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CT淋巴管成像(CTL)对于原发性乳糜尿患者诊断及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为原发性乳糜尿的79例患者的临床及CTL影像学资料,CTL指标主要包括:①肾脏受累侧别及肾内淋巴管分布范围:单肾、双肾、肾窦、肾实质及肾门上区、肾门下区;②腹膜后异常淋巴管分布情况:包括腹膜后、腰干区域、肾血管周、肾周脂肪囊、肾上腺区域等;③腹盆部及胸部扩张淋巴管分布及淋巴反流情况;④其他异常表现:包括腹盆部、胸部及骨骼等部位的淋巴管相关异常改变;⑤影像学分级:按照腹膜后累及区域范围进行影像学分级,将腹膜后区域分为左侧和右侧肾门上区、肾门下区、腰干区、肾血管旁区、肾周区等10个区域,累及5个及以内区域为轻度,累及6个及以上区域为重度。根据乳糜尿临床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分级,对于原发性乳糜尿患者临床特点及CTL征象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中的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利用一致性Kappa检验评估原发性乳糜尿患者影像分级及临床分级的一致性。结果:79例CTL示肾内异常碘油沉积74例(93.7%),单肾55例(69.6%),双肾19例(24.1%),肾窦74例(93.7%),肾实质37例(46.8%);肾门上区61例(77.2%),其中单侧52例(65.8%),双侧9例(11.4%);肾门下区61例(77.2%),其中单侧47例(59.5%),双侧14例(17.7%);腹膜后78例(98.7%);腰干区域76例(96.2%),其中单侧20例(25.3%),双侧56例(70.9%);肾血管周72例(91.1%),其中单侧45例(57.0%),双侧27例(34.2%);肾周脂肪囊14例(17.7%),其中单侧13例(16.5),双侧1例(1.3%);肾上腺区域12例(15.2%);膀胱内31例(39.2%),膀胱周12例(15.2%),髂血管周73例(92.4%),腹盆壁14例(17.7%),会阴12例(15.2%),直肠周14例(17.7%),肠系膜26例(32.9%),肠壁11例(13.9%),肠管内5例(6.3%),胰腺周15例(18.9%),脾周2例(2.5%),肝周7例(8.8%);肺门1例(1.3%),纵隔14例(17.7%),心包1例(1.3%),胸膜外25例(31.6%),胸壁2例(2.5%),骨骼2例(2.5%),胸导管末端70例(88.6%)。79例原发性乳糜尿患者中,临床分级为轻度27例,重度52例,影像学分级为轻度40例,重度39例,两种分级的一致性中等。结论:CTL能够准确评价原发性乳糜尿患者的肾内及腹膜后扩张淋巴管分布及范围,评估胸腹盆部淋巴管及胸导管异常情况,为原发性乳糜尿的诊断、分级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淋巴管造影对淋巴管肌瘤病乳糜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4年我院38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LAM患者及172例非LAM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淋巴管造影(DLG)及淋巴管造影后CT检查,由2名医师对CT淋巴管造影(CTL)显示乳糜胸的发生部位、分布类型及胸导管梗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CTL显示36例LAM合并乳糜胸。单侧积液23例(右侧11例,左侧12例),双侧积液13例;脏层胸膜型3例,壁层胸膜型7例,混合型4例,未显示型22例。172例非LAM乳糜胸(原发性乳糜胸118例,继发性乳糜胸54例)。118例原发性乳糜胸中,右侧积液26例,左侧积液27例,双侧积液65例;脏层型60例,壁层型15例,混合型23例,未显示型20例。54例继发性乳糜胸中,右侧积液13例,左侧积液3例,双侧积液38例;脏层型43例,壁层型2例,混合型6例,未显示型3例。LAM乳糜胸与原发性乳糜胸的发生部位不存在差异,LAM乳糜胸与继发性乳糜胸的发生部位存在差异。LAM乳糜胸的发生侧别几乎没有差别,继发性乳糜胸常见为双侧。LAM乳糜胸与原发性乳糜胸和继发性乳糜胸在胸膜类型上存在差异,LAM乳糜胸以未显示型最常见,而原发性和继发性乳糜胸以脏层型最常见。结论:CTL可显示LAM乳糜胸的发生类型,提示胸导管梗阻或者腹腔淋巴管压力增高可能是LAM乳糜胸的致病原因,为临床手术治疗LAM乳糜胸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模实验,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结合降低金属植入物伪影(MAR)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和材料:利用环氧树脂制成的定量标准体模,在其周围8个标准圆柱形筒内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溶液各20mL,分别模拟金属植入物周围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密度。中间圆筒内注入氯化钠溶液,内置弹簧圈。将标准体模行能谱CT扫描,根据扫描模式不同,分A和B两组,A组采用常规CT扫描模式获得常规混合能量CT图像;B组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后数据采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3组图像,分别为单纯MAR图像(68keV单能量)、40~140keV单能量图像(MonoE)、MAR+(40~140keV)MonoE图像。四组图像中,弹簧圈周围均可见到条形高密度伪影和低密度伪影,分别测量记录伪影区的CT值和SD值,计算伪影指数、硬化伪影去除率;采用ANOVA检验及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对A和B组图像的伪影指数、硬化伪影去除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常规混合能量CT图像比较,对于高密度伪影,MAR、MonoE、MAR+MonoE图像伪影指数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低密度伪影,MAR、MonoE、MAR+MonoE图像伪影指数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R图像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分别为82%和92%;MonoE和MAR+MonoE图像的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随着单能量级别的递增,硬化伪影去除率逐级增大,其中MAR+140keV MonoE图像高低密度伪影的硬化伪影去除率最高。结论:能谱CT使用MAR、MonoE和MAR+MonoE重建方法均可不同程度的减少金属植入物伪影。三种方法中使用MAR+MonoE重建方法降低金属伪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肪浸润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腹部CT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胰腺及脾脏的CT值,并计算CT密度指数[胰腺与脾脏的密度差值(P-S)和胰腺与脾脏密度比值(P/S)]。将低于胰腺CT值中位数者定义为胰腺脂肪浸润。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依据Framingham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应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所见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胰腺CT值及CT密度指数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连续性纳入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低危组及非低危组胰腺CT值(Z=11.320,P=0.001)、P-S (Z=9.324,P=0.002)及P/S (Z=9.90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胰头、胰体及胰尾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239,P=0.00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胰腺CT值(r=-0.312,P <0.0001)、P-S (r=-0.280,P=0.0003)及P/S (r=-0.287,P=0.0002)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呈负相关。校正混杂因素后,胰腺CT值(OR=0.950,95% CI:0.910-0.991;P=0.018)、P-S (OR=0.943,95% CI:0.895-0.992;P=0.024)、P/S (OR=0.040,95% CI:0.003-0.571;P=0.018)及胰腺脂肪浸润(OR=2.825,95% CI:1.150-6.940;P=0.024)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仍具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CT值及CT密度指数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独立的相关关系,提示胰腺脂肪浸润可能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间接法下肢CT静脉成像(CTV)在静脉曲张术前评价的临床价值研究。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55名疑诊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F/M,23/32,年龄范围15~77岁)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下肢CTV,将原始图像进行MPR和VR重建,对图像质量评价。客观评价指标为大隐静脉(GSV)和曲张静脉(VV)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片评价,并记录直径大于2mm的交通静脉和最终辐射剂量。结果:44名患者(F/M,17/27,年龄范围36~67岁)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其中单侧31名,双侧13名,其他患者中2名诊断为动静脉瘘,3名诊断为静脉发育不全,6名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所有44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GSV全程显示,GSV近端与VV的客观评价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平均SI、SNR、和CNR分别为((122±16.4)HUVersus(125.9±23.6)HU),(9.62±2.71Versus9.91±3.12),(4.08±2.39Versus4.36±2.81),主观评价指标中,图像质量好35例(79.5%),一般8例,差1例(2.3%)。共22支交通静脉被检出,平均直径为(3.21±0.87)mm,并在后续手术中证实。平均辐射剂量(804.7±96.7)mGy·cm。结论:低管电压迭代重建间接法下肢CTV在静脉曲张的应用中,能够以较好的图像质量显示静脉回流路径,并检出交通静脉,有助于术前更完善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iCT双下肢血管成像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256iCT双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腹腔干水平到达足底,将薄层轴位原始图像传入EBW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75例患者在行CT扫描后的1~2周内行DSA检查,将256iCT血管图像与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575个动脉节段中,150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以DSA为诊断标准,256i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8.8%、99.7%;对于显示中度以上狭窄,256i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3%、97.8%、98.2%。256i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DSA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0.945)。975处节段性病变中,905处管壁存在管壁粥样斑块,12处为附壁血栓。结论:256iCT下肢血管成像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影像特征,评价其对甲状旁腺腺瘤的术前诊断及定位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3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62例(98.4%)为单发病灶,1例(1.6%)为多发病灶,共计病灶64枚。45枚(70.3%)病变位于甲状腺下极后方,15枚(23.4%)位于甲状腺上极后方,4枚(6.3%)为异位腺瘤,其中1枚异位于甲状腺内,3枚异位于纵隔内食管旁。CT平扫,病变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部分病变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33枚(51.6%)病灶与正常甲状腺之间可见“短线征”。CT增强早期,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增强晚期病变强化程度减低,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减小,“短线征”未见明显变化。18枚(28.1%)病灶可见细小动脉血管进入病灶。三维重建图像显示53枚(82.8%)病灶长轴平行于身体长轴。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可较好地显示甲状旁腺腺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内部质地成分等特征,并可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于病变的定性和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pPNET的CT图像,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及转移情况等。结果:女性6例,男性8例,年龄8~71岁,中位年龄34岁。14例pPNET中发生于腹腔4例,腹膜后3例,盆腔3例,后纵隔2例,肋骨1例,骨盆1例。8例为单发肿块,6例表现为多发肿块或结节。12例(85.71%)患者病灶直径≥5 cm。单发者多呈不规则分叶状。CT平扫密度不均匀,病灶内部见低密度坏死区,4例病灶内见点片状钙化。病灶实性部分平均CT值约为41.18 HU,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持续强化,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平均CT值分别增加了14.85 HU、21.42 HU和22.50 HU。多发者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密度、边界及强化方式与单发者近似。合并病灶周围静脉血栓者2例。12例胸腹盆部患者中7例有周围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合并腹膜转移。结论:pPNET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增强CT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在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及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入我院就诊并行能谱CT断层扫描的患者,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医师共同对能谱CT图像进行分析,采用阈值法测量患侧与健侧下肢体积,计算(患侧下肢体积 - 健侧下肢体积)/健侧下肢体积的百分比,根据2016版国际淋巴学会共识,将入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使用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分别测量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含量,得出脂肪体积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轻、中、重度患者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别分析轻、中、重度患者两两之间患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的差异。结果:最终入组患者 40例,女/男(36/4),年龄范围32~71岁,中位年龄(53±10)岁,病程(3±5)年,轻度8例,中度14例,重度18例。轻、中、重度患者的患侧与健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患者两两之间患侧下肢脂肪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多物质解析算法可以量化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脂肪含量比,但不能单独用于下肢病变的分级评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