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李秋香 《地球》2012,(4):146-14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有21亿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其中90%属于发展中国家。全球44%的可耕地为旱地,30%的耕植作物生长在旱地上。土地是地球的骨骼,如果骨骼患上疏松症,后果可想而知。荒漠化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由于上地退化和干旱,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50亿吨肥沃土壤流失,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消失,这些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粮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恒鹏  杨桂山  金洋 《湖泊科学》2007,19(5):537-543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5、1995和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资料,应用区域尺度单元格网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长序列水文模拟,定量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特征,为流域用地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数.研究显示,自1985年到2000年,太湖流域城镇面积扩展了40.38%,增加量占太湖流域总面积的3.88%.在1980-2000年的雨情下,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4.11%,约为7.56×108 m3,最高值为11.76%,约为10.0×108 m3.受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影响,产流量增加具有较大区域差异,城镇快速扩展的苏锡常地区和浦东浦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为10.07%和7.03%,最高增量达20%-30%.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1)
正浙江省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06%,却承载了全国约占4.03%的人口,同时创造了约6.3亿的GDP。通过多年努力,浙江省从2010年到2014年,整个碳强度下降20%左右,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给浙江省的任务,在体制机制、工作部署、战略规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12月23日,在"碳路者"之中国达峰之路——2015 WRI中国气候项目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处长黄炜分享了浙江省在清单编制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一些斩获。  相似文献   

4.
王建燕 《地球》2011,(2):38-39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既负责土地管理,又负责国有土地的经营。但是。经营应该是市场主体的活动。当追求“收益最大化”成为政府职责的时候,许多土地问题都会由此派生而来。  相似文献   

5.
曹红英  梁涛  陶澍 《中国科学D辑》2005,35(10):980-988
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域, 利用四级逸度模型方法建立了北京地区HCHs的归宿模型. 模型模拟了1952~2003年间每年的HCHs迁移通量和残留量, 对计算所得各环境相中HCHs浓度值与各时期实测浓度进行的验证表明二者吻合较好. 1952~1983年间, 平均每年由农业施用进入研究区域环境中的HCHs约为130 t, 随气平流输入量620 t, 二者占总输入量的90%; 界面间迁移过程中, 气-土沉降、土壤侵蚀和土-气扩散通量分别为80, 16和11 t/a, 约占总迁移通量的92%; 每年因降解从研究区域消失的HCHs量为150 t, 随气平流输出600 t; 研究区域环境中HCHs总储量达到253 t, 其中土壤中245 t, 占总储量的97%, 生物相中储量约占0.6%. 1984年后气/水平流输入成为最主要的输入源, 各环境介质中HCHs浓度迅速下降. 目前研究区域环境中HCHs总储量已降至1983年前储量的5%, 预测20年后环境中残留的HCHs仅为1983年前储量的0.5%, 为目前水平的10%.  相似文献   

6.
李秋香 《地球》2012,(6):53-55
"小产权房"并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它只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目前通常所谓的"小产权房",也称"乡产权房"是指由乡镇政府而不是国家颁发产权证的房产。小产权即不完全产权,只包括房屋的使用权,它与大产权的本质区别在于土地使用权。大产权即完全产权,包括房产使用权证与国有土地使用权。通俗的解释,买的房再转让时不用再交土地出让金的叫"大产  相似文献   

7.
近30年中国沿海围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近30年中国沿海地区围垦土地为研究对象,以1985年为基期,分为1985~1990年、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6年六个时段,系统剖析了中国沿海围垦土地时空演变特征、格局与驱动机制,模拟分析了三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围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近30年中国沿海地区围垦土地9310.6km2,设施农业用地、工矿用地与空闲地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围垦面积的42.1%、14.08%和13.9%;全国沿海土地围垦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速率降低阶段、增长速率提升阶段、增长速率减缓阶段;(2)近30年土地围垦最终流向为耕地、农业设施用地与工矿用地,受政策、经济、人口的驱动影响明显,最终形成土地围垦的恶性循环;(3)在三种不同模拟情景下,生态环境效应下降,社会经济效应逐渐增加,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增速起点时间具有明显差异,分别为1990年、2000年和2005年.最后,深入探析了围垦土地利用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成因,提出了实现沿海围垦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加强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太湖鲚鱼和鲢、鳙鱼的食物组成及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和比较太湖鲚鱼、鲢、鳙鱼的食物组成,研究了它们间的食物关系;并结合太湖历年鱼类渔获量资料,对渔获量变化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9-12月份期间,鲢鱼、鳙鱼食物中微囊藻约占体积比的90%以上、浮游动物不足10%;用Pianka提出的公式计算鲢鱼和鳙鱼间的食物重叠系数为>0.99,相同食物组成比例为95.40%.而同期调查0 鲚鱼食物中微囊藻约占体积的15%-35%;如不计算微囊藻仅计算浮游动物的个数组成比则为:枝角类占89.77%±13 69%,桡足类占7.84%±11.53%,轮虫占2.39%±4.95%.而简单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鲚鱼和鲢、鳙鱼数量变化间的负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分析认为: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的鲢鱼和鳙鱼以微囊藻为主要食物;而鲚鱼和鲢、鳙鱼食物中浮游动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可能存在对浮游动物资源的激烈竞争;它们种群数量变化间的相互影响是负向的,可能存在互相抑制.  相似文献   

9.
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及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生态系统中光能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2007年11-12月太湖水体光学特性和组分浓度数据,对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特征和水体组分光竞争能力的表征光学量(漫衰减系数、平均余弦)和影响因素(吸收系数比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太湖水下辐照度呈现单峰分布,最高值为583nm左右:根据Kd可将黄质和非色素物质主导程度的强弱分为弱、较强、强三个等级;Kd(PAR)平均值为4.61±1.54m-1,水体真光层厚度平均值为1.11±0.35m;太湖水下光场的光能主要分布在青光和黄绿光波长范围内,约占总能量的60%,蓝光和红光波长范围内的能量约占30%,这样的光谱结构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垂直向Pg、Sg最大振幅比资料与Pg初动测定晋冀蒙交界地区ML≥2.0的震源机制解,得到2007年1—12月晋冀蒙交界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共382个。由震源机制的P、T、B 3个应力轴的倾俯角的最大值,判断震源机制破裂类型的归属,将震源机制类型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过渡型等4种破裂类型。统计结果显示:正断层型地震159次,占41.6%;走滑断层型地震171次,占44.8%;逆断层型地震30次,占7.8%,过渡型地震22次,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中小地震应变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海昆  苗青壮  董祥  吴琼  黎明晓  宋金 《地震》2009,29(3):1-11
给出加速模型拟合的穷举方法,以中国大陆21次6.8级以上地震为例,在单个震例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大陆7级左右地震前地震应变释放的群体特征。 总的来看,7级左右地震前中小地震应变释放模式可分为5类,第Ⅰ类是震前震中周围较大范围应变释放加速、震中附近较小范围应变释放减速(DA),约占38%; 第Ⅱ类是震中附近较大范围应变释放减速、较小范围应变释放加速(AD),约占19%; 第Ⅲ类仅能检测出应变释放的加速特征(ASR),约占14%; 第Ⅳ类仅能检测出应变释放的减速特征(DSR),约占24%; 第Ⅴ类仅1例,各种尺度的时、空范围内,基本上呈现应变匀速释放特征(LSR)。 前兆性地震序列应变加、减速释放的持续时间一般相差3~6年,这表明增强基础上的平静往往是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典型的应变释放特征。 DA模式中震前具有稳定的应变加、减速释放特征的临界区域范围平均来看大约分别是震中附近260~400 km及100~200 km,大约分别是7级左右地震平均破裂尺度的3~5倍及1~2倍; AD模式与此相反。 模型参数m值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就应变释放加速现象而言,无论何种应变释放模式、无论应变释放的绝对量如何,其加速释放速率大体相当。 而从应变释放减速情形来看,“外围增强、内部减弱”的DA模式,其应变减速释放特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质量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宁夏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的工作模式与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地震速报质量进行了评估。据2005—2008年的速报资料显示,速报处理工作中地震波传播的时间约占15%,台网的分析处理时间约占45%,数据集合时间约占25%,台网中心对地震速报信息发布的处理时间约占15%。对2005—2008年的地震速报信息报出质量分析可见,震相性质分析错误的占8%,初至震相读数误差小于0.2 s的占65%,后续震相读数误差小于0.5 s的占43%。同时,对地震台网在速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毛新伟  代倩子  吴浩云  徐枫  李涛 《湖泊科学》2023,35(5):1594-1603
磷是太湖富营养化的关键性指标,为了解太湖总磷内、外源变化趋势及特征,从总磷污染负荷动态平衡角度分析太湖总磷主要来源与总磷浓度高位波动的原因,本研究基于2007年以来长时序水量水质监测资料和调查数据,开展了太湖进出各途径的总磷负荷质量平衡估算及分析。结果表明,2007—2020年入湖河道输入总磷负荷为1835~2799 t,占太湖总磷负荷的55%~73%,是外源输入最主要的途径;大气干湿沉降输入353~1380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12%~38%,是太湖总磷外源输入的第二大途径;太湖水体中总磷负荷量约占8%~15%。出湖河道输出总磷负荷量为516~906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13%~30%;水生动植物捕捞总磷负荷量为115~312 t,占太湖总磷负荷量的4%~12%,水厂输出占2%~3%左右;约41%~74%的总磷负荷量滞留于太湖湖体中,成为影响太湖总磷浓度的重要内源。同时,太湖地区气温升高、太湖水体流动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内源污染释放,使其成为总磷改善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虎  高俊峰  王晓峰  吴焱 《湖泊科学》2005,17(2):127-132
新疆艾比湖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的多源卫星数据进行配准与复合分类处理,结合野外调研,解译分析各类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以土地盐渍化和风蚀两大类型占绝对优势,其动态变化特点是风蚀减少盐渍化增加.2000—2002年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减少了403.06162km2,减少幅度达53%.盐渍化面积增加了183.7km2,比重由54%上升为70%.就荒漠化的程度而言目前是趋于下降.很多重度风蚀及盐渍化转为了中度,复合型荒漠化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5.
近浅海水下地形演变事关堤岸、航运及港口安全,一直是地理学和工程学界研究的热点.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大通至徐六泾河段水下地形进行了统计,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河段1998~2013年的冲淤格局.结果表明:(1)1998~2013年大通至徐六泾河段总体呈"冲-淤-冲"特征.其中,上段冲刷700×10~6m~3;中段淤积204×10~6m~3;下段冲刷602×106m3.(2)沙波是研究河段最常见的床面地形,约占整个河段的64.3%;其次为各类冲刷地形(约27.6%);平床地形约占6.6%.(3)人类活动可直接影响水下地形形态的自然发育,如于沙波表面形成直径20~35m,深3~5m的采砂坑.分析认为三峡大坝的修建导致了流域来沙量急剧下降,是研究河段整体上呈冲刷趋势(净冲刷约468×10~6m~3)的主要原因,而其他人类活动,如岸线利用、航道整治束窄了河道,制约了河流的横向摆动,加剧了受冲岸段的岸坡冲刷.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1,(10):1-1
9月15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了“深入推进双保工程2011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将深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按照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原则,缩小划拨用地范围,扩大有偿使用覆盖面,最终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  相似文献   

17.
郑鹏  蒋小明  曹亮  王俊  姜卓群 《湖泊科学》2022,34(1):151-161
东部平原湖泊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最集中的地区,分布着我国的五大淡水湖等诸多湖泊.然而,江湖阻隔对该区域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选取东部平原的9个湖泊,对江湖阻隔前后鱼类功能性状(3组分类性状和6个连续性状)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9个湖泊的鱼类总物种数由江湖阻隔前的140种减少为江湖阻隔后的100种,平均物种数由79.6种减少到52.1种(减少34.4%).江湖阻隔后鱼类群落的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发生了显著变化,洄游性鱼类(包括河海洄游和江湖洄游)物种占比(由39.7%降至32.6%)和鱼食性物种占比(由31.1%降至25.2%)显著下降,而非洄游性物种占比(由60.3%升至67.5%)和浮游生物食性物种占比(由13.5%升至15.5%)显著上升.连续型性状中,平均营养级(由3.14降至3.10)显著下降、平均生长速率(由0.57 a-1升至0.65 a-1)显著上升.阻隔后的物种数(SR)、功能丰富度指数、功能离散度指数和功能分散指数显著低于阻隔前.本研究表明江湖阻隔后鱼类群落不仅物种丰富度下降,且功能性状趋向同质化(或单一化)发展,致使功能多样性下降.研究结果可为东部平原湖泊的渔业资源管理及湖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集水区尺度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和管理是现代生态学与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集水区的格局和过程己受到人类活动越来越强烈地干扰.赛勒支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太平洋西北部沿海地区的集水区,本文以此为例,研宄了美国俄勒冈州中部集水区尺度的景观格局和过程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时空动态.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的应用,我们对1977年到2000年间赛勒支盆地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了检测.我们用陆地资源卫星1977年的多光谱影像(MSS), 1988年的专题影像(TM)' 2000年的增强专题影像(ETM+)高精度地定量分析了森林演替系列(如,演替后期的老针叶林和成熟针叶林,演替前期的年轻针叶林,以及更新的幼林)和其它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景观的空间格局通过多种格局指数,例如,缀块指数、缀块形状复杂性指数、以及连接指数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美国太平洋西北部主要森林类型和其它土地覆盖类型碳通量和碳贮量的空间数据库和文献资料,我们对 1977-2000年赛勒支盆地中的碳库及其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变化作了测定.研宄结果揭示出,因为森林皆伐,老针叶林和成熟针叶林在1977-2000年间显著地减少,分别由占整个盆地土地覆盖面积的23%和12%, 减少为12%和7%;与此相反,年轻针叶林和无林地则分别从24%和5%增加为43%和14%.同时,因为采伐等干扰,留存的老针叶林和成熟针叶林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度也迅速增加.集水区的碳收支在 1977-2000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收获干扰的压力下,在1977-2000年间,整个集水区的生态系统碳贮量从 17640797t 减少到 13405720t;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由每年 100462tC 减少为每年76800tC.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2,(5):82-83
为帮助职工再就业,开展项目开发,促进国有农场经济的后续发展,日前,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意见》、《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收回国有农场农用地有关补偿问题的复函》以及我省相关文件规定,结合该县实际,制定了国有土地安置补助费使用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地震短临预测的能力,经过系统研究多种地震活动性方法后发现,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ML≥6中强震前,具有3或4级地震异常条带和孕震空区及信号震配套出现的约占83%,震前有信号震的比例占92%.83%的信号震距主震150km以内,距主震发生时间小于1年的占75%.条带时间形成进程在2年内的约占90%,震前条带形成后到主震发生在5个月内的占83%;空区形成进程在1年半内占83%,空区形成后到主震发生在50天内的占91%,为有意义的地震活动图像短期异常特征.本文还探讨了异常条带图像的定量判别指标及与未来强震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