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9年河源2次4~5级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广东省河源市两次4.5级地震前出现的前兆异常进行分析后认为,这些异常既反映了河源两次地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变化,也反映了华南构造块体应力场的增强,是台湾集集7.6级强震群前大范围内地壳活动增强的表现。由于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与块体内深大活动断裂构造的局部应力集中有关,因此,由前兆异常的多少和分布来判断未来强震的发生地点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杨欣  聂晓红  夏爱国 《中国地震》2005,21(2):244-253
通过分析昭苏6.1级地震序列特征、震源与介质破裂特性、震源环境与历史地震活动类比及区域地震和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等,对该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震后的震情趋势等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和判定。主要结果有:①在2003年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背景下,于现代地震活动很弱的昭苏盆地内发生了6.1级地震;②6.1级地震为主一余型地震序列,震后序列衰减正常;③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吻合,表明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并对地震活动有着控制作用;④震源区域构造应力释放充分,区域应力场处于相对稳定的调整状态。综合各类分析结果后认为,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下流体前兆资料,研究了水化学、水物理前兆所表现的异常特征。认为在8.1级地震前,流体前兆的响应范围大,异常持续时间长,异常的同步性好;8.1级地震后,流体前兆出现大幅度调整,伴随着这一地区的一系列中强以上地震的连发,表明了青藏块体整体活动水平在逐步增强。通过对比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重力和地磁等观测结果,对这种类型异常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区域地震构造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大柴旦强震发震构造。结合德令哈2003年6.6级、2004年2~5月5次5级的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大柴旦两次强震的地震序列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初步分析了近10年来两次8级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并结合青海地区的前兆观测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前兆异常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区域地震构造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初步探讨了大柴旦强震发震构造。结合德令哈2003年6.6级、2004年2~5月5次5级的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大柴旦两次强震的地震序列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初步分析了近10年来两次8级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并结合青海地区的前兆观测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前兆异常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德令哈6.6级地震前青海省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德令哈6.6级地震前后前兆异常用常规分析方法和部分“十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此次地震前出现的前兆异常形态及特征,探讨了此次地震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关系。认为,在8.1级地震的影响下,外围区域应力场调整,地壳介质变化,是此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出现异常较多、分布广泛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活动背景.重新划分了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活动周期,并根据汶川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分析了汶川地震对中国大陆活动趋势的影响和西部大三角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趋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1-3年中国大陆特别是西部强震活动仍然处于活跃状态,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8.
对6.8级地震的中期和短期以及短临阶段异常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从新疆大区域范围到震源区,对这次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前兆观测资料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同孕震阶段各类异常的基本特征。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异常的中期阶段,新疆中强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中等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异常具有准同步性、显著性、突发性和响应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朱航 《四川地震》2004,(1):17-21
对20世纪中国大陆巨大地震进行了研究,认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构造上,与川滇地区的相对位置上,以及孕育、发展和发生的过程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2个地震对其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也具有相似性;这2次地震的发生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强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003年至2005年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为6.0~6.9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我国M≥8级地震的记录资料,研究了它们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发现主震前明显地存在有地震活动空白区、前兆性震中迁移和前震(包括广义前震)呈条带密集分布的异常图象,并提出了“地震活动空白带”的概念。根据b值和能量释放曲线外推,可以认为8级大地震的发生,是所在活动断裂带(或块体)长期活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共和地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层次性与大震的跟踪预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震前前兆起伏加剧具有普适性的特征,本文研究了1990年共和Ms7.0地震前地震频次、小震调制比、地下水中氧含量及泉水流量等异常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结果表明,各台大多数前兆异常可分出3个层次。综合分析各台前兆异常的起伏加剧现象,可以发现,该次地震前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可分为4个层次,本文结合孕震过程对4个层次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震前兆起伏加剧的多层次性可以对大震进行跟踪预报。  相似文献   

12.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地震前兆异常事件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场,源兆的关系,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以唐山为中心在空间上划分三个区,近区,中间区和远区,分别计算了三个区各类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熵的时间演化值,分析了震前这种信息熵的场,源兆特征,震中近区的信息熵值要比中  相似文献   

14.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吴哲 《高原地震》2008,20(3):17-22
青海省前兆台网承担本省前兆观测数据的汇集、处理、存储与报送任务。通过35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使得前兆项目密度增加,观测综合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本省整体地震监测能力,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前兆震群和S波偏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浩鼎  曹天青 《地震学报》1980,2(4):343-355
海城地震前的小震群活动构成了显著的前兆震群, 并在预报这次地震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他许多中国的大地震象海城地震一样, 也有类似的前兆震群.我们利用 S 波资料研究这些前兆震群的初步结果表明, 它们的 S 波偏振性质是相当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了 1 999年 9月 2 7日发生在青海省河南县 5.1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形变、电磁等前兆异常的时空强演化特征 ,认为震前在距震中 4 0 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在时间上表现为中长期异常、中期异常、短期异常及临震异常 ,而且异常的出现、转折时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场兆→源兆→场兆的迁移过程 ;异常在形态上表现出以负异常为主的特征。同时得出该次 5.1级地震有可能成为库玛断裂带再次活动的信号震  相似文献   

18.
简要概述了新疆数字化前兆台网的建设工程及主要内容,认为项目的建设已达到预期的目标.项目的建设为新疆的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前兆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将为今后前兆观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兴海6.6级地震震(前)兆分析及预报过程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丽霞 《高原地震》2000,12(4):1-11
从强震孕育背景,震(前)兆异常时空演化的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2000年9月12日海6.6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通过对震(前)兆异常演化过程的追溯,再现了对该次地震一定程度上的预报过程,从中对我国地震预报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谷永新  马志明  高福旺 《地震》1999,19(2):209-213
通过对北京地区现有定点地震前兆监测网进行清理,分析了现有定点专业前兆监测台站、观测点、群测点的数量及分布密度的现状。对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MS4.0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探讨,表明顺义MS4.0地震前在震中周围出现一个直径约35km的短临异常密集区域。从异常形态看,该区域中的异常大部分可能带有来自震源的信息。结合顺义地震短临异常点位分布特征,对北京地区前兆台网的密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