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格局,自2018年8月开始分4个季度对干渠沿程的11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同步开展水环境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83属145种,物种丰富度上,硅藻种类数最多,绿藻和蓝藻分别占第2和第3位,且春季>秋季>冬季>夏季;优势种包括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um minutissimum)、桥弯藻(Cymbella sp.)、空星藻(Coelastrum sphaericum)、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优势度Y>0.02);全年叶绿素a浓度为(4.09±2.89)μg/L,细胞密度为(6.79±7.15)×106cells/L,夏季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以绿藻、蓝藻为主,其他季节以硅藻、绿藻为主;空间上,细胞密度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穿黄工程后显著高于穿黄工程前;RDA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水温和营养盐是影响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其次是流量和流速,这些因子成为群落时空格局的决定因子;NMDS与聚类分析显示:时间变化对于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比空间变化更为显著.本研究确认了跨流域长距离输水的中线干渠中浮游植物群落的显著时空异质性;鉴于流速、流量对群落的决定作用,建议在输水管理中加强生态调度技术研究,以调控浮游植物群落,保障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2.
活动断裂对深埋隧洞影响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叙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面临的活动断裂的问题;介绍了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式、几何特征、运动的力学机制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详细讨论了活动断裂对隧洞工程的影响机理,并且总结了活动断裂的研究手段,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活动断裂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总干渠中线工程豫北段受矿区开采沉陷、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及城市地下水开采沉降等多种威胁,区域地质结构稳定性较差。为了评估干渠沿线基础稳定性,为引水工程提供安全评价保障,以南水北调中线豫北段为例,利用2009年全年共9期ENVISAT ASAR雷达数据,采用二通加外部DEM的D-InSAR数据处理算法和"相位累积式"干涉测量甄别大气影响,采用"相邻重访周期式"干涉测量减小时间退相干影响,获得了沿线126km渠段、33个监测点在2009年8个时间段的时序差分形变相位图像;提取了不同时期采矿、地下水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区及沉降幅度信息;评价了区域活动构造及稳定性。研究表明:研究渠段全线有不均匀下沉,350d累积最小下沉量为-33mm,最大下沉量为-73mm。年下沉速率0.34~0.76m/a,年平均下沉速率0.53m/a。监测点下沉总体符合指数分布,平均相关系数R2=0.741 8。根据监测点下沉拟合曲线预测,调水干渠多数段落基础下沉趋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豫北段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总体基础稳定性较差,地质构造活动、城市地表沉降为主要影响因素,基础施工为次要影响,矿区开采沉陷对基础失稳未见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千米深长隧洞围岩构造地球物理勘探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对南水北调引水隧洞西线一期工程中玛柯河-贾曲段20 km深埋长隧洞进行了地质结构面、岩性特征、赋水性等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勘查,并进行综合解释以查清勘探区影响引水隧洞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体和不良地质构造.本文介绍了CSAMT法隧洞勘探的特点、资料采集的过程及应特别注意的复杂地形资料处理技术,结合其他补充物探手段及地面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对20 km深埋长隧洞围岩介质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解释,指出了可能影响工程的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  相似文献   

5.
结合巴基斯坦某核电工程,将3种隧洞断面型式运用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取水隧洞模型中,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两种不同的工况并考虑隧洞内水压力及支护作用,运用有限差分软件实现了地震响应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对截面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圆形截面型式在两种工况下弯矩和剪力值均小于其余两种截面型式;三者内力分布规律基本相似,部分区域数值变化较大,但圆形截面内力分布最均匀,受力最充分;通过三种截面型式的优化比较,圆形断面型式在满足抗震要求的情况下造价最低,但圆形隧洞水流量比马蹄形和城门洞形小,且在开挖过程中较马蹄形困难,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考虑圆形与马蹄形两种截面型式。通过对3种截面型式的内力及变形的全面分析,成果可为类似隧洞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滇池湖流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滇池平面二维CODMn输移扩散数学模型, 模型对污染物进入滇池水体后的输移扩散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对滇池周围西园隧洞引水工程第一系列污染控制工程措施对滇池主要污染指标CODMn的影响进行评价,为综合治理滇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隧道开挖时的爆破震动对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很大,但目前对不同爆破参数、周边建筑的距离与爆破开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多,实际工程中也难以把握。以宁夏固原市某水工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地表关键位置质点爆破振动频率与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经测试发现房屋主振频率在10~60Hz间,而一般房屋建筑的频率均小于10Hz,说明此次试验中爆破震动不能与房屋产生共振。(2)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爆破震动规范安全振速标准进行判别,发现此次试验中土坯房的安全距离为160 m,一般砖房为60 m。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爆破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为类似隧道的爆破工程及解决由爆破引起的纠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项旨在加强震情监视、地震预报和地震科研的重点工程——全国地震数据传输分析处理系统工程,正在北京加速建设.这项工程竣工之后,准确通报我国境内6级以上地震和世界范围7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可望分别从5小时和3小时缩短到1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9.
一项旨在加强震情监视、地震预报和地震科研的重点工程——全国地震数据传输分析处理系统工程,正在北京加速建设.这项工程竣工之后,准确通报中国境内6级以上地震和世界范围7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可望分别从5小时和3小时缩短到1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0.
张奕麟先生和768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68工程是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分析处理系统项目的简称.是一个从设计、研制、开发、生产、技术集成到工程建设的综合性科技工程,也是当时国家地震局建局以来的一个最大的工程项目,建成了北京,昆明,兰州,沈阳,成都和上海6大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后改称为地震遥测台网).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地质雷达法在水工隧洞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以四川某水工隧洞为例,对侧壁、底面、顶面采用不同频率天线,来检测水工隧洞的质量,发现薄弱环节,以利于施工中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具有无需震源、勘探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天然源面波法的应用研究主要以空旷的远郊区为主,在城市勘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以北京冬奥会综合管廊工程岩体接触带勘察、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断层破碎带勘察、北京深部排蓄廊道工程覆盖层厚度勘察为例,分析天然源面波技术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天然源面波技术在中深部勘探中的应用潜力,在城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尤其是地下空间勘探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阐述柏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坝输水隧洞施工爆破振动对大坝安全影响。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部位,采用原位质点振动速度测试的方法对整个施工期间爆破振动对大坝安全影响进行全过程监测与分析。对实测结果分析表明,爆破振动对大坝安全未产生明显的危害。监测成果可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郑国渠渠首变迁与渭河断陷北缘断裂的最新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学发  师亚芹 《地震学报》1992,14(2):195-200
本文利用秦郑国渠渠首变迁,并结合考古点(遗址)埋深和水准测量资料,分析了渭河断陷北缘断裂近2000余年来的垂直差异活动速率.结果表明,该断裂在明代时期表现出最大的升降差异速率,约为6.6mm/a,而自清初以来则表现出较小的升降差异速率.约为2.6mm/a 这与渭河断陷在15——16世纪出现的强震活跃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1994年9月13─1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会议组织委员...  相似文献   

16.
蓝颖春 《地球》2015,(1):12-14
<正>专家简介:王浩,男,水文水资源专家。1953年8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水问题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兼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科技咨询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17.
北京遥测地震台网从1966年建立以来,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通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模拟观测系统由初级到完善,信号传输方式由一线1台发展到一线8台,传输方式由单种(有线)到多种(有线、无线、有线和无线复合等),记录方式由熏烟记录、光记录、墨水记录到磁介质记录,记录内容由图纸到数字,地震分析和地震速报由纯人工到人机结合,地震速报速度由几十分钟提高到10min,观测规模由北京遥测地震台网发展到华北地震台网联网;观测系统由模拟观测系统发展到数字化观测系统。33年来,经过台网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夜…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库湾是水库型湖泊水质安全敏感区,动态调水过程库湾水质直接关系到调水安全.为探究动态调水过程中丹江口水库库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2018年7月—2019年7月,从丹库入库口到渠首调水口,按季节对18个样点进行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分析.从整个丹库来看,浮游植物全年总丰度变化范围为0.43×10~3~4.7× 10~6 cells/L,夏季最高,秋季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群落为硅藻—绿藻型,夏季为绿藻—硅藻型,秋季为蓝藻型,冬季为蓝藻—绿藻—硅藻型,秋季蓝藻相对丰度最高.位于丹库准保护区内的库湾胡寨,秋季水体电导率、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最大,蓝藻丰度最高.从入库口经库湾到调水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演替.从水文因子来看,秋季水库水位较高,调水流速和流量增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位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水位越高则多样性指数越低;流量和流速与Shannon-Wiener指数也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低.方差分解分析发现,水文因子和理化因子共同影响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偏Mantel分析显示3个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水温、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浓度相关;典范对应分析也表明,总氮是影响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人类干扰活动改变了库湾水质理化性质,强干扰提高了蓝藻门丰度.因此,控制库湾人类干扰强度,尤其在水位和调水量较高的秋季,对于改善水体藻类组成、保护整个丹江口水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下结构对地震波的散射改变了场地的动力特性,无论是地上建筑还是地下结构的安全评价和抗震设计中,目前均没有很好的考虑由于地下结构的存在对原场地地震动尤其是地下地震动的影响。基于弹性波动理论,运用波函数展开法和镜像原理,分析了弹性半空间中圆形隧洞对柱面SH波的散射问题,得到了含圆形隧洞的弹性半空间位移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圆形隧洞对原场地地震动的影响,重点考察了隧洞埋深、隧洞半径和围岩衬砌模量比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下结构对沿线场地的动力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对其自身以及沿线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受人事部委托,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司于2000年7月10~14日在北京举办了"百千万人才工程"数字地球"高级研讨班.高研班聘请了陈运泰院士、陈述彭院士、马宗晋院士等8位国内著名"数字地球"专家做讲座;28位学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18个单位,他们主要是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以及对"数字地球"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优秀青年科技骨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