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的邀请,山西省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组成了以杨广才为团长、安尼瓦尔为副团长的地震考察团,考察团一行8人于1991年9月在苏联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考察访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相互交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情况和成果、增进了解与进行地震科技合作。 考察团先后考察、访问了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吉尔吉斯科学院地震研究所、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大地物理研究所及大地物理研究所的奥勃宁斯克地震综合考察队以及上述研究所的部分地震台站。  相似文献   

2.
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国家地震局组成了以局长方樟顺为团长的5人代表团,于1989年10月23日至11月2日赴苏联进行了访问和考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相互交流地震监测预报及减轻地震灾害工作的情况和科研成果,增进了解,并初步商讨两国在地震科技方面的合作事项。代表团先后访问、考察了苏联科学院及其所属的大地物理研究所、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的地震研究所和抗震研究所、塔吉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的地震与抗震建筑研究所以及有关研究单位的地震台站和  相似文献   

3.
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的学者,与该院其它机构、有关加盟共和国的科学院的学者以及生产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在预报苏联远东地区的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近,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在例会上讨论了在该领域内继续开展研究的问题。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火山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费多托夫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说,远东地区是指从杰日涅夫角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南  相似文献   

4.
1984年,苏联科学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出版了《地磁长期变化》一书,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物理研究所加里宁教授撰写.作者曾长期担任苏联科学院地磁、电离层与无线电波传播研究所的付所长和苏联科学院出版的《地磁与高空物理》学报的主编.他以地球基本磁场及其长期变化方面一系列出色的科研工作而闻名于国际  相似文献   

5.
“远东区域地球物理研究”讨论会于1987年5月13—17日在哈巴罗夫斯克城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构造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学术委员会“区域地球物理研究”室和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主席团各部门间协调理事会下属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协调委员会“远东地球物理研究和深部结构”室共同主持的。会上讨论了两个问题:(1)远东大陆部分深部结构特点和今后的区域地球物理研究方向;(2)远东主要金属矿区的深部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里达林(1901—1978)是苏联地震学家,数理学博士,教授。担任过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地震、抗震建筑委员会副主席。1926年科里达林就在科学院数学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工作。自1928年以来,先后在地震研究所,大地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担任过助研、高研、学术秘书、实验室主任和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43—1956年期间,一直兼任苏联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学术秘书。  相似文献   

7.
地球物理学家甘布尔采夫甘布尔采夫教授是世界闻名的苏联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教育家和天才的科学活动组织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后改为大地物理所)。他对于苏联地球物理学发展的贡献,迄今尚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他是苏联近代勘探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折射波对比法和地震测深法的创始人。苏联地震预报和地质实验场的创  相似文献   

8.
1984年11月6日是萨多夫斯基院士的八十寿辰。他是苏联卓越的地球物理学家和爆破物理学专家。他领导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近25载。萨多夫斯基1930年到苏联科学院地震研究所任职,并开始研究爆破的力学作用。不久,他领导了苏联的爆破工程,把科学研究与苏联爆破工业等机构的工作结合起来。他在爆破力学作用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成果,制定了爆破工程的地震安全区规范。可以毫不夸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科学院汇报、地球物理类》1961年第9期,1972年第7期资料综合报道:苏联卓越的学者,苏联科学院院士奥·尤·施米特生于1891年。他在数学、地理、地球物理学、天文学等许多科学领域里的卓越成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苏联科学院汇报,地球物理类》杂志的创始人,到1956年逝世以前,他一直是该杂志的主编。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报理论与数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90年1月2日在莫斯科正式成立,所址在莫斯科华沙大道79号二号楼。这个新研究所的前身是苏联科学院施密特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地球物理部。研究所所长是国际著名的地震学家、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协会(IUGG)主席、苏联科学院院士凯利斯、博罗克博士。主管科学研究的副所长是技术科学副博士库兹涅佐夫,学术秘书是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普罗佐罗夫。这个研究所现约有110名科技工作者,其中包括2名苏联科学院院士,10名科学博士和  相似文献   

11.
里兹尼钦科生于1911年,卒于1981年。他是苏联著名的地震学家,在地震领域里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震模拟实验室主任,《苏联科学院汇报、地球物理丛刊》杂志主编。里兹尼钦科出生于地质学者之家。1935年基辅矿山地质学院毕业。1938年起开始在理论地球物理所工作,在甘布尔采夫院士的指导下通过研究部的学习,取得了副博士和科学博士的学位。在不同时期领导过地震现象模拟研究室、地震勘探研究室、地震物理研究室、地震  相似文献   

12.
一、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火山研究所在以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费多托夫所长领导下,火山研究所在研究堪察加的火山、远东地区的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海啸及地震预报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目前,该所已成为远东地区地震预报区域中心。该所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是针对远东地区频繁发生的火山活动和岩浆活动等问题,根据地震资料研究岩浆活动机制、火山活动机制、地震的震源过程、地震区划、抗震工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最近,为加强海洋地震学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学家施米特(O·U·Schmidt)是苏联科学院院士,1819年出生在苏联乌克兰。施米特青年时代在基辅大学攻读数学,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国家领导工作。1918年施米特加入苏联共产党后,曾任苏联粮食、财经,教育人民委员会成员,国家计划主席团成员。曾领导苏联国家出版事业,组织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工作。并参与组建和颁发列宁奖金的工作。二十年代末,为适应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他被任命为北极研究所所长,北海干线主任,组织领导北极探险,由于出色地完成任务而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三十年代中期,他组建了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球物理部,于1938年扩建成理论地球物理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吸引了许多学者,使该研究所成为苏联地球物理学家们第一个理想的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14.
一根据新疆科技代表团与苏联有关单位签署的协议及双方1988年9月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应苏方邀请,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副研究员朱令人为团长的新疆地震科技代表团一行5人,于1989年6月1—21日首次访问了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塔吉克共和国科学院抗震建筑与地震研究所、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在所到之处受到了苏方热情友好的接待。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向三个研究所介绍了我国家地震局和新疆地震机构和地震预报研  相似文献   

15.
本书是论文集,俄文书名是,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B.A.扎里科夫和地质矿物学博士 A.Ф.格拉乔夫任责编,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国际岩石圈计划委员会审定,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书共240页。本书汇编了18篇文章,反映了苏联执行捕虏体计划的研究成果,该计划是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一部分。鉴于捕虏体是火山爆发时从地球深部(40—100公里)涌向地球表面的地幔物质(在所有大陆和大洋岛屿上均有发现),目前被看作是直观了解地球深部成分的唯一源  相似文献   

16.
苏联著名地震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萨瓦林斯基教授是苏联地震研究工作的组织者和国际地球物理组织的积极活动家,生于1911年7月 18日,卒于1980年1月22日。萨瓦林斯基出生于吐尔市一个工程地质学家的家庭,1932年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1931年当他还是学生时就开始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数理学博士学位,以后成为该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1950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他发展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新方法;根  相似文献   

17.
中、苏亚洲大陆-太平洋过渡带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于6月2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光鼎和苏联科学院院士杨申共同主持了这次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鲍尔加耶夫等中外专家70余人出席了讨论会。为期三天的科学讨论会始终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中国东部及苏联远东的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存在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过渡地  相似文献   

18.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1,14(4):409-413
根据国家地震局与苏联科学院于1990年5月,在北京签署的中苏之间在地震学研究领域内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90年10月7日至15日,在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综合考察队的加尔姆试验场,召开了首届中苏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中苏两国79名(中方16名,苏方63名)地震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地球化学所名誉所长涂光炽任团长,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元龙,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克良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地学考察团,于1987年6月8日至6月23日访问了苏联科学院有关单位。6月10日至17日到哈萨克斯坦考察了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学部及地质研究所。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设有地球物理实验室。该室从事深部构造的研究,主要用人工地震方法、重力方法及大地电磁等方法研究深部地壳构造。在全哈萨克斯坦完成了  相似文献   

20.
苏联《地球与宇宙》杂志1979年第4期刊载一篇介绍苏中央地震观象台的报道,摘译如下:奥勃宁斯克(Обнииск)中央地震观象台是由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观象台于1969年改名而成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系统地观测地震和重力场、地倾斜及地形变。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