状分布特征. 由南西——北东可分为6个电性区块,依次为西吉盆地(Ⅰ)、西、 南华山隆起(Ⅱ)、兴仁堡-海原盆地(Ⅲ)、中卫-清水河盆地(Ⅳ)、中宁-红寺堡盆地(Ⅴ)和鄂尔多斯西缘带(Ⅵ). 各区块在平面上呈北西撒开、 南东收缩的ldquo;扫帚状rdquo;形态;弧形构造区弧顶附近构造完整、规模大,自弧顶向北西、南东两端构造规模逐渐减小. 地表到深度10 km左右,西、南华山隆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呈高阻特性,西吉、兴仁堡-海原、中卫——清水河和中宁-红寺堡4个盆地的电阻率较低且呈盆地凹陷形状. 其中兴仁堡-海原盆地电性基底最深,显示为南西深北东浅的ldquo;簸箕状rdquo;起伏形态. 研究区发育不连续的壳内低阻带,与该区中、强震活动密切相关. 1920年海原大震区存在明显的电性结构差异,震区南西侧和上部区域为相对高阻,北东侧和下部区域为相对低阻.   相似文献   

9.
我省属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大构造体系。但与破坏性地震有关的孕震构造主要是北东向,特别是其中之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其次是东西向。北西向断裂虽较活跃,但规模小,一般为发震构造。在地震关系密切的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比沿着上述老断裂带继承活动为主。但各断裂带及其不同地段活动强度则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冈底斯成矿带为我国著名的成矿区域,其东段存在一系列规模较大的矿床.为了研究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电性结构特征,对覆盖主要矿集区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全面的处理分析,通过二维与三维反演的综合对比得到了可靠的电性结构模型.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电性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矿床分布规律:矿床主要分布在地壳浅表的电性分界面附近;中地壳高导体可能通过上地壳隐伏的南-北向断裂控制着与地壳伸展作用有关的矿床;南-北向张性构造与东-西向逆冲-推覆构造的交汇部位可能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重要的成矿区域;下地壳可能受到软流圈物质上涌的影响发生部分熔融,从而与中地壳的高导体共同影响地壳浅部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By 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 the Cenozoic Group in the sea area near the Yangtze Rver Mout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eismic sequences. They correspond to the Quaternary,Pliocene, Upper Miocene, Lower Miocene and Eocene respectively. The Quaternary System covers all the detecting area. The Tertiary System overlaps and thins out from NE to SW. The sedimentary basement mainly consists of volcanic rock (J3) and acidic rock (r35). Paleogene or Late Cretaceous basins are not found there. The faults that have been detected are all normal fault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E, NW, near EW) by their trend. The NE and NW-trending faults are predominant, and agree with aeromagnetic anomaly. Their length and displacement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W-trending faults. The activity of the NEtrending faults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gments. The SW segment is a Quaternary fault, the middle segment is a Neogene fault, The NE is Paleogene. But the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fault is not obvious. The average vertical displacement rate is about 0.015mm/a.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地区断裂构造的新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主要分布有北东东-近东西、北东和北西向三维断裂。北东向断裂分布全区,燕山期有过强烈活动,第四纪早-中期仍有过活动,以后的活动性不明显。其余两组构造虽然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但在新构造运动中为一组共轭构造。在晚更新世(距今9-11万年)仍有明显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性相对较弱,全新世滑动速度为0.6-0.9mm/a  相似文献   

13.
琼西北地区的基底速度图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锐  薛广盈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4):442-454,T001
利用人工地震测深纵剖面和非纵剖面的资料,对琼西北地区Pg波的走时进行了层析反演,对比了代数重建法和同时迭代重建法的效果.综合了纵剖面的模型后,在三维弯曲界面上重建了基底速度图象,探讨了用射线椭圆评价分辨的途径. 层析成象结果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揭示琼西北的结晶基底存在三条北东向断裂和两条北西向断裂,后者是继承性的活动断裂,控制着新生代次级断块的发展与火山活动.地表所推断的东西向王五-文教深大断裂,在该处只呈断续隐伏状显示.该区的基底存在儋县、临高和光村三个高速区,主要反映着基性岩体或花岗侵入体.基底整体性最好的是在儋县-王五地区,破碎程度最严重的是在王五-中和-光村以西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四川省绵竹市天池乡和灌县—安县断裂附近分别架设了15套微震仪器和17个短周期地震台.基于WFSD-3附近的微震、短周期和区域台网的固定台站记录的近震数据,通过横波窗内S波分裂计算,得到其上地壳各向异性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的时间延迟,并分析了研究区的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E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一致,但在研究区微震台阵布设小区域内,快波偏振方向表现出东西分区特征,东部为NE向,西部为NW向.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是受到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和岩石或矿物结构的影响,研究区内快波偏振方向主要表现为NE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反映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受控于结构控制的各向异性,局部区域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说明区域应力场对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也有影响.通过分析微震台阵的归一化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微震台阵的慢S波时间延迟在2012、2013年较为离散,在2014年有收敛的趋势,反映了强震后区域应力场逐渐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P、SH、SV波的初动及振幅比获得2001年4月至2012年8月山东及附近区域132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对该区域地震断层的错动性质及地壳应力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及附近区域地震断层错动的基本方向为北东向和北西向,错动方式以走向滑动为主,部分为斜向滑动.分区研究表明:聊考断裂带附近区域所受挤压作用相对较强,逆断型地震破裂较多;胶东半岛及北侧海域所受拉张作用略占优势,逆断型地震破裂较少;沂沭断裂带南部附近区域逆断型与正断型的地震破裂所占比例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震构造遥感解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治坤  田勤俭  陈立泽 《地震》2005,25(4):127-132
南北地震带中段断裂在遥感影像上具有明显的线性构造特征, 本中研究区域为东昆仑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的交接区, 该区断裂从遥感影像上分析主要有NW向、 NE向、 SN向三组, 包围着岷山隆起近似成三角形。 交接区内构造复杂, 曾发生1879年武都8级地震、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 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等强震。 通过遥感资料对该区断裂进行构造解译, 确定该区构造活动型式及地震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7.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permitted us to obtain quantitative data concerning fine geometric structures of 4 faults of the active Maxianshan-Xinglongshan fault system and the latest movement along them. Of them the nor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is a large-scale, strongly active Holocene reverse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the other 3 faults, the sou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and the southern Xinglongshan border and the northern Xinglongshan border faults are the accompanying active late-Pleistocene thrust faults, which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ain strike-slip fault, the nor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at depth.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arthquake-controlling fault in the Lanzhou area, the fault influences and constrains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编制1∶100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20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29条,其中全新世断裂1条,晚更新世断裂5条,早、中更新世断裂23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段梦乔  赵翠萍 《地震》2019,39(4):39-53
本文选取辽宁海城、 盖州地区(40°~41°N, 122°~123°E)作为研究区, 利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方法, 反演得到研究区2012—2017年6月共184个地震震源机制解, 并利用Misfit角度分析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① 研究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和正断型为主。 海城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以NW—SE向节面的左旋走滑型和NWW向节面的正断型为主。 发震构造以NW向海城河断裂为主, NE向节面为主的地震可能受到NE向金州断裂带的控制。 ② 青石岭地区的发震构造为与九寨—盖县北段共轭的NW向未知断裂, 西海域的地震活动可能是NE向的雁式断裂和NW向共轭的未知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 震源机制一致性结果显示, 一致性增强后发生了震级相对较大的地震。 研究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强, 表明该区域的应力较为集中。 但由于2016年以来活动趋于平静, 尚难以根据震源机制解一致性程度做出当前应力状态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安徽贵池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随着浅表找矿难度的加大,急需了解矿集区深部结构为深部找矿提供深部找矿提供指示.为揭示贵池矿集区深部地壳结构格架、控岩、控矿构造和岩浆系统的空间结构,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在该区实施了两条长度各约60km垂直于构造走向的反射地震和MT探测剖面,通过对MT数据有针对性的去噪和反演,获得了研究区10km以浅的地电结构;通过对反射数据的层析反演静校正、叠前保幅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和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获取了该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成像剖面.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针对性处理的区域重磁数据,对两条综合探测剖面的反演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解释,研究发现了本区地层的构造反射特征、地壳结构特征和Moho特征,厘定了盖层与基底之间的区域滑脱面、中下地壳滑脱面和Moho面的深度和形态.发现了地壳上冲和俯冲的反射特征,可能是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晋宁期发生板内碰撞的痕迹.高坦断裂是一个深达地壳级的断裂,其南北两侧具有不同的重磁特征、电性结构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该断裂可能是深部流体上涌的通道,岩浆和地幔热液沿断裂上涌并沿地层和裂隙侵入中上地壳,形成岩基或岩体,或与围岩发生强烈矿化作用形成贵池矿集区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