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广东省地震局地磁项目测量组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对香港国际机场磁罗经校正场(CCP)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Ⅰ进行了科学、规范、准确的地磁绝对测量。利用肇庆地磁台高精度的数字地磁观测资料,将香港国际机场磁罗经校正场(CCP)内各个测点在不同时间的测量数据进行了通化处理。根据2010年和2015年的地磁测量结果及香港地区历史地磁观测资料,通过初步研究可以看出香港国际机场地磁场F、D、I三要素时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与肇庆地磁台长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香港国际机场地磁测量不仅是项严谨的工程项目测量任务,它还为香港地区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地磁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有191个地磁台(中国大陆地磁台未统计在内),其中给世界地磁资料中心寄送地磁资料的地磁台有141个。从1940年开始工作的地磁台只有76个,其中资料完整可靠且记录时间超过40年的地磁台大约只有40个。国际地磁学和高空物理学协会(IAGA)把世界上的地磁台分为四个等级。各个地磁台所进行的地磁绝对观测,可以使用以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地磁绝对观测仪:1.用质子旋进矢量磁力仪测磁偏角(D)、水平强度(H)、垂直强度(Z)和总强度(F),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的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振昌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Z1):189-196
系统回顾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的发展过程.我国每10a(1950-2000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三分量地磁测量(磁偏角、磁倾角、水平强度或总强度),并出版相应年代的中国地磁图.还出版了1965.0年青藏高原地磁图、1980.0年青海省地磁图以及1990.0年中国海域地磁偏角图.地磁场模型包括多项式模型、矩谐模型、冠谐模型和曲面样条函数模型.根据相同的地磁资料,分别计算1950-2000年中国地磁场的多项式模型和冠谐模型.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北京(白家疃)地磁台(以下简称北京台)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建立的永久性标准地磁台之一,它创建于1953年,1957年正式投入观测工作。三十余年来,北京台已积累了大量的连续完整、准确可靠的地磁变化记录,到目前为止,《地磁观测报告》已出版28卷(1984年),截止1986年底,已记录到五级以上的磁暴585个。这些资料,在地球物理、高空物理、地震预报、无线电通讯以及高等院校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经上级批准,1979年起地磁资料参加国际资料交换。1979年以来,北京台每年参加由国家地震局召开的地震、地磁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境内的地磁测量最早的记载始自1683年。其后,一些国家的学者曾在我国沿海和内地进行过多次测量,我国也有观测人员参加。我国学者陈宗器先生早于1938—1943年就组织了测量,测点127个,连同外国学者所测共有879个。在我国,建立较早的一些地磁台是北京泡子河观测台(俄国人于1842年建,1882年停)、上海徐家汇台(法国人于1874年建)、香港台(英国人于1885年建,1983年停)、青岛台(德国人于1898年建;1924—37年由中国人管理;1938—1945年8月为日本人管理;1945年9月又由我国接管,1958年停)、台湾隆坪台  相似文献   

6.
拉萨地磁台是我国海拔高度最高的一个地磁台站。1957年7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台址在拉萨河谷盆地中央,地面两公尺以下为砾石冲积层,地面磁场梯度为1纳特/米,分布比较均匀。拉萨地磁台从建台至今已近三十年,其间取得了较连续可靠的地磁观测资料。为探讨该台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本文利用已正式出版的拉萨台《地磁观测报告》1—18卷(1957—1974年)和1975—1984年部分绝对观测仪器直接观测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佘山地磁台1983年以来垂直强度(Z)的资料与附近的崇明地磁台的 Z 值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处理,从中找出1985年佘山地磁台 Z 值差异的原因。从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倾角观测后,由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水平轴和垂直轴松动摇晃所带来的问题,今后为了使佘山台的地磁资料尽量达到更高的要求,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更新地磁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地磁台的急始型变化事件的资料,发现1983年乌鲁木齐地区发生的三次M≥5级的地震中,有两次与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着联系。本文选取地磁变化周期为1—10分钟的磁暴急始(S_c)、急始脉冲(S_z)、磁脉动(P_c)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系统回顾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模型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中国人独立进行的地磁测量;评述了1932年山东半岛地磁图,1915.0和1936.0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图;1945.0年东亚地磁图;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图以及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并根据1936年地磁数据计算研究了1936.0年中国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以及1900.0-1940.0年5个年代的中国地磁数据集、地磁模型和地磁图.对今后我国地磁测量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成都地磁台两年多(2002~2004年)的地磁总强度数字与模拟观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取数的个数不同,两者的曲线变化形态不同。模拟地磁总强度的形态为近直线型,而数字化地磁总强度则有显著的日动态变化。但数字观测资料经过平均处理后产生的日均值与模拟观测日值大致相同。据现有资料,数字化地磁总强度的映震能力优于模拟地磁总强度。  相似文献   

11.
地磁日变幅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3个全国Ⅰ类基准地磁台和3个Ⅱ类地磁台的《地磁观测报告》,通过对偏角、水平和垂直三分量日变幅值求季平均、年平均以及年滑动平均,再用各种均值点图,从而发现,(1)三分量日变幅皆有以一年为周期的季节变化和以约11年为周期的太阳黑子周变化;(2)三分量日变幅随地磁纬度的变化存在区域性,在区域内日变幅值与地磁纬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此外,本文还对分析结果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地磁台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取当地地磁场的数据。这些数据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地震预报、国防及生产建设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磁观测资料必将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为此,要保证一个地磁台的数据准确及时,连续可靠,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磁场观测系统必须相对可靠、稳定。 (2)数据处理必须准确及时。 (3)观测人员必须配备合理。本文就以上三点,结合乌鲁木齐地磁台(以下简称乌台)的实际谈些看法。 1.观测系统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一个地磁台都是通过绝对观测仪和相对记录仪取得当地地磁场各分量连续绝对值的。所以,磁场观测系统的稳定、可靠与否,是取得准确可靠资料的关键。乌台是1965年始建,1970年投入观测工作。现使用的绝对观测仪器有:西德产Schmidt地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震活动区的地磁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地区是中国最活跃的地震区之一.为了监测新疆地区潜在的强烈地震,2003年在该地区建立了N和S两个地磁测网并进行了地磁三分量测量.在N和S两个测网所选建的51个测点周围环境良好,地磁梯度小,适宜地磁测量.在野外测量中,使用性能稳定可靠的G-856磁力仪、DI磁力仪与GPS仪器,应用GPS测定方位角,DI磁力仪测量地磁偏角D与倾角I,G-856磁力仪测量总强度F.应用新疆地区乌鲁木齐与喀什地磁台站的资料,分别通化了N和S两个测网的地磁测量资料.该地磁通化值的平均标准偏差σ为:F的σf=0.20 nT;D的σd=0.06′;I的σI=0.03′,表明地磁测量资料准确可靠.根据上述地磁测量资料,应用精度高的spline方法,得到了N与S测网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结果表明,该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可以准确地描述N与S测网的地磁场及其地磁异常场.该地磁分布为今后在新疆地区的震磁研究与地震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地磁参考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兰州地磁台1964年到1981年的年均值资料,结果表明兰州地磁台三分量Z,H和D有一个近11年周期的共同谱峰,其周期分别为11.1年,12.1年,和11.8年。这种现象是太阳活动效应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琼中地磁台、肇庆地磁台2004—2006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琼中、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地磁异常和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地震前,琼中、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6.
与拖曳式总场测量相比,海洋地磁三分量测量能够获得更多的地磁场矢量信息,并能通过船载测量在更大海区范围内进行.本文从船载三分量测量和拖曳三分量测量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地磁三分量测量中船磁(载体磁场)标定和载体定姿两个关键技术,并结合我国海洋磁测发展现状建议首先发展船载海洋地磁三分量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磁台是我国解放后首批新建的台站,已有二十多年的连续工作历史,是我国西北地区能提供完整的地磁观测报告的老台站;从一九七九年起,经国家批准正式参加国际资料交换,被国外同行视为全球主要地磁台站之一。随着仪器装备的更新和补充,急需进一步改善观测条件和增建第三观测室,遂于一九八○年根据国家地震局(80)震发计字第012号文件下达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第二观测室设计和建筑。在设计中参照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地震台站观测规范》有关对地磁台建筑的技术要求,并吸取了兄弟单位一些地磁台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拉萨地磁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一个地磁台站。其海拔高度为3655m,位于东径90°02′10″、北纬20°38′10″的地方。该台始建于1956年10月,1957年7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台站系拉萨河谷盆地中央,2m以下为砾石冲积层,地面地磁场梯度nT/m,分布较均匀。拉萨地磁台自建台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取得了较连续可靠的地磁观测资料。为摸清这一特殊地区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本文利用拉萨地磁台1957年—1974年已正式出版的1—18卷《地磁观测报告》资料,以及1975年—1984年部分绝对观测仪器直接观测的资料(此时间内没有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对拉萨地磁台单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以短期变化日变幅的资料作个简单的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该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日变幅的变化大体呈现以11年为周期的变化规律并受太阳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陈志强先生(1904~1989)是地磁学家,中国现代地磁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地磁研究室主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参与的几处地磁台站观测记录以及多处野外地磁测量,为编制首幅中国地磁图提供了有价值的地磁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参与制定了中国地磁台网建设和野外测量的远景规划,主持、参与了6个地磁基准台的建  相似文献   

20.
按国家地震局编制的《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规定,地磁台仪器需每5年比测一次,自1989年起全面系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三分量地磁仪器的比较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全国36个地磁台中的33个台的仪器比测和13个台的天文方位角复测,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数据,同时协助台站解决了一些具体技术问题,促进了台站的正常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