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NW向扩展的前缘位置,其最新地震活动反映了高原北部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文中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古地震探槽及光释光年代样品测试,对三危山断裂敦煌段的古地震活动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2次古地震事件,事件E1发生的年代约为距今(35.1±3.7)~(36.7±4.1)ka;事件E2发生的年代约为距今(76.5±8.8)~(76.7±8.3)ka.三危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03±0.01)mm/a,相应的缩短速率为(0.09±0.01)mm/a.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三危山断裂的地震活动具有分段性特征,中段、东段可能具有独立破裂的能力,也存在与敦煌段发生级联破裂的特征,复发间隔约为40ka,根据经验公式估算三危山断裂可能发生的震级范围为MW7.1~7.5.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缘佛洞庙-红崖子断裂古地震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中部,是祁连山与河西走廊之间的一条重要边界断裂,断裂全长约110km,总体走向北西西,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左旋走滑断裂,断裂活动形成了一系列陡坎、断层崖以及冲沟和阶地左旋等断错地貌.本文通过3个探槽剖面对发生在该断裂上的古地震事件进行了分析,可确定地震事件2次,事件Ⅰ为历史地震,发生在距今400年前,为1609年红崖堡71/4级地震;事件Ⅱ的年代为距今(6.3±0.6)ka B.P.和(7.4±0.4)ka B.P.之间.同时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资料,对古地震的复发模式和间隔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曲断裂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本文通过3个古地震剖面揭示出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断裂全新世共有4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为距今(1730±50)~(1802±52)a,第二次古地震的时间为距今(3736±57)~(4641±60)a;第三次为距今(8590±70)a;第四次为距今(12200±1700)a。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古地震事件的时间较为可靠,两次古地震事件之间的复发间隔为2400a左右,由此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古震事件之间的复发间隔为2400a左右,古地震的离逝时间为距今(1730±50)~(1802±52)a。  相似文献   

4.
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坪塔格断裂位于西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最前缘,以皮羌断裂为界分成东西两段。在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开挖了6个规模较大的探槽,6个探槽都揭露出断层,但其中3个探槽的古地震事件不清晰,另外3个探槽有古地震遗迹。通过分析研究,共确定了全新世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第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于距今约12ka,第2次事件发生于距今约8·6ka,第3次事件大致发生于距今约5ka,第4次事件发生于距今(1·73±0.15)ka以来,很可能是1961年西克尔6·8级地震。这4次古地震事件具有约3~5ka的准周期重复特征。天山南麓有5~6排推覆体,每排推覆体的前缘都发育活动逆断裂,它们向下收敛于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因此,天山南麓的地震破裂非常复杂,这4次古地震事件的震级、发震构造等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盆地口泉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调查表明 ,口泉断裂断错了断面附近的 3级地貌面 ,包括大同盆地西侧全新世形成的洪积扇后缘及位于洪积扇冲沟内的Ⅰ ,Ⅱ级阶地。其中冲沟内Ⅱ级阶地为剥蚀阶地 ,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 ,Ⅰ级阶地面的地层时代距今 2 52ka。在该断裂的悟道及上黄庄 2个地点开挖的大探槽表明 ,在距今 1 2 3万年以来该断裂曾发生 4次古地震事件 ,其中 3次分别发生在接近距今 2 52 ,5 6 8,13 73ka。另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 6 76~ 10 82ka。这些数据有可能反映了口泉断裂具备准周期的强震活动。这 4次古地震事件的平均间隔约为 3 74ka ,最新一次古地震与上一次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 3 16ka。 2个大探槽各次事件的平均最小同震垂直位移为 1 8m。这些资料对重新评价口泉断裂未来的地震潜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泽断裂在地貌上可见3条断层陡坎,总体走向NNW,最长约8 km,东侧和中间陡坎主体倾向E,西侧陡坎倾向W。①利用差分GPS对3条断层陡坎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发现临泽断层陡坎较低,局部发育多级断层陡坎,坡角较缓,高度几十厘米至1米多;②在临泽断裂上选取4个探槽剖面进行古地震分析、样品采集和年代测试,发现东侧和中间的断层陡坎为正断层所控制,西侧的断层陡坎为逆断层所控制;③探槽开挖揭露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临泽断裂上发生过4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8 895±125)a B.P.之前、(7 245±75)a B.P.~(6 190±20)a B.P.、(5120±20)a B.P.~(4.8±0.5)ka和(2 550±50)a B.P.~(2 326±64)a;④全新世以来可以确定3次事件,较早一次事件与榆木山北缘断裂上较早一次古地震事件时间比较吻合,说明临泽断裂可能是榆木山断裂向河西走廊内部继续活动的延伸;最后一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约为2 500 a,表明临泽断裂全新世活动一直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7.
灵武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及其破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质地貌调查基础上 ,对灵武断裂进行了古地震槽探揭露。结果显示 ,距今 2 8ka以来 ,灵武断裂上发生过 5期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 ,时间大约分别在距今 ( 2 7 15± 0 778) ,2 0 0 ,( 13 0 7± 0 0 6) ,( 10 586± 0 0 5)和 6 0ka。根据 5期古地震事件的综合对比分析 ,发现断裂有分段组合破裂的特征 ,由此并结合槽探揭示的古地震同震位移等估计了古地震的震级  相似文献   

8.
1975年海城MS7.3地震是中国第1次成功预报的7级以上破坏型地震,避免了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在地震后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较为连续的地表破裂带,只在零星地点发现了一些地表裂缝和喷砂冒水现象。该地震的等震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共轭特征,因此研究者对于海城地震的发震断层一直存在一定争议。文中对与海城河断裂共轭相交的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进行了遥感影像解译、微地貌测量和古地震探槽开挖等工作,发现金州断裂自大石桥市沿NE向至鞍山市南,在盆山过渡带的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貌面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沿NE向展布的断层陡坎。由于人类活动,断层陡坎展布不连续。断层陡坎的高度多为1~2m,最大可达3m;在海城市南葫芦峪村开挖的古地震探槽揭露出盖州北—鞍山段具有宽约20m的基岩破碎带,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以来(距今(37.6±2.2) ka)至少发生过2次古地震事件。较新的一次地震发生于全新世(距今(11.7±0.8) ka以后,很可能为距今400~500a)。由于全新世地层太薄所限,无法识别出更多全新世古地震,但可以判断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
酒西盆地白杨河断裂古地震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杨河断裂是酒西盆地内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断裂长约25 km,整体走向近EW,倾向N,倾角约25°。以往的研究认为白杨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隐伏断裂,其持续的活动造成了上覆阶地变形,形成白杨河背斜。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在断裂西段和中段发现连续发育的低断层陡坎,表明断裂活动已至地表。古地震探槽揭露白杨河断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2次地震事件,年代分别为距今(8.7±0.6)ka和(3.9±0.5)ka,每次地震事件的垂直断距都在约0.6 m,利用经验公式,估算震级约为6.8级。  相似文献   

10.
夏垫断裂是北京平原区内1条极为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同时也是1679年三河—平谷MS8.0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获取该断裂完整的古地震序列,主要开展了2方面工作:(1)以大胡庄探槽原始资料为基础,重新对探槽进行了解译,共识别出3个埋藏古土壤,6个崩积楔和1次砂土液化现象;(2)结合该断裂其它部位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通过对比各探槽标志性地层,建立不同探槽中古地震事件在同一时间轴上的联系,得到夏垫断裂完整的古地震序列。结果表明:距今31 ka以来,夏垫断裂共发生过11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2.8ka,但距今25~15 ka存在1个古地震丛集期,丛集期内共发生5次强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2.0 ka,反映出夏垫断裂活动性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大致由 4条次级断裂段组成 .沿断裂带发现了多期古地震事件 ,其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其中东段的马衔山段可以确定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5850± 50 0aB .P .,2 0 60± 42 0aB .P .,复发间隔约 380 0a ;震级 7~ 7.5级左右 .中段的七道梁段发现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1 682 0± 80aB .P .,1 0 80 0± 1 40aB .P ..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可以确定一次古地震事件 ,其年代为 1 2 45± 560aB .P .,结合史料考证结果 ,认为就是 1 1 2 5年兰州 7级地震 .从古地震活动年代及复发间隔分析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段应为东段的马衔山段和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 .  相似文献   

12.
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北侧山前冲洪积扇上新发现了一条长约60km的逆断裂带,属于本区NNW-NWW向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活动断裂系内的一条次级挤压构造。断裂在地貌上表现为明显的挤压逆冲断层陡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1±0.27mm/a。探槽剖面确定了三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距今约32.7±1.45ka、15.54±1.32ka和3.2±0.33ka。  相似文献   

13.
热水—日月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祁连山活动地块内部一条重要的NNW向的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带.断裂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山脊、冲沟和阶地等右旋断错微地貌及断层崖、断层陡坎等垂直断错微地貌.本文对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古地震事件开展了研究,综合探槽剖面和断层陡坎年代,大致可以确定两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距今6280±120a,2220±360a,复发间隔约4000a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杨章  张勇  李军  尹光华 《地震学报》1985,7(4):434-444
本文根据现场考察,航片解译和历史记载资料,对1812年3月8日尼勒克地震的震级及地震地质背景进行了讨论。根据地震主断裂带的展布和运动特征与喀什河断裂带相一致等特点,指出1812年尼勒克8级大震是喀什河断裂作右旋逆冲的结果。 喀什河断裂是一条控制伊犁盆地北界和喀什河河谷的活断裂,它错断了喀什河阶地和古尼勒克沟,有着明显的新活动性。在震区还发现了一些古地震遗迹。对比1812年地震陡坎和古地震陡坎角度变化情况,对断层运动速率进行了估计,并估算出喀什河断裂带发生M8地震的重复周期为800——1600年。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渤海湾北段纵贯辽宁省,现今仍然活动,1975年海城MS7.3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系统上.利用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布设的渤海湾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数据,结合辽宁省固定地震台网数据,重新拾取了780个区域小地震,并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获得了546个地震事件的定位结果.通过自助法得到双差定位的平均水平误差和深度误差分别为1.5和1.9km.结果显示在观测周期内,郯庐断裂渤海湾北段主断裂地震不活跃,但是主断裂东侧的海城河断裂和太子河断裂小震沿断裂呈条带状密集分布.利用gCAP(general 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了区域地震震源机制解,选取出4个可信的震源机制解;综合前人已有结果,认为研究区的小地震震源机制主要以走滑与正断为主,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吻合良好.海城河和太子河断裂的地震活动深达中下地壳,结合热流数据和岩石物理实验,推测研究区中下地壳由干燥的镁铁质岩石组成.  相似文献   

16.
向志勇 《内陆地震》1994,8(1):21-27
新疆南疆重镇库尔勒市及附近地区,至少分布着9条颇具规模的活动断裂。尤其斜切库尔勒市区北部的库尔勒断裂,新活动十分强烈。库尔勒断裂东段与兴地断裂西段很可能是连通的一条地震破裂段,两者均存在着丰富的多期次古地震事件的遗迹,为较稳定的断层“破裂单元”。该破裂段上现代地震活动异常平静,但发现了明显的蠕滑错开形迹。这种地震的发生与断层滑动不协调现象,说明断层运动受到了抑制,能量在某处得以积累,有酿成大震的条件和危险。  相似文献   

17.
兰州马衔山-兴隆山活动断裂系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考察获得了兰州马衔山—兴隆山活动断裂系4条断裂的几何细结构、新活动性等定量资料。其中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规模大、活动性强的全新世逆左旋走滑断裂,而马衔山南缘断裂、兴隆山南缘断裂和兴隆山北缘断裂等其它3条断裂均为其伴生的逆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它们在深部均可以归并到马衔山北缘断裂这一主走滑断裂带上,是兰州地区重要的控震断裂,影响和制约着本区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8.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permitted us to obtain quantitative data concerning fine geometric structures of 4 faults of the active Maxianshan-Xinglongshan fault system and the latest movement along them. Of them the nor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is a large-scale, strongly active Holocene reverse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the other 3 faults, the sou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and the southern Xinglongshan border and the northern Xinglongshan border faults are the accompanying active late-Pleistocene thrust faults, which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ain strike-slip fault, the northern Maxianshan border fault at depth.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arthquake-controlling fault in the Lanzhou area, the fault influences and constrains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9.
大凉山断裂带是大型走滑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性是认识和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机制的重要基础资料。相较于中段和南段,关于大凉山断裂带北段活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古地震资料非常缺乏。文中基于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在石棉断裂联合村处开挖了一组(2个)探槽,揭露出断裂全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通过古地震分析和炭样加速器质谱仪(AMS)测年,共获得了4次古地震事件:事件E1:20925—16850BC;事件E2:15265—1785BC;事件E3:360—1475AD;事件E4:1655—1815AD。其中包括全新世以来的3次事件,最新2次事件的复发间隔骤然缩短,反映断裂活动可能正在加剧。  相似文献   

20.
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唐山口段山前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蔚广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北端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内的一个半地堑盆地,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为控制该盆地形成的边界断裂。该断裂带位于唐山口段的山前断裂在冲洪积扇体上形成了线性特征显著的断层陡坎。横跨断层陡坎开挖的探槽表明该条山前断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探槽揭示了2条活动断层以及相应的3次古地震事件。在距今约9ka时其中一条断层首次活动,之后在距今约7.3ka时该条断层再次活动并引发了另一条断层的形成与同步活动。最后它们又发生了第三次活动,而最新一次活动的时间由于相应地表沉积的缺失而无法获得。这3次古地震事件的累积垂直位错约为8.1m。估算出整条山前断裂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1.7ka、平均滑动速率约为1.6mm/a。此外还依据经验公式估算出了各次古地震的参考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