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后寄生胎MSCT轴位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的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检查方法的认识。方法:2例临床可疑诊为腹膜后寄生胎患儿先行MSCT平扫,再将原始薄层图像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仲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轴位、MPR、VR、MIP影像学特征。结果:2例轴位图像示中上腹见一混杂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其内见液体、脂肪、骨骼和软组织密度影,后处理图像示脊柱、骨盆及部分四肢影像。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对腹膜后寄生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特别是VR可以直接提供寄生胎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S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一例经我院确诊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的特征。结果: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MSCT图像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区内线状、楔形及不规则形骨嵴残留,椎体终板多发裂隙样碎裂,一侧附件受累,椎体及附件均呈膨胀性改变,病变侵犯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MSCT能直观显示病灶影像。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回盲部良恶性病变64排螺旋CT成像特点及其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回盲部病变53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成像特点,比较原始轴位图像与后处理图像的诊断效果。结果:原始轴位图像联合MPR/CPR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原始轴位图像,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4)。MPR、CPR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回盲部病变的内外结构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提高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64排螺旋CT可准确、直观地显示回盲部病变,原始轴位图像结合MPR/CPR图像可以提高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肝癌动门脉分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癌伴动门脉分流患者的16排螺旋CT增强图像进行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与CT轴位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对照).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能全面、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的影像征象,并能较好显示动门脉分流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作为轴位CT图像的重要后处理技术,具有无创、直观、快速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各种影像征象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癌动门脉分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患者MSCT表现;全部病例采用GE公司螺旋CT(Lightspeed 64)行胸部扫描,原始图像传送至AW 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组,观察病变的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全部病例显示支气管黏液栓的改变,发生在左肺6例,右肺9例;13例显示黏液栓周围有肺气肿;2例无肺气肿,11例粘液栓伴行肺动脉分支变细,所在的肺叶血管细小,分支减少,分布稀疏。结论:MSCT对先天性支气管气闭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示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黏液栓和周围肺气肿的典型征象,后处理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可任意角度观察黏液栓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邻近支气管、肺血管的关系。结合薄层重建图像观察可提示支气管闭锁部位。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作肾动脉造影在高血压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7例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将获得的轴位扫描图像经过适当处理后,行3D后处理,包括SSD、MIP、VR,MPVR.结果:157例患者均获得了较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清晰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MSCT肾动脉CTA检查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检查方法,在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查中完全可以替代DSA,常规作为怀疑肾动脉狭窄之患者的筛选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及尿路联合成像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临床有泌尿系症状患者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排泄期全尿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动脉期及排泄期VR、MIP、MPR、CPR重建图像。结果:58例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结石28例,肾癌6例,肾盂癌4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3例(已经侵犯输尿管),外压性输尿管狭窄11例,先天性肾发育异常4例。本组中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经临床检查证实。58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A及CTU联合成像,均可直观、可靠地显示泌尿系的正常解剖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和血管的关系。结论:MSCT血管期与排泄期联合成像能多方位、多角度显示泌尿系统正常解剖和病变与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及其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腕关节进行CT容积扫描,层厚1~3mill,层距1~3mm。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MPR、MIP及SSD分别对腕关节进行成像,由两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显示腕舟骨骨折35例,合并舟骨月骨周围脱位8例;三角骨骨折3例;大多角骨骨折1例。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螺旋CT薄层MPR是一种无创伤性显示腕关节形态的最佳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为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小同碘浓度对比剂进行腹部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300mgI/mL),B组对比剂为优维显370(370mgI/mL)。注射速率均为3.0mL/s。分别测量动脉期轴位扫描腹腔干水平、肾动脉水平、髂动脉分叉水平腹丰动脉cT值,并进行比较。图像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法,分析不同浓度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增强显示情况,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B组腹主动脉各水平的CT强化平均值较A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VR法行肝动脉血管成像,B组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时,在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B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少于A组,但动脉显示效果好于A组,即采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要图像。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骨与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骨与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骨与关节创伤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MPR及3D重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对各种MPR及3D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螺旋CTMPR及3D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骨折线、关节脱位、关节内及椎管内骨碎片移位情况,术后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内固定物的形态、位置及骨折复位情况,螺旋CT3D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生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MPR及3D重建作为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情况,是一种快速无创伤性显示骨与关节创伤的最佳方法,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少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例SPT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3例位于胰头颈部,4例位于胰体尾部,长径为3.1~9.6 cm,平均5.9 cm,境界清晰。5例为囊实相间型,2例囊性为主型,1例肿瘤伴钙化,1例伴出血,2例伴远端胰管轻度扩张,1例伴胰周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区无强化。结论:少儿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再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X线平片、CT、MR和临床病理,结合文献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3个病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股骨下段、胫腓骨及足部;2个病例病灶位于胫骨下段;1例病灶位于股骨近端。X线平片及CT平扫示多灶性溶骨性骨破坏、硬化边,部分病灶内见“栅栏样”骨嵴,MR上病灶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如CD3l、CD34、Vimentin、CK呈阳性。结论: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平片、CT和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资料,女性12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范围9岁~78岁。分析其平片(15例),CT(8例)及MRI(10例)表现特征。结果:发生于股骨3例,胫骨3例,肱骨2例,掌骨2例,颞骨2例,额骨2例,尺骨1例,腓骨1例,跟骨1例和胸椎1例;10例位于长骨,其中干骺端7例,骨端2例,骨干1例;1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分叶多房状,3例呈不规则形,均呈不同程度膨胀。CMF在平片及CT上病灶均为溶骨破坏,平片显示4例(26.67%)钙化,CT显示6例(75%)钙化;在MRI的T1WI表现为低至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其中80%(8/10)为外周中高信号,中央区高信号,增强后呈不规则环形强化,20%(2/10)呈弥漫性不均匀中高信号,增强后呈弥漫不均匀强化。结论:CMF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其MRI信号及强化特点在C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结果: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男性6例,女性6例)。12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位于肋骨前缘肋软骨连接处7例,位于肋骨头近胸椎处4例,肋骨腋段1例。X线检查均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胸部肿块(左侧7例,右侧5例),邻近肋骨骨质结构变模糊。CT平扫病变处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伴有条状、结节状及环状钙化。CT增强扫描病变(11例)强化不明显,邻近椎体和附件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10例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接受了MRI检查,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混杂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环状强化。结论:钙化为肋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为重要征象,环状强化为其增强CT/MRI表现特点,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软骨肉瘤的MSCT表现,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4例喉软骨肉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喉部常规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MSCT特征(病变大小、边缘、平扫密度、囊变坏死以及瘤内钙化特点,包膜,强化特征、淋巴结情况)和病理表现。结果:4例患者中病变内均可见囊变坏死,不同形状钙化影,强化不明显。结论:MSCT为诊断喉软骨肉瘤提供了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16排螺旋CT(Light speed 16)对50例临床拟诊为腰椎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CT容积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将CT容积扫描图像进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包括VR、MPR)。对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关节异常、骨性椎管狭窄、横突及横突孔异常、椎间隙变窄、侧隐窝狭窄、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椎间盘异常、椎旁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受压、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等相关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异常、侧隐窝狭窄、椎旁软组织异常、横突及横突孔异常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一站式重组上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生理曲度、椎间关节异常、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腰椎间隙变窄、骨性椎管狭窄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上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和一站式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一站式重组能够准确地显示更多的腰椎疾病相关的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并且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及放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SV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肠镜复位证实的15例乙状结肠扭转MSCT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SV的MSCT征象有:15例均显示乙状结肠扩张,4例提示有肠管损害,包括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系膜间渗出和腹腔积液等;CT定位像显示倒“U”征14例,横断面图像显示“圆腹”征13例,“鸟嘴”征11例,MPR显示“交叉”征10例,“漩涡”征9例;CT增强及CTA显示肠壁强化减弱3例,肠系膜小血管闭塞1例,肠系膜动脉旋转2例。结论:乙状结肠扭转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肠管损害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肺错构瘤的MSCT平扫及22例MS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MSCT上所有结节边缘光滑.结节内含有脂肪密度(无钙化)的12例,占37.5%,既有脂肪又有钙化的8例,占25.0%,只有钙化的2例,占6.3%.增强扫描(22例)强化值<20HU的20例,占90.9%,强化形态呈间隔状强化16例,占72.7%.结论:肺错构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边缘光滑、结节内含有脂肪和钙化有助于诊断,动态MSCT增强扫描有助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