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区域台网4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资料,通过PKS、SKS和SK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取了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得到该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并结合GPS速度场和地壳剪切波各向异性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各向异性形成机制及壳幔各向异性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在阿尔金断裂带西侧,各向异性快波偏振呈NWW-SEE方向,与断裂带走向有一定夹角,与塔里木盆地向柴达木盆地俯冲方向一致,说明该地区上地幔物质变形主要受古构造运动的影响,属于"化石"各向异性.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区,XKS快波偏振呈NW-SE方向,一致性较好,与区域断层走向方向相同;由区域小震的地壳剪切波分裂分析得到的地壳剪切波快波偏振在该区域呈NE-SW方向,与相对于稳定欧亚大陆GPS运动速率一致,地壳和地幔快波偏振方向的差异表明壳幔变形可能有不同的形变机制.在陇中盆地及其周缘,由于处于活跃青藏地块与稳定鄂尔多斯地块之间的过渡带,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更加复杂的构造背景,地壳快波偏振和地幔快波偏振总体上呈NWW-SEE方向,说明壳幔变形机制可能相同;但不同台站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离散性,推测是由于受局部构造特征差异性造成.  相似文献   

2.
尝试用剪切波分裂分析的方法探测地壳内部的线性构造。从地震图上可以看出日本西南部地区存在一些线性构造。在该地区没有发现明显的活断层能证明这些线性构造的存在。我们用两种后续震相,即PpPms和PpSms震相对日本西南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进行了研究。PpPms是一种后续S波震相,它是P波在地表反射后又入射到地壳中经莫霍面反射转换成的S波。PpSms也是一种后续S波震相,它是P波在地表反射转换成S波后经莫霍面再次反射入射到台站的s波。我们用这两种震相检测了地壳中的线性构造。观测到的快波偏振方向呈现北东东—南西西、北东—南西和南北的横向变化。得到的快波偏振方向与该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不一致。最大主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隙引起的各向异性解释不了日本西南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结果。北东—南西的快波偏振方向与该地区的地质线性构造方向一致。该地区的剪切波分裂有可能是地壳内的线性构造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湖北及周边地区数字地震台网2007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地震观测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SAM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该地区1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少部分地震存在S波分裂现象,18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E、近NS方向,并无明显的第一优势偏振方向,说明该区台站应力场可能为区域构造背景应力环境与局部断裂诱导的各向异性综合效应;复杂的局部构造会影响剪切波分裂结果,造成偏振优势方向与主要活动断裂走向不一致或与区域主压应力相差较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唐山地区地壳裂隙各向异性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5,17(3):283-293
根据相关函数分析方法,利用唐山地区强地面运动数字台网的资料,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唐山地区的地壳中的裂隙各向异性.在1982——1984年的3年里,流动台网中所属21个台站中的16个台站记录到可供研究的地震事件.通过对131个有效记录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和快剪切波偏振方向Paz,并进而计算了该地区的裂隙密度.分析表明,唐山地区的应力场非常复杂,有很强的局部区域特征.由于复杂的断裂分布,16个台站呈现不同的剪切波分裂特征,值分散,Paz各不相同,并且在不止一个台站上观测到以小时为时间间隔的尺度下,和Paz同样是离散的.通过计算,唐山地区,Paz和的平均结果分别为0.007 1 s/km、100和0.022.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巴黎盆地一个井场的多偏移距VSPs剪切波分裂,并证实沉积构造至少必须有正交的各向异性对称,认为引起这种正交对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薄互层(或岩性)各向异性和裂隙各向异性的聚形(combination)。过渡带(靠近剪切波点状奇异区(pointsingularities)发生剪切波偏振和时滞的快速变化是造成异常观测波形的原因,观测到剪切波偏振在近点状奇异性处的传播方向上有很大的变化这个结果可能是第一次明确无误地识别出沉积盆地存在着点状奇异性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南非深部金矿岩爆产生不少震级M_L<0和M_L>5的地震,它们局限于矿体开挖的作业面周围,研究三分向加速度和速度地震图表明开矿区上方剪切波的偏振方向差不多是同一取向。偏振取向和检测到的时间延迟都与剪切波通过岩体互相平行的垂直向微裂隙组的各向异性介质传播有关。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偏振和强震加速度记录偏振方向相比较以说明数据的分散性程度(统计性).我们的结论是,在常规开矿期间由高应力产生的干裂隙在地表记录的剪切波列记录中几乎看不出对波长有影响.地面检测到的各向异性看来应归因于由区域应力状态决定的微裂隙组的定向排列,而并不取决于因开矿作业对应力状态的局部扰动.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测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区域小地震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了地壳剪切波分裂的分析,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结果.根据15个台站161个有效地震记录的分析,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与西缘地区的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44.4°±38.4°,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1.7±1.6ms·km~(-1).研究区域的快剪切波偏振显示出两个优势方向,一个是NE方向,另一个是近NS方向.区内的逆冲凸起与走滑正倾断层构造对剪切波分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造成了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复杂分布,反映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受到区域应力和构造共同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快波偏振特征有NE和近NS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东区与西区的快剪切波偏振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东区的第一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第二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NS;西区的第一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第二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NS.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可能总体上为近NS方向,但空间分布有差异,东区NE方向的优势偏振与西区近EW方向的优势偏振更可能反映了断裂与构造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西缘的快剪切波偏振特征显示出非常清楚的NE向的优势偏振方向,近NS向的优势偏振方向则不太明显,反映出该地区复杂构造对各向异性分布的影响.慢波时间延迟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特点,时间延迟的高值出现在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东部,时间延迟的这种西低东高的各向异性强度变化,可能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西强东弱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南迦巴瓦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构造结东端,地壳各向异性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研究收集了布设在南迦巴瓦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和固定台站于2017—2019年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利用剪切波分裂偏振分析方法得到了研究区内10个地震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分析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探讨了南迦巴瓦地区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征,以及2017年11月18日米林MS6.9地震发生后地壳应力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南迦巴瓦地区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有两个,即北西向和北东向.位于米林断裂、嘉黎断裂、墨脱断裂和雅鲁藏布江断裂附近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基本平行于断裂走向.研究区域上地壳各向异性方向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另外还受到断裂构造的影响.南迦巴瓦地区慢波延迟时间均值为4.13 ms·km-1.距离米林地震主震震中位置较近的L0230台站慢波延迟时间较大.本研究没有观测到快波偏振方向在时间上的规律性变化.L0230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在米林MS6.9地震之后表现出明显的降低,反映了大地震之后地壳应力的释放与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布设在云南腾冲地区的15个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得到了593对高质量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结果显示,腾冲火山区地震台站下方的近震各向异性的慢波延迟时间为0.02~0.37 s,平均延迟时间0.2 s.结合已有接收函数地壳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推测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的主要贡献源自中上地壳.研究区不同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变化很大,似乎反映了构造和区域应力场的共同作用.其中腾冲火山断裂西侧多数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呈近N-S向,而东部多数台站的快速偏振方向呈NE-SW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暗示研究区中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是受主压应力引起定向排列的裂隙所致.基于近震走时得到的研究区平均VP/VS为1.68,推测腾冲火山区地壳应力场的局部变化可能与上地壳中富含气体的中酸性岩浆膨胀活动有关.另一方面,在腾冲火山区外围个别台站(MIZ、MZT)观测到了快波偏振方向与主压应力、已知断层等构造走向不一致的现象,暗示其各向异性是构造或构造和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地壳中产生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大量充满液体的定向排列的微裂隙,当剪切波穿过这种各向异性介质传播时会分裂为快剪切波和慢剪切波.快剪切波的优势偏振方向与裂隙走向一致,与原地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与介质的各向异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近场源地震波形数据,基于剪切波分裂研究,获得山东地区多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反映了该地区构造应力空间分布特征,CHD台和LIS台显示出两个优势偏振方向,揭示山东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受到区域背景应力及局部断裂构造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山东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近场源地震波形数据,基于剪切波分裂研究,获得山东地区多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反映了该地区构造应力空间分布特征,CHD台和LIS台显示出2个优势偏振方向,揭示山东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受到区域背景应力及局部断裂构造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3.
在已经开钻的希腊爱琴海Milos岛地热田可以采集到许多地方震波形资料,这些地震约4—6km深,很易被大量三分向地震仪记录到。在8个月的观测期间,岛上的地震活动形式上可以划出三个不同的震群区,用初动膨胀四象限分布可定出地震机制解,显示最大压应力为近垂直方向。这说明张应力区和爱琴海的区域构造吻合。剪切波分裂可广泛观测到,大量先至剪切波偏振方向沿南一北向排成线,平行于地面观测到的断裂带.另一些先到达的剪切波偏振方向呈N45 OE分布.这些偏振方向在地热钻孔之间的台站上特别明显.它可能正以现时的应力场作为热储背景反映微裂隙组的排列趋向. 研究地热钻孔附近的剪切波时间延迟后,可推断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它们的分布似乎和尸、S波速度异常检测出的介质破裂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剪切波分裂可以研究地壳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复杂地质构造会造成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不同.剪切波分裂特性对地壳应力场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地壳岩石裂隙图像的变化非常敏感,由于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反映了地震台站下方地壳的主压应力的方向,因而可以用来研究地壳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巴嘎地区壳幔经历强烈变形,岩石圈变形机制尚不明确.利用布设在研究区的32个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剪切波数据,测量得到120对各向异性参数和113个无效分裂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快慢波延迟时间变化范围为0.4~1.4s,平均0.77±0.21s;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范围为N101°E-N45°W.其中一组快波偏振方向为N82.0°E±12.3°,与区域内断裂走向平行,反映地幔矿物晶格定向排列;另一组快波方向集中位于华北克拉通内部,平均为N146.8°E±9.5°,平行于早白垩纪岩石圈伸展变形方向,推测由残留在岩石圈中的化石各向异性所引起.在研究区北部部分台站,只观测到无效分裂而没有观测到有效分裂结果,可能存在局部热地幔物质上涌.  相似文献   

16.
穿透含裂隙、裂缝地壳8s视周期的SV波的理论地震图研究表明,当地壳平均裂隙密度高于0.01即横波各向异性高于1%时,非对称面内不同方位的SKS波均发生分裂;地震图中直接的记录显示是切向T分量上出现SKS波的振动,其振幅随地壳平均裂隙密度的增大而增强,甚至能与径向R分量上的振幅相当.局限于上地壳的强裂缝各向异性同样能引起SKS分裂.长周期SKS波分裂对地壳内裂隙、裂缝的分布缺乏分辨率.直立平行排列裂隙、裂缝使得SKS分裂T分量记录特征具有方位对称性,这来自于HTI介质中快、慢波偏振和到时差随方位变化的对称性;而倾斜裂隙、裂缝使得该方位对称性丧失.对实际观测SKS分裂的偏振解释需要考虑地壳裂隙各向异性,特别是断裂附近的强裂缝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7.
反演剪切波分裂的特征参数(偏振、延时和微分衰减),可为全波各向异性模拟提供一个好的初始模型的方法,并使最终波形拟合的收敛性得以改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剪切波对于介质各向异性表现出非常灵敏的非线性特征。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范围是,由分裂剪切波波形上测得的偏振和延时信息,提供初始模型的细节。由不同的各向异性模型得到的这些参数的三维图像是被考虑的以便研究反演方法的潜在能力。对于如何使震源和检波器布置得最好以提供一个各向异性模型的最佳解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使用一个方位上的垂直地震剖面(vSP)、反射剖面和跨孔测量分开单独测得偏振或延时.不可能把各种各向异性模型有效地区分开.把偏振和延时测量结合起来,尤其是把不止在一方位上的测量加以组合,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能够分辨的模型参数的类型,主要取决于采集系统的几何设置,而和背景速度结构关系较小.单个模型的参数难于提取,不过.对于某些类型的测量,有些细节部分似乎是(原则上)可以分辨的.vSP最适合于监测裂隙走向,平行的、垂直的和一字形排列的裂隙的密度以及对分层诱发各向异性有贡献的薄互层倾斜角.跨孔实验对于测量裂隙倾角最好.裂隙含量和纵横比的分辨能力主要是由线状奇异性的位置决定的.如果射线的方向与裂隙走向有一个适当的夹角.那么无论是偏移VsP还是改进的跨孔测量,都适用于判断这些性质.沉积盆地裂隙产生的各向异性与母岩各向异性之比.可通过测量小偏移距VSP方法得到的偏振和延时图上点状奇异性的位置来估计.  相似文献   

18.
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清晰给出了地球深部俯冲板片的大尺度形态,但与俯冲过程相关的地幔流动特征仍不明确.在俯冲地幔楔系统中,前人观测到了与海沟平行和垂直的快波偏振方向.本文研究了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在地幔过渡带中停滞形成的"大地幔楔"中的各向异性特征.对具有长期稳定观测数据的MDJ台站SKS震相和区域深源地震的直达S波震相进行了详细的剪切波分裂研究.采用多波形同时反演方法在保证数据后方位角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加精确的SKS震相各向异性结果.剪切波分裂参数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和随初始极化方向变化的特征,表明台站下方存在多个可能的各向异性源区.对不同频段各向异性观测结果的双层各向异性模型拟合表明,上层各向异性参数为φ=32°±12°,δt=1.4±0.4 s,表现出受郯庐断裂带影响的岩石圈中"固化"各向异性特征;下层各向异性参数为φ=-71°±6°,δt=2.4±0.4 s,与海沟近乎垂直.下层较大的各向异性延时表明研究区域的地幔楔和地幔过渡带中存在明显各向异性,推测是由地幔中软流圈流动引起的橄榄石晶格优势取向和停滞的西北太平洋板片引起的地幔水平流动产生的瓦兹利石晶格优势取向共同作用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的构造含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北缘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和汇聚的远场效应,且仍正处于侧向生长阶段.而地壳各向异性则反映了高原地壳的形变特征.为此,本文主要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0年10月)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的平均剪切波分裂参数及剩余地震各向异性参数,两个参数分别反映了区域构造和应力场特征及局部构造和局部断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快剪切波2个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为NE47.72°±21.83°和121.65°±22.07°,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63±1.31ms·km-1.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反映了该区域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第二优势取向揭示了NWW的局部构造意义,表明应力环境受本区NWW深大断裂带的影响.各个台站的剩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取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活动断裂控制着剩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剩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变化反映了断裂引起地震各向异性程度,形变具有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第24次和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8年2月—2010年3月南极长城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数据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 选取近震事件对Sg波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有两个,分别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 慢波延迟时间的范围为1.45—5.17 ms/km,平均值为3.54 ms/km.同时选取长城站记录到的远震数据SKS波震相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得出上地幔快波偏振方向优势取向为北东向, 慢波延迟时间平均值为1.60 s. 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长城站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并显示长城站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快波偏振方向几乎平行,表明壳幔变形的一致关系.另外,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不仅与长城站附近的海沟方向平行,同时也与绝对板块的运动方向平行.该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绝对板块的运动是构成上地幔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