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震预测是极具挑战性尚待解决的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尚处于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从理论上讲,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前兆信息是预测地震的依据,只有获得了地震前兆,才有可能对地震作出预测。但在实际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如何从观测资料中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如何依据这些地震前兆信息进行地震预测,始终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并且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震预测问题的8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预测的能力和水平,地震预测的任务性与探索性的关系,单科预测与综合预测的关系,测震学科与前兆学科的差异性,地震前兆监测技术发展与地震预测需求的关系,提出了地震预测探索的科学思路及地震分析预报人员的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忠良 《中国地震》1999,15(1):14-22
在目前前于地震预测的争论中,地震前兆的统计检验是一人重要的问题。我们指出,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统计学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地震学问题。通过引入前兆的“分辩率”的概念和讨论地震前兆的统计检验,我们澄清了前兆检验中的“边缘问题”即落在预测区边缘附近的地震究竟是否应当算预测成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就地震预测所展开的争论,分析了VAN方法所反映的地震前兆研究动向;就地震前兆观测与数据资料库建设、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地震的动力学预测、地震预测算法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并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杨军  田韬  卢永 《中国地震》2011,27(2):113-125
通过回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前兆波的研究与地震预测实践的进展情况,分析利用地震前兆波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及其在科学上面临的困难,分别对前兆波及其定义、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基本依据、前兆波观测技术概述、前兆波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探讨.文中定义了地震前兆波,以固体均匀弹性中的介质点波动方程和大量震例总结的前兆波阶段性特征,说明利用地震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文中阐述了前兆波观测技术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观测状况、对观测目标区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短期和临震前兆进行主动观测的科学思路;应强化对地震震源区的观测,利用前兆波携带的信息研究震源及其附近地区的介质参数变化,对实现短临地震预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地震预报可行性的科学与实践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肇诚  张炜 《地震学报》2016,38(4):564-579
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 回顾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探索的科学实践历程, 总结其进展, 讨论遇到的科学与实践问题, 展望未来, 这是最好的纪念. 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是短临预报, 震前是否有前兆, 是否可以观测到, 是否可应用于预测地震并取得减灾实效, 这都是地震预报探索需要阐明的问题, 即地震预报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主要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基础、 地震能否预测的争论以及观测的重要性等一些重要科学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 地震是有前兆的, 且前兆很复杂, 在充分研究前兆的基础上地震预报是可能的; 此外, 地震预测预报探索需从可行性研究进入更高的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7.
对滇西实验场1992年以来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映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对应M≥5.0地震)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减少了虚报和漏报的次数,预测效果明显提高.综合预测方案不仅提高了地震短临预测信度,并提供了地点判定原则和震级估算原则.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分别建立了中短期和短临预测模型,短临预测时间严格控制在3个月内,尽最大可能实现地震短临预测.本综合预测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实时动态跟踪地震危险性,提供地震短临预测三要素.  相似文献   

8.
程式  杜方 《四川地震》2001,(3):1-4,45
通过对地震预测实践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震例总结,提练出一套预报6级以上强震的综合预测决策判据:根据突变异常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预测震级;根据突变异常的准同步涌现和某些外部触发因素预测发震时间;根据综合前兆异常相对集中区中地震活动性异常与前兆异常、宏观异常与微观异常配套出现来预测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震孕育背景、前兆异常时空演化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回顾分析了2010年6月22日宁夏永宁4.5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宏观异常特征。通过对前兆异常分析,总结了对于此次地震前提出的短临预测依据,可对今后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地震发生之前形变观测前兆异常,给出该地震三要素,总结其前兆异常特点,反思运用单台前兆观测资料预报地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地震预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阐述了漳州“10.9”地震谣传概况,介绍了这次地震谣传的过程及波及范围、发生原因,总结了这次地震谣传的特点、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漳州-华安是一个中强地震活动区,现今小震活动频繁。本文分析该区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特点,发现该区地震活动性涨落与闽台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得出该区是一个“地震窗”的认识。进而对“地震窗”的形成条件进行讨论,认为该区“地震窗”的形成是与其深部热作用所产生的向上垂直作用力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陆桂华  马倩 《湖泊科学》2010,22(4):481-487
"湖泛"是太湖水域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环境灾害问题之一.根据2009年4-10月的太湖"湖泛"易发区巡测和跟踪监测资料,分析了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发生情况.2009年太湖共发生11次小范围"湖泛",主要发生在太湖西岸、梅梁湾和贡湖湾局部水域.对比近年"湖泛"发生水域的水质指标,以及同期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湖体水质及其变化情势,认为蓝藻水华强度、频次和面积与2007、2008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而可能降低了大面积"湖泛"暴发的机率;同时,2007年以来在太湖北部湖湾的生态清淤工程也降低了北部湖湾发生大面积"湖泛"的可能性.同期水质监测指标显示,2009年同期太湖水质综合评价为Ⅳ类、中富营养状态,而太湖湖西、竺山湖、梅梁湾水域仍为Ⅴ类或劣Ⅴ类,"湖泛"仍时有发生.蓝藻打捞、生态清淤、控源截污、"引江济太"调水是预防太湖"湖泛"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太湖"湖泛"巡查,建立太湖"湖泛"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太湖"湖泛",有序、妥善地处置黑臭水体,将对确保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海金山深水槽两侧第四纪地层错断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浅层人工地震剖面记录的金山深水槽两侧第四纪上部地层的“错断”现象,仍是在深水槽发展、演化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冲刷面、冲刷陡坎被后期淤积而形成的在成分和结构上存在着物性差异的界面,也有一部分是深水槽演化过程中沿槽壁发生的水下滑坡。深水槽内部与两侧上部的反射界面不是同一时代地层的显示。因此,在金山深水槽两侧不存在第四纪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