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5例均见广泛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例见"树芽征";3例细支气管壁增厚、呈柱状或环形扩张;3例可见小叶中心性肺气肿;5例均可见鼻窦炎。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以HRCT检查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炎的CT特征以及哪些征象对于鉴别二者更有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和36例肺炎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分布、密度、假囊征、空气支气管征、枯树枝征、铺路石征、实变边缘磨玻璃密度影、独立存在的磨玻璃密度影、实变跨肺叶分布、实变肺叶体积增大和叶间裂膨隆、肺不张、CT血管造影征、共存结节、纵隔淋巴结、胸水以及胸膜肥厚。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密度、假囊征、枯树枝征、铺路石征、实变边缘磨玻璃密度影、实变跨肺叶分布、实变肺叶叶间裂膨隆以及共存结节。结论:患者肺部出现低密度实变,并具有假囊征、枯树枝征、铺路石征、实变边缘磨玻璃密度影、实变跨肺叶分布、实变肺叶叶间裂膨隆、CT血管造影征和共存结节,提示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腺泡细胞癌(ACC)是一种涎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涎腺,而肺内原发腺泡细胞癌极其罕见。由于临床发病率非常低,相关文献报道少,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而延误患者治疗。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腺泡细胞癌,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本病的MSCT影像表现以及MSCT在本病诊疗中的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前后的主要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评价BAL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为PAP的CT表现,观察病灶的范围、形态、边界及对比BAL前后的变化。结果:PAP的CT表现呈多样化,主要归纳为:地图征、碎石路征、肺水肿样及肺实变征。BAL后15例显著改善。结论:CT能直观显示PAP的影像特征,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可评价本病BAL后的效果,确诊依赖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的特征性CT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活检确诊为弥漫肺淋巴管瘤病13例患儿影像学资料,其中女孩6例,男孩7例,平均年龄5.8岁,13例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的特征性CT表现为:①纵隔及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间隔等多部位受累;②纵隔增厚的软组织与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软组织增厚相延续;③纵隔内软组织影密度低,增强后未见强化,对于头臂大血管无压迫、推移改变;④肺门增厚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软组织增厚、小叶间隔光滑增厚大部分累及双侧,少数同时累及一侧;⑤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⑥脾脏受累多见;⑦颈部及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并密度减低;⑧椎体数个或单个密度减低。实验室检查合并血小板减低和/或DIC,考虑为卡波西样肺淋巴管瘤病。结论:儿童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CT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发病年龄及临床实验室检查,可明显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类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8例病理确诊为肺类癌患者的CT征象。结果:8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4例中央型肺类癌中,4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结节灶、结节长轴与支气管长轴平行呈“平行征”改变,4例密度均匀,2例见分叶征,4例伴阻塞性炎症,3例伴阻塞性不张,2例伴阻塞以远黏液栓,2例伴少量胸腔积液。4例周围型肺类癌中,2例密度不均匀,2例见浅分叶征,1例见短毛刺征,3例见胸膜增厚,1例见斑点状钙化,未见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炎症、阻塞性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征象。所有病例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未见远处转移。进行增强扫描的5例病灶均表现为中度-明显程度强化。结论:肺类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掌握其特征性改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中央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的征象、诊断及漏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中央型肺癌的MSCT诊断水平。方法:对29例由病理证实的早期中央型肺癌的CT资料分析MSCT的主要征象、诊断及漏误诊的因素。结果:CT诊断或拟诊中央型肺癌24例,肺炎1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结核1例,漏诊2例,并分析出漏误诊病例的原因。早期中央型肺癌主要CT表现有:支气管腔内结节,支气管管壁的增厚、管腔的狭窄,支气管铸型阴影,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等。结论:早期中央型肺癌的MSCT检查、多维重建及熟悉CT主要征象对发现早期病变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熟悉掌握支气管的CT解剖结构、良好的读片观察习惯、仔细重建有利于提高早期中央型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输卵管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探讨CT诊断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病变的CT表现,并与腹腔镜、常规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CT诊断为输卵管积水20例,输卵管积脓8例,输卵管卵巢脓肿1例,输卵管扭转1例,输卵管妊娠5例,输卵管系膜囊肿7例,输卵管结核5例,输卵管癌1例;其中误诊10例,与手术病理对照,CT诊断准确率为83%(48/58)。结论:输卵管病变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平扫表现为附件区迂曲管状囊性密度影,根据CT增强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并重视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患者MSCT表现;全部病例采用GE公司螺旋CT(Lightspeed 64)行胸部扫描,原始图像传送至AW 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组,观察病变的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全部病例显示支气管黏液栓的改变,发生在左肺6例,右肺9例;13例显示黏液栓周围有肺气肿;2例无肺气肿,11例粘液栓伴行肺动脉分支变细,所在的肺叶血管细小,分支减少,分布稀疏。结论:MSCT对先天性支气管气闭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示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黏液栓和周围肺气肿的典型征象,后处理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可任意角度观察黏液栓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邻近支气管、肺血管的关系。结合薄层重建图像观察可提示支气管闭锁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4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CT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CT特点。结果:EBTB的CT特点为:(1)病变累及范围广,可多支支气管同时受侵犯,以上叶支气管多见;(2)支气管壁多呈不规则增厚,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支气管走形僵直,少数管腔闭塞致肺不张发生;(3)多数支气管壁可见线条状钙化;(4)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5)肺门、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清楚地观察支气管管壁、管腔受侵犯情况及肺内并发灶,为EBT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核瘤(SPT)的 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的 SPT患者的 CT 资料,所有患者均做了胸部 CT 平扫,其中15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26个病灶中,左右肺各13个病灶,位于上肺尖后段及下肺背段共18个,其余部位 8个,病灶长径约3~54 mm,其中正确诊断为肺结核瘤7例,占27%,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5例,占58%,误诊为炎性假瘤3例,误诊为其他病变1例。结论:SPT 容易误诊为肺癌等病变,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及MRI表现特点,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对AI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AIP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有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中有7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为局限性肿大。病变胰腺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MRI扫描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T1WI上信号降低;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且强化均匀。MRI有5例显示包膜样环,CT有4例显示包膜样环,CT不能显示胰管狭窄段,MRCP有4例显示胰管狭窄段。胰腺外表现主要为:胆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5例,脾血管包埋变细4例,肾脏受累3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及腹膜后纤维化各1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影像学复查显示胰腺内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AIP患者胰腺内、外CT及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其影像学表现结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可做出正确诊断,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水平。方法:收集北京医院从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的21例经病理证实的PIL患者资料,分析其CT表型及特征表现。结果:21例PIL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2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为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2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套细胞淋巴瘤(MCL)各1例;病变位于结肠7例,回肠5例,小肠系膜4例,回盲部2例,空肠1例,直肠1例,1例累及右半结肠和回盲部。CT检查显示,肠壁环周浸润型3例,肠壁增厚型3例,肿块型4例,动脉瘤样扩张型7例,肠系膜多发结节型4例。CT增强多表现为均匀的轻中度强化;21例患者中,2例合并肠穿孔,2例合并肠梗阻。结论:PIL的特征CT表现包括肠管多节段受累、肠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明显增厚、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偏心性密度均匀的肠腔肿块以及肠系膜“夹心面包征”,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高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方法:收集CT误诊为肺癌的40例病灶直径≥1cm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状、内部特征、强化特点、边缘、邻近肺组织改变及淋巴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①病灶形状及部位,类圆形22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8例,上叶18例,下叶12例,中叶10例,②内部特征,密度均匀28例,空洞3例,钙化7例,空洞伴钙化2例,③病灶强化特点,中度欠均匀强化18例,中度均匀强化5例,轻度欠均匀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11例,④边缘特征及邻近组织改变,边缘不光整40例,边界模糊12例,毛刺征18例,卫星灶40例,胸膜增厚及粘连11例,胸膜凹陷征3例,引流支气管管壁增厚5例,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肿大31例,肿大淋巴结均匀强化21例,环形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6例。结论: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结节或肿块的CT表现不典型,结节或肿块周围的卫星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但需要组织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空洞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1例空洞性肺结构病人均做胸部CT和胸片检查,分析CT所见并与病理、胸片对照,1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11例痰检和临床证实。结果:(1)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为空洞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2)空洞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洞外壁较光整,空洞壁常有钙化;(3)空洞所属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4)临近空洞胸膜局限性增厚;(5)空洞以外肺  相似文献   

16.
脑胶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常见胶质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4例胶质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34例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24例,少枝胶质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2例,髓母细胞瘤3例,成人多于儿童,幕上多于幕下,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典型的CT特征。结论:全面的CT影像学认识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胆囊癌CT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囊癌CT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43例,均行CT扫描,其中误诊2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3例误诊中,诊断为急慢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1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管癌1例,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占位3例,胰头癌5例,胆总管炎症1例,梗阻性黄疸2例,胆囊肿大2例,结肠癌1例.结论明确胆囊癌的CT征象及其转移途径,可以避免误诊,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分析总结颅脑外伤病人CT扫描的护理及扫描技术要点,材料与方法:对9600例颅脑外伤病人在做CT检查前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伤后脑内改变对诊断和治疗有着和重要作用。总结了颅脑外伤CT扫描的护理技术的9项要点,结论:CT是诊断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法,它不仅能够明确颅外伤的范围,也是判断可进行外科手术的重要指证,CT检查的护理技术及扫描技术是确保外伤患者CT检查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及CT表现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32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32例,脑实质内出血灶23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低,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7例,合并硬膜下/外血肿8例,颅骨骨折7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超声与16层螺旋CT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和16层螺旋CT进行小肝癌联合诊断的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及高质量扫描模式的16层螺旋CT对18例小肝癌和17例肝脏良性小肿瘤进行对照诊断研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结果:大部分肝脏良恶性小肿瘤在超声图像上有其典型的特征,与CT和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的有小肝癌14例和良性小肿瘤15例。但,超声诊断怀疑为血管瘤1例和增生结节3例,CT和病理诊断为小肝癌;超声误诊为小肝癌2例而CT和病理均诊断为硬化结节1例,另1例CT诊断与超声相符,但病理确证后为炎性假瘤。结论:超声是肝脏常规检查的首选方法,对肝脏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对一些不典型病例还需16层螺旋CT和病理检查以做出进一步的定性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二者联合诊断能提高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