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北地区是我国华南少数几个高烈度区之一。据历史地震记载,曾在1605年发生过7.5级的琼山大地震,但近300年来只有几次5级地震的记录,现代仪器记录的地震也很少。过去在这个地区进行的工作较少,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而使1977年编制的该区地震烈度区划图,也受到了很大限制。琼北地震烈度复核工作是国家地震局应海  相似文献   

2.
地震区划结果随机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孟潭  潘华 《地震学报》1993,15(1):53-60
检验具有概率含义的地震区划图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用实际的地震样本资料直接检验区划图,目前尚无比较好的方法.作者从随机场的理论出发,首先定义了地震区划结果随机场的概念,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证明了地震区划结果随机场的均值具有各点历经的特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地震区划结果随机场的空间平均值以概率1收敛于集平均值,并等于地震区划图的超越概率值.据此,作者提出了用实际样本的空间分布的平均值,检验具有概率含义的地震区划图的方法.用近15年的实际地震产生的地震烈度资料和近50年的实际地震产生的烈度资料,按本文提出的方法,初步检验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版),认为该地震区划图基本上是合理的.本文提出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可以用随机场理论描述的场合.   相似文献   

3.
地震区划图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图件,地震区划编制工作是各国建设中必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工程建设地震设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每隔若干年,编制一代新的地震区划图,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本文就我国地震区划工作的历史、早期工作、发展阶段和科学思路等几个问题,作了概略性介绍。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中南部地区地震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湖南省中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础资料和近年来在湖南省中南部所作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为基础,根据近年来对中强地震衰减关系的研究结果,以及1970年以来现代仪器记录得到的地震资料确定的研究区域背景地震活动水平及其参数,对湖南省中南部地区进行了新的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了中强地震衰减关系,并重新考虑背景地震活动水平后,湖南中南部地区地震区划结果与现行区划图相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0·05g的区域显著增加,其中包括邵阳、湘潭、吉首、怀化等重要城市。研究结果与近年来湖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中小地震的高震害特征比较吻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地震活动主要以6级以下中强地震活动为主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地震区划研究以及编制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美国地震区划图随着建筑抗震设计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最初的一张图发展成现今抗震设计图和地震危险性图两图共生的形式。地震危险性图主要反映依据地震科学认识与基础观测资料评估得到的国土地震危险性分布,抗震设计图则继承了传统地震区划图的主要功能,反映国土范围内建筑抗震设计所需地震动设计参数的分布,服务于建筑设计。依据抗震设计需求,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地震系数分区区划、设计地震地震动区划和最大考虑地震地震动区划3个阶段,各阶段均始于地震危险性图的改进,并以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的更新换代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抗震设计图的编制为标志。本文总结了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演化历程,对地震危险性图与抗震设计图发生变革的技术原因、主要特征、应用意义及其影响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地震区域划分,是以国土为背景,将不同地震危险程度区分出来.地震区划图表示了各个地区不同的地震危险程度,将这些不同危险程度的地区绘制在地理图上,工程师们便可以根据地震区划图上所标示的各个地区的地震强度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一些多地震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区划图,并且都进行过几次修改.如苏联自1948年编制第一张全苏地震区划图后到1980年已陆续编制过3—4次全国性的区划图,美国自1950年后也编制过几次地震区划图,日本自1952年河角广编的地震区划图一直沿用至今.各国所编的全国性的区划  相似文献   

7.
“历史地震重演”和“构造类比”是编制地震区划图的基本原则。只有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精诚合作,才能编制出科学的地震区划图,本文着重介绍国家地震局“八五”重点课题“地震区划研究”的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七·五”期间地震系统重点科研项目——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广泛吸收国外地震区划编图工作的最新成果,国家地震局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召开了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9.
四川及邻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了四川及邻区的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的地震区划图(1990年版)是采用地震危险性慨率分析方法编制的。该图给出的是场点地震烈度值,该值在50年内被突破的概率为0.1。人们普遍关注该图与我国曾经编制的地震区划图(1957年版,1977年版)的区别,该图超越概率概念的内含和外延以及超越概率水平为什么采用50年超越概率0.1。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前两张地震区划图编图的基本着眼点都是地震预测,而新的地震区划着眼于场点的地震动预测。新的地震区划图是按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给出的,它所表示的地震危险性只能针对具体的场点,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的地震危险性特征。而弄清场点地震危险性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差异是正确进行区域防灾对策的基础。作者希望这些讨论能对正确使用新的地震区划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域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内关于海域地震问题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介绍。1987年首次进行了海域地震烈度区划研究,并编制了国内第一张海域区划图。近年来,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海域地震问题研究,其中包括进一步的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南黄海海域及其他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海域强震的中期及中短期预报问题等。本文还简要介绍了海域地震烈度区划图的编图原则。它与陆域地震烈度区划不同之处是,在编图中考虑了地壳类类型与地震强度的关系及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震科学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国家地震局组织全国地震系统的精锐科技力量编制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为总结前阶段编图工作经验和布署下阶段工作,国家地震局在广州国际地震区划学术会议之后于1987年12月12日至1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了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第二次编图工作会议。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葛治洲副司长主持,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主编高文学同志在会上作了编图工作报  相似文献   

13.
《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满足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划图是对全国地震区划图的局部修订,重点根据震后初步的发震构造现场调查获得的新资料,以及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构造条件的新的认识,对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了重点调整和修订,并据此对灾区地震动参数进行了计算,完成地震动参数区划。本文简要介绍了区划图编制的情况及其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下一代地震区划图编制原则与关键技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本文在回顾我国四代地震区划编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地震安全政策变化的分析,同时对国际上地震区划研究进展与编图工作的现状了解,探讨了下一代地震区划编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科学技术问题,对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和工程数据库技术对地震区划数据的管理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区划数据的分类和存贮方法的确定,提出地震区划数据的存贮结构模型和区划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化模型。对图形数据作分层管理,以块(Block)为描述区划图形数据的基本单位,在逻辑结构上采用固定页长的链页方式和双向链表结构,既提高了运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已实施3年,进入项目结题阶段,已形成海域地震区划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即将开展的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组分析和探讨了海域地震区划研究基础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关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介绍和分析了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包括海域断裂活动性探测和地震构造、中国海域与邻区地震目录及地震活动特征、海域地震动特性及衰减模型、海域场地条件及对地震动的影响、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方法与技术等;编制了一系列相关图件、数据库和计算软件,包括中国东部和南部海域活动构造框架图、3个典型海域(位于黄海、台湾海峡、南海内)地震构造图、中国海域及邻区统一地震目录、中国海域潜在震源区划分图与考虑不确定性的对比方案及考虑三维潜源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软件;建立了中国海域及邻区俯冲带地震构造模型、基于地震动观测记录和地震模拟数据的南海俯冲带板内地震动衰减关系、利用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结合宽频带速度记录的俯冲带板缘与板内地震的地震动长周期反应谱衰减关系,提出了以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及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指标的大陆架场地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场地地震动参数调整方案;最后形成了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原则、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体系,完成了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规程(初稿)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了3个典型海域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贾素娟  鄢家全 《地震学报》1996,18(4):502-512
以山西中部地区为例,直接利用历史地震影响烈度进行地震区划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历史地震资料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场地影响烈度的统计特性来编制具有概率含义的地震烈度区划图;② 在确定统计时段时,应充分考虑影响烈度资料的完整性和区域地震活动的非均匀性;③ 将平均重现期为500 a的烈度区划结果与新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相比较,两者在分区形态上大体相近,个别地段有差异,也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概率地震区划图是否可以检验的讨论切入,阐述了检验概率区划图的思路。收集、整理区划图颁布以后发生的5级以上(含)地震的等震线数据,在GIS平台上建立了投影方式、投影参数、比例尺一致的地震区划图和等震线信息系统。对等震线不完全、没有等震线数据的地震,借助GIS空间操作的功能、据地震动衰减关系推算,生成、完善相应的等震线。将各个地震的等震线图逐一叠加在区划图上,留大舍小,生成最大烈度差图层。统计出各正烈度差的分布范围,低估、严重低估的总面积及相应的百分比。据此,建议了区划方法改进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借助GIS的空间操作和空间分析的功能对我国四张地震区划图(1957年发表的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1977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2001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分别用发表以后大陆地区发生的、经震害调查的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等震线与之叠合,统计出相应时段中实际发生的不同烈度区超过区划图上烈度1度、2度或更多的总面积及相应的百分比;根据各个区划图表达的地震危险性定义制定标准检验了相应的可靠程度。通过与相应时段地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地震区划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对7级以上大地震可能发生部位的识别上。  相似文献   

20.
苏联境内天山地区是全球内陆地震十分强烈的地区。该地区绝大部分区域呈高地震活动状态。 从50年代开始,苏联中亚地区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大地物理研究所以及石油、地质、气象等部门就已协作开始大范围的大地构造、地球物理场综合研究,为天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区划以及烈度区划图的编制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从苏联近年来的文献可见,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和大震短期预报研究进展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