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有关1976年唐山地震发震断层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娃利 《地震地质》2006,28(2):312-318
对《地震地质》刊登的两篇文章中有关唐山断裂是高角度西倾的逆冲走滑断裂及唐山市东侧付庄-西河断裂是唐山地震的发震断裂的观点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如果唐山地震断层是西倾的逆冲走滑活动,需要考虑唐山逆冲断裂的活动方式与唐山市西侧第四纪凹陷之间的关系;如果付庄-西河断裂是唐山地震震源构造的地表破裂,需要解释该西倾的倾滑断裂带与唐山市内走滑地裂缝带的成因联系。此外,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排除该地表破裂带是次生构造破裂的可能。建议对控制草泊第四纪凹陷的活动断裂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2.
利用跨断层形变资料研究近期唐山断裂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99年1月~2012年9月唐山台跨断层基线和水准数据资料,计算出唐山断裂水平和垂直形变及断层活动速率.并求解了唐山台站的应变特征和主应变方向,研究了唐山断裂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唐山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较远区域的大震和本地区中强地震对唐山断裂的水平向张压运动和垂向运动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可能是唐山断裂周边应力场发生较大改变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1976年唐山地震发震断裂的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后野外考察及航空摄影发现的地裂缝带,说明唐山断裂与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有密切关系。用卫星遥感信息和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对唐山断裂的活动性做了新的研究。卫星图像解释结果表明:震前一年多时间内,NE向的唐山断裂被NNW向断裂截切而NWW向断裂受到牵引,因而显示出右旋走滑的活动形迹。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则证明,唐山断裂是倾向NW,高倾角的右旋走滑正断层,它断错了全新统(Q4)、晚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和早更新统(Q1)地层  相似文献   

4.
山西大同市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裂缝是地下断裂构造现今活动在地表土层形成的痕迹,地裂缝灾害能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叙述了山西大同市地裂缝的现状、灾害情况及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刘武英 《内陆地震》1991,5(2):106-112
利用地震波探测、重力、地磁、地质等资料,论证了唐山地震前在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地壳内存在着的岩浆活动。认为唐山地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岩浆沿深大断裂向地壳内侵入,从而导致断裂重新破裂、扩展的结果。推断岩浆活动可能是内陆地震的一种成因。最后从岩浆活动的角度出发对一些地震现象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应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交城断裂活动时附近土体的变形特征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带动上覆土层差异沉降及应力场变化,当断层错动量达到一定程度,断层附近出现拉应力区,土体在拉张应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垂直差异形变,从而产生地裂缝。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方山探槽揭示的地裂缝剖面特征进行对比,二者结果相互印证,说明清徐地裂缝是交城断裂活动的结果,二者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地裂缝为构造成因裂缝。数值模拟结果为研究断裂和地裂缝成因关系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想  周依  陈婷  王时  李小军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6):1280-1287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唐山地区和震中所处的华北构造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以缺震和显著平静为主,表明该区域地壳应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分析认为:此次唐山5.1级地震属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震震区内的地震起伏活动;此次地震的序列本身并不丰富,震区烈度偏低、有感范围大。  相似文献   

8.
渭河盆地地裂缝与断层蠕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椐渭河断陷带地裂缝的分布和活动特征,讨论了地裂缝与活动断裂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交城断裂为太原盆地西界的主控边界断裂,为查明交城断裂在这一地区的确切位置和地裂缝与交城断裂的关系,采用地震地质调查和人工地震勘探对在此范围内交城断裂的具体位置和地层错断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交城断裂交城县城段并不是位于基岩隆起区与盆地倾斜平原的分界处,而是位于距该分界东南约200 m处。交城县城西北侧的地裂缝与地震勘探在这一带所探查到的交城断裂的位置相当吻合,由此可以推断地裂缝的产生与交城断裂有关,属构造地裂缝。指出,在进行活动断裂附近的城市规划或重大工程建设时应对“山根”的倒退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至10月,太原市晋源区王家坟村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裂缝,王家坟地裂缝涉及包括朱富生在内10户居民的20间房子,房屋裂缝水平开裂最大10cm,垂直位错最大7~8cm。分析可知,王家坟地裂缝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地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层(地层条件)中原来存在的一些薄弱面,受交城断裂的活动诱发而导致。该地裂缝位于汾河西岸汾河Ⅰ级阶地和太原西山断块隆起区交接地带,其特殊的地貌位置对其地裂缝的形成具有定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慧  江娃利  谢新生 《地震学报》2016,38(4):644-655
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 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 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 长度大于30 km, 以右旋走滑为主. 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S7.8地震形成的, 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6年唐山地震序列中滦县MS7.1地震形成的NW向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上. 为进一步研究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 本文拟基于前人资料, 对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展开调查, 并实施探槽开挖和钻孔探测. 探槽揭示出小型砂脉和宽1.0—1.2 m的大型砂脉分别为1976年唐山MS7.8地震和该地震之前另一次强震事件的产物; 钻孔探测结果表明主砂脉两侧地层不存在明显的垂直落差, 这与1976年唐山MS7.8地震时该点位出现的地裂缝现象是右旋剪切以及赵滩探槽揭示的两侧垂直位移不明显的现象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李兴才 《地震学报》1983,5(1):73-78
分析了1976年唐山地震前趋势性的倾斜和水位变化.用传播的断层滑动模式计算了它们的理论波形,得出,除唐山附近的蠕动断层段外,在宁河附近还有一蠕动断层段,断层滑动在地面1公里之下进行,它于1975年2、3月份在塘沽和宁河之间开始,以后沿大致唐山断裂的方向(N30E)逐渐向北东方向扩展,滑动区前沿的传播速率为4——5公里/月,同时位移由0逐步增长到1米左右.最后讨论了唐山地震的震源过程,认为唐山地震(地震滑动)是南北两个蠕动断层段逐步逼近,最终连接致使位移率迅速增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The Datong Basin is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the Fenwei Graben Basin, where ground fissures and subsidence are common geological hazards. The Datong Basin is also one of China's main energy bases and is 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coal”. In this study, the 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 technique was used to process 40 scenes of Envisat ASAR images that cover this area.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subsidence in the Datong Basin were obtained. Additionall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egional land subsidence, ground fissures and fault activity were address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Datong ground subsidence is affected by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the nearby faults. The Datong ground fissures are controlled by regional fault activity (e.g., seismic activity)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ground subsidence. Meanwhil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precipitation on ground fissure activity was analyzed. The differential subsidence on both sides of the ground fissures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裂缝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清徐境内交城断裂带、地裂缝以及地貌的分形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地裂缝、断裂以及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清徐地裂缝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唐山地震前地壳的异常隆起及无震蠕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郢珍 《地震学报》1981,3(1):11-22
根据唐山地区震前11期水准复测资料,对本区的地壳形变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地震前1968年-1969年震中区发生了幅度为50毫米、持续时间2年的异常隆起,并在唐山及宝坻附近的唐山断层和蓟运河断层显示出应变积累与无震蠕动叠加的作用.采用了均匀应变积累及弹性位错理论分别计算了唐山、宝坻附近测点由于各处断层蠕动引起的垂直位移理论值,按残差均方根最小的原则确定历年应变积累及蠕动断层参数的最佳值.1969年-1975年唐山地下发生蠕动的断层走向为北东47、倾角87、倾向南东的右旋正断层,断层长度为8公里、宽度6公里、断层上界深度为2公里、走滑与倾滑错距分别为104厘米及8厘米,平均应变积累速度为0.910-7/年.同时得到断层走向、倾向蠕动速度分别为18.6厘米/年及1.4厘米/年.另外由蓟运河断层结果得到.宝坻附近蠕动断层的规模比唐山小,但蠕动速度比唐山大.本文分析了上述异常隆起及蠕动断层与唐山地震的关系,认为地壳的异常隆起是孕震的早期显示,而无震蠕动可能是浅源地震的又一前兆特征.唐山地震经历了长期应变积累-体积膨胀-蠕动-形变反向(或蠕动速度减慢)-发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地震前断层蠕动与地温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永恩  殷有泉  王仁 《地震学报》1987,9(2):167-175
本文利用震前断层蠕动模型(不考虑水的作用),对唐山地震前出现的地温异常做了探讨,提出地温异常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震前断层的加速蠕动.经过反复调试,一个较好的模拟结果是:由加速蠕动产生的唐山相对玉田的表层温度累计变化是2.5℃,此值与观测数据相同,震前加速蠕动的最大速率是12.1cm/d.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地温变化研究断层的震前加速蠕动和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7.
局部地质条件对强地面运动影响的剪切波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阶振型和有限差分联立的混合法,依据北京西集一郎府地区的地质条件,模拟了1976年唐山地震所引起的该区的剪切波运动;计算了工程上常用的峰值加速度和总能量.在夏垫断裂两侧的最大振幅和总能量的差异分别为200%和700%,研究结果可以解释唐山地震时西集一郎府一带所观测到的异常烈度.  相似文献   

18.
王景明 《地震研究》1991,14(4):359-366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当时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本文研究了这两次地震地裂缝反映的构造应力活动方式,探讨了两次地震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