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总结近几年夏县台井溶解气体观测工作的基础上,发现该井溶解气体中He的升高异常与华北北部5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剖析了该井溶解O2和CO2含量因受生物化学反应控制而表现出相反年变形态的原因,指出该台气体观测上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气体观测及建立综合立体观测系统及开展大区域观测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以试验方法改变日常水汞观测中涉及的化学试剂用量,来分析水汞观测的干扰因素,实验数据表明:硫酸试剂是影响水汞观测结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试剂量与观测结果(汞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高锰酸钾、氯化亚锡试剂对观测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下气体运移变化的物理化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清武 《地震地质》1997,19(1):54-58
在河北省怀来县后郝窑地区,对地下气体运移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野外模拟实验研究。选择3个试验点,对地下气体的扩散作用,物理化学影响因素及水压效应等进行了模拟实验,主要研究H2,CO2气体运移变化机制。实验研究表明,H2,CO2气体运移变化机制不尽相同,水压效应对H2,CO2等地下气体运移影响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1991年1月5日缅甸7.6级大震前,云南省西部水化网观测到的水化异常,这些异常不仅有水氡,还有水汞、CO2、Ca(++)、Mg(++)和Cl-等,异常的时间不仅有中长期,还有短临异常。文中根据观测事实指出,一次强烈地震发生之前,水化学的异常范围不仅仅在距震中200公里的范围之内,甚至在距震中500公里的范围内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5.
耿杰  王忠民 《地震研究》2002,25(4):314-319
在对沂水泉成因探讨、沂水水氡正常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沂水水氡变化的现场分析落实和周围采样点分析结果及构造地质和流动地磁观测结果,对山东沂水水氡自2001年3月28日以来的异常变化从形成机制上进行了分析,认为沂水水氡的下降变化与应力活动增强、构造活动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定量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保护剂和还原剂对水汞观测数据的影响。指出,分析纯硫酸的汞含量因生产厂家的不同而不同,有时可达地下水中汞含量的几百倍。对水汞微量分析而言,优级纯硫酸比分析纯硫酸更好。建议先用无汞蒸馏水做空白对照,然后再观测泉水,并以水样测值减去空白对照值,所得才是真正的泉水汞含量。  相似文献   

7.
CO_2-H_2O平衡法分析常量水中氧同位素的一些计算问题刘士琳,严正(北京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01601)(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分析常量水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值通常采用CO2-H2O平衡法,是将一定量的CO2气体和水置于真空  相似文献   

8.
龚永俭  陈嵩  程立康  李越  马丽丽 《地震研究》2012,(3):406-409,442
对观测室环境和观测时间改变对水汞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详细介绍了一次水汞测值异常的核实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观测环境及观测时间的改变不会对水汞观测结果产生明显影响;(2)由于观测室内会残存汞蒸汽,应将观测室随时保持通风状态以降低观测室残存汞蒸气对水汞测值的影响;(3)要加强对试剂、观测室空气中汞含量的监测,避免外界条件变化对水汞观测结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项观测都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观测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观测结果。在断层土壤气实际观测中,由于观测装置的集气室安装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集气装置,而不同形式的集气装置会对气氡观测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就不同形式的断层土壤气集气装置对气氡观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集气室滞留体积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集气室不可保留滞留体积,应控制导气管的长度和粗细,尽量减少导气管产生的滞留体积对观测结果造成影响。集气室死体积对观测结果影响不大,可保留集气室死体积。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应使用不同模式的集气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分析断层的逸出气氡与溶解水氡观测的一致性及干扰因素,选择夏县地震台断层逸出气氡与溶解水氡及气象三要素2015~2018年日值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夏县水氡、气氡年周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剔除气温影响之后的水氡、气氡的回归残差进行一致性分析,表明两者观测结果并不一致,这对观测资料的认识与理解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2):162-168
通过分析、比较1996--2003年喀什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新疆伽师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特征,发现在这几组地震活动过程中喀什地震台的地磁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说明与地震破裂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相关性,且地磁响应比异常和总强度差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有别于1996—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前地磁异常量较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1995年7月22日永登MS5.8地震前几项测震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次地震前有4项测震学指标有明显异常,它们是小震活动增强、背景性空区、小震活动条带及前兆震群  相似文献   

13.
对三峡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6年3—6月三峡工程库区秭归库段杨林桥镇小震群进行双差精定位,通过Snoke方法计算该震群中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野外宏观调查等方法,分析震源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杨林桥镇小震群密集分布在2 km×3 km矩形范围内,有较明显的展布方向,但与邻近的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和天阳坪断裂走向不一致;震群距长江干流超过10 km,与三峡水库无水利联系,无相关性;震群展布方向上有岩溶洞分布,且降雨丰富,初步判断成因类型为岩溶塌陷型。  相似文献   

14.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动态跟踪、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及震群判定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结果显示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序性明显,地震空区、地震条带、震群活动异常突出,且呈现配套特征.研究认为地震空区图像演化对揭示特大地震的孕育场有所帮助;大范围前兆震群活动是特大地震前多点应力积累、释放的前兆反应;结合地震活动参数扫描异常综合分析,特大地震前可能做出一定的中期-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顺义地震的序列特征、地震活动与加卸载响应比等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顺义的地震为一次非前光性震群;震前存在地震条带、3级以上地震东移、南北向小震条带、响应经异常地震活动异常以及以顺义板桥水位为主要的破年变等前光异常,这些前光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表现出与中强地震类似的具有一定力学基础的三阶段特征,这些结果对北京及邻区的中等以上地震的预测研究与短临跟踪工作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伽师强震群活动的近场定点形变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和平 《华南地震》2000,20(2):40-46
对1997年伽师强震群前后的近场宁点形变资料和卡尔曼滤波结果的前兆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短临异常较为明显。通过密切跟踪,在后续强震的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还对异常与孕震构造和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宜宾,沐川4次5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至1996年四川宜宾、沐川地区发生了4次5级地震。给出了这4次5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4次5级地震前的小震活动特征表现为成团成丛,震群活动,频度变化和低b值异常等,但异常出现情况在4次5级地震前有明显差异。4次5级地震的余震分布区较窄。计算了4次5级地震的10种序列参数.并与1970年至1973年马边、雷波地震序列参数类比,出现明显异常的均在震群序列的首进序列中表现显著.有一定的震兆意义。最后对四川盆地南缘附近地区未来地震势态进行了初步推论。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31日在吉林省前郭县查干花镇先后发生5.5级和5.0级地震,之后于2013年11月22日、23日又在原地分别发生了5.3级和5.8级、5.0级地震,形成震群活动。震群地震发生在东北断块区松辽断陷带中央坳陷区内,极震区长轴呈北东向展布。本次震群序列共记录1 356次地震,包括5次5级以上地震,记录到完整的地震序列。余震呈NW向密集条带状分布,震群震源断错性质为带有走滑分量的逆冲型错动,综合分析认为,前郭震群地震可能受北东向扶余—肇东断裂和北西向查干泡—道字井断裂控制,其破裂面为北西向,发震构造可能是震源区基底深部一条NW向隐伏逆冲断裂(查干泡—道字井断裂)。前郭5.8级震群在震前出现一部分测震学异常,而前兆异常更丰富,表现为由外围向震中区逐渐逼近,地震发生后前兆异常又表现出由震中区向外围扩散的特征;在时间上,先是从2010年以来出现以破年变为特征的中期趋势异常,逐渐由趋势异常向短期异常再向临震异常演化,临震异常主要以加速转折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20.
云南近期姚安、澄江及丘北地震的孕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莉  蔡静观 《地震研究》2001,24(3):213-218
从地震学的角度对姚安、澄江和丘北地震的孕育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3个月时间内发生多次中强震,震前云南省地震学的波速比,小震调制比以及震源深度等多项参数出现了中期同步异常,并且有区域性中小地震活跃,能量的加速一平静过程以及前兆震群出现等明显的近场异常,表明云南地区快速发生的多次中强地震,在地震学方面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的孕震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