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设计实现基于B/S的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百度MAP API将避难场所、派出所、医院等重点位置信息标注在百度地图上,实现信息的综合查询、缩放、测距等功能,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避难场所信息进行发布,提高地震信息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情况为数据基础,开发了基于Google地图API技术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展示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查询、地图量测、避难场所最优路径和应急避险科普宣传等公共服务功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及时方便准确地获取居住地周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信息和应急避险等知识,同时在城市突发灾害后的抢险救灾、疏散及安置居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将福建全省各地的应急避难场所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展示在互联网上,采用百度地图API接口二次编程及JaveScript网页脚本技术,实现每个应急避难场所标注在百度地图平台上,并提供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名称、地址、功能分布图和公交线路查询,建成一个优良的地图可视化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地震信息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即时通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发模式下的高级接口,实现震情信息的即时推送、历史地震查询、位置服务、应急避难场所查询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功能,从而扩展地震信息的服务渠道,提升地震行业公众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石家庄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开发了应急避难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避难场所及医院信息存储在MySQL数据库中,通过数据的检索、调用,将避难场所及医院的位置、面积、可容纳人数等信息显示在系统中。实现了信息展示、路线规划等功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减轻灾难损失,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微信是一种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厦门市地震局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发布震情信息,收集灾情信息,提供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有效发挥了地震微信公众平台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地震部门的公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石家庄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开发了应急避难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避难场所及医院信息存储在MySQL数据库中,通过数据的检索、调用,将避难场所及医院的位置、面积、可容纳人数等信息显示在系统中.实现了信息展示、路线规划等功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减轻灾难损失,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应急避难场所是人员疏散、救助和安置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可达性和拥挤度作为居民点与应急避难场所相互作用的关键指标,建立其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均衡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引入人口规模影响因子、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和极限距离三个参数改进引力模型,以兰州市城关区部分区域为例,在不同出行极限距离条件下,分析应急避难场所对居民点的吸引力,从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和拥挤度两个方面评价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不均衡,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疏散人口的需求;出行极限距离较短时(500 m和1 000 m),大部分区域可达性低,西南部、东北部的应急避难场所拥挤度差异显著;出行极限距离为2 000 m时,可达性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衰减的趋势,拥挤度反之,各应急避难场所拥挤度均低于0.4人/m2。改进的引力模型综合考虑距离的衰减、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和居民点人口,能有效地测定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和拥挤度,可以更全面可靠地评价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在灾难发生后为灾民提供临时生活、避难的场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用服务设施,其空间分布合理与否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河源市中心城区为例,在GIS软件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可达性等4种分析方法对河源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源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相对较差,服务可达性也较差;应急避难场所服务人口配置缺口也比较大;各街道需要调整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最后为应急避难场所的调整与优化布局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魏本勇  谭庆全  李晓丽 《地震研究》2019,(2):295-303,I0003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实际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避难场所综合服务效能指数,对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服务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其综合服务效能大体可以分为4个层级,综合服务效能最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北京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北京市避难场所总体分布与人口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其总体设计容量远低于需求容量,且区域间差异明显。北京市主城区基本都是避难场所服务配置缺口面积较高的区域。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加强避难场所布局与人口避难需求之间的协调统一,是提高应急避难场所服务效能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周浩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S1):114-118
使用ASP和jQuery等语言设计完成后台数据库几百条数据快速推送前台页面的编程,且鼠标掠过前端显示页面内任意坐标点图片时会显示该避难场信息和图片。本文着重阐述其具体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移动终端的12322地震灾情上报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钦  董翔  杨斌 《震灾防御技术》2015,10(3):673-681
本文建立了面向公众及应急工作者的移动终端系统,通过约定灾情编码格式,制定解析规则,基于百度地图获取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灾情,最终生成了"12322"灾情上报短信及灾情反馈微博。系统分别以Android App和网页两种方式实现,满足了Android系统用户和非Android系统用户的应用需求。系统实现了地震灾情的上报、分析、处理及展示功能,可为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政府和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基于以往廊坊地区基础地理资料和活断层探测工作成果资料,采用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网络技术,建成廊坊市活断层探测数据管理系统,具有建库、存储、分析、管理、三维显示和应用等强大功能,可实现活断层信息的科学管理,为城乡规划、地震应急、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震前灾情难以预估,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灾情评估误差较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科学问题,综合考虑震前应急准备和灾后应急处置场景,重点研究全时程灾情与决策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震后灾情信息实时汇聚与融合技术,震后基于致死性和易损性相结合的损失综合分析技术,不同区域辅助决策支持要点,面向多用户灾情信息服务产品可视化生成技术,建立灾情推送与信息准实时服务平台及终端,构建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可视化地震应急信息全流程服务平台,开展应急协同服务示范,实现7级以上大地震灾情信息全时程服务。该项目将丰富地震灾情信息获取手段,形成涵盖灾情收集、信息速报、监测预警、分析评估、智能协同和动态发布等地震应急全过程技术平台,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对快速、科学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八五”期间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在新时期地震科技信息工俄服务内容。建立全国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网以及相应的文献支撑体系,以达到地震科技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大震应急服务,为地震科研的检索,咨询以及为公众的咨询服务等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京津冀基础地理数据、本地化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模型、本地化辅助决策模版和离线快速评估与应急制图等技术,实现了支持Web页面与移动端的北京市本地化地震应急工作平台。面向远程应急和移动办公需求,实现了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地震快速触发、灾害快速评估、辅助决策、信息自动推送、应急指挥调度、日常运维管理和综合信息查询等功能,在地震应急响应中,打破场所和时间限制,第一时间产出快速评估报告、辅助决策报告和应急专题图件,为北京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自运行以来在多次地震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应用实效。  相似文献   

17.
李莹  杨立庭 《地震工程学报》2013,35(S1):206-210
地震应急信息是地震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的关键因素,是震后政府、社会和公众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作为防震减灾工作服务社会的工作内容之一,直接体现着地震行业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当前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与公众需求有一定差距。本文从地震应急信息获取、处理、传递等环节全面系统地研究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旨在发挥地震应急信息的作用,进而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用户需求角度研究信息服务特征,有助于开展地震应急信息精准化服务并提升服务效率。通过对地震应急信息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信息反馈、实地观察、文献分析等方法,开展高频词、载体、时间方面的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并刻画了用户画像。从服务内容、信息表达、时间分布规律3个维度归纳政府类、行业类和公众类用户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特征,为应急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加强能力建设、拓展信息服务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用于地震预警、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分系统产出一套全国统一结果的融合决策平台。在国家预警工程定制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其作为国家预警工程数据处理系统与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关键信息通道,负责汇集融合国、省两级多中心地震预警和速报分系统的多套处理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多个处理结果的同一地震事件判断及其可靠性判定,基于多个策略的信息优选和融合决策处理,产出融合决策后唯一、可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和速报信息结果。该结果经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布平台对外发布,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特定专业用户可以基于收到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进行防灾避险或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